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逐步判别和寻找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 年龄、出血量、术前GCS评分、术前意识状态、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并发症6个变量为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预后与患者年龄、出血量、术前GCS评分、术前意识状态、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因素. 方法 98 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出院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级评价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57 例,预后不良组41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血肿量多、入院 GCS评分低、体重指数大、有糖尿病史、破入脑室、中线移位、有合并症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P<0.05),而性别、出血部位、入院时收缩压、脑疝、高血压病史与预后无关(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破入脑室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是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对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各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患者预后以随访6个月时GOS评分评定:1-2分为预后不良,3-5分为预后较好。结果患者预后较好43例,预后不良37例。单因素分析示:GCS评分、脑内血肿量、脑疝、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肺部感染、应激性胃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10项与预后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脑疝(P=0.002,OR=9.000,95%CI 2.269-35.701)、术前GCS评分(P=0.023,OR=1.335,95%CI 1.040-1.715)为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预后相关因素主要有脑疝、术前GCS评分,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高血压脑出血人群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有关高血压脑出血病例预后分析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从2015年1月至今。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评估质量,RevM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和结论 最终共纳入9项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共计2 3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包括1 250例预后良好和1 058例预后不良的患者。年龄、瞳孔、入院血糖、入院血压、手术时机、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梗阻性脑积水、脑疝、并发症、GCS评分、脑室改良的Graeb评分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80例患者分为痊愈组,将65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与预后不良组相比,痊愈组患者发病时GCS评分明显提高,出血量明显减少,脑疝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破入脑室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时GCS评分、出血量、脑疝、肺部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对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1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其预后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有无合并危险因素和发病诱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均有影响(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部位、是否合并危险因素、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均对临床疗效有影响(P<0.01)。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和发病到入院时间对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有影响(P<0.05~P<0.01)。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躯体综合功能评分有影响(P<0.05~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相关影响因素有出血部位、是否合并危险因素和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但单独的神经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登记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神经外科青年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患者83例,收集预后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治疗情况等,存活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根据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组,3分的49例为预后良好组,死亡和MRS评分≥3分的34例患者为预后不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终点事件(死亡)或术后6个月,无一例失访。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入院时NIHSS评分、GCS评分、最高收缩压、出血量、手术血肿清除量、随机血糖、发病至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合并脑疝、出血破入脑室、血脂异常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最高收缩压≥180 mm Hg、NIHSS评分≥8分、手术时间72 h、随机血糖≥7mmol/L、出血破入脑室是青年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脑出血手术患者入院时收缩压、随机血糖、NIHSS评分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另外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时间72 h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前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对符合手术指征患者争取早期手术对改善预后可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青年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青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出血量、术前GCS、合并症等临床资料,观察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无相关性(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GCS评分、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手术时机、高血压病史、合并脑疝、最高收缩压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50mL、脑疝、手术时机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C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青年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150例急性脑出血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险平 《安徽医学》2007,28(2):153-154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年龄,发病时的意识状态、血压、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心电图改变、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血钠及血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原因与发病时意识状态、血压、出血量、血糖、血钠有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与8种因素相关,脑疝是直接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10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微创术以6个月时Barthel(BI)评分作为疗效标准,分为二组,预后良好组BI>60分,预后不良组BI≤60分或死亡,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发病-手术时间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发病-手术时间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近期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Wang DJ  Wang S  Zhao YL  Kang S  Wang M  Liu KJ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4):3118-3122
目的通过比较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近期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全国92家医院2464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了多中心临床单盲对照研究。以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称传统组)作为对照组,以微创手术脑内血肿清除术(称微创组)和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称碎吸组)作为研究组。对3种术式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分析。结果传统手术组有639例,微创手术组有409例,碎吸手术组有1416例。影响微创手术近期预后的因素主要有: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术后并发症;影响碎吸组手术近期预后的因素主要有:术前GCS、术前病程、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中是否使用尿激酶。影响传统手术组近期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入院时舒张压、术前GCS、术前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结论脑出血临床预后相关因素及卫生经济学的分析对于今后脑出血的治疗和进一步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规范手术的适应证;有助于今后临床试验的设计;有助于指导医生的治疗策略,合理的分布医疗资源,更好的为社会群体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创头架结合改良穿刺探针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成无创头架组和有创头架组,进行神经导航辅助脑内血肿微创穿刺置管引流。其中,无创头架组使用改良穿刺探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导航注册误差、住院周期、肺部感染率及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收缩压、入院时血肿量和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等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亦无统计学差异。然而,在手术时长、导航注册误差、住院时长、肺部感染率等方面无创头架组均优于有创头架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无创头架结合改良穿刺探针在神经导航辅助脑内血肿微创穿刺置管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中具有注册误差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精准、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7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硬通道组、软通道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每组25例。观察治疗后三组患者血肿清除量,入出院时采用临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治疗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定预后的情况。结果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组的血肿清除量、入出院时临床GCS评分及治疗后6个月GOS评定预后的情况比硬通道组、软通道技术组疗效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预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两年来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随访15d~3个月,根据预后分为临床痊愈组及预后不佳组,比较两组的基线特征并进行多因素分析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48例,其中预后痊愈组82例,死亡及预后欠佳组66例,预后不佳占总例数的44.59%。预后不佳的相关影响因素可能是病时GCS评分(P=0.000,OR=0.264)、破入脑室(P=0.002,OR=44.725)及出血量的多少(P=0.01,OR=1.04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佳很普遍,多与发病时意识状态、病变是否破入脑室及脑出血量的多少相关,积极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可能减少预后不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 选择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214例HICH患者,其中将86例HICH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设为观察组,128例HICH未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2组性别、年龄、是否脑疝、有无病理征、脑出血部位、血糖水平、脑出血量、GCS评分等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HICH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 结果 214例HICH患者有86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40.2%(86/2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脑疝、有无病理征、脑出血部位、血糖水平、脑出血量、GCS评分是HICH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脑疝、有无病理征、脑出血部位、血糖水平、脑出血量、GCS评分是HICH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 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其中年龄、是否脑疝、有无病理征、脑出血部位、血糖水平、脑出血量、GCS评分是HICH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中要重视HICH患者的危险因素,做好治疗和护理,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微创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近期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影响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5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病死率为24.0%,植物状态和重残率为36.0%。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前GCS评分,瞳孔变化及光反应等因素均与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预后有关。出血至手术时间与近期预后有接近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前GCS评分,瞳孔变化及光反应4项因素可以作为评价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CT引导微创抽吸引流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87例幕上脑出血患者,以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前瞻性观察患者术后病死率,同时对年龄、血肿部位、血肿量、GCS积分、脑中线结构移位、手术时机、首次血肿清除率、血压控制、引流后残余血肿量以及并发症等因素相关的死亡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抽吸引流术后患者病死率与血肿量、GCS积分和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有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血肿部位、入院血压、手术时机、引流后残余血肿量、首次血肿清除率和并发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但和药物降压治疗无关(P>0.05)。结论血肿量、GCS积分和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是影响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疗效的主要因素,术前相应指征的选择对提高手术疗效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