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高血糖及胰岛素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糖及胰岛素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及胰岛素干预组,每组40只。高血糖组及胰岛素干预组采用STZ法诱导高血糖模型,以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时间分别为1h、6h、12h和24h。大鼠清醒后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SS)、TTC染色法计算梗死体积、HE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定量观察梗死周边区域凋亡神经元数目。结果与正常血糖组大鼠比较,再灌注同时间点高血糖组大鼠NSS显著增高(均P〈0.01)、梗死体积明显扩大(均P〈0.01)以及梗死周边区凋亡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P〈0.01);与高血糖组比较,胰岛素干预可明显控制血糖、减轻神经功能损害(12hP〈0.05,24hP〈0.01)、缩小梗死体积(均P〈0.01)、减少神经元凋亡数(P〈0.05—0.01),再灌注24h甚至可达正常血糖组水平。结论血糖水平升高可加重缺血再灌注性脑损害,可能与其诱导神经元凋亡有关,而胰岛素可能通过阻止神经元凋亡实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前后应用大剂量MP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梗死体积的影响以及脑含水量的变化,同时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缺血前后MP治疗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体积较盐水对照组明显减小(均P〈0.01);缺血性前后MP治疗组与盐水对照组脑含水量比较无明显差别(均P〉0.05)。病理学发现盐水对照组织血管周围可见巨噬细胞浸润,而MP治疗组无此病理改变。结论 大剂量MP可改善缺血性脑损伤,其机理与减小缺血区梗死体积、抑制脑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血性大鼠脑海马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的改变及兆科蝮蛇抗栓酶的影响。方法用4VO大鼠脑缺血模型,用放免分析法和TBA法测定PAF及LPO含量。结果缺血20min再灌注60min脑海马中PAF及LPO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造模前用兆科蝮蛇抗栓酶预处理动物,能够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脑海马区PAF及LPO含量的升高。结论PAF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LPO生成密切相关,兆科蝮蛇抗栓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再灌流后bFGF基因的表达及MK-801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bFGF基因表达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1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bFGF基因的表达及MK-801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缺血2h再灌流1h可见bFGF表达增高(P〈0.05),bFGF mRNA表达于12h达高峰,bFGF蛋白于24h,达高峰;MK-801组与缺血组相比,于再灌流6h~48h bGFG表达减弱(P〈0.05)。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线粒体钙、钙调素含量的变化,研究分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兴奋性氨基酸与钙平衡紊乱的变化和作用。方法:测定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和缺血30min再灌注12h组,脑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线粒体钙、钙调素的含量。结果: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线粒体钙、钙调素含量显著性高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30min再灌注12h组同假手术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们从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钙、钙调素含量升高证实钙平衡紊乱参于兴奋性氨基酸的缺血再灌注脑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死亡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利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以线栓法复制MCAO,造成缺血2h再灌注1、3、5d,并于再灌注后立即使用胰岛素,采用TUNEL法检测死亡细胞的变化。结果胰岛素治疗的各组死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胰岛素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死亡是其减轻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节苷脂(GM1)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的特异性受体(FGFR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检线法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给予GM1,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GFR1表达情况,并对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组FGFR1表达明显增多(P〈0.01),而GM1用药组与缺血再灌组相比,FGFR1表达也明显增长(P〈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TAT)3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与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的STAT3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结果 正常和假手术大鼠脑内以及脑缺血后的非缺血半球脑组织中未发现有STAT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小时在栓塞侧梗死区可见少量STAT3免疫阳性细胞,24小时后阳性细胞显著增多达高峰,在缺血侧纹状体和缺血皮质周边区表达最明显,1周后梗死周边区少数神经细胞仍有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STAT3活化及超量表达可能介导了缺血神经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并参与了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与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HSP70的表达和bFGF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意义及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HSP70的表达以及在侧脑室注射外源性bFGF对其影响。结果缺血2小时再灌流0小时即可见HSP70表达,至24小时达高峰。bF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于6~48小时各组可见HSP70表达增高(P〈0.05)。结论脑缺血诱导HSP70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脑缺血和再灌注后脑组织内皮素-1(ET-1)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丹参对它的影响,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和再灌注模型,并用地高辛精标记ET-1基因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缺血组(缺血24h)和再灌注组(缺血1.5h再灌注24h)缺血侧皮层及尾壳核ET-1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健侧相应的脑区(P<0.01,P<0.05),经丹参治疗后缺血或再灌注鼠缺血侧皮层及尾壳核ET-1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NS)对照组(P<0.05,P<0.01),但仍比健侧脑区显著增高。本实验表明,缺血和再灌注均可诱导脑组织ET-1基因的异常表达,进一步加重缺血和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丹参对缺血诱导的ET-1基因表达有部分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丹参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