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将调节剂量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分别运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比较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两年内我院接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79例,随机分配至调节剂量华法林小组(初始剂量2.5mg/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和阿司匹林小组(100mg/d)。常规门诊随访。记录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脑栓塞的观察数据表明,华法林组明显少于阿司匹林组,P<0.05;在死亡和脑出血方面,两个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可显著降低脑栓塞的发生率,但出血反应方面,要高于阿司匹林组,多数出血反应发生在INR>3或INR<2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华法林及阿司匹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方法8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华法林组及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每天服用阿司匹林100 mg,华法林组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用量,随访时间为2 a。结果阿司匹林组死亡2例,1例为缺血性卒中,另1例为心力衰竭;华法林组1例为猝死。阿司匹林组发生栓塞事件共8例,出血并发症3例;华法林组发生栓塞事件共3例,出血并发症7例。结论华法林可明显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但出血并发症稍增多,关键是要严密随访IN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比较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罹患阵发性房颤的老年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组,每组各90例;其中阿司匹林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口服疗法,华法林组患者采用华法林口服疗法,两组患者均在治疗过程中依据INR检测值行剂量调整;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出血,消化道反应及过敏发生率等。结果华法林组组患者血栓栓塞,消化道及过敏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阿司匹林组与华法林组患者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严密监测患者INR指标条件下,相较于阿司匹林,华法林用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用于永久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本研究标准的141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治疗组)70例,以华法林2.5mg/d作为起始剂量,阿司匹林组(对照组)71例,阿司匹林100mg/d,早饭后即刻服用。结果治疗组发生出血3例(4.29%),脑梗死2例(2.82%),上腹不适1例(1.43%)。对照组发生出血2例(2.82%),脑梗死13例(18.31%),上腹不适15例(21.13%)。治疗组脑梗死、上腹不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INR维持在2.0~3.0之间,用药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同强度抗凝的治疗效果。方法把我院2005年1月到2011年10月有效随访的236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分成四组,第一组61例,采用阿司匹林(100mg/d)抗凝治疗;第二组54例,采用华法林(INR1.5-2.0)抗凝治疗;第三组63例,采用华法林(INR2.01-2.5)抗凝治疗;第四组58例,采用华法林(INR2.51-3.0)抗凝治疗。最后对四组患者在随访期内的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3.1%,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四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7%,低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四组严重血事件发生率10.3%,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第一组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低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总出血发生率上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华法林预防栓塞疗效优于阿司匹林,随INR强度上升栓塞事件发生降低,但严重出血风险升高,INR1.5-2.5时有效且安全,推荐国人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性房颤应用华法林预防脑栓塞的疗效。方法 96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华法林组58例,对照组38例,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随访3年。结果华法林组脑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华法林可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脑栓塞发生率,但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心房颤动患者76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各38例,分别采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栓、栓塞事件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王丰 《中国医药》2008,3(7):412-413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0例房颤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华法林(2.5~3.0)mg/d治疗,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观察4周,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以后查INR 1次/月。对照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d。门诊随访记录各类并发症及脑卒中和血检性并发症,随访1年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发生出血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脑梗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1例牙龈、皮下出血,1例牙龈、尿路出血,1例脑梗死。对照组1例牙龈出血,8例脑梗死。结论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喻文琴 《江西医药》2011,46(10):912-914
目的对比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60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50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查PT、NT、FIB、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组给予口服华法林,维持INR2.0-2.5,随访2年,对比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对照组与华法林治疗组脑栓塞的发病率分别为16%、1.6%,阿司匹林组脑栓塞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华法林组(P〈0.05),两组出血率相比分别为6%和8.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小剂量华法林更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患者抗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90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将三组发生出血事件几率、发生脑卒中几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几率方面,阿司匹林组与华法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发生出血几率为6.67%,华法林组发生出血几率为10.00%,阿司匹林组发生出血几率为6.6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房纤颤患者采用华法林或者是阿司匹林进行抗栓治疗,能明显降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几率,但是华法林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融治疗获得成功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特别是栓塞风险低的个体,术后是否需要继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法入选低危栓塞风险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07例,射频消融术后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55例)和非华法林组(52例),华法林治疗组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治疗至少3个月,抗凝治疗强度为INR2.0~3.0;非华法林组只服用阿司匹林,每日100mg。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射频消融术,即刻成功率为100%。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栓塞或出血事件。随访6~18个月,华法林组发生血栓栓塞事件2例(3.6%),非华法林组发生2例(3.7%),两组患者栓塞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1。华法林组有3例(5.5%)出血事件,非华法林组无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对于射频消融取得成功的低危心房颤动患者,可以考虑不应用华法林抗凝,而只服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2.
评价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脏病中抗凝的作用。入选从2011年2012年在我院诊断为永久性房颤且无瓣膜性病变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一组为对照组,常规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天,早餐后服用治疗;另一组为治疗组,给予华法林口服治疗,根据INR值及变化趋势调整华法林用量。观察所有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从而评价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脏病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平均随访12个月。华法林能使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华法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脑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90例AF患者,根据华法林抗凝治疗强度分为低强度组(n=45)及标准强度组(n=45),2组均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低强度组开始予以华法林1.25 mg,国际标准化比值(standard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标范围为1.5~2.1;标准强度组开始予以华法林2.5 mg,INR达标范围为2.2~2.7。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安全终点事件、INR及华法林维持剂量。结果 治疗后,2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均高(长)于治疗前(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组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  相似文献   

14.
刘状  葛圣林  张成鑫 《安徽医药》2014,(7):1340-1344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汉族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患者的安全性,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给予最佳的华法林抗凝剂量及最佳的INR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09例安徽省地区汉族人群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给予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随访期间,记录其PT、INR值及华法林剂量。统计出血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失访及数据不完整的有40例,数据较完整的有469例,随访1~37个月,平均(18.13±6.02)月,总随访1 960.8人年。男211例,女258例,平均年龄(40.52±13.38)岁,其中行MVR 268例,AVR 115例,DVR 86例。所换瓣膜均为双叶机械瓣膜,其中153枚St.Jude Regent瓣膜,291枚CarboMedics瓣膜,111枚国产GKS瓣膜。结果平均INR为2.11±0.56,平均华法林剂量为(3.124±2.4)mg。共有47例抗凝相关并发症,其中出血事件37例(发生率为1.89%pt-y),血栓、栓塞事件有10例(发生率为0.51%pt-y)。另外,5例死亡,与抗凝相关有3例。术前患者共有316例合并房颤,43例合并左房血栓。结论安徽省人群瓣膜置换术后患者INR控制在1.8~2.2是合适的,可以有效控制血栓、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合并房颤患者及行DVR的患者的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此类患者应加大复查频次,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治疗中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持续性经超声心电图检查证实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治疗组)60例与阿司匹林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华法林初始剂量2.5 mg/d晚饭后口服,依INR目标值(INR 2.03.0)调整剂量。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 mg/d口服。随访记录2年,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脑卒中及并发症比较:治疗组腔隙性脑梗死出现1例(1.67%),症状较轻,无致残。对照组脑梗死5例(8.33%),其中2例致残,脑卒中发病率较治疗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皮下少量出血3例,停药13.0)调整剂量。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 mg/d口服。随访记录2年,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脑卒中及并发症比较:治疗组腔隙性脑梗死出现1例(1.67%),症状较轻,无致残。对照组脑梗死5例(8.33%),其中2例致残,脑卒中发病率较治疗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皮下少量出血3例,停药12 d后好转。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1例。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在非瓣膜病房颤抗凝疗效显著,安全性与阿司匹林无差异。只要房颤患者合理应用华法林,就能有效地预防脑栓塞栓塞性疾病,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抗感染药学》2016,(2):468-469
目的:评价华法林对风湿与非风湿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00例,根据临床诊断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非风湿性房颤组和风湿性房颤组,每组50例;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给予患者口服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血栓栓塞年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INR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性房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00%,明显高于非风湿性房颤组为8.00%(P<0.05);两组患者的血栓栓塞年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房颤组患者华法林起始用量偏小,INR值为1.8~2.6;非风湿性房颤组患者华法林的用量偏大,INR值为1.9~2.8;风湿性房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风湿性房颤组;治疗期间应注意控制华法林的剂量,以避免意外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心房纤颤80例华法林抗凝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华法林对老年人心房纤颤的抗凝效果。方法 80例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40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300mg/d,晚饭后即刻口服;华法林组40例患者给予华法林(起始剂量3mg/d,然后根据INR进行调整);监测用药后1、3、5、7周的PT值,随访脑卒中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的抗凝效果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脑卒中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结论 3~4mg/d的华法林对老年人非瓣膜病房颤的抗凝疗效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华法林加低剂量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治疗,并根据INR调整剂量,华法林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仅予以低剂量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治疗。通过观察附壁血栓或体循环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40.0%;总出血率为22.0%,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联合华法林抗凝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杨应军  刘幼根  朱建峰  陈萍 《医药导报》2008,27(9):1075-1076
[摘要]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6例老年NVA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治疗组每日服华法林1次,调节其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对照组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50 mg。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栓塞发生率为2.08%,对照组16.67%(P<0.05),两组出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防老年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华法林比阿司匹林具有更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观察基因多态性指导静脉血栓患者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分别建立基因给药组和固定剂量组2个队列。基因给药组病例的华法林初始剂量根据该患者华法林相关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采用IWPC模型制定华法林初始给药方案;固定剂量组初始给药方案为华法林3mg·d-1。收集入组病例病理生理指标并随访3个月。比较 2 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基因给药组华法林治疗后达到目标INR的时间(5.65 ± 2.30 天)比固定剂量组(8.51 ± 3.97 天)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华法林 2 周及 4 周后基因给药组TTR 分别达到 73% 和 78%,显著高于固定剂量组(TTR 百分比值分别为58%和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4周后TTR在2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给药组小出血事件发生率比固定剂量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异常INR值(INR ≥ 4.0)以及主要的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给药组华法林的临床疗效优于固定剂量组,同时小出血事件发生率较固定剂量组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