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恐惧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方法,为社交恐惧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多基线个案实验研究设计,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行为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一名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来访者进行个案实验研究。结果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12天共6次放松训练,来访者的恐惧症状已经基本消除。结论元认知行为干预技术治疗恐惧症及其行为临床效果显著,适合于普遍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演讲紧张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方法,为演讲紧张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演讲紧张的来访者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治疗前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一24)评分为80分,通过7天共6次放松训练,治疗后评分为47分。演讲者信心自评量表(PRCS)前测26分,后测6分。来访者成功地在其所在班级进行了演讲。结论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治疗演讲紧张临床效果显著,适于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强迫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方法,为强迫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多基线个案实验研究设计,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行为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一名患有强迫症的来访者进行个案实验研究。结果治疗前耶鲁布朗量表评分为28分。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6天共6次放松训练,治疗后评分为8分,病人强迫行为已经基本消除。结论元认知行为干预技术治疗强迫行为临床效果显著,适合于普遍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1例大学生学校恐惧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校恐惧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方法,为学校恐惧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一名患有学校恐惧的来访者进行个案实验研究。结果治疗前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某些因子分显示异常,如人际关系敏感3.11、抑郁3.15、敌对3.33等。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7天共6次放松训练,治疗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各项因子分均达到正常水平,如人际关系敏感1.67、抑郁1.92、敌对1.83等。来访者可回到学校正常生活。结论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治疗学校恐惧临床效果显著,适合于普遍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症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方法,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1名患有抑郁症的来访者进行个案实验研究。结果治疗前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来访者进行测试为68分,属于中度抑郁。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为期5天的5次放松训练,治疗后其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为46分,达到正常值,来访者的抑郁症状已经基本消除。结论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适合于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运用元认知行为疗法对1名惊恐障碍的大学生做了临床诊断与技术干预,为惊恐障碍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1名患有惊恐障碍的来访者进行个案实验研究。结果治疗前来访者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某些因子分显示异常,如焦虑3.3、恐怖3.28、强迫2.7等。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4次放松训练共15天治疗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各项因子分均达到正常水平,焦虑1.9、恐怖1.85、强迫2.2等。来访者在学校能够正常生活。结论此案例初步证明了元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疗程短,是很有希望的心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7.
探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大学生对视恐惧的有效性,为患有对视恐惧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及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1名大学生对视恐惧进行心理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在没使用任何药物辅助的情况下,通过8天共6次放松训练,来访者克服了对视恐惧障碍,并可以与同学、朋友和家人正常交往。5个月后回访,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8.
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是放松训练的一种,是一种心理干预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当中,本文就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对癌症患者手术、放疗、化疗的医疗过程中心理干预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conditioned emotional response intervening techniques,CERIT)是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长期使用的一项应用技术。简单地说,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就是通过干预来访者的元认知系统而高效实现临床治疗、潜能开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暴力袭击造成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形成的心理机制,探讨运用系统脱敏法,结合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治疗暴力袭击造成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方法和步骤,为此类案例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访谈法、认知疗法,放松训练及系统脱敏法对一名暴力袭击造成的PTSD患者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结果患者认识到PTSD发生的心理机制,在没有任何药物辅助的情况下,通过认知治疗、系统脱敏法及放松训练.患者社会功能与心理功能已经基本恢复。结论系统脱敏法结合认知疗法与放松训练,对暴力袭击造成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方法,为大学生的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在小样本多基线实验设计中,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1例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来访者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前来访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某些因子分显示异常,如焦虑4.0、恐怖4.14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为34分.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11次咨询后SCL-90各项因子分均达到正常水平,焦虑1.6、恐怖1.86等,HAMA得分为14分,来访者在学校能够正常生活.结论 此实验初步证明了,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是很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家庭应对措施指导、认知和实践脱敏治疗等心理干预对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诊断为儿童哮喘,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患儿分为治疗组60人,对照组56人,给予同样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日夜间症状记分及呼气峰流速(PEF)等。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日间症状记分、PEF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药物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哮喘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s. Previous research into the effectiveness of brief training in psychological therapies for non-therapist health and social services workers has found mixed results regarding transferring learning into practice. Very few published studies have assessed the impact of such training in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 despite such training being popular.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impact of brief SFBT training for a group of community-based social workers. Design. A qualitative interview-based design was used, with the researcher adopting an ethnographic stance to obtain a rich, detailed and focused account of events. Methods. Six social workers working with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took part in the study. All had attended a 2-day workshop in SFBT 9 months previously. The interviews were transcribed and subjected to thematic analysis.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Factors affecting skill transfer included being able to practise, peer an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perceived conflicts between SFBT and work role. Whilst specific trained techniques were not consistently adopted, most workers changed the style of their interaction with clients in simple ways which they reported resulted in benefits including improved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and increased feelings of control and self-efficacy for clients and worker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 addition to peer an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trainees' perceptions of the fit of the training with their work role may be a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transfer.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for developing training for non-therapists that focuses on helping change the style of their interactions rather than on learning to implement specific psychological therapy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