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主因停经44d,下腹不适1d于2006年4月24日下午3:20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周期31d,末次月经2006年3月11日停经40d出现恶心,无呕吐。因下腹部不适1d于2006年4月24日就诊于外院。行B超示:子宫6.2cm×5.2cm×4.2cm,内膜厚2.6cm,内见1.1cm×l.1cm低回声区,子宫右侧附件区见-0.9cm×0.6cm囊性区(宫外孕不除外,间质部妊娠?),左卵巢区见2.0cm×1.9cm囊性区域(左卵巢囊性变)。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 患者男,81岁,因脑血栓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4年、伴骶尾部及双下肢多处溃烂不愈20余天,于2009—05—12入院。检查:神志清楚,语言功能障碍,颈软,双下肢肌力Ⅰ级。创面分布于左髋部9cm×8cm、骶尾处10cm×9cm、背部7cm×2cm、右髋部4cm×4cm、左足跟外侧及左踝部5cm×3cm、右外踝部5cm×2cm,骶尾和右外踝处深及骨质,皮下周围存在较多坏死组织、右足外侧两处约1cm×1cm黑色坏死痂皮,痂下积液成暗红色,异味明显。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9岁。反复黑便、头晕心悸16d。腹部检查无压痛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4g/L(120~160g/L)。癌胚抗原1.10μg/L(0~5.2μg/L)。全身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检查:盆腔内小肠肠壁节段性结节状不规则增厚,代谢未见异常增高,不除外黏液腺癌可能。胶囊内镜示:空肠中下段见菜花样肿物,表面分叶,并见活动性出血。手术所见:距回盲部120cm见回肠处质软肿瘤约8.5cm×6.8cm,小肠系膜见散在多枚肿大质软淋巴结0.5cm×0.5cm,在距肿瘤上、下端各10cm切除肠管。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患者男,51岁。因右腰痛6年,左腰痛1年于2009—11-09入院。查体:左肾区叩击痛(+),右肾区叩击痛(-)。彩超提示:左肾大小约13.4cm×5.6cm,实质变薄约为8—9mm,下极肾盏内可见多个强光团,最大约1.5cm×1.3cm,后伴声影。左肾盂分离,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岁,因问题奶粉事件于2008年9月23日做超声检查。超声显示:患儿左侧肾脏大小6.1cm×4.8cm×3.8cm,肾盂扩张1.8cm,上段输尿管扩张达3.6cm,局部肾实质厚约0.64cm,沿扩张的输尿管向下扫查,显示其中下段高度膨胀,重度迂曲扩张,局部内径达5.3cm,占据左中下腹大部,管壁尚光滑,其内透声尚可。膀胱及右肾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左侧先天性巨输尿管伴左肾中度积水。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4岁,主因小便次数增多半月就诊于泌尿科。查体:腹平坦,下腹正中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一约11cm×9cm大小的肿物,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双下肢肌力、感觉正常,会阴区无麻木。辅助检查:①超声示:膀胱后方可见巨大实性肿物,大小约16.1cm×11.6cm×9.0cm,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  相似文献   

7.
脾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3岁。上腹部胀痛2年,加重1个月入院,B超检查:脾脏囊性占位,边界清,低回声区20.5cm×18cm大小。CT检查:脾脏内可见巨大囊状低密度灶,大小约20cm×18.5cm,与脾脏分界不清,胃、肝、肠、肾受压移位(图1)。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0岁,经量增多,经期延长3个月,经后有淡血性分泌物,有异味。否认结核病病史,无发热症状。未婚,否认性生活史。超声所见:子宫前倾位,增大,大小约10.0cm×7.9cm×7.1cm.子宫下段见范围约7.6cm×5.9cm×4.2cm不均质中低混合回声,边界不清,宫颈大小约3.6cm×3.2cm×2.1cm,轮廓欠清,其内可见多个强回声点.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0岁。体检发现膀胱占位于2010—03—24入院。患者曾患左附件囊肿,治疗后好转;平素月经规律,有经期腹痛,妊娠2次均流产。无尿频及血尿等症状;B超示膀胱右侧壁-2.2cm×2.0cm×1.7cm较强回声团,膀胱镜可见2.5cm乳头状肿物;拟诊“膀胱肿瘤”。于2010—03—26硬脊联合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膀胱右侧壁后偏顶部一直径约2.5cm乳头状肿瘤,基底膀胱壁质硬,距肿瘤周边0.5cm全层切除膀胱。病理诊断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移行上皮内翻性乳头状增生(附图)。  相似文献   

10.
我77岁,因多吃凉黄瓜患上胃病,起初症状为烧心、反酸,后发展为胃痛,经钡餐造影诊断为胃窦炎和十二指肠憩室。予三联方(甲硝唑、阿莫西林、雷尼替丁。有时加奥关拉唑)治疗2月余。复查电子胃镜发现食管距门齿35厘米处左前壁有0.6cm(厘米)×0.5cm×0.5cm隆起物,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1岁。以持续性上腹痛2d加重1d来院检查。无呕吐及黑便史。查体:患者面色苍白、神差、强迫坐位、全腹出现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B超检查:胰尾部见大小约8.7cm×5.5cm×9.4cm不规则低回声团块,与周围组织边界欠清,无包膜,包块内部回声不均,可见气体样强回声和小片状弱回声区。腹腔内见大量游离液体,最深处约10.0cm。B超诊断:①左上腹胰尾部包块(性质待定)。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0岁。发现左臀部搏动性包块伴左下肢放射性疼痛5d入院。无外伤及高血压等病史。查体:左臀部见一拳头大小隆起性包块,呈规律性搏动,触诊有震颤,听诊有血管杂音。体检:距体表1.1cm处有一类圆形液性暗区,大小3.4cm×3.2cm×3.1cm,边界清楚,壁厚,内壁欠光滑,浅层壁见一缺口,直径为2.0cm。缺口外侧见一长3.7cm局部扩张的血管,内径1.0cm,[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血等患者92例,术前进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及取材送病检,排除恶性病变后,采用腹式宫颈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患者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39.5岁。子宫大者15cm×12cm×12cm,小者8cm×5cm×3cm。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7岁,主因尿频、尿痛伴血精3次前来就诊。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散在,蛋白阴性。膀胱充盈下经腹壁B超纵横扫查,前列腺大小为4.3cm×2.4cm×3.5cm,外形较饱满,包膜完整,以内腺区呈较低水平回声,内外腺境界清楚,左右对称,于前列腺实质内可见六、七个强光团,后伴有弧形声影,最大直径为0.5cm,超声提示:①慢性前列腺炎;②前列腺多发性结石。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0岁,停经2月^-,阴道不规则出血3天来就诊,无腹痛;前一天在外院B超检查提示宫内孕囊1,7cm×1,2cm,尿HCG(+)。B超检查:子宫前倾位,大小为6.8cm×6.8cm×4,8cm,形态规则,肌层回声均匀,宫腔内见孕囊样回声3.4cm×1.9cm,形态欠规则,内见胚芽样回声长约0.9cm,未见原始心管搏动;双侧卵巢显示清晰,未见明确异常回声;子宫直肠陷凹见前后径1.8cm无回声区。(图1)  相似文献   

16.
皮肤慢性溃疡创面多经久不愈,治疗难度大。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23例。23例中男17例。女6例;年龄11~76岁。溃疡部位:手背2例,前臂3例,臀部1例,小腿13例,跖部4例。致病原因:外伤感染3例.意外烫伤6例,医源性冻伤2例,医源性烫伤3例,淤滞性溃疡8例,褥疮1例。创面面积1.1cm×1.5cm~3.0cm×6.6cm。  相似文献   

17.
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对自2003年10月~2006年8月在我院肾囊肿硬化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52例,60个囊肿,男3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3岁(10例72—75岁);术前均经超声,CT平扫和增强扫查明确诊断,肾囊肿大者约8.4cm×8.0cm,小者约3.8cm×2.9cm;多囊肾6例伴有血肌酐,  相似文献   

18.
病例1 患儿,1岁4个月。因“右侧睾丸无痛性进行性增大3个月”入院。患儿3月前在洗澡时其母发现右侧睾丸增大,约“鸽蛋”大小,后逐渐增大到约“鸡蛋”大小,无疼痛、发热、全身乏力等症状。体查:阴茎发育正常,阴囊皮肤无红肿,左侧睾丸正常,右侧阴囊内扪及约5cm×4cm×2.5cm大小的椭圆形包块,质硬、无压痛、边缘清晰、活动可、透光试验阴性,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6例PR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PRT,其中,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18例。完整切除率:良性肿瘤8例(100%),恶性肿瘤10例(55.6%)。肿瘤最小约3cm×3cm×2cm,最大约23cm×15cm×12cm。随访33±9月,5例良性肿瘤病例全部得到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恶性肿瘤中随访16例,5例不能切除者皆在6~15个月内死亡:11例完整切除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100%、75%和22_2%。结论PRT中恶性肿瘤占多数,与周围脏器或大血管粘连时切除困难,手术切除肿瘤的彻底性与病理类型是影响PRT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罗春霞  杨先康鲁韬 《云南医药》2007,28(2):F0004-F0004
某男,18岁,发现右侧颈部肿块半年余就诊。体检:右侧颈部可见3.5cm×3.0cm质软包块,边界清,无压痛。超声检查:右侧颈动脉分叉处可见3.0cm×2.5c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CDFI:颈内、外动脉受压,间距增大,颈内、外动脉分别紧贴与肿瘤的边缘,颈内、外动脉血流颜色不同;瘤体内可与颈内动脉相近探及血流信号。(如图一、二)。超声诊断:右颈部实性占位,颈动脉体瘤可能。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颈动脉体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