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茎延长术测量阴茎自然显露长度及勃起长度方法.方法:阴茎自然显露长度测量取直立位,室温在25℃左右,以从阴茎根部腹壁反折处至阴茎头尿道外口的长度;勃起长度测量:将阴茎置于伸展状态,沿阴茎背面测量从耻骨联合到阴茎头尖端所得的长度或采用视听性刺激法、自测夜间勃起.结果:68例患者术后阴茎自然显露长度平均为(6.9±1.5)cm,勃起时平均为(10.9±1.2)cm.随访3~8个月,效果满意.结论:68例患者术后阴茎自然显露长度及勃起长度测量的数据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1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加于讨论。性服务小姐的手淫和不正常的性行为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3.
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sclerosing lymphangitis of the penis)是由男性阴茎淋巴管损伤而引起的良性病变,好发于青壮年,临床少见。现将近期诊断的1例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患者,男,28岁,发现阴茎肿物1d,不伴有任何症状就诊于我科门诊,否认用药史,否认外伤史及冶游史,否认3月内性接触史和手淫史。体格检查:左侧冠状沟处一约10mm×3mm皮色条索样肿物,表面光滑,阴茎勃起后皮疹为半透明状。软骨样硬度,无触痛,边界清,活动度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16例成人和24例儿童静脉系统的观察结果。奇静脉系可分5型:奇 副奇型(9.29±2.45%);奇 上、下半奇型(58.57±4.16%)奇 上、中、下半奇型(30.71±3.90%);奇 下半奇型(0.71±0.71%);奇 上半奇型(0.71±0.71%)。奇静脉汇入上腔静脉的高度,成人在T_(4-5)(96.55%),儿童在T_(2-4)((91.67%)。奇静脉弓上部分接收由上位2~5支肋间静脉的共干;弓下部分接收下位7~10支肋间静脉。右侧最上肋间静脉多数注入奇静脉或右无名静脉。下半奇静脉收集左侧下位2~9支肋间(肋下)静脉。上半奇静脉收集左侧上位2~9支肋间静脉,注入奇静脉者占79.37±3.60%。左侧最上肋间静脉大多数汇入上半奇静脉或左无名静脉。中半奇静脉收集左侧中部2~5支肋间静脉,并注入奇静脉。  相似文献   

5.
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2000年1月~2005年6月我科共诊治1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0~50岁,中位年龄32.5岁,其中20~30岁5例,31~40岁3例,41~50岁2例。已婚7例,未婚3例;病程1周~6个月,其中1周2例,1月2例,2~3月4例,6个月2例。1.2临床表现皮损为阴茎冠状沟或阴茎背部表现为弯曲、硬如软骨的索状物,紧贴皮下,与皮肤及阴茎海绵体不黏连。在皮下自由推移,表皮紧胀、发亮,皮色半透明,有的呈紫红色。无自觉症状者7例,局部轻度疼痛者3例;有性生活史8例,无性生活史2例;有手淫者5例,有阴茎勃起功能障…  相似文献   

6.
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及供临床应用参考,本文在35例(70侧)成人颅脑标本上对基底静脉的合成、行径、注入部位、长度、外径和属支进行了观察与测量。  相似文献   

7.
<正> 输液病情凶险、严重休克、大面积烧伤的肢体静脉多不充盈,若肢体有创面不允许穿刺,长期静脉点滴病人多有血管变细或局部阻塞情况,这时候阴茎静脉输液是可取的途径.1985~1991年间我科手术病人采取阴茎静脉输液57例,经验介绍如下: 用手指压紧阴茎根部,摆动阴茎体数次,使之阴  相似文献   

8.
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附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0年 1月至今共诊治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 5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 5例,年龄 30~ 39岁,平均 33.6岁。 5例均因阴茎背侧条索状肿物就诊, 3例勃起时有轻度疼痛, 2例局部无明显不适。 5例均可触及阴茎背侧条索状肿物,硬似钢丝,光滑可移动约 2~ 3根,无触痛。 1例手术,冠状沟处背侧横行切口,显露条索状物,见该条索为张力较高的淋巴管。质硬、透明。将其剥离切除,剥离过程中,淋巴管剥破,有透明液体流出后,硬条索立即变软,与其他软组织不易分辨。术后 7天拆线,局部无不适。 2例未经任何治疗, 1个月之内条索…  相似文献   

9.
许达薇 《中外医疗》2011,30(10):83-83
目的总结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30例患者诱发因素、临床特点、病理与治疗方法。结果 30例患者均与不正确的性生活及手淫有关。其中2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10例手术治疗痊愈。结论不正确的性行为和手淫可能是本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患者应用外洗中药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一个疗程治愈27例,1例患者再用一个疗程后治愈,治愈率100%。结论外洗中药治疗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兔心淋巴管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兔心淋巴管条数、走行、流注,为动物实验研究和动物解剖学提供资料。方法兔心80例,用普蓝法间接注射法,使兔心淋巴管充色后固定,1月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绘图、观察统计。结果(1)成助面,前纵沟4级淋巴警1.15±0.36条,汇入3级淋巴管占空多于右室。(2)膈面,后纵沟4级林巴管1.10±0.49条,汇入3级淋巴管右室多于左室。(3)显示左、右心淋巴平27例(33.75%),仅显示左淋巴平52例(65%),1例未显示。结论兔心淋巴管丰富,与人、狗、羊心的淋巴管基本类同。在行心脏显微外科动物实验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淋巴管在实体瘤的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淋巴道转移是大多数肿瘤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和D)及VEGFR-3等淋巴内皮特异性标志物的发现,提示肿瘤源性VEGF—C和VEGF—D可诱导肿瘤内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淋巴结转移。VEGF—C/VEGF—D/VEGFR-3信号系统能够促进肿瘤内部及其周围的淋巴管过度增生和新生淋巴管的形成,因此抑制此通道可以抑制肿瘤和感染性疾病中淋巴管的生长,这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肿瘤转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胰腺癌组织淋巴管分布及密度的临床病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Jin G  Hu XG  Liu R  Zhang YJ  Shao CH  Tang Y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5):583-586,T0001
目的研究胰腺导管腺癌组织淋巴管分布、密度及其与临床病理学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最新的淋巴管上皮细胞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43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配对癌组织内、癌旁及正常胰腺组织的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组织内平均LVD值(9.4±10.0)显著低于癌旁(16.0±9.7)(P<0.001)及正常胰腺组织(13.5±6.0)(P<0.01).癌旁高LVD组与肿瘤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癌旁淋巴管数量的增加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大脑内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34侧)正常成人脑标本进行观察。(1)大脑内静脉多在室间孔后缘由丘纹上静脉、透明隔静脉和脉络膜上静脉形成,(2)左右大脑内静脉多在第三脑室顶同一水平面内后行。(3)左右大脑内静脉间最窄处多位于大脑内静脉的前半,最宽处多位于其后半,其间距分别为0.60±1.10mm和6.27±2.16mm。(4)大脑内静脉绕过松果体后行时,多位于松果体外上方。所有大脑内静脉均注入大脑大静脉。(5)本文还对大脑内静脉属支的出现率、起源、形成、管径、回流和支数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舌鳞癌病灶组织淋巴管分布特点,探讨人舌鳞癌癌灶及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淋巴道转移机制,分析淋巴管生成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62例病理组织标本中的淋巴管,并计数人舌鳞癌癌灶与癌周组织淋巴管密度值。【结果】观察可见癌周淋巴管数量较癌内增多,管壁菲薄,多见扩张、开放状态。舌鳞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癌周淋巴管密度较淋巴结转移阴性组高(P〈0.05),癌灶内与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1)人舌鳞癌组织中存在大量新生淋巴管,主要分布于癌周围组织。(2)与舌鳞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相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癌周淋巴管密度明显增高。(3)舌鳞癌癌周淋巴管密度的增加是癌细胞转移的病理解剖学基础,可能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观测舌鳞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对预测癌淋巴道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底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34侧)成人脑标本的基底静脉及其属支进行观察。基底静脉主要由大脑前静脉和大脑中深静脉形成;其长度和管径分别为36.43±6.60mm和1.43±0.39mm;在环池内,基底静脉与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和滑车神经关系密切;基底静脉主要位于松果体外下方和外方。此外,还对其属支的起源、形成、管径、回流和支数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临床脑桥小脑三角区的手术提供岩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26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岩静脉的形态、行径及其与三叉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①岩静脉有1~3支,长度(2.9±2.0)mm,外径(2.3±1.0)mm;②岩静脉位于三叉神经根背外方者占92.5%,岩静脉与神经根的最短距离为(5.0±3.8)mm,最长距离为(7.1±4.1)mm,静脉对神经根有压迫的占15.4%;③岩静脉距横窦与乙状窦交角处的距离为(31.1±5.2)mm。结论:岩静脉解剖结构存在许多变异,与三叉神经根关系密切,变异的岩静脉可引起三叉神经痛,手术中应明确岩静脉解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岩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脑桥小脑三角区的手术提供岩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26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岩静脉的形态、行径及其与三叉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①岩静脉有1~3支,长度(2.9±2.0)mm,外径(2.3±1.0)mm;②岩静脉位于三叉神经根背外方者占92.5%,岩静脉与神经根的最短距离为(5.0±3.8)mm,最长距离为(7.1±4.1)mm,静脉对神经根有压迫的占15.4%;③岩静脉距横窦与乙状窦交角处的距离为(31.1±5.2)mm。结论:岩静脉解剖结构存在许多变异,与三叉神经根关系密切,变异的岩静脉可引起三叉神经痛,手术中应明确岩静脉解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经皮腘静脉插管造影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经皮腘静脉插管造影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60侧成人下肢的腘动脉、腘静脉及胫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腘静脉的体表定位等.结果在腘窝上段由内向外依次为腘动脉、腘静脉和胫神经,在腘窝中段上述结构逐渐移行,位置关系较为复杂,在腘窝下段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腘静脉的体表投影在腘窝与经过收肌结节最高点的水平线成(83.5±2.2)°夹角的直线,且该直线与水平线的交点距水平线与股二头肌腱交点为(2.3±0.7)cm.结论根据腘静脉与腘动脉、胫神经的位置关系,在腘窝上半部穿刺较安全,在腘窝下半部穿刺时易损伤胫神经和腘动脉.  相似文献   

20.
脉管癌栓是指镜下发现肿瘤的小静脉、小动脉或小淋巴管的管壁受侵、破坏或管腔内有瘤栓,由此又可分为血管癌栓和淋巴管癌栓。目前研究表明,脉管癌栓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不良因子,其易导致肺癌发生早期复发及转移,据统计发现具有脉管癌栓的患者其无复发生存期( RFS)和总生存期( OS)均低于不具有脉管癌栓的患者,但此结果是由于血管癌栓作用还是淋巴管癌栓作用仍存在争议。据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术前高分辨率CT和CEA水平可预示脉管癌栓发生的几率,其促进早期肺癌发生复发及转移的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上调、集群孤立肿瘤细胞(ITCs)的存在等有关,在行免疫组化时,建议用CD34抗体标记血管癌栓,用D2-40抗体标记淋巴管癌栓。同时建议行病理诊断时对血管癌栓和淋巴管癌栓进行鉴别,建议脉管癌栓纳入NSCLC的TNM分期中,重新评估ⅠA期具有脉管癌栓的患者是否需行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