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或单纯全身麻醉对上腹部和胸腔内手术病人术后肺功能和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4名伴有中度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的慢阻肺病人,接受上腹部或胸腔内手术,随机分成单纯全身麻醉(GA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Epi-Ga组)两组。术后采用VRS法评定镇痛效果。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X线胸片、血气分析和床旁肺功能测定评估是否发生肺部并发症。术前1d和术后3d内评估和记录上述指标。结果术毕,GA组病人平均(34±16)min苏醒,(67±22)min拔除气管导管;Epi-Ga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12±4)和(32±12)min。术后第1天和第2天,Epi-Ga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GA组(P<0.01)。术后第1天,Epi-Ga组病人的FVC、FEV1/FVC%和FEF25%-75%下降不如GA组显著(P<0.05)。GA组有4例需要纤维支气管镜协助吸痰,而Epi-Ga组则无一例需要。两组病人术后肺炎、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局麻药加阿片类药物硬膜外自控镇痛使病人术后更加舒适,且能够改善病人术后肺功能。尽管两组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以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确实能够方便慢阻肺病人的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与单纯全身麻醉对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影响。 方法对2002-01-01/2006-06-30在我院治疗的65yr以上,明显患有或曾经因冠心病而引起的心律失常的60例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分别设置为A组(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B组(单纯全身麻醉)各30例,观察全麻诱导、术中和术后病人的心率、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ECG的变化特别是ST段的变化。 结果A组病人在术前诱导、术中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要比B组病人明显减少(P〈0.05)。 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引起的心律失常手术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上腹部手术的应用,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在此类患者的应用经验。方法选取本院120-g480岁以上高龄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两组,分析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上腹部手术的循环影响及用药量、术终恢复时间等差异。结果两组在麻醉诱导期的血压波动与麻醉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GEA组较GA纽循环影响更小、用药量少、术终苏醒迅速、术毕镇痛完善。结论单纯全麻不能减轻高龄患者手术过程的循环影响,相对而言,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循环波动轻,便于术后镇痛,较适合80岁以上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4.
观察42例胸腔手术病人用复合麻醉的优点。随机分成单纯全麻(1组)和硬膜外阻滞加全麻(2组)两组。结果提示:所有病人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诱导期的测量值与诱导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1组在气管插管后、切皮术毕MAP均显著性升高,HR增快,与诱导前和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同时芬太尼和箭毒用量分别较2组高429%和41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围术期镇痛效果好,生理扰乱小,麻醉苏醒期短,术后肺部并发症少,体现出麻醉方式互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心率变异性的功率谱分析,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手术中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35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给:单纯硬膜外麻醉组(E组)、单纯全身麻醉组(A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AE组)。分别在麻醉前(T0)、麻醉完成后(T1)、腹腔探查(T2)、手术开始后1h(T3)、关闭腹膜(T4)和术毕(T5)测取心率功率谱、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E组病人硬膜外麻醉后LF、HF、LF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Ⅰ组,n=60)和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n=60)。Ⅰ组病人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以吸入安氟醚或异氟烷、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Ⅱ组病人首先行T12-L1硬膜外穿刺,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后无异常,硬膜外给予首次量7~10ml,静脉注入氟芬合剂2~4ml。两组病人均进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监测。记录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HR、MAP、SpO,以及术中体动、术后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组病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气腹后、拔管后HR、MAP明显增加(P〈0.05),而Ⅱ组病人只有气腹后有轻微增加(P〉0.05)。Ⅰ组病人术后30min~1h才能回病房,而Ⅱ组病人手术结束后即可回病房(P〈0.05)。两组术后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氟芬合剂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可保持循环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使麻醉手术平稳,减少麻醉并发症及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57例老年高血压病人急诊上腹部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57例老年急症高血压麻醉病人,均合并不同程度高血压,年龄60-85岁,在硬膜外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上腹部手术。结果57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患者于手术后7、11、14天死亡,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突发心梗和心力衰竭。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急症病人施行上腹部手术麻醉必须切实重视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等危险。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中建  冯国琼 《四川医学》2003,24(4):364-365
目的 比较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在胸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在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胸部手术病人(ASAⅠ-Ⅲ级),随机分成两组(n=40),I组应用硬膜外阻 滞复合全麻并术后病人自控镇痛,Ⅱ组病人应用单纯全身麻醉,并对术中BP,SpO2,ECG, 麻药用量,术后苏醒程度,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1)I组病例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2)I组全麻药用量少,苏醒迅速彻底。(3)Ⅱ组术后呼吸再抑制,肺部并发症多。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更有利于胸科手术抑制应激反应,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及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食道癌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全麻组(Ⅰ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Ⅱ组),每组各30例。Ⅰ组单纯静脉麻醉,Ⅱ组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Ⅰ组术中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的用药量多于Ⅱ组,术后清醒拔管时间长于于Ⅱ组,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比Ⅱ组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癌手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肺部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更适合病人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将101例行气管插管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全麻)51例和观察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50例。比较两组病人插管后和术后MAP、SPO2和HR的变化,统计发热、咯痰、肺部啰音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免疫学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4+/CD8+和Th1/Th2)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的 MAP、HR和 SpO2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出现发热(6.0%)、咳痰(6.0%)、肺部啰音(4.0%)和肺部感染(4.0%)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6%,15.7%,11.7%,19.6%),其中发热(19.6%vs 6.0%)和肺部感染(19.6%vs 4.0%)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淋巴细胞数、CD4+/CD8+和Th1/Th2均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的淋巴细胞数(1.1±0.1 vs 1.3±0.2)和Th1/Th2(2.1±0.1 vs 2.7±0.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上腹部手术病人的免疫抑制较轻,可有效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万成福  毛英  赵泽宇 《重庆医学》2016,(21):2978-298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和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腹部手术的84例老年患者分为试验组(39例)与对照组(45例),试验组予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予以单纯全麻,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3d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残气量(RV)、肺总量(TLC)等肺功能指标,计算(MVV‐VE)/FEV1、MVV/FEV1、RV/TLC,并比较其术后感染情况。结果与术前1d比较,术后1、3d,对照组(MVV‐VE)/FEV1、MVV/FEV1均下降,RV/TLC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以上指标无明显变化,与术前1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3d,试验组(MVV‐VE)/FEV1、MVV/FEV1均高于对照组,RV/T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率(20.5%)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呼吸功能影响小,且术后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患者分为全麻组(Ⅰ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Ⅱ组),每组各35例.Ⅰ组单纯静脉麻醉,Ⅱ组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Ⅰ组术中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的用药量多于Ⅱ组,术后清醒拔管时间长于Ⅱ组,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比Ⅱ组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手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13.
华学洪  李凤鸣 《吉林医学》2010,31(3):309-310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全身麻醉后肺部感染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方法:对100例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中全身麻醉术后19例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并与同期100例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硬膜外阻滞麻醉后肺部感染患者比较。结果: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术后肺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菌培养阳性率高,多以G-杆菌为主。结论:有效避免麻醉中各种易感因素,可以有效避免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复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取单纯全麻,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1 d、3 d及拔管后肺功能指标、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术后1 d、3 d两组患者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较麻醉前降低,残气量(RV)/肺总量(TLC)较麻醉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变幅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及分钟通气量(MV)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可有效减少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降低肺部感染率,还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加例,随机分为2组:均在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后给予异丙酚负荷剂量1mg/kg。待病人入睡后,P组单纯用异丙酚泵人。PR组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泵人。对术中腹肌运动阻滞程度和麻醉效果进行评定,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PR组腹肌运动阻滞程度和麻醉效果明显优于P组(P〈0.05);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内酚较单纯异丙酚更能加强硬膜外麻醉肌松作用,有更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6.
择期上腹部手术ASAⅠ-Ⅲ级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复合组)和B组(单纯硬膜外阻滞组)。两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5min,术前监测病人BP、HR、ECG、SPO2手术探查应激反应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A组和B组术中BP比麻醉前均下降(P〈0.05)。B组术中探查时病人BP较麻醉前显著升高,恶心、呕吐率高,且术中知晓(P〈0.01)。A组病人术后使用了镇痛治疗,在利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和术后恢复。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具有应激反应小,术中循环稳定,术后疼痛减轻,有利于疾病康复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硬膜外芬太尼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对胃癌根治术病人单核细胞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0)术前芬太尼0.1mg注入硬膜外腔,术中每1.5h重复注入与术前相同剂量,同时复合全麻。Ⅱ组(n=30)单纯使用全身麻醉。于麻醉前、术终、术后24h采血,观察单核细胞TNF—α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 两组病人单核细胞TNF—α阳性率术终和术后24h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终单核细胞TNF—α阳性反应组Ⅰ低于组Ⅱ(P〈0.05)。结论 硬膜外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较单纯全身麻醉能明显抑制开腹手术病人单核细胞TNF—α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刘鹏  张柏英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89-89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与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麻醉方式,将68例患者分为硬膜外阻滞麻醉组(A组)和硬膜外阻滞麻醉与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应用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方式下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且A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与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毛美睿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07-2208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单纯全麻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心血管反应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A组),记录麻醉前(To)、插管后(T,)、切皮(T:)、开始探查(L)、拔管后(T4)的即时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GEA组各时间点S13P、DBP、MAP、HI(明显低于GA组,各项恢复时均明显短于GA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减轻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心血管反应,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择期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我院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术,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单纯的全身麻醉术。麻醉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实施麻醉前(即患者入室10分钟后)、实施麻醉插管后、手术切开后、术后(即拔管15分钟后)四个时间点的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同时监测两组患者使用芬太尼等麻醉药物的量及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动脉压、心率及麻醉药物的用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术后清醒的时间短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术后清醒质量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不仅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还能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其恢复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