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银花中一个新的裂环环烯醚萜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中分离出活性成分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方法:金银花7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裂环环烯醚萜苷,命名为dehydromorroniside。结论:该化合物为忍冬属中发现的第3个morroniside型裂环环烯醚萜苷。  相似文献   

2.
8个新的裂环环烯醚萜二苷(1~7、12)和5个已知化合物从日本当药(Swertia japonica)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西藏胡黄连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藏黄连环烯醚萜苷D(1)、獐芽菜苷(2)、龙胆苦苷(3)、甘露醇(4)。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藏黄连环烯醚萜苷D。  相似文献   

4.
茶茱萸属植物Cassinopsis chapieleri是生长在马达加斯加东部森林的一种灌木,在当地该植物叶煎汤被用于治疗疟疾。据报道茶茱萸属中存在裂环环烯醚萜,本次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并确定1个新裂环环烯醚萜苷(1)和4个已知化合物(2~5)。  相似文献   

5.
姜秋  蒋海强  李慧芬  张学兰 《中成药》2014,(12):2561-2564
目的探讨女贞子酒蒸过程中4种裂环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梯度洗脱的方法同时测定女贞子生品及酒蒸不同时间炮制品(4,8,12,16,20,24 h)中特女贞苷、橄榄苦苷、女贞苷G13、女贞苷的量。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235 nm;体积流量1.0 m L/min。结果特女贞苷、橄榄苦苷、女贞苷G13、女贞苷依次在0.035 51.78μg、0.004 121.78μg、0.004 120.206μg、0.011 20.206μg、0.011 20.560μg、0.001 460.560μg、0.001 460.072 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在97.7%0.072 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在97.7%100.0%之间。在24 h之内,随着酒蒸时间的延长,4种苷类成分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炮制对女贞子中裂环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有量具有显著影响,女贞子酒蒸后特女贞苷、橄榄苦苷、女贞苷G13、女贞苷均产生质变。研究结果为揭示女贞子的炮制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金银花中一个罕见的二聚体环烯醚萜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会军  李萍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1):818-819
 目的研究金银花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方法金银花经体积分数为70%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及ODS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得一个通过碳碳双键连接而成的、结构罕见的二聚体环烯醚萜苷centauroside(Ⅰ)。结论该化合物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鸦胆子中新的裂环烯醚萜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鸦胆子(Brucea amarissima)叶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裂环烯醚萜苷和2个  相似文献   

8.
女贞子中2种主要裂环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阳  孙文基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8):2099-2102
目的:建立分析女贞子中主要裂环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女贞苷(nuezhenoside)及女贞苷G13(G13)的HPLC定量分析方法,并考察了不同采集时间及不同产地女贞子样品中上述2种成分的含量。方法:以国产YMG-C18(4.6 mm×250 mm,10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乙腈:0 min,20%;15 min,25%),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室温(25 ℃)。结果:女贞苷和女贞苷G13分别在0.341~34.1 μg,0.331~33.1 μg与峰面积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RSD 1.4%(n=3)和98.1%,RSD 1.8%(n=3)。不同地区女贞子药材中女贞苷和女贞苷G13的含量差别较大,可能与不同品种来源及加工炮制方法等因素有关;实验数据表明,采集期在11月初至中旬上述2种成分的含量最高。结论:所建立的HPLC梯度洗脱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女贞子药材中主要裂环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女贞苷及女贞苷G13的含量,可作为女贞子中水溶性指标性成分的检测方法,为全面控制女贞子药材内在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女贞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RP-HPLC等色谱分离手段对女贞子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个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鉴定为6′-O-肉桂酰基-8-表-金吉苷酸(6′-O-cinnamoyl-8-epi-kingisidic acid,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化学成分。方法:药材粉碎浸提,大孔吸附树脂、反复硅胶柱、Sephadex LH-20层析色谱分离纯化,理化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地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地黄苷A、地黄苷D、地黄苷E、梓醇及益母草苷等。结论: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地黄苷D、密力特苷、地黄苷A、地黄苷E及益母草苷为首次得到,并提供了^13CNMR、^1HNMR数据。  相似文献   

11.
半枝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仲浩  薛晓霞  姚庆强 《中草药》2008,39(1):21-23
目的 研究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结合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半枝莲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已鉴定其中17个化合物,其中10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I)、对羟基苯甲醛(4-hydroxybenzaldehyde,Ⅱ)、苯甲酸(benzoic acid,Ⅲ)、胡萝卜苷(daucostero,Ⅳ)、肉桂酸(cinnamic acid,Ⅴ)、绿原酸(chlorogenic,Ⅵ)、香草酸(vanillic acid,Ⅶ)、汉黄芩素(wogonin,Ⅷ)、槲皮素(quercetin,Ⅸ)、芹菜素(apigenin,Ⅹ)、黄芩素(baicalein,Ⅺ)、柚皮素(naringenin,Ⅻ)、木犀草素(luteolin,ⅩⅢ)、野黄芩苷(scutellarin,ⅩⅣ)、黄芩苷(baicalin,ⅩⅤ)、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ilin-7-O-β-D-glucopyranoside,ⅩⅥ)、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ⅩⅦ).结论 化合物Ⅲ、Ⅴ~Ⅶ、Ⅸ、Ⅹ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薄层指纹图谱定性鉴别方法,使用金银花对照提取物(JYH ERS)直接比较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的异同。方法使用高效薄层色谱法、硅胶G60薄层板,分别以乙酸丁酯-丙酮-甲酸-水(10∶1∶4∶4)和三氯甲烷-甲醇-水(12∶4∶1)为展开剂,用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断氧化马钱子苷和断马钱子酸对金银花及山银花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高效薄层色谱显示JYH ERS与金银花药材在整体图谱上具有一致性。与山银花药材比较,金银花及JYH ERS中的断马钱子酸斑点明显,两种不同的展开剂均能有效鉴别出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结论金银花与山银花药材容易混淆,使用所建立的高效薄层指纹图谱鉴别方法及JYH ERS可快速、有效地区分金银花与山银花。  相似文献   

13.
金银花与山银花化学成分及其差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银花与山银花是忍冬科忍冬属不同种植物来源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二者为2味药材,而其功效均为"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由于种种原因,二者争议很大。该文综述了金银花与山银花的药效物质基础——化学成分及其差异的研究进展,在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环烯醚萜类、挥发油类及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上,二者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差异。二者主要差异:金银花较山银花含有较丰富的环烯醚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而山银花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种类较多;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明显高于金银花;金银花中芦丁、木犀草苷、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忍冬苷含量远高于山银花;金银花中铁(Fe)与镍(Ni)含量较山银花中高,而山银花中锰(Mn)含量较金银花中高。该文最后提出在化学成分研究方面,金银花与山银花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中药谱动学研究方法对金银花、山银花的生物等效规律进行探索求证。方法: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对3组SD大鼠分别给予金银花提取液、山银花提取液和水2 m L,分别于给药后0.25,0.5,1,1.5,2,3,4,6,8,12,24 h后取血,通过HPLC测定血样中药物的代谢指纹图谱,运用谱动学公式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与谱动学参数。结果:金银花谱动学总量零阶矩、整体药物代谢一阶矩、整体药物代谢二阶矩、指纹图谱特征峰总量一阶矩和指纹图谱特征峰总量二阶矩参数分别为1 621.014μg·min·L~(-1),12.632 min,34.717 min~2,16.088 min和16.626 min~2;山银花谱动学这些参数分别为1 769.339μg·min·L~(-1),13.308 min,38.929 min~2,16.569 min和17.391 min~2,两组数据经SPSS 17.0软件配对t检验,双侧P=0.352,说明两者的谱动学参数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金(山)银花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上同步,金银花、山银花在体内代谢效应相同。  相似文献   

15.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探讨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通过对水提,水提醇沉、稀醇提取和水提石灰乳沉淀的方法制备金银花提取物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提石灰乳沉淀法,提取物和绿原酸得率均较低。经分析其原因,是绿原酸被碱性水解。因此,在中药制剂中,用此法制备金银花提取物是不合理的。制备金银花提取物仍以水提醇沉法较好。  相似文献   

16.
微波预处理法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通过对微波预处理过程以及热水洗涤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用75%乙醇溶液湿润干金银花,然后在微波加热下快速汽化进行预处理,最后再用热水洗涤两次,每次10min。并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结果:微波预处理提取法的提取时间缩短6倍、提取率提高1%。结论:该法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金银花进行内在质量探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用挥发油测定器测 定挥发油成分。结果 绿原酸、挥发油含量花蕾>花>叶。结论 选用金银花入药时应选蕾多花少无叶者。  相似文献   

18.
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生产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金银花的提取工艺进行改进,以提高得率及降低溶剂消耗量。方法:首先用少量乙醇水溶液润湿金银花,然后加沸腾热水搅拌提取。结果:绿原酸得率为7.89%,浸膏中绿原酸含量为16.7%,均高于传统醇提及水提,但乙醇用量仅为醇提的6%。结论:新工艺对绿原酸的提取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及DNA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产地金银花样品进行鉴定,探讨DNA分子鉴定技术在中草药鉴别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以绿原酸、木犀草苷、灰毡毛忍冬皂苷乙为指标成分,利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提取金银花、山银花对照药材及河北和山东产地金银花样品DNA,检测DNA浓度和纯度,采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的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别样品。结果:河北和山东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质量分数3.1%~3.3%,河北、山东产地金银花中木犀草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049%~0.050%,0.069%~0.078%,2个产地样品中均未检出灰毡毛忍冬皂苷乙成分。采用基于PCR方法鉴定出河北和山东产地各3批样品均为金银花。结论:DNA分子鉴定技术作为含量测定常规方法的补充,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高等优点,可用于金银花药材的鉴定。  相似文献   

20.
金银花本草考证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本草考证与实地调查,对以往的金银花本草考证进行商榷.认为目前已知的中医药占籍文献中,有关忍冬或金银花的文字描述与所附插图均不能够旨定为今之忍冬Lonicera japonica.并报道了<苏沈良方>中描述忍冬或金银花植物形态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