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釉细胞癌-原发型是一种少见的原发型牙源性恶性肿瘤,临床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癌-原发型伴颌下淋巴结转移患者,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睑板腺癌常发生于上眼睑,转移至腮腺及下颌下淋巴结者较为少见,临床上需与腮腺原发肿瘤相鉴别。本文报告1例上眼睑睑板腺癌转移至腮腺及下颌下区淋巴结病例,为此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0岁.主诉:左颌下无痛性肿物1年余,于1994年3月4日入院.查体:颌面部两侧基本对称,左侧颌下,下颌骨内侧缘见一肿物,约4cm×3cm×3cm大小,质韧,不活动,表面光滑,无结节,边界清楚.口内见,颌下腺导管口无红肿,挤压腺体,导管口有清亮液体流出.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38岁,农民,住院号34920。因右颌下无痛性包块3 月入院。3月前偶然发现右颌下长一无痛包块,包块进行性肿大,生长迅速,经抗炎治疗无效。自发病以来无发烧及消瘦,精神、饮食较好。体格检查:呼吸、心跳正常,胸腹部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右颌下区1个4cm×4cm大小包...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46岁,因左侧颌下反复肿胀半年余收住院。半年前患者发现左侧颌下肿胀不适、口干,曾在本院门诊多次抗炎治疗,均未见效果。最近,左侧颌下胀痛明显,表皮发红,口干加重,进食时左侧颌下胀痛。入院查体:全身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左侧颌下明显膨隆,表皮暗红,触及周边较硬,中央柔软,轻度触痛。双合诊检查:肿物位于颌下三角区内,约4×4×4cm,与周围粘连严重,活动度差,挤压左侧颌下腺未见任何液体流出,右侧颌下腺分泌正常,舌下肉阜导管开口处轻度充血。其余腺体检查未发现异常。肿物穿刺抽出类似血样粘稠液体。全颌曲面断…  相似文献   

6.
Bukkitt淋巴瘤,亦称非洲淋巴瘤。原本多发于非洲儿童,故有非洲淋巴瘤之称。近年来国内陆续有报道,而发生在口腔颌面部淋巴结的Burkitt淋巴病罕有报道。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颌下淋巴结Burkitt淋巴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以颏下及颌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萌  张淳萌 《口腔医学》1997,17(3):129-130
本文根据我科20多年来对颏下及颌下区肿瘤的术前临床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时发现5例鼻咽癌以颏下及颌下三角区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而误诊.作者认为鼻咽癌可以在颈部某些特定区域淋巴结转移为初发症状,但以颏下及颌下三角区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者则极为罕见,单纯用经典的血行性转移、淋巴道转移和播散性转移的机理来解释是很困难的,但是用肿瘤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观点来分析肿瘤的转移与嗜器官转移的一些生物大分子有关.据以本文对鼻咽癌以颏下及颌下三角区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加以报道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颌下淋巴结肿大为首发HIV感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自1989年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HIV)感染病例以来,截止2002年12月,已发现HIV感染者12456例,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我科收治1例以双颌下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HIV感染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其术后复发也是临床中常见的情况,而且是影响患者预后最主要的因素。现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舌癌术后多次复发与淋巴结转移病例,通过对该病例治疗经验的总结,以期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多发于皮肤 ,生长缓慢 ,很少发生区域淋巴转移的低度恶性肿瘤[1] ,发生在口腔黏膜的基底细胞癌罕见报道。我院收治 1例口底黏膜基底细胞癌病例 ,肿瘤生长迅速且伴有颌下、颈部多发性淋巴结转移 ,报道如下 :许某 ,男 ,40岁。因口底溃疡 6个月 ,左颈部肿块迅速增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牙龈转移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 ,5 4岁。因右下颌牙龈肿块 10d来我院就诊。患者述 10d前发现右下颌牙龈有一黄豆大小的肿块 ,无明显疼痛 ,后肿块迅速增大 ,并逐渐感觉到轻度疼痛 ,在当地医院用“青霉素、甲硝唑”等抗炎治疗 5d无效 ,且肿块继续增大 ,遂来我院就诊。追问病史 ,患者曾患左侧乳腺浸润导管癌(Ⅲb期 ) ,一年前在本院接受过“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及术后化疗。体检 :患者一般情况尚好 ,神志清楚 ,精神好 ,步入病房 ,检查合作。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口腔检查发现 43|区牙龈肿块 ,呈哑铃形 ,分别向颊舌侧生长 ,颊侧大小约 2 .0cm× 1.8cm× 1.8c…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为耳鼻喉科恶性肿瘤,常发生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而发生于对侧颈部者少见,特别是呈囊性改变更罕见。笔者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7岁,农民。于2 0 0 3 .7.15 .以左颈部囊性肿块2周收入院。左颈部B超检查提示“左颌下混合性影与颌下腺关系密切,淋巴水瘤可能”。检查见  相似文献   

13.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诊断cN0口腔鳞癌患者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新手段,采用蓝色染料定位法、棱素示踪法定位前哨淋巴结,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可较精确地预测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该技术成功率达到95%-100%,敏感度达到80%,阴性预测率达到100%,这对医生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选择性颈清扫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唇癌的淋巴转移与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共31例,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22~84岁,其中83.9%(26/31)在50岁以上。绝大部份(83.9%)发生于下唇,4例发生于上唇,1例发生于口角。80.6%(23/31)的患者病程在2年以内。就诊时原发灶多已大于2cm。31例中鳞状细胞癌21/31占67.7%,其中5例为Ⅱ级鳞癌、16例为Ⅰ级鳞癌。其余基底细胞癌2例;囊性腺样癌、疣状癌、乳突瘤恶变各1例。  相似文献   

15.
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应用CT诊断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技术及方法,并综述了颈部淋巴组织的正常解剖、CT图像上正常淋巴结的形态及密度和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CT诊断与触诊法相比,CT是一种更为客观、准确、较为可靠的诊断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汪卫东,罗济程,邱蔚六,孙大熙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是其能发生转移,就头颈部癌而言,主要向颈淋巴结转移。头颈部癌是否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对其预后的影响较大 ̄[1],并影响肿瘤的分期及治疗。目前,临床医师主要采用触诊检...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岁,出生时即被发现左侧颌下有一蚕豆大小肿块,开始以为是淋巴结.但肿块近半年来增长迅速,无痛,左侧颌下触及 2.0cm× 2.0cm大小肿块,质柔软,边界清,活动,体位移动试验阴性,穿刺未抽出液体.彩色B超检查显示左颌下 3.2cm× 1.4cm大小的实性肿块.胸片及实验室检查正常.临床诊断:左颌下脂肪瘤.在全麻下行左颌下肿块摘除术.术中见肿块为扁平状腺体,有被膜,肉色,内有散在灰白色点彩,柔软似海绵,位于颈阔肌下,颌下腺包膜表面,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切除一小块送冰冻切片检查,报告为胸腺织.完整切除肿块.病理检查:肉色扁平肿块,体积 3.0cm× 1.5cm× 1.0cm,包膜完整,剖片淡红,实性,柔软.镜检:腺体表面有一层较薄的结缔组织,结缔组织被膜伸入腺体实质形成小叶间隔,见大量网状上皮细胞,胸腺细胞及巨噬细胞,有清晰的胸腺小体.病理诊断:颌下异位胸腺.术后MRI检查纵隔内有胸腺存在.随访半年,恢复发,无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人口腔鳞癌Tca8113裸鼠舌体及颊黏膜移植瘤淋巴结转移模型,研究分析两种转移模型的特性。方法:通过在裸鼠舌体及颊黏膜内注射接种Tca8113细胞,建立移植瘤动物模型。舌体及颊部原发灶分别在2周和4周时被切除,观察6周时下颌下淋巴结转移情况。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法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并采用CK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计算淋巴结微灶转移率。结果:13只舌体接种移植瘤裸鼠中,有3只出现下颌下淋巴结转移,5只出现淋巴结微灶转移,转移率达到61.54%。15只颊黏膜接种移植瘤裸鼠中,3只出现下颌下淋巴结转移,3只出现淋巴结微灶转移,转移率为40.00%。结论:裸鼠舌体及颊黏膜接种Tca8113建立的转移模型具有一定的转移率,并能较好地模拟临床口腔鳞癌的转移,为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病例口腔鳞癌的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Cn0病例颈部的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患侧全颈淋巴清扫的194例Cn0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Cn0口腔鳞癌总体隐匿性转移率为38.1%(74/194),转移灶最常累及Ⅰ~Ⅲ区,Ⅳ区转移率仅为1.5%(3/194),未见Ⅴ区转移. 110例Cn0舌癌中, 6例表现为转移灶直接累及Ⅲ区的跳跃性转移,未见Ⅳ区跳跃性转移;T3、T4期舌癌多表现为累及多个颈部分区的"弥散性"转移.结论 Cn0口腔鳞癌具有较高的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适合行选择性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20.
原发灶不明的颌下淋巴结转移癌术后七年1例报告上海海员医院口腔科顾永楠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虽属多见,但淋巴结转移灶摘除术后7年随访仍未发现原发灶则属少见。现将病例报告如下。患者张×,男,37岁,工人,住院号:87851。因左颌下三角区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