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肾虚证与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R1)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以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黏附活性.结果:对照组与肾阳虚组、肾阴虚组的红细胞CR1基因多态性高、中、低构成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组、肾阴虚组的红细胞CR1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人肾虚证与红细胞CR1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成玉斌  罗仁等 《新中医》2003,35(1):36-37
目的:探讨I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1R)基因多态性与肾虚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240例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非DN组,进一步分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及非肾虚证,用PCR-RFLP方法检测AGT1B基因型。结果:2组肾阳虚、肾阴虚型AGT1R-A1166C的AC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高于非肾虚型,非DN组非肾虚型AC型占3.4%,而DN组肾阳虚型为8.4%、肾阴虚型为10.8%(均P<0.05);非DN组非肾虚型C等位基因占1.7%,而DN组肾阳虚型为4.2%、肾阴虚型为5.4%(均P<0.05);但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1166-C多态与肾虚型DN的发生显著相关,提示AGT1R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可能是DN患者肾虚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SLE患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3倒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结果:SLE中医各证型sICAM-1、sVCAM-1自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依次递减,3个证型组均比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热毒炽盛型与脾肾阳虚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sLE的中医辨证分型与sICAM-1、sVCAM-1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血清sICAM-1、sVCAM-1的水平高低亦可作为SLE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虚型糖尿病肾病(DN)与血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活性的关系。方法:对87例DN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患者血清ACE活性。结果:发现DN患者以肾虚为主,其中非肾虚组23例、肾气虚组26例、肾阴虚组20例、肾阳虚组18例。非肾虚组DN患者血清ACE活性最低,其他肾气虚组、肾阳虚组、肾阴虚组患者血清ACE活性依次增加。结论:这提示DNK患者血清ACE活性与肾虚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清ACE活性可能是DN容易发生肾虚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aplasticanemia,CAA)肾阳虚和肾阴虚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水平及相关内分泌激素与正常人群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CAA患者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AA肾阳虚和肾阴虚患者治疗前AR和GR水平及肾阳虚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AR和GR水平;(2)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CA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类、性激素类及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水平。结果:(1)CAA肾阳虚和肾阴虚患者治疗前的AR、GR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CAA肾阳虚患者治疗前AR、GR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肾阴虚患者(P〈0.05或P〈0.01)。肾阳虚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AR、GR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2)CAA患者FT3、FT4、睾酮水平较正常组均有下降(P〈0.01或P〈0.05),经治疗后,有明显上升趋势,统计学无差异(P〉0.05);肾阳虚患者FT4、皮质醇、睾酮水平显著低于肾阴虚患者(P〈0.05)。结论:检测CAA患者外周血AR、GR表达水平及相关内分泌激素等水平可能成为中医证型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动态监测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炎肾阴虚证患者血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肾炎肾阴虚证患者与血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变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激光衍射的方法研究了慢性肾炎肾虚证患者与血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变之间的相关性 ,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 :慢性肾炎肾阴虚与肾阳虚两组血红细胞变形能力均低于正常人 (均 P<0 .0 1 ) ;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两组间比较 ,肾阴虚证偏低 ( P<0 .0 1 )。提示 :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患者均有红细胞变形能力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验指标与肾虚证候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的肾虚证患者98例及同期健康体检患者50例进行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将98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肾阴虚组49例,肾阳虚组49例。对比3组受试者免疫学与肾上腺轴相关指标。结果 3组受试者Ig 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肾阴虚组与健康组Ig G、Ig M、CD4+/CD8+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肾阳虚组与健康组Ig M、CD4+/CD8+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在Ig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受试者皮质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肾阳虚组与健康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肾阴虚组与健康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多巴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肾阳虚组与肾阴虚组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受试者红细胞、白细胞、RDW及血小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肾阳虚与肾阴虚患者均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NLR、EBR和血红蛋白方面与健康组呈显著性差异(P 0. 05),肾阳虚与肾阴虚患者在嗜酸性粒细胞、NLR、EBR和血红蛋白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肾虚证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指标、肾上腺相关指标及部分血常规指标与健康人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临床上可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以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及肝郁脾虚模型大鼠与黏附分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及肝郁脾虚动物模型,观察两种证候大鼠病理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外周血中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62p(可溶性黏附分子P选择素)及CD54(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情况。结果:脾虚型模型的病理组织形态学表现较肝郁脾虚型更为明显,两种模型大鼠的CD44、CD62p表达均高于空白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脾虚组的CD54表达高于空白组,而肝郁脾虚组的CD54表达虽高于空白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肝郁脾虚组大鼠的CD44、CD62p表达均高于脾虚组(P〈0.05),CD54表达没有差异。结论:CD44、CD62p表达情况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和肝郁脾虚的客观化证本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凋亡相关蛋白TFAR19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乙肝后肝硬化患者60例为病例组,根据肝硬化中医临床辨证分为6型;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所有血清标本的TFAR19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清TFAR19表达为(0.217±0.064),对照组为(0.328±0.05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FAR19明显降低。血清TFAR19表达气滞血瘀证型、肝郁脾虚证型和瘀血内结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气滞血瘀证型、肝郁脾虚证型与气虚血瘀证型、脾肾阳虚证型和肝肾阴虚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瘀血内结证型与气虚血瘀证型、脾肾阳虚证型和肝肾阴虚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TFAR19表达在偏实证型、虚实夹杂证型及偏虚证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FAR19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中医辨证分型在乙肝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上与TFAR19蛋白表达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肾虚证与骨密度(BMD)及载脂蛋白E(A_pOE)基因多态性的内在联系。方法:以80例绝经后肾虚证妇女为肾虚组,另设65例绝经后妇女为对照组,同步检测BMD,并运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组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肾虚组与对照组BMD比较,肾虚组髋关节股骨颈(Neck)、股骨大转子(Troch)以及Wards三角(Ward)不同部位的BMD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尸〈o.01)。而肾虚组各部位BMD的大小依次为Neck〉Troch〉Ward,BMD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肾虚组检测到5种基因型,对照组未检测到ε4/ε4基因型;肾虚组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MD与ApoE等位基因ε4频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各部位BMD改变与ApoE等位基因ε4频率呈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妇女肾虚证与BMD有直接相应变化的关系,BMD测定值可作为观察肾虚证治疗效果的参考依据。ApoE等位基因ε4频率升高与绝经后妇女肾虚证相关,ApoE等位基因ε4可能是肾虚证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心钠素与肾虚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及水钠潴留、血压,肾功能对其影响,并探讨中医肾阴虚、肾阳虚不同证型与ANF水平的关系。方法:将确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41例辨证分为肾阴虚与肾阳虚两组,并设健康对照组35名。用放免法测定两组血浆ANF水平。肾衰组同时观察血肌酐(Scr ),尿素氮(BUN),血压等指标。结果:肾衰组AN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肾阳虚组ANF水平高于肾阴虚组(P<0.05);肾阳虚组ANF水平高于肾阴虚组(P<0.05);CRF尿毒症期患者血浆ANF水平高于氮质血症期患者(P<0.02);CRF伴水肿患者组ANF水平高于无水肿组(P<0.01)。结论:ANF升高与水钠潴留及肾功能的受损程度密切相关。肾阳虚患者血浆ANF水平高于肾阴虚组,为中医辨证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中医温肾利水法治疗水肿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1R)基因多态性与肾虚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240例2型糖尿病分为糠尿病肾病(DN)组和非DN组,进一步分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及非肾虚证,用PCR-RFLP方法检测AGT1R基因型。结果:2组肾阳虚、肾阴虚型AGT1R-A1166C的AC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高于非肾虚型,非DN组非肾虚型AC型占3.4%,而DN组肾阳虚型为8.4%、肾阴虚型为10.8%(均P<0.05);非DN组非肾虚型C等位基因占1.7%,而DN组肾阳虚型为4.2%、肾阴虚型为5.4%(均P<0.05);但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1166-C多态与肾虚型DN的发生显著相关,提示AGT1R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可能是DN患者肾虚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实质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实质.方法: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中医临床辩证分型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非肾虚型.采用回归和判别分析法来研究骨密度、血清激素、血生化、血清微量元素、尿生化等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其中医证型的实质.结果: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睾酮(T)、血清降钙素(CT)、铜(Cu)值显著降低;肾阴虚组、肾阳虚组骨钙素(BGP)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肾虚组;CT值于各组之间差别显著,其中非肾虚组CT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肾阴虚组、肾阳虚组CT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甲状旁腺激素的羧基端片段(PTH-c)值于各组之间差别显著,肾阴虚组、肾阳虚组PTH-c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非肾虚组,其中肾阳虚组还显著低于肾阴虚组;雌二醇(E2)值于各组差别显著,其中非肾虚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肾阴虚组、肾阳虚组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钙丢失、骨丢失明显加快,而骨形成并没有加快.肾虚与非肾虚划分的生化基础为T和尿钙/肌酐(Ca/Cr);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与骨代谢生化指标有密切相关,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是辩证分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基因组学方法研究不孕症不同肾虚证型的基因表达差异并探索其潜在的目标基因。方法选取肾阴虚证、肾阳虚证、正常(因男方因素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ET)的不孕症患者各33例。收集3组患者取卵日直径1.80~2.00 cm卵泡的卵泡液,提取颗粒细胞,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各组基因表达,分析各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和通路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肾阴虚证组、肾阳虚证组基因表达谱均存在明显差异。肾阴虚证组与正常组的差异表达基因313条,其中219条上调、94条下调;肾阳虚证组与正常组的差异表达基因319条,其中218条上调、101条下调。差异表达基因的基因本体论(GO)和信号转导通路分析表明,肾阴虚证单独调节的基因主要与细胞凋亡、生殖功能相关,肾阳虚证单独调节的基因主要与女性妊娠、胚胎着床相关。结论p53、Bax、Bcl-2、IGFBP7、HSL、RPL29等基因与细胞凋亡、生殖功能、女性妊娠、胚胎着床相关,这些基因有望成为不孕症中医肾虚辨证分型的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中医辨证规律及其与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55例更年期妇女,按照中医传统辨证方法,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及正常;检测空腹外周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应用数学统计学方法,探讨肾阴虚、肾阳虚、正常各证型与血清E2、FSH、LH的相关性,并与育龄期E2、FSH、LH进行比较。结果:55例中肾阴虚39例占70.90%,肾阳虚9例占16.36%,正常7例占12.72%;更年期妇女E2变化与中医肾阴虚、肾阳虚证型正相关;FSH、LH变化与肾阴虚、肾阳虚证型负相关;更年期妇女女性激素变化与月经关系密切相关。结论:更年期妇女辨证以肾阴虚证型为主;E2下降、FSH、LH上升是更年期生理性“肾虚”的表达,更年期女性激素变化是肾虚的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6.
尤劲松  黄培新  刘茂才  黄燕 《新中医》2006,38(11):21-22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阳类证、阴类证与细胞间黏附分子Ⅰ(ICAM-Ⅰ)基因K469E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缺血性中风患者(设为观察组)177例,其中中医辩证属阳类证57例,阴类证120例。另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12例设为对照组。运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检测ICAM-Ⅰ基因K469E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观察各项危险因素与缺血性中风相关性及与中医辨证关系。结果:观察组KK纯合子频率低于对照组,KE杂合子频率、E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中阴类证KK纯合子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KE杂合子频率、E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个体比例以及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中阴类证HDL—C水平低于阳类证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CAM—Ⅰ基因K469E多态性的E等位基因携带者可能导致患脑梗死的风险增加,而在阴类证个体中,该风险进一步增强,提示缺血中风阴类证和阳类证患者具有不同的遗传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wD患者行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P)、I型胶原末端肽(NTx)检测。并和25名健康对照者比较,进行中医证型组间对比分析。结果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痰瘀互结组BG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d0.05或P〈0.01),痰湿中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组、痰湿中阻组与脾肾阳虚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d0.05或P〈0.01)。中医证型各组BA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dO.05或Pd0.01)。痰湿中阻组与脾肾阳虚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NTX水平中医证型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dO.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骨代谢指标存在明显差异。w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可以作为指导wD中医治疗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分析绝经综合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症状分布特点及比较,为中医辨证治疗绝经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按照证候诊断标准收治105例绝经综合征肾阴虚组、肾阳虚组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围绝经期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症状采集表统计分析症状特征。结果在105例患者中,研究组2组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按KI评分进行分度,肾阳虚轻度患者比例为54. 9%、中度患者比例为45. 3%;肾阴虚轻度患者比例为71. 2%,中度患者比例为28. 8%,2组中均未见重度患者。2组证型患者的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肾阳虚组畏寒肢冷、关节冷痛、眩晕、目涩、心悸、气短、四肢不温、胆怯易惊、胸闷发病多于肾阴虚组,肾阴虚组心烦、手足心热、盗汗、发病多于肾阳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绝经综合征患者中肾阴虚和肾阳虚两证与激素水平无关。绝经综合征肾阳虚患较肾阴虚患者病情重。血管舒缩症状在肾阴虚证中较肾阳虚患者更明显,肾阳虚患者较肾阴虚患者全身机能减退症状更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20例患者辨证分为肾阴虚型30例、肾阳虚型30例、脾阳虚型30例、肝郁化热型30例,测定各型患者血清睾酮(T)、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胰岛素(INS)水平。结果(1)T水平:肾阴虚型患者高于其他3型组(P〈0.01),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血清LH水平和LH/FSH比值:肾阳虚型高于其他3型组(P〈0.05),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PRL水平:肝郁化热型高于其他3型组(P〈0.01),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INS水平:脾阳虚型高于其他3型组(P〈0.01),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水平增高与PCOS肾阴虚证相关;血清LH水平、LH/FSH比值增高与PCOS肾阳虚证相关;PRL水平增高与PCOS肝郁化热证相关;INS水平增高与PCOS脾阳虚证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对临床确诊的34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IgA、IgG、IgM、补体C3和C4进行水平测定,并分析其结果。结果:①IgA、IgG、IgM、补体C3和C4在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组间无明显差异;②IgA〈1.8g/L时,以肾阳虚证居多(11/15例),IgA1.8g/L时,以肾阴虚证居多(12/19例);③IgG2.0g/L时,以肾阳虚证居多(12/17例),IgG〉2.0g/L时,以肾阴虚证居多(11/17例);④IgM〈1.0g/L时,以肾阳虚证居多(12/17例),IgM〉1.0g/L时,以肾阴虚证居多(11/17例);⑤补体C3〈1.05g/L时,以肾阳虚证居多(11/14例),补体C3〉1.05g/L时,以肾阴虚证居多(13/20例);⑥补体C4〈0.25g/L时,以肾阳虚证居多(11/15例),补体C3〉0.25g/L时,以肾阴虚证居多(12/19例)。结论:①肾阳虚证的特征是:IgA〈1.8,或IgG〈2,或IgM〈1,或补体C3〈1.05,或补体C4〈0.25;②肾阴虚证的特征是:IgA〉1.8,或IgG〉2,或IgM〉1,或补体C3〉1.05,或补体C4〉0.25;③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指标可能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