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和恢复期不同之病因病机,辨证施治 急性期以祛邪为主(依据不同证型或以散寒,或以疏热,或以清肝火),恢复期以益气活血为主,对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作了有益的尝试,本文共收治101例,痊愈率97%,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2.
顾利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7):46-47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使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和单独使用针灸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观察治疗效果及负面情绪相关指标。方法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0%、QLQ-C30评分(81.84±8.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相当常见.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其起病急,发病迅速,以单侧面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由于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确,西医尚无特异性疗法.笔者 2002年 12月~ 2004年 12月采用针刺、中药熏蒸及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85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中药络的范围叫面瘫,起病较急,表现为单侧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歪斜,其它面部肌肉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前或病程中有耳后,耳下或颜面部疼痛,周围性面瘫根据面神经损伤的平面不同,分为核性瘫,桥小脑角性瘫,HUNT瘫,BELL化瘫和单纯性面神经炎。其中前两种 相似文献
5.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超短波,电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疗效显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将综合疗法治疗组作为观察组,共100例,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7岁;右侧68例,左侧52例,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2天。受风寒72例,原因不明28例,多发生于春秋季,全部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将药物组作为对照组,共32例,其一般情况同观察组。2 治疗方法2.1 观察组 (1)电针:取风池、翳风、阳白、地仓、颊车、迎香、合谷、太冲。病程1~7天者不针刺,病程7天以上者,取以上穴位,快速进针,轻刺激,用G6805电针仪,疏密波,… 相似文献
6.
重用牛蒡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重用牛蒡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笔者临床偶得。曾有一面神经麻痹患者,用牵正散加味治疗,服药5剂,效果不满意,但患者又感到咽部疼痛,遂于原方中加用牛蒡子25g,本意用牛蒡子解毒利咽,服药5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咽部疼痛不但消失,而且面部神经麻痹的症状也有明显好转,继服原方10剂告愈。从而体验出牛蒡子有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功效。从此,每遇到面神经麻痹患者,在方中都重用牛蒡子,每每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医学又称为面瘫或吊线风,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表情肌瘫痪,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笔者从1988~2004年采用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此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1997年5月~1999年9月,运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倍尔氏麻痹(Bell氏),为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又是高寒地区的好发病.现就我们1975~1990年针刺治疗447例患者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总给病例447例,其中男性221例,女性226例;最小2岁,最大者71岁,以青壮为多;病程最早为2天者6例,30天以内者410例,1~3个月者16例,3~6个月者8例;6个月~1年者4例;一年半以上者3例;病位发于左侧232例,发于右侧215例.治疗(一)急性期针刺点:面神经总干的1~2个神经点(相当于下关和翳风穴),面神经总干的神经点(瞳子髎),面神经中干的神经点(相当于颧髎穴),面神经干的神 相似文献
10.
本人自 1 993年~ 2 0 0 0年间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2 8例 ,疗效显著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2 8例门诊患者中男 1 2例 ,女 1 6例 ,年龄2 4~ 6 6岁不等。病程 1~ 7天为 2 3例 ,8~ 1 5天为 4例 ,1个月为 1例 ,患者均由神经科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 ,常规消毒 ,阳白透鱼腰 ,丝竹空透鱼腰、四白、下关 ,地仓透颊车、风池、翳风、水沟、合谷、太冲 ,每次选用 6~ 7穴 ,交替使用 ,得气后留针 3 0min ,每日 1次 ,1 0次为 1疗程。3 治疗结果 以患侧眼睑闭合正常 ,口角不再歪向一侧 ,表情自如… 相似文献
11.
12.
刘伟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0):90-91
<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下简称面瘫)为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面瘫是由于面神经管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使营养面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受压等,最终导致表情肌失神经支配。本病属中医中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等范畴。其治疗方法很多,但针灸是目前最有效的疗法之一。笔者根据本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采取不同的方法分期施治,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临床之常见病、多发病。笔者根据面神经分布特点结合经脉循行路线精选穴位 ,用电针治疗本病 2 61例 ,疗效显著 ,兹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临床收治本病患者 31 1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2 61例中 ,男 1 38例 ,女 1 2 3例 ;病在左侧者 1 2 5例 ,右侧者 1 36例 ;发病年龄多在 2 0~40岁 ,年龄最大者 78岁 ,最小者 7岁 ;病程在 1周内 98例 ,1周以上 1 63例。对照组 50例中 ,男 2 9例 ,女 2 1例 ;病在左侧者 2 4例 ,右侧者 6例 ;发病年龄多在 2 0~ 40岁 ,年龄最大者 72岁 ,最小者 5岁 ;病程在 1周内 2 0例 ,1… 相似文献
14.
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3月~2008年12月,笔者用中药口服辅以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5例,疗效较好,并与针刺治疗的15例既往病例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患者,经临床检查排除面神经核以上病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对面神经麻痹治疗研究报道较多,现综述如下。针灸:梁氏等[1]治疗480例,4 3 9例完成治疗。随机分为基础组(用强的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地巴唑口服)和治疗组(又分针灸组、基础加针灸组),共治疗4周。结果3个组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基础组,针灸组疗 相似文献
16.
17.
电针透穴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穴疗法:是针刺入某一穴位后,采用不同的针刺方向,针刺角度和不同的针刺深度,以同一根针作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种针剌方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目前治疗的方法很多,但仍缺少效果肯定的方法,笔者总结治疗该病的经验,在电针透穴方面尤有心得,即电针透穴能够有效地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18.
自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笔者运用加味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6例均为我院针灸科患者,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采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结果:痊愈56例,显效16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用的方法有早期应用激素、局部超短波、针灸等,但有部分患者恢复不良。我院于2001年1月-2005年1月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