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川芎嗪配合氦氖激光对黄褐斑患者一氧化氮(NO)的影响及疗效。方法:9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自拟补肾疏肝化瘀方、川芎嗪配合氦氖激光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20%壬二酸霜外涂治疗。治疗组治疗前均检测NO,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治疗组有33例治疗后检测NO,并与治疗前对比。结果:治疗组54例,基本治愈17例,显效26例,总有效率79.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黄褐斑患者NO检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经中药、川芎嗪配合氦氖激光治疗后,NO明显降低(P<0.01)。结论:黄褐斑患者存在氧化与抗氧化失衡;自拟补肾疏肝化瘀方、川芎嗪配合氦氖激光治疗黄褐斑,具有抗氧化、降低NO自由基等作用,临床治疗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60例门诊及住院病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选择30例志愿者(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经化浊解毒熏蒸法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对治疗组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化浊解毒熏蒸治疗后,黄褐斑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6.67%。黄褐斑患者血清中NO和WT-1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褐斑治疗中Medlite-C6 Q-开关1 064 nm激光联合川黄口服液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共162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9例)和研究组(9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Medlite-C6 Q-开关1 064 nm激光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Medlite-C6 Q-开关1 064 nm激光联合川黄口服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黄褐斑颜色评分、黄褐斑面积、靶皮损积分、皮损下降指数、临床疗效、治疗后自评得分及安全性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黄褐斑颜色评分和黄褐斑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黄褐斑颜色评分和黄褐斑面积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靶皮损积分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皮损下降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自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褐斑治疗中Medlite-C6 Q-开关1 064 nm激光联合川黄口服液可最大程度的改善黄褐斑皮损,在现代医学激光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内服,是一种疗效较好,安全性高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将106例肝肾阴虚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消斑美肤汤,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及维生素E。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组疗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疗后评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NO及MD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葡萄籽胶囊祛黄褐斑的作用。方法将108例符合条件的志愿者按黄褐斑的颜色和面积情况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试食组服用受试物,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连续30d后,测定受试者黄褐斑颜色和面积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试食组黄褐斑面积平均缩小(1 120±1 174)mm2,面积平均减少为(17.54±15.54)%;颜色变浅,色卡平均降低(0.20±0.30)度;试食组有效34例,有效率68.00%。试食组自身前后比较、与对照组组间比较颜色积分和面积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产生新的黄褐斑。各项安全性指标实验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葡萄籽胶囊具有祛黄褐斑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有关黄褐斑形成机制的研究目前集中在内分泌、微量元素、血液流变学、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等方面,其确切机制至今虽仍未明确;但最终表皮黑色素和/或真皮嗜黑素细胞的异常增加引起色素沉着,导致患者发生黄褐斑是毋庸置疑的。研究显示,与黄褐斑形成有关的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包括内皮素-1(ET-1)、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前列腺素F2(PGF2)、白介素1(IL-1)、肝细胞生长因子或扩散因子(HGF/SF)、干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Q开关1 064 nm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19年12月我院门诊的81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观察组联用Q开关1 064 nm激光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黄褐斑皮损情况、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4~5月治疗和12月治疗的有效率稍高于6~11月;治疗后,2组患者的黄褐斑患者的皮损严重度指数和面积评分(mMASI)值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mMAS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褐斑患者的满意度为87.50%(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98%(25/41,P0.05)。结论 Q开关1 064 nm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黄褐斑有显著的效果,降低患者皮损度,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系统及相关因子在小鼠黄褐斑模型皮肤中的变化。方法:将24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只。模型组采用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黄体酮注射方法造模,对照组肌肉注射同剂量的灭菌注射用水,采用q PCR相对定量检测小鼠皮肤的Nrf2和Keap1基因表达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小鼠皮肤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的Keap1 mRNA表达量明显增强(P<0.01),Nrf2 mRNA表达量无明显改变(P>0.05),模型组SOD和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1),MDA含量明显上升(P<0.01)。结论:氧化应激在黄褐斑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抗氧化损伤Nrf2-Keap1系统与黄褐斑的发病关系密切,可为黄褐斑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Q开关红宝石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对黑素代谢的作用.方法 将6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3组:药物组(口服氨甲环酸500 mg/d,疗程6个月)、激光组(Q开关红宝石激光,每2周1次,疗程2个月)、联合组(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方法及疗程同其他两组),比较治疗后三组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ASI)、疗...  相似文献   

10.
皮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羟基乙酸(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掌握果酸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法.方法:应用质量浓度分别为20%、35%、50%、70%的果酸对64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每2周1次,4次治疗为1个疗程.由两名资深皮肤科医生对患者进行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疗效观察,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随着疗程的增加,患者的MASI评分逐渐下降.共有63例患者完成第1个疗程,表皮型黄褐斑有效率81.82%,混合型有效率40.00%,表皮型比混合型患者MASI下降更显著(P < 0.05);Ⅲ型皮肤黄褐斑患者有效率39.13%,Ⅳ型有效率75.00%,Ⅳ型皮肤比Ⅲ型皮肤患者MASI下降更显著(P<0.05).完成2个疗程的41例患者中,第1个疗程结束时有效率为41.46%,第2 个疗程结束时有效率为78.05%,MASI值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63例患者能耐受质量浓度为70%的果酸.刺痛、瘙痒等不良反应均在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果酸治疗黄褐斑,是一种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对于表皮型黄褐斑患者及Ⅳ型皮肤黄褐斑患者疗效尤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长脉宽532nm KTP(Potassium titannyl phosphate钛酰磷酸钾)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面部黄褐斑患者,并根据伍氏灯及玻片压诊法将40例黄褐斑分为四型:单纯色素型(M),单纯血管型(V)、MV型及VM型,均采用长脉宽532nm KTP激光治疗,光斑10mm,脉宽15ms,能量(6~7.5)J/cm~2,扫描(2~3)次,共治疗4次,每4周1次,治疗后严格防晒。根据患者MASI评分(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降低值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40例经过4次治疗,黄褐斑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2例(30%)达到了痊愈(改善率75%),17例(42.5%)达到显著改善(改善率50%),所有患者的平均MASI值由治疗前的17.10±2.68降至7.70±2.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V、MV型及VM型的疗效均优于M型。除2例发生色素沉着外没有色素减退等严重副作用。结论长脉宽532nm KTP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且血管型黄褐斑较单纯色素型疗效更好,为治疗黄褐斑提供了一个新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褐斑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关系,并观察谷胱苷肽合并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其血清促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催乳素、睾酮的含量,同时设立随机对照对谷胱苷肽合并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孕酮水平较高(P<0.05),睾酮、催乳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谷胱苷肽合并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痊愈率44.45%,有效率81.49%,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女性黄褐斑发病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紊乱有关,谷胱苷肽合并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皮渗透屏障受损在黄褐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门诊收集黄褐斑患者皮损及健康志愿者皮损各10例,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并比较黄褐斑皮损及正常对照组皮肤K6,K10,K14,Filaggrin,Involucrin,Loricrin和ASAH1的分布及表达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黄褐斑患者皮损处K6表达较强,K10及K14表达弱于正常对照组。Filaggrin,Loricrin,Involucrin及ASH1的表达弱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褐斑存在表皮渗透屏障受损,其机制与角蛋白、角化套膜蛋白及ASH1表达异常相关;临床治疗黄褐斑应注意修复表皮渗透屏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CM)在黄褐斑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黄褐斑患者24例,均予面部刮痧治疗,1次/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次、5次和10次时拍摄临床照片和进行RCM检查,并取其中1例典型皮损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黄褐斑患者RCM镜下所见与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相一致。面部刮痧治疗有效率为66.67%,均未见不良反应。RCM各项指标评分和MAS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面部刮痧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RCM可以为黄褐斑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药化斑口服液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2月至2000年3月我们应用中药化斑口服液(自拟方)治疗黄褐斑患者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确诊为黄褐斑,并且一个月内未用过其他治疗黄褐斑的药物和方法。治疗组30例,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祛黄褐斑汤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将符合黄褐斑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自拟祛黄褐斑汤每日1剂,2次煎服。对照组30例:口服维生素C 300mg,3次/d;维生素E 100mg,1次/d。两组在春夏季节外出时面部均外涂二氧化钛霜。3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面部皮损的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0%和57.90%(χ~2=20.12,P0.01)。结论自拟祛黄褐斑汤治疗黄褐斑,与西医治疗相比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分析黄褐斑皮损激光治疗前后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特征.方法 收集45例黄褐斑患者,使用大光斑低能量调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对其行CLSM检查.结果 45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基本治愈8例(17.78%),显效25例(55.56%),好转11例(24.44%),无效1例(2.22%),有效率为73.33%.CLSM下可见黄褐斑皮损处较周围正常皮损处表皮全层黑素颗粒增多,激光治疗后表皮处黑素颗粒显著减少.结论 大光斑低能量调Q 1064 nm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安全性高,CLSM可用于判断激光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52例黄褐斑患者(女46例,男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实验1组采用大光斑低能量调Q1 064nm激光治疗,实验2组采用强脉冲光(IPL)治疗,选择波长为570nm。两组均每月治疗一次,连续治疗8次,每次治疗前后进行拍照对比,并检测黑度(MI)和黄褐斑面积(S)的评分。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回访。结果:实验1组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祛斑颗粒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祛斑颗粒口服与祛斑霜外用加口服西药的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祛斑颗粒治疗黄褐斑治愈率 32 7% ,显效率 4 2 0 % ,有效率 74 7% ,显著优于祛斑霜组 (P <0 0 1 )。结论 :祛斑颗粒能有效地治疗黄褐斑及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果酸加氢醌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选择女性黄褐斑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使用果酸(20%~70%)行剥脱治疗,每2周1次,1周后加用2%氢醌霜剂外涂,每晚1次.对照组外涂2%氢醌霜,每晚1次.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26例,显效20例,有效率76.67%;对照组基本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率61.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果酸有加速皮肤更替作用,20%~70%的果酸能引起表皮松解,通过创伤和表皮再形成去除色素沉着和表皮损伤,从而起到消除和减轻黄褐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