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照研究正常实验兔经淋巴结淋巴管造影(intranodal lymphangiography, INL)与MR淋巴管造影(MR lymphangiography, MRL)对中央淋巴管的成像效果,以便更全面理解淋巴管造影的正常影像表现。方法 正常实验兔1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例,经两侧腘窝淋巴结分别注射碘化油(INL组)或钆双胺(MRL组),分别评价腰淋巴干及胸导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INL组5例腰淋巴干及胸导管均显影优秀,MRL组腰淋巴干显影优秀3例,显影较好2例;胸导管5例均显影较差。两组腰淋巴干显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段胸导管及胸段胸导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L组腰淋巴干及腹段胸导管全程显示所需时间分别为5.80±1.92min和4.60±2.75min;胸段胸导管全程显示所需时间为1.00±0.50min;胸段胸导管全程显示所需时间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导管管径0.3~1.6mm。INL组5例均有肠淋巴干反流。结论 经腘窝淋巴结INL可清晰显示正常实验兔淋巴管系统,俯卧位检查可见肠淋巴干显影。经腘窝淋巴结MRL对实验兔腰淋巴干显示良好,对胸导管显示欠理想,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淋巴管造影技术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Kinmonth将碘剂直接注入淋巴管进行淋巴管造影以来,世界各地陆续开展了此项检查。我国也相继开展了淋巴管造影检查,在协助有关淋巴系统疑难病的诊断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此项检查技术要求高,一直未能得到普遍的推广应用。近两年来,我们淋巴研究室与山大齐鲁医院各科室合作,相继进行了10余例淋巴管造影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造影剂最常用的油性碘剂有Ethiodol、Lipiodol等,为含碘的植物油,其优点是不易外渗,显影好,可在淋巴管和淋巴结内存留较长时间,尤其适用于较远部位(如胸导管)的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3.
早期慢性淋巴水肿一般发生在术后4~6月内,常为进行性的,逐渐变硬,并不再消退。为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用动物形成后肢梗阻性淋巴水肿,成功率达88.89%。实验侧淋巴管造影示淋巴管阻塞早期主要是渗出性改变,晚期出现广泛的扩张、走行迂曲、皮肤逆流。对照侧淋巴管压低于同侧静脉压,实验侧淋巴管压高于同侧静脉压和对照侧淋巴管压。因此,在临床上确定淋巴管阻塞的位置和寻找功能性淋巴管是应用显微外科治疗淋巴水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评价磁共振间接淋巴造影对于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8--2011年收治的的宫颈癌患者98例,行磁共振间接淋巴管造影观察前哨淋巴结显影、盆腔淋巴管引流情况,再对患者行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将观察结果与手术后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磁共振间接淋巴造影的敏感性。结果经实验结果可知运用磁共振间接淋巴造影技术敏感性及准确性高。结论由于该技术在对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敏感性高,能够在术前明确了解盆腔淋巴结状况,有利于制定良好的宫颈癌治疗方案,使宫颈癌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提高宫颈癌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淋巴道形态学,尤其是器官外淋巴管连接形式,对了解淋巴侧枝循环的发生,疾病传播途径都有一定意义.本文材料为150具下肢,用各种颜料分别注入浅深淋巴管、血管中,在双筒放大镜、立体显微镜下进行剖解观察.起始于皮肤、皮下的二级淋巴管皆与小动脉伴行,彼此间在动脉分为皮支及筋膜支处汇合后,多数进入与动脉主干或皮下静脉干伴行的淋巴集合管;在腘窝及腹股沟部直接进入淋巴结.皮肤,皮下的淋巴管与相邻的肌、腱、骨膜,关节囊的淋巴管间,筋膜淋巴管与肌、腱、骨膜,关节囊的淋巴管  相似文献   

6.
胸膜淋巴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园  李继承 《医学综述》2001,7(5):296-297
淋巴孔是毛细淋巴管在间皮面的开口 ,故又称间皮孔(mesothelialstomata)。淋巴孔通过其下的淋巴引流单位 (lym phaticdrainageunit,LDU)与起始毛细淋巴管 (即淋巴陷窝 ,lym phaticlacunae)相连 ,从而使胸膜腔与脉管系直接沟通 ,成为引流胸腔内物质进入淋巴管的直接通路[1~ 3] 。胸膜淋巴孔与胸水形成和转归机制 ,感染性微生物和肿瘤细胞胸腔内转移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为此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 1975年Wang[4 ] 首次在胸膜上发现了淋巴孔的存在 ,随后一些学者又对胸膜…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20例乳糜尿患者进行了23次电视淋巴造影。足部或精索淋巴管直接穿刺法与常规造影相同。随着造影剂推入,荧光屏上淋巴系顺行显示。结果20例中11例在30分钟左右时,乳糜池尚未显示,而胸导管上段已显示。本组乳糜池显示者共5例,胸导管下段连续显示6例,两者均显示1例,其余两者均不能连续显示,作者建议叫“连续显示缺陷”。这种情况可见于非乳糜尿者,不能作为淋巴道阻塞的证明。20例中肾蒂淋巴管显示17例,肾淋巴网显示18例,尿路显示11例。肾蒂淋巴管显示而肾淋巴网未显示者2例,有3例肾淋巴网显示而肾蒂淋巴管未显示。在尿路显示的11例中,有2例肾蒂淋巴管未显示,但肾淋巴网均显示。通过电视  相似文献   

8.
<正> 1960年Nowell氏发现从扁豆中提取的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简称PHA)能使淋巴细胞在体外分化为淋巴母细胞。1963年Schrek和Stetani首先应用PHA作皮肤反应。其后Aire(1967)及Burgie(1968,1971)证明PHA与抗原刺激的迟缓型皮肤反应有类似现象。目前已清楚PHA用作皮肤试验时,可刺激局部皮肤淋巴细胞转化为母细胞,分裂为小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吸引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聚集,形成周围单核细胞浸润,使局部皮肤出现红肿便结,此过程系T细胞参与的迟发型变态反应。目前国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入路术后淋巴漏的主要原因。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0只,随机选择左右侧腹股沟区作为实验侧和对照侧,通过剥离髂血管周围淋巴管模拟临床牵拉伤,3d后应用亚甲蓝示踪了解表浅和深部淋巴显影情况。结果 对照侧可见浅表及深部淋巴管和淋巴结显影良好,无亚甲蓝漏出;实验侧中8例显示髂外静脉周围淋巴漏,但髂总静脉处淋巴结和淋巴管未显影;2例显示髂外静脉周围显影剂无漏出,而髂总静脉处淋巴结显影。结论 髂腹股沟入路术后淋巴漏的主要原因为术中移动髂血管时对深淋巴结和淋巴管造成了损伤,应对其一些步骤进行改良以避免术后淋巴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是显微外科兴起以来的一项难度较大的手术,主要用途是将阻塞的淋巴管在肢体局部直接引流到静脉去,作者在国外资料的启发下,应用浅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四肢阻塞性淋巴水肿获得成功。该研究结合人类四肢淋巴管的解剖特点,选择与皮下主要浅静脉伴行的集合淋巴管进行与附近的小静脉吻合以及分段进行名段淋巴管静脉吻合,使肢体有多根淋巴管引流入局部静脉,达到更好地消肿作用。作者井对该手  相似文献   

11.
潘蕾  胡学庆  程健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5):2518-2520
临床上,局部淋巴结在肿瘤的诊断、分期和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往往会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这对分析这类患者的预后往往十分重要。尽管人们200年前就已经发现了肿瘤经淋巴管转移的现象,但其确切的机制仍未完全清楚。近年来的许多关于肿瘤病理生理、特异性淋巴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LEC)标记物、及淋巴内皮细胞因子的研究大量集中在肿瘤淋巴管生成和肿瘤细胞淋巴管转移的机制上。  相似文献   

12.
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四肢淋巴水肿是一种比较合乎生理的手术方法,但由于淋巴管的口径很小,非用显微外科技术难以成功。国外○’Bricn(1977)最先报告用显微外科技术成功地治疗阻塞性四肢淋巴水肿。至今根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18例之多,其中大部分是阻塞性的。至于先天性淋巴水肿,除Fox(1980)认为效果较好外,大多认为效果不好。国  相似文献   

13.
乳癌术后综合征为乳腺癌根治术后 ,上肢淋巴回流障碍及部分发生淋巴管瘤所致。该综合征表现为上肢明显浮肿 ,病人痛苦异常。本病与乳癌无直接关系 ,而是慢性淋巴水肿所致。该综合征的诊断可根据乳腺癌根治手术病史及上述临床表现 ,组织活检和淋巴管造影 ,可进一步确诊。该综合征治疗至今尚无比较完善的方法 ,大致有下面 4种疗法 :(1)一般治疗 :保持患肢皮肤清洁 ,抬高患肢 ,使用弹力绷带等 ;(2 )药物疗法 :利尿药 ,肾上腺皮质酮 ;(3)神经阻滞疗法 ;(4)手术疗法。本文发现乳腺切除术后 ,在早期施行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预防和治疗综合征最为…  相似文献   

14.
淋巴系统是心血管系统的辅助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淋巴管是淋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运输组织液、脂肪等)和临床意义(与肿瘤转移、感染、淋巴水肿等关系密切),因此进行淋巴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人体“化工厂”的肝脏,更是引起了许多学的兴趣,肝脏淋巴系统的研究历史悠久,已获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进入二十世纪,随着肝脏手术学、肿瘤及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使肝脏淋巴系统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在器官内的淋巴管分布、淋巴管的超微结构、淋巴管前通路、以及肝脏的病理改变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人们对肝脏淋巴管的形态和机能的认识又深入一步,为探讨肝脏淋巴液的形成机理和肿瘤淋巴管的转移提供了重要的形态学资料。本将对这几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山羊小肠的淋巴流向。方法 肠浆膜下以不同速度注射中华墨汁 ,并进行局部按摩 (对照组不按摩 ) ,对墨汁的引流进行活体观察。结果 以慢速注射时 ,墨汁先在浆膜下沿毛细淋巴管向周围扩散 ,约 1min后 ,部分进入肠系膜缘的浆膜下淋巴管 ,由此开始沿肠系膜内淋巴管快速引流 ,30s内即引流到局部淋巴结。快速或慢速注射并对注射局部进行按摩时 ,15s内可完成上述过程。墨汁进入局部淋巴结后 ,首先在淋巴结被膜下弥散 ,约 5~10min后墨汁出现于淋巴结输出管 ,再很快进入肠系膜前淋巴干由此进入肠淋巴干。结论 山羊小肠的淋巴流向属于集中型。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对下腔静脉梗阻型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超声造影技术对下腔静脉梗阻型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下腔静脉梗阻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血管介入治疗前后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下腔静脉的血流灌注特点.超声造影结果与血管造影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后能清楚显示下腔静脉的梗阻部位及程度,闭塞处局部无增强,狭窄处局部血流形态变窄,治疗后闭塞及狭窄处血流灌注改善,可见造影剂通过或血流增宽.介入治疗前下腔静脉肝后段显影延迟(32±11)s,延迟时间与下腔静脉压力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下腔静脉内压力下降,下腔静脉肝后段显影时间明显缩短(11±5)s(P<0.05).结论 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能准确判定下腔静脉血管狭窄及闭塞的部位和类型,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一、生理注入法生理注入法是生理状态下的注入法,这是利用淋巴管的生理吸收能力,把着色物质以自然方式或者死后类似自然的过程来充盈淋巴管的方法。例如向血管系统注入着色的松节油;把着色物质通过肠管吸收到乳糜管,或用色素液注入活体动物或新鲜尸体的胸膜腔、腹膜腔或心包腔中,从而显示淋巴管。日本木原教授曾用生理盐水加墨汁溶液向浆膜腔和髓膜腔内注入,注入物质从腔内流入到组织内的毛细淋巴管。虽然直接注入法可以显现近位方向较粗的淋巴管,而很难显示末梢方向的淋巴  相似文献   

18.
关于肺的淋巴流向问题国外已有不少报导但对肺各部输出淋巴管所注入的局部淋巴结群,意见尚不一致。如(山鸟)崎(1931)将肺韧带淋巴结列为肺下叶的局部淋巴结,而有的作者认为肺韧带内不存在淋巴管和淋巴结。(1950)将腔静脉前淋巴结列为右肺上叶的主要局部淋巴结,而 Munka(1963)认为,此结不是肺的局部淋巴结。多数作者均未提到肺内淋巴结,而有的作者观察其出现率几占1/2。Rouviere(1932)和(1952)曾将肺分为三个淋巴区,都不与肺叶的境界一  相似文献   

19.
在34具胎儿尸体上,用多色淋巴管间接注射方法观察了十二指肠和胰二器官淋巴系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与胰头之间有淋巴管直接吻合者占21%;二器官的淋巴经集合淋巴管均注入到胰十二指肠上淋巴结、幽门下淋巴结、胰十二指肠下淋巴结和肠系膜上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关于胃的淋巴流向Most(1899)、(1902)、Polya(1903)、Rouviere(1932)、松本(1933)及井上(1934)等作了许多研究。(1952)及(1952)在进行胃与邻近器官淋巴系的联系的研究中,就载了胃的淋巴管及其所注入的淋巴结。(1957)观察了胃的局部淋巴结;(1959)在腹腔淋巴结的研究中,讨论了胃的淋巴流向。虽然所有著者都认为,胃的淋巴管大部分沿腹腔动脉的三大分支注入腹腔动脉周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