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 FGF)对兔正常和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开胸结扎兔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 L AD)后 ,动物被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分别在兔缺血和正常的心肌内注入重组人类的 b FGF ( n=9) ,另一组分别注入生理盐水 ( n=7)。 6周后 ,观察两组兔子的缺血和正常心肌的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注射rhb FGF后 ,缺血心肌的血管密度较注射生理盐水者有显著性增加 ,而正常心肌的血管密度未见明显增加。结论 rhb FGF能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生长但不能促进正常心肌的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 (b FGF基因 )治疗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效果。方法 碱裂解法大量制备质粒 ;采用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 AD)法 ,建立兔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将动物分为治疗组 (n=19)和对照组 (n=18) ,并于心肌内分别注射 pc DNA3- b FGF10 0 μg和 pc DNA310 0 μg,饲养至 2 ,6 ,12周处死 ;免疫组化观察蛋白表达 ;行病理切片观察心肌梗死组织学变化和缺血心肌内血管新生的情况。结果  (1)术前术后描记的心电图证实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成功 ;(2 )免疫组化观察注射 pc DNA 3- b FGF处心肌组织在 6周内有 b FGF蛋白的表达 ;(3)病理切片行图像分析计算血管密度发现 ,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肌内注射 b FGF基因能促进缺血心肌内血管新生 ,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冠心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成药芎芍胶囊及丹参对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清洁级(或SPF级)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分为3组,即模型组、芎芍胶囊组、丹参组,每组8只,分别用生理盐水、芎芍胶囊、丹参按中剂量进行灌胃给药,连续给药。6周后采集血,分离样本,并按规定保存,用免疫组化评分法、血管新生相关因子检测法;检测各组缺血心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结果芎芍胶囊组对VEGF、EGF的促进作用较丹参组、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芎芍胶囊组、丹参组对FGF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TGF、PDGF促进作用较芎芍胶囊组、丹参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具有促进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提高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VEGF、FGF、EGF蛋白的表达、具有保护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血管生长因子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首次临床应用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生长因子,尤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可促进血管的新生成,有可能成为冠脉搭桥术的替代性和(或)辅助性治疗措施,近年来倍受关注。该研究目的是评价FGF-1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rhbFGF研制及促冠状动脉血管新生作用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 FGF)促冠状动脉血管新生的作用时间。方法 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 AD)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制备 rhb FGF蛋白 ,将其直接四点注入兔缺血心肌内 ,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缺血心肌内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结扎 L AD后 6周及 12周 ,rhb FGF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 (NS)病理切片 ,随机观察 10个高倍视野无平滑肌小血管计数分别为 6周 (W) :41.13± 10 .0 4,30 .33± 3.2 1,P<0 .0 1;12 W:5 0 .5 0± 9.2 0 ,32 .6 3± 7.2 5 ,P<0 .0 1;有平滑肌血管计数分别为 6 W:16 .2 5± 5 .2 3,10 .75± 4.2 5 ,P<0 .0 1;12 W:16 .88± 4.87,11.2 5± 5 .0 9,P<0 .0 1。结论 缺血心肌内注射 rhb FGF可促进冠状动脉血管侧支新生 ,其作用时间可能小于 12 W。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这两种给药方式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疾病转归影响的差异,探讨更好的给药方式。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时发病时间6~12 h行急诊PCI患者63例,随机分为冠脉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术中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TMP分级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功能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变化;检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表达水平。结果冠脉内注射组的心肌血流恢复及心肌灌注优于静脉注射组,同时两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均降低(P0.05);冠脉内注射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降低的绝对值大于静脉注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内注射组患者治疗后的CK-MB、cTnI峰值分别为234.24±119.32(pg/ml)、78.95±26.69(U/L),明显低于静脉注射组患者,两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诊PCI患者而言,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改善急诊PCI患者预后发挥的作用优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  相似文献   

7.
Zu LY  Jiang J  Yang Y  Chen M  Chen L  Yu Z  Gao W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2):896-899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促血管生成素 1(Ang 1)基因治疗小型猪冠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在小型猪冠脉闭塞模型的心肌内注射质粒PCD2 /VEGF和 (或 )PCD2 /Ang 1,检测外源基因在心肌中的表达并观察其生物学作用。结果 逆转录 PCR及免疫组化染色均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转PCD2 /VEGF和 (或 )PCD2 /Ang 1基因治疗组毛细血管计数及小动脉计数均高于空载质粒对照组 (P <0 0 5 ) ,联合基因治疗组血管计数最高。冠状动脉造影证明联合基因治疗组促进闭塞冠脉侧支循环建立更为有效。结论 心肌内联合注射PCD2 /VEGF及PCD2 /Ang 1基因能够获得外源基因mRNA及蛋白的有效表达 ,与单基因治疗相比联合基因治疗能更有效地促进血管生成及侧支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 FGF)对缺血心肌血管结构的作用。方法 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将 rhb FGF直接四点注射入兔缺血心肌内 ,通过病理切片图像分析观察缺血心肌血管管壁及管腔变化情况。结果  rhb FGF组与生理盐水组平均管壁厚度分别为 6周 :(2 0 .70± 9.94 ) μm,(18.88± 9.6 5 ) μm,P>0 .0 5 ;12周 :(2 9.87± 12 .96 )μm,(18.13± 11.33)μm,P<0 .0 1;管壁管腔比值分别为 6周 :0 .2 5± 0 .12 ,0 .2 4± 0 .0 2 ,P>0 .0 5 ;12周 :0 .33± 0 .14 ,0 .2 4± 0 .0 9,P >0 .0 5。结论  rhb FGF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到一定时期 (可能小于 12周 ) ,血管数量不再增长 ,只是血管管腔增大 ,管壁增厚 ,发生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方含药血清预处理内皮祖细胞(EPC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兔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从35只雄性SPF级兔中随机选取25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兔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EPCs心肌注射组、中药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EPCs心肌注射组、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每组5只,另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各5只,通过移植干预后14 d取梗死心肌区及缺血心肌区组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bFGF、VEGF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FGF、VEGF蛋白表达。结果在梗死心肌区及缺血心肌区,中药EPCs心肌注射组和中药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bFGF、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EPCs心肌注射组、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EPCs心肌注射组bFGF、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中药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PCs心肌注射组bFGF、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通脉方含药血清预处理EPCs,能够明显增加损伤心肌bFGF、VEGF表达,但耳缘静脉注射与心肌注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pcDNA3-bFGF)对猪缺血心肌侧支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实验猪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n=6)、bFGF基因左冠状动脉注射组(n=6)和bFGF基因右冠状动脉注射组(n=6)。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术后2周,分别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pcD-NA3-bFGF 2 000μg。给药后2周,再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并通过病理切片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血管计数,观察猪缺血心肌侧支血管生成情况。结果(1)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左、右冠状动脉注射基因组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术后4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右冠状动脉注射基因组侧支血管明显多于对照组,左冠状动脉注射基因组侧支血管多于右冠状动脉基因注射组。结论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bFGF基因能促进猪缺血心肌侧支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1.
冠脉介入和搭桥手术挽救了大量冠心病患者的生命,但当血管发生弥漫性病变、桥血管再闭塞等情况时,上述治疗都难以实现完全血运重建.基于细胞水平的"分子血管搭桥术"通过注射心肌外源性促血管生长因子,诱导内皮细胞出芽和侧支循环重建.现就促血管蛋白因子给药的各种路径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 ,人们一直在研究如何使已有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心肌增加血供 ,从而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较成熟的方法有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冠脉支架术 (coronarystenting)、冠脉搭桥术(CABG)等。但是 ,术后仍有较高的再狭窄率。一些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远端过细、多次手术的病人无法进行上述的再血管化治疗。作为对心肌缺血的适应性反应 ,机体可以通过血管新生或侧枝循环的建立 ,增加缺血区的供血。近年研究发现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可促进血管新生 ,从而起到“自身冠脉搭桥”的目的。1 血管新生和侧枝循环的建立成年人 ,一般情…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血管重建方法,这些方法主要靠侵入式恢复冠脉血流,存在费用高、术后再狭窄及无组织复流等问题.伴随血管新生分子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生物因子注射、干细胞移植和中药干预等多种疗法被应用于促进心肌血管再生和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上,人们把这种通过生物因子、细胞及药物对血管生成或发生进行调控和干预,以其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增加侧支循环,改善心肌组织血流供应的方法称为“生物搭桥”.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已成为冠心病研究普遍关注的焦点,为冠心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h VEGF)裸质粒 DNA直接心肌注射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取缺血边缘区以先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 h VEGF1 6 5和真核载体 pc DNA3的 DNA分别多点心肌注射。给药后 4周先行大鼠冠状动脉造影 ,再取材分别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染色和 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 :给药后 4周冠状动脉造影示治疗组左室造影剂聚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SMA染色示治疗组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 ;Northern Blot分析显示治疗组 VEGF m 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 :pc DNA3/ h V EGF1 6 5裸质粒 DNA心肌注射能转染心肌细胞并持续表达至少 4周 ,促进了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接心肌注射基因重组内皮生长因子_(165)腺相关病毒(rAAV-hVEGF_(165))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81只,将0.1 ml生理盐水或rAAV-hVEGF_(165)分3点注射于梗死交界处心肌内。根据注射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15只),心肌梗死组(25只),生理盐水组(25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16只)。注射4周后测定心肌组织VEGF含量、超声心动图参数、梗死面积、微血管数量、心钠素水平。结果 VEGF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较心肌梗死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心肌梗死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心肌组织VEGF含量较心肌梗死组和生理盐水组有所增加。血管计数显示,VEGF组大鼠较其他3组有更多的新生血管形成(P<0.01)。结论直接心肌注射rAAV-hVEGF_(165)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缩小梗死面积,促进心肌内新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随着细胞生物学及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 ,基因治疗冠心病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 ,一些已成功应用于临床[1,2 ] ,成为当今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将血管生长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导入心脏 ,促使冠状动脉 (冠脉 )血管新生 ,侧枝循环建立 ,增加缺血心肌的血液供给 ,防御或减少心肌缺血或坏死 ,称之为“基因冠脉搭桥” ,为冠心病病的治疗提供了又一新途径。1 基因治疗方法学及进展1.1 概念 :基因治疗是指将目的基因通过相应载体导入靶器官或靶组织 ,并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anti-VEGF antibody)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或多西环素(doxycyc line,Doxy)所诱导的胸腔积液增多和胸膜粘连作用的影响。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4组:TGF-β对照组、TGF-β抗体组、Doxy对照组和Doxy抗体组,每组7只。在放置胸导管后,TGF-β对照组经胸腔内注入TGF-β5.0μg;TGF-β抗体组在胸腔内注入TGF-β前24 h先予以静脉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10 mg/kg。Doxy对照组胸腔内注射Doxy 10 mg/kg;Doxy抗体组在胸腔内注入Doxy前24 h先予以静脉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10 mg/kg。在TGF-β或Doxy注射后的24、48、72 h分别收集胸腔积液并计量,测定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蛋白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2周后杀死实验兔并作胸膜粘连评分,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对胸膜组织中血管新生程度做定量分析。结果4组实验兔所产生的胸腔积液量,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蛋白量及LD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膜粘连评分TGF-β对照组为(7.7±0.8)分,TGF-β抗体组为(4.4±2.4)分;Doxy对照组为(6.0±1.7)分,Doxy抗体组为(2.0±0.9)分。胸膜组织中新生血管密度TGF-β对照组为(4.9±0.4)%,TGF-β抗体组为(2.9±0.7)%;Doxy对照组为(6.9±2.2)%,Doxy抗体组为(2.2±0.9)%。两抗体干预组的胸膜粘连评分和血管新生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显著抑制了TGF-β或Doxy所诱导的胸膜粘连,提示VEGF和血管新生可能在胸膜固定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的心脏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期冠心病 (end stagecoronaryheartdisease)患者对于常规药物治疗反应极差 ,常有反复发作的心绞痛、顽固的心律失常或难治性的心功能障碍。且常因高龄、病情危重或由于冠状动脉 (冠脉 )的弥漫性病变等原因而不能承受传统的心肌血管重建手术 ,如冠脉旁路移植术 (CABG)和经皮腔内冠脉成型术 (PTCA)。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transmyocardial laser revascularization ,TMR)是利用激光能量在心肌缺血区造成与心室腔相通的激光隧道 ,直接以心室血液灌注缺血心肌 …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心肌梗死后冠状血管新生和血管结构的影响。以碱裂解法大量制备质粒 ;采用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室间支法 ,建立兔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将动物分为治疗组 (n =1 9)和对照组 (n =1 8) ,并于心肌内分别注射pcDNA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1 0 0 μg和pcDNA31 0 0 μg,饲养至第 2、6和 1 2周末处死 ;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蛋白表达 ;病理切片观察梗死心肌组织学变化、缺血心肌内血管新生和血管管壁及管腔变化情况。结果发现 :(1 )实验中描记的心电图证实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成功。 (2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注射pcDNA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心肌组织在 6周内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 (3)病理切片行图象分析计算血管密度发现 :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4 )实验第 6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动脉平均管壁厚度分别为 1 9.8± 9.9μm比 1 8.9± 9.6 μm (P >0 .0 5 ) ;1 2周分别为 2 8.3± 1 1 .5 μm比 2 4 .1± 1 1 .3μm (P <0 .0 1 ) ;6周比值分别为 0 .31± 0 .1 6比 0 .2 4± 0 .1 2 (P <0 .0 1 ) ;1 2周分别为 0 .34± 0 .1 5比 0 .2 5± 0 .0 9(P <0 .0 1 )。实验结果提示 ,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0.
Matsumoto  R  Omura  T  Yoshiyama  M  Hayashi  T  Inamoto  S  Koh  KR  贾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13(5):641-64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血管新生中起到重要作用。间叶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包括单核细胞在内的数种细胞的潜力。作者推测移植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间叶干细胞能通过血管新生挽救局部缺血心肌,从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法与结果:采用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腺病毒载体转染培养的lewis大鼠的间叶干细胞。分别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LacZ的间叶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转染LacZ的间叶干细胞(对照组),以及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基组)注射冠脉闭死1小时后的同系大鼠心脏。心肌梗死后一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