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心原性猝死(SCD)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死因之一。本文回顾分析1984年4月至1988年4月45例SCD病例,着重讨论其临床特征及减少SCD的防治措施。临床资料1.入选对象 男36例,女9例。年龄40岁以下者4例(8.9%),41~50岁7例(15.6%),51~60岁21例(46.7%),61岁以上者13例(28.9%)。全部病例诊断标准按照1979年WHO的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称猝死,由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所致的猝死称心原性猝死。也符合Algra[1]等对猝死规定…  相似文献   

3.
猝死绝大多数由心脏原因引起,极少数因脑部疾病导致。本文所涉及的均为心原性猝死,它是指症状急性发作后1h内死亡,尽管可能有原发心脏病,但死亡的时限性和形式仍出乎意料。总结我院近年来成功救治9例心原性猝死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原性猝死的发生和120院外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减少猝死的发生。方法:对心血管患者猝死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心原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在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中,猝死占相当大的比例。结论:通过人为干预,减少危险因素,及时心肺复苏,可以有效减少猝死的发生。120作为院外急救中最重要的一环,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卢会仪 《广东医学》1989,10(4):44-46
猝死(SD)是指意外突然发生的死亡。在西方20~64岁人群,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率为19~159/10万/年人,女性约2~35/10万/年人,即每周每百万人中约30人死于SCD,是主要死亡原因。大部分死者有明显冠心病(CHD),少数病例尸检发现急性心肌梗塞(AMI)或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在发展中国家,SCD的发生率比较低,但在北京,每周每百万人中亦有1.5人患病,大多数伴有CHD。  相似文献   

6.
李永绿 《右江医学》1994,22(1):25-28
心性猝死临床抢救新思维靖西县人民医院李永绿心性猝死(SCD)是临床上最严重的急症,是死亡的征像;处于临床死亡期的病人得到正确、及时的抢救可以被复苏。近年来心肺脑复苏无论在临床实践或理论研究上,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这无疑是得益于SCD抢救思维的更新与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为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病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在所有引起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中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是主要影响因素,所占比例分别达到43.33%、15.00%、10.00%。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中情绪波动、酗酒、吸烟引发的所占比例分别达到45.00%、25.00%、20.00%。结论: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风湿性心脏病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心源性猝死,患者容易在情绪波动及有诸如酗酒、吸烟此类的不良生活习惯时发病。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进展,警惕潜在的危险因素,做好预后评估,重视对患者的监护,对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的概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为心内科对老年患者防治心源性猝死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的30例老年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结果:引起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肥厚性心肌病及肺源性心脏病等,其中患者在生活中的心理情绪、激烈运动及吸烟饮酒等都是引起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因素。结论: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基础性心脏病等症状都是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肥厚性心肌病及肺源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的心源性猝死给予高度的重视,对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监护力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冠心病的增多,心性猝死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近年来我院遇到二例心性猝死。经心前区叩击而复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 ( AMI) 2周后发生的心原性猝死属晚发性心性猝死 ( DCSD) ,我院自 1 986年 1月~2 0 0 1年 6月共收治 AMI 1 34例 ,发生 DCSD1 2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结果1 .1 诊断标准  1 2例均符合 WHO规定的 AMI诊断标准 ,并需符合下列条件 :1自症状发作至死亡时间在 1 h之内 ;2死亡原因系心脏本身所致 ;3死亡发生在 AMI后 2周以上。1 .2 一般资料  1 2例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5 1~79岁 ,平均 68岁。梗塞发生在前间壁 4例 ,广泛前壁 5例 ,侧壁 1例 ,下壁 1例 ,合并右室 1例。 1 2例中 ,并发梗塞后心绞痛 8例 ,心…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破裂猝死的发病特点和病理学基础,为临床医师提供帮助。方法:对本系2002年12月至2006年l2月期间,所作450例法医病理检案的4例主动脉瘤破裂猝死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例主动脉瘤破裂致死占尸体解剖总数的0.89%,占SCD的4.1%,其中,DAA3例;2例DAA与AS有关。结论:主动脉瘤破裂病程短骤、凶险,是心性猝死的病因之一,早期症状与冠心病酷似,且病死率极高,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原花青素是一种在植物界广泛存在的多酚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抗癌、抗血小板聚集、免疫调节、保护肝肾功能等,笔者综述了这些药理作用及探讨了部分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心原性猝死是指病情基本稳定的心脏病患者突然发生的意想不到的死亡。Dreifns和LoWn指出:猝死90%是由心室颤动所致,其余10%是由于心脏停搏所致。  相似文献   

15.
3 长QT综合征3 .1 危险分层晕厥是长QT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临床征象 ,首次发作一般在 5~ 1 5岁的少年儿童期 ,男性比女性更早出现 ;在 5岁以前发作晕厥预示疾病危险性大 ;晕厥发作达 1 3次以上可能出现心脏停搏或SCD的概率增加。见表 1 1。猝死的家族史则有很强的准确预测不良后果的意义。QT延长的程度 (如 :QTc >60 0ms)与危险呈正相关性。然而 ,来源于相同国际登记处 (InternationalRegistry)的数据显示QT间期正常(QTc<4 40ms)的家族中有 5 %的家庭成员发生晕厥和心脏骤停。QT离散度 >1 0 0…  相似文献   

16.
系统评价n-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发生的作用。方法以"室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源性猝死"n-3不饱和脂肪酸"等为检索词,通过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及临床试验注册网站(时间为从建库至2014年11月)进行检索,对检索到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估后,采用Review Manger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8个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服用n-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患者共16 343例,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患者共16 336例,终点事件为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饮食中含有n-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试验组在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7,95%CI 0.62~1.21,P=0.41);在近期有心肌梗死发生的患者中,服用鱼油组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降低(OR=0.68,95%CI 0.53~0.87,P=0.002)。结论 n-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只对近期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肌梗死致心性猝死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35例住院期间心性猝死患者,分析其临床与心电图特点。男97例,女38例,年龄41~87岁,平均65&#177;4岁。根据心电图及酶学资料分为前壁梗死59例;下壁梗死26例;前下壁梗死50例。按Killip(NYHA)分级,心功能Ⅰ级2例;Ⅱ级11例;Ⅲ级31例;Ⅳ级91例。有各种心律失常及传导障碍128例。根据患者相关项目逐项进行分析,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35例患者占同期心肌梗死总住院数的3.1%,与文献报道的1.5%~10%相符;有115例出现特发性J波,全部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主要是恶化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室停搏等。结论 冠心病心肌梗死致心性猝死与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心功能状态、病理解剖特点、并发症及其诱因等有密切联系,且心电图多出现缺血性J波和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8.
室性心律失常既包括了正常人群出现的室性早搏(PVB)和非持续性室速(NSVT),也包括了伴或不伴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室速(VT)导致的心源性猝死(SCD)。仅从其涵盖的内容和危险度来说,临床上要真正恰当把握它的治疗适应证,以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达到改善症状、改善长期预后和预防SCD,而非消除心律失常本身的治疗目的,并非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19.
张成坤  李畅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941-2942
心肺复苏(CPR)是临床急救医学最困难、最代表水平、最具有挑战意义的问题之一。心性猝死(SCD)占猝死人群的80%以上。如何提高CPR的成功率,一直为临床急救医务人员所关注。现将我院成功抢救15例SCD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原性晕厥与猝死的原因与高危心电表现、心律失常类型、治疗与转归的异同。方法对50例心原性晕厥与45例心原性猝死患者的原因、诱因、高危心电表现、心律失常类型、治疗与转归进行比较。结果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致心原性晕厥与猝死最常见的基本原因为冠心病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次为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原因;低钾血症是最常见的诱因;心原性晕厥最常见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原性猝死最常见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是心室颤动(VF)。两者的高危心电图表现:(1)继发性长叩间期综合征;(2)复杂性室性早搏;(3)异常J波;(4)Brugada综合征;(5)急性心肌梗死伴ST-T电交替,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墓碑样ST段抬高;(6)扩张型心肌病伴进展性QRS波群低电压。上述各种原因心原性晕厥与猝死者有各自不同的临床及心电学特征。结论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心原性晕厥与猝死存在多种相同与不同的原因、诱因、高危心电图表现及心律失常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