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庆大霉素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和评估玻璃体内注射庆大霉素的安全剂量,采用眼底镜观察及光镜、电镜技术对注射5种不同剂量庆大霉素的青紫蓝兔视网膜标本进行观察。结果: 3 ooo/μg庆大霉素注射后眼底表现为视盘水肿,后极部视网膜大片坏死,镜下视网膜组织形态严重破坏;50~500μg剂量注射引起后极部视网膜色素改变,组织损伤早期局限在视网膜内层,晚期全层受累。提示庆大霉素对视网膜的损伤程度随注入剂量增加而加重,即使50μg的微小剂量仍可产生视网膜损伤。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167-169)  相似文献   

2.
眼部注射庆大霉素致中毒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眼部注射庆大霉素所引起的中毒性网膜病变。方法 观察7例玻璃体内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后表现后极部视网膜水肿、出血、动静脉阻塞,晚期视神经萎缩。5例做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荧光素造影显示,病变区视网膜血管中断呈大片无灌注区。因管壁染色并渗漏,晚期视盘呈强荧光。视力预后极差。结论 庆大霉素玻璃体内注射用量应低于200μg或更换其它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后视网膜组织内酶化学组份改变,采用微机分析组化定量方法,分析了注射5种不同剂量庆大霉素的兔视网膜内细胞色素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改变,并通过超微结构观察进行比较。结果:100μg庆大霉素注射后3天即可引起细胞色素氧化酶流行性下降,随注入剂量增加或注射后观察时间延长,均呈逐渐下降趋势。100~500μg注射后3天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轻微,7天后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1000~3000μg注射后3天两种酶活性即完全受到抑制。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232-235)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评价衣霉素损伤的大鼠视网膜形态及功能形态改变.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组分别应用微量注射器行大鼠眼球玻璃体腔内注射,剂量均为0.3μL,对照组给予9g/L生理盐水、低剂量组给予浓度0.5mg/kg衣霉素、高剂量组给予浓度1.5mg/kg衣霉素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在造模后每天散瞳观察眼底,第1、7、14d 通过OCT、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视网膜电图及HE染色观察不同浓度下视网膜各层形态学变化.结果:OCT结果提示衣霉素对视网膜形态及结构有损伤作用,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眼底照相结果提示在衣霉素注射2wk后,随着衣霉素浓度的变化,视网膜周边及黄斑区颜色逐渐苍白,视盘区水肿,高剂量组出现视网膜血管变细,视神经萎缩;荧光素造影结果提示:衣霉素注射玻璃体腔2wk后,视网膜血管功能损伤,逐渐出现周边至中央部血管造影剂渗漏;电生理表明,衣霉素诱导的视网膜电图紊乱,a波、b波逐渐地振幅降低,甚至变平,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提示衣霉素对视网膜各层的损伤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与OCT结果相一致.结论:衣霉素可以通过诱导视网膜损伤模拟视网膜疾病模型,OCT可以动态观察视网膜的损伤改变,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对于评价视网膜损伤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洁  李梅  林晓峰 《眼科学报》2005,21(2):88-91
目的:报道一例因庆大霉素球结膜下注射误入眼球内并误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例。方法:给予一系列的检查包括: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后确诊,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结果:FFA提示后极部视网膜血管严重充血缺损,确诊为药物毒性视网膜病变后(庆大霉素性)给予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视力为指数/1m。随访期间发现眼压偏高,出现巩膜葡萄肿,视神经萎缩。结论:庆大霉素误入球内多为操作失误所致,大剂量的药物可对视网膜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并可误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需高度警惕,FFA可帮助诊断。玻璃体手术虽不能改变视网膜的根本损害,但可以降低药物浓度,恢复病人的一些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6.
庆大霉素玻璃体腔注射对兔视网膜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庆大霉素对青紫蓝兔视网膜及血管的损伤探讨其作用机制,为研究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尤其是视网膜血管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100,500,1000以及3000μg庆大霉素注入青紫蓝兔玻璃体腔,观察不同时间兔眼眼底彩照、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光镜及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的变化。结果:青紫蓝兔眼底出现不同程度视网膜血管栓塞、出血,出血面积与时间及剂量相关(P=0.048<0.05);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大面积无灌注,视网膜血管部分管壁着染及荧光素渗漏;光学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血管炎性细胞浸润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出现最早,炎性细胞数量与剂量相关(P=0.004<0.01,P=0.007<0.01);透射电镜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最早出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也略有变化。结论:庆大霉素对青紫蓝兔玻璃体腔注射后视网膜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急性栓塞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最先受累,线粒体损伤最为敏感。视网膜血管的变化机制为白细胞栓塞,节段状血管阻塞和出血、白细胞聚集和渗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纤维蛋白-2(fibrillin-2,FBN2)抗体玻璃体内注射对小鼠视网膜变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8只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PBS组、FBN2抗体组,每组6只。正常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PBS组小鼠双眼玻璃体内注射4μL PBS溶液,FBN2抗体组小鼠双眼玻璃体内注射4μL FBN2抗体(0.2 g·L-1),每周注射1次,连续3周。利用眼底照相和视网膜电流图(ERG)分别检测3组小鼠眼底改变和视网膜功能。PAS染色法观察小鼠视网膜形态并测量眼球后极部视网膜、外核层以及内核层厚度,采用实时定量PCR和ELISA检测小鼠视网膜中FB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眼底照相显示:FBN2抗体组小鼠眼底出现明显渗出,黄白色似玻璃膜疣样沉积物以及色素沉着的病理改变,且随时间延长病理改变加重。ERG结果显示:每次注射后FBN2抗体组暗适应视杆细胞反应b波和暗适应混合细胞反应a波振幅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两者振幅在抗体注射3次后均最低,分别为(13.28±3.41)μV和(21.67...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毛花甙丙对乳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20只生后第7天的C57乳鼠经体积分数75% ±1%的氧诱导5d后,分别给予左眼玻璃体内注射0.50μg(10眼)和0.10μg(10眼)毛花甙丙注射液,右眼注射相同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做对照,在生后第17天时进行视网膜铺片染色,计算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和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双眼间做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给予0.05μg和0.10μg毛花甙丙玻璃体内注射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分别为(1.09±0.32)mm2和(0.92±0.40)mm2,明显低于对照眼的(1.84±0.59)mm2和(2.03±0.35)mm2(均为P<0.05);0.05μg、0.10μg毛花甙丙注射后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分别为(1.40±0.44)mm2 和(1.07±0.40)mm2,明显低于对照眼的(2.00±0.65)mm2和(1.83±0.46)mm2(均为P<0.05)。同时0.10μg毛花甙丙治疗效果优于0.05μg。结论 毛花甙丙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乳鼠模型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还能促进视网膜无灌注区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建立猴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的方法。方法:应用氩离子激光光凝封闭猕猴视网膜静脉上、下主干,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模型。对正常猕猴眼底、视网膜静脉激光光凝阻塞后即刻和24小时的眼底分别行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照影,并观察视网膜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视网膜静脉阻塞后即刻见光凝处静脉剧烈收缩变细,血柱变窄以至消失;阻塞后24小时,可见实验动物眼底沿静脉血管分布呈火焰状出血,视网膜严重水肿,尤以后极部为显。其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显示:视网膜组织水肿、增厚,以外丛状层最严重,可达正常的1—2倍,以细胞内水肿为主;胞质内线粒体肿大、内质网轻、中度扩张。结论:单纯激光光凝封闭猴眼视网膜静脉主干可以建立理想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可为视网膜水肿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衣霉素所致的小鼠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DMSO组给予小鼠玻璃体内注射DMSO溶液1μL;衣霉素低剂量组给予小鼠玻璃体内注射50 mg·L-1衣霉素1μL,衣霉素中剂量组注射100 mg·L-1衣霉素1μL,衣霉素高剂量组注射150 mg·L-1衣霉素1μL;对照组给予相同条件下喂养。采取小鼠玻璃体内注药建模后,分别进行OCT检查及HE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形态改变;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测评估视网膜视功能;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中Iba1及IL-6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衣霉素低剂量组视网膜各层结构紊乱,视网膜外层呈波浪状改变,并出现细胞核排列紊乱;衣霉素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视网膜各层结构紊乱更加明显,并出现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浅层脱离,IS/OS层及外丛状层消失。造模后第7天,闪光视网膜电图结果显示:对照组与DMSO组a波及b波振幅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衣霉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a波、b波振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