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膈肿瘤与囊肿是胸部较常见的疾病,我院从1960年2月到1990年2月共诊治纵膈肿瘤与囊肿85例。现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42例,女43例,11~30岁42例,年龄9~60岁。83例有病理诊断,畸胎瘤与皮样囊肿27例(占32.5%);神经原性肿瘤17例(占20.5%),其中神经纤维瘤11例,恶性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鞘瘤和神经节细胞瘤各1例;胸腺瘤14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对纵膈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1例纵膈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MRI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比较MRI和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和诊断价值。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41例纵膈占位性病变患者中,有胸腺瘤14例(34.2%),胸腺囊肿8例(19.5%),淋巴瘤7例(17.1%),畸形瘤4例(9.8%),神经分泌瘤2例(4.9%),神经源性肿瘤3例(7.3%),间叶性错构瘤3例(7.3%);CT诊断结果显示,41例患者中有胸腺瘤13例(31.7%),胸腺囊肿9例(22.0%),淋巴瘤7例(17.1%),畸形瘤4例(9.8%),神经分泌瘤2例(4.9%),神经源性肿瘤3例(7.3%),间叶性错构瘤3例(7.3%);CT诊断的符合率为95.1%高于MRI的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纵膈肿瘤病变的准确度较高,能直观地观察患者纵膈病变结构,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姚培炎 《上海医学》2003,26(11):855-856
198 6年 6月~ 2 0 0 2年 2月 ,我院共收治原发性纵隔肿瘤 82例。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共 82例 ,男 37例 ,女 4 5例 ;年龄 8~85岁。肿瘤类型 :①胸腺瘤 35例 (42 .7% ) ,男 2 0例 ,女 15例 ;年龄 14~ 85岁 ,平均 5 1岁。其中恶性胸腺瘤 4例 ,胸腺癌 1例。并发重症肌无力 8例 (2 2 .9% )。②神经源性肿瘤 11例 (13.4 % ) ,男 4例 ,女 7例 ;年龄 14~ 6 4岁 ,平均 4 4岁。其中神经鞘膜瘤 9例 (恶性 1例 ) ,节细胞神经瘤及恶性副神经瘤各 1例。③胸内甲状腺肿 10例 (12 .2 % ) ,男 2例 ,女 8例 ;年龄 38~ 71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72年1月~1988年1月共收治纵隔肿瘤和囊肿病人100例。现将临床资料作一总结分析。临床资料1 年龄与性别100例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74岁,平均年龄34.9岁,其中20~50岁的中青年病人占79%。2 病理类型100例中有9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其病理类型中畸胎类肿瘤占25.2%,胸腺类肿瘤占20.9%,神经源性肿瘤占20.9%,淋巴系统肿瘤占5.5%,胸内甲状腺类肿瘤占3.3%,纵隔囊肿占12.1%,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0年至1988年共收治纵隔肿瘤23例,本文重点分析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临床资料一、本组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分布在20~40岁之间为多。二、病理分类及部位:本组病例良性者20例,恶性者3例。其中畸胎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7例,胸腺肿瘤6例,支气管囊肿1例,心包囊肿2例,胸内甲状腺2例,纵隔卵黄囊瘤1例。  相似文献   

6.
胸腺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占全部纵隔肿瘤的10~25%,占前纵膈肿瘤的35%,术前难以确诊。我院1976~1989年手术治疗胸腺瘤8例。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中男5例,女3例、年龄17~54 岁,主诉胸闷3/8例,胸痛4/8例, 气短3/8例,2/8例体检时无症状, 1/8例并重症肌无力,症状持续时间1 ~5个月,胸片肿物均位于前纵隔(左前上5例,右前上3例),肿物直径6~13cm, 平均8cm,均经手术,术中见包膜完整者5例,病理诊断均为胸腺瘤,3例恶性胸腺瘤,2例未能切除。  相似文献   

7.
1972年 2月~ 1994年 10月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纵膈肿瘤共 15 6例 ,包括胸腺类瘤 5 7例 ,神经源性 36例 ,畸胎样瘤 18例 ,间叶组织瘤 2 1例 ,胸内甲状腺 5例 ,其它 19例。对这 15 6例诊治分析 ,认为 :1.纵膈肿瘤的诊断 :病史症状、体征结合X线检查术前多能确诊。 2 .切口的选择 :除胸腺癌 ,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 ,胸骨后甲状腺及突向双侧胸腔的肿瘤采用正中切口外其余均采用后外侧切口。 3.胸腺瘤 ,良性者提倡术后放疗以防复发 ,并重症肌无力者术中术后应合理应用抗胆碱酯酶药。 4.神经源性 ,胸顶部者应注意勿伤臂丛神经 ;椎管内呈哑铃状者应分期手术。 5 .畸胎瘤 :对于巨大瘤体者可采用破囊减压 ;合并肺部并发症者主张肺叶一并切除。 6 .囊性畸胎瘤术前及术中切开前应注意与主动脉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62年9月至1979年11月共收住纵隔肿瘤患者31例,其中28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现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性别、年龄:本组31例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发病年龄16~63岁,平均41岁。2.肿瘤类型:神经原性肿瘤10例,畸胎瘤6例,胸腺瘤4例,淋巴类肿瘤8例,间叶组织瘤2例,心包囊肿、单纯性囊肿及前纵隔癌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19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19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 :在病理类型中 ,以胸腺瘤 (占 42 0 % )、畸胎瘤 (占 2 0 1% )和神经源性肿瘤 (占 16 5 % )最为常见 ,三者合计占所有病例的78 5 %。重点分析了该类肿瘤的临床特点 ,病理类型与其在纵隔部位的关系 ,手术治疗结果及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1998年1月~2008年7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85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男性50例,女性35例,年龄4~75岁,平均41岁.包括:胸腺瘤29例(34.1%),生殖细胞源性肿瘤13例(15.3%),神经源性肿瘤12例(14.1%),胸内甲状腺肿8例(9.4%).淋巴瘤5例(5.9%),原发囊肿12例(14.1%),其他肿瘤6例(7.1%).总手术切除率为95.3%(81/85).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胸腺瘤合并肌无力者出现肌无力危象3例.术后随访的59例患者(69.4%),随访时间1个月~5年.良性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均预后良好,有3例恶性胸腺瘤患者分别在术后3个月、2年、3年复发并转移,因死于癌肿复发及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而死亡.结论 原发性纵隔肿瘤不论良性还是恶性,只要无明确手术禁忌,均应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超声在诊断纵膈肿瘤方面已有了很大的进展,并已成为常规的术前检查,超声引导下的纵膈肿瘤穿刺活检也已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本文主要探讨纵膈胸腺瘤的超声特点与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理来源于我院1995年1月~2012年12月的住院患者共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经胸部X线、CT、超声等检查后,确诊为纵膈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胸腺瘤。2方法:使用美国HP公司2500型和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3.5MHZ。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45°卧位。采用肋间、胸骨旁、胸骨上窝及锁骨  相似文献   

12.
198 5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院手术治疗纵隔肿瘤 5 1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中男 2 2例 ,女 2 9例。年龄 12岁~ 68岁 ,平均 .36 .2岁。胸腺瘤 13例 ,其中恶性胸腺瘤 1例 ,伴重症肌无力 11例 ,1例单纯胸腺瘤。神经源肿瘤 12例 ,其中神经鞘膜瘤 4例 ,神经纤维瘤 6例 ,神经节细胞瘤 1例 ,神经纤维肉瘤 1例。畸胎类肿瘤 16例 ,其中畸胎瘤 11例 ,皮样囊肿 5例。胸骨后甲状腺瘤 4例。恶性淋巴瘤 2例 ,脂肪肉瘤 1例 ,淋巴结增生 1例 ,心包囊肿 1例 ,血管外皮肉瘤 1例。临床表现 :除 2例无症状在体检中发现外 ,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腔镜技术在纵膈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施行胸腔镜纵膈肿瘤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中23例经完全胸腔镜肿瘤切除,4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均治愈出院,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胸腺瘤7例,胸腺增生3例,胸腺囊肿2例,心包囊肿1例,神经源肿瘤8例,支气管源性囊肿4例,畸胎瘤1例,转移癌1例.结论 胸腔镜技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适合于大多数纵膈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14.
颅中凹底肿瘤因眼部及面部症状常被诊为三叉神经痛、海绵窦综合征等。我院1965~1991年手术55例,其中长期误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1例,占38%。现就其临床症状特点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35例,女20例。年龄13~61岁。病程3个月~8年。右侧28例,左侧25例,侵犯双侧2例(脊索瘤及转移瘤)。病理类型:脑膜瘤37例(占67.2%),脊索瘤5例,三叉神经节神经纤维瘤、表皮样囊肿、胶质瘤各3例,骨软骨瘤及转移瘤各为2例。其中脑膜瘤、三叉神经节神经纤维瘤、表皮样囊肿等良性肿瘤占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椎管内肿瘤是指椎管内的胚层异位性肿瘤 ,包括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肠源性囊肿、脂肪瘤和脊索瘤等。本院从 1985年元月至 2 0 0 2年 9月共收治 70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中 ,男 4 1例 ,女 2 9例。年龄(17.8± 8.6 )岁 (1~ 6 2岁 ) ,病程 (3.9± 3.2 )a(16d~ 18a)。共 72个肿瘤 ,同一患者有不同病理性质的肿瘤 2例。肠源性囊肿 30例 ,皮样囊肿 16例 ,表皮样囊肿 15例 ,畸胎瘤 3例 ,脊索瘤 3例 ,脂肪瘤 3例 ,硬脊膜外囊肿 2例。并发其他先天性畸形 :脊柱裂及椎体畸形 19例 …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两家医院近5年来椎管肿瘤病例,做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为椎管肿瘤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统计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及如皋市人民医院病理科1991年1月~1996年8月存档资料中椎管肿瘤共78例,疾病分布为:(1)神经鞘瘤29例(占37.2%);(2)脊膜瘤16例(占20.5%);(3)蛛网膜囊肿6例(占7.7%);(4)转移性恶性肿瘤13例(占16.67%),其中转移癌7例、恶性淋巴瘤4例、恶性黑色素瘤、间叶性软骨肉瘤各1例;(5)神经纤维瘤3例(占3.8%);(6)恶性神经鞘瘤2例(占3.8%);(7)胶质细胞瘤2例(占3.8%);(8)其它软组织良性肿瘤7例(占8.9%);其中纤维组织瘤样增生3例,血管瘤、颗粒肌母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成熟性良性畸胎瘤各1例。  相似文献   

17.
椎管内肿瘤是骨科及神经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 ,占神经系统肿瘤的 1 0 %~ 1 5 % [1 ] 。其危害性极大。我院 1 995年3月至 2 0 0 1年 2月共收治 1 1 9例椎管内肿瘤患者 ,其中合并不全瘫 5 9例 (4 9.6 % ) ,全瘫 6例 (5 .0 % ) ,无瘫 5 4例 (4 5 .4 % )。手术切除是椎管内肿瘤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 [1 ]。因椎管内良性肿瘤占大多数 (本组占 97.5 % )。因此手术全切除或部分切除可获痊愈或好转。本组治愈好转率为 94 .1 %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9例椎管内肿瘤中 ,男 6 8例 ,女 5 1例 ;年龄 1 1~ 6 7岁 ,平均年龄 39.5岁。肿瘤病理类型 :神经鞘瘤 6 9例 ,脊膜瘤 1 6例 ,囊肿 9例 ,脂肪瘤 5例 ,神经纤维瘤 4例 ,血管瘤 2例 ,恶性神经鞘瘤、浆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及血管肉瘤各 1例。肿瘤发生部位 :颈段 33例 ,胸段 39例 ,胸腰段 1 7例 ,腰段 1 6例 ,腰骶段 5例 ,骶段 9例。临床表现及脊髓损伤程度 :合并不全瘫 5 9例 ,全瘫 6例 ,无瘫 5...  相似文献   

18.
<正> 我院胸外小组自1973年6月至1980年2月共收治原发性纵膈肿瘤及瘤样疾患39例,其中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3例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57岁,平均年龄为37岁。良性24例,占72.7%,恶性9例,占27.3%,与黄偶麟等、Rubush 等、Pokorng 等报道情况基本相同。各类肿瘤及瘤样疾患的发生部位见附表: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纵隔肿瘤84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78年 11月至 1999年 6月我院共收治纵隔肿瘤 84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46例 ,女 38例 ,男女之比为 1.2 1∶1。年龄 8~ 6 6岁 ,平均 34.2岁。肿瘤的部位和病理类型 ,见表 1。表 1  84例纵隔肿瘤的部位和病理类型部位病理类型 %前上前下中后胸腺瘤及囊肿 1 5 6 - - 2 5 .2畸胎瘤 7 1 0 - 0 2 0 .2神经原性肿瘤 - - - 1 6 1 9.0间叶肿瘤 3 4 - - 8.3支气管囊肿 - - 6 - 7.1原发癌 2 2 - 1 6.0淋巴瘤 2 - 2 - 4 .8胸内甲状腺瘤 3 - - - 3.6心包囊肿 - 3 - - 3.6巨大淋巴结增生 2 - - - 2 .4合计 34 …  相似文献   

20.
袁亚娜  杨虹  徐文祥 《当代医学》2021,27(31):155-157
目的 分析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CT表现及病理特征,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方法 以回顾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整理概括其病理、临床特征,同时依据国际胸腺肿瘤标准术语、癌症联合会及胸腺上皮肿瘤TNM分期体系,对18例患者CT资料进行全方位分析,实施分期.结果 18例患者中未见并发内分泌表现者.病理结果:肿瘤均位于前纵膈,肿瘤直径4.5~14.0 cm,平均直径8.8 cm;病灶主要包括分叶状14例,类圆形4例,囊变坏死13例,钙化4例;切面灰白色或暗红色:对其中14例采取增强扫描,结果发现轻度强化3例、中高度强化11例,伴瘤内血管10例;纵膈结构波及数量达17例,肿瘤累及毗邻肺组织10例;胸内外转移数目之比10:8;分期:Ⅰ期2例(占比11.11%)、ⅢA期5例(占比为27.78%)、ⅣB期11例(占比为61.11%);组织病理亚型:包括不典型类癌14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例,小细胞癌2例;6例术后随访,仅有1例转移.结论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可无症状或局部症状,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小细胞癌有局部症状,易侵犯邻近器官及转移,CT特征主要有纵膈区存有较大肿块,钙化不多见,常有坏死囊表现,极易累及周边,与其病理、临床特征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