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鞘内阿米洛利及混合可乐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能?【方法】 102只SD大鼠,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成17组(n=6):对照组?阿米洛利组?可乐定组?混合药物组?拮抗组等?鞘内置管后7 d制作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NL模型)?建立疼痛模型前(基础值)?建立疼痛模型后1,3,5,7 d及鞘内给药后测定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应阈值?计算各药物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95%的可信区间?使用Isobolographic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 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12.5 ~ 100 μg)或可乐定(0.5 ~ 10 μg)可产生时间?剂量依赖性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P < 0.05);鞘内阿米洛利和可乐定混合,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鞘内育亨宾(20 μg)预处理可以拮抗鞘内阿米洛利?可乐定及阿米洛利混合可乐定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P < 0.05)?【结论】 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可乐定可以产生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可以增强可乐定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鼠鞘内哇巴因及混合替扎尼定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鞘内畦巴因及混合替扎尼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能。方法雄性SD大鼠250~300g,鞘内留置PE-10导管,1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将大鼠随机分组:对照组、哇巴因组、替扎尼定组、畦巴因和替扎尼定混合药物组、育亨宾或阿托品拮抗组,每组6只。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使用Isobologram分析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大鼠鞘内单独注射哇巴因0.25~5μg和替扎尼定0.5~5μg产生剂量依赖性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P〈0.05)。Isobologram分析显示大鼠鞘内哇巴因和替扎尼定混合物,两者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P〈0.05)。鞘内阿托品或育亨宾预处理,能够拈抗单独注射哇巴因2.5μg、替扎尼定5μg、哇巴因复合替扎尼定(1/2ED。)的作用(P〈0.05)。结论大鼠鞘内单独注射哇巴因、替扎尼定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鞘内哇巴因混合替扎尼定产生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中枢α2-肾上腺素受体和胆碱能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鼠鞘内分别注射七叶皂甘钠和可乐定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及两者混合使用的作用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g,鞘内留置PE-10导管,置管1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SNL)模型.将96只SNL大鼠随机分成16组(n=6):对照组、七叶皂苷钠组、可乐定组、复合组、拮抗组.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5、10、20、30、40、50、60min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用回归方法计算药物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95%的可信区间(C1),使用Isobologram评价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七叶皂苷钠组和可乐定组MPE随实验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七叶皂苷钠20、40μg组,可乐定2、5、10 μg组,1/4、1/2(七叶皂苷钠ED50+可乐定ED50)组MPE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七叶皂苷钠和可乐定混合产生了明显的协同效应.育亨宾(20μg)预处理拮抗可乐定(10μg)的作用(P<0.01),减弱1/2(七叶皂苷钠ED50+可乐定ED50)的作用(P<0.05).结论 大鼠鞘内单独注射七叶皂昔钠或可乐定可产生剂量依赖性抗SNL作用:鞘内七叶皂苷钠混合可乐定可产生协同效应的抗SNL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两药共同作用于α2受体和Ca2+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鼠鞘内哇巴因及混合替扎尼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能.方法 雄性SD大鼠250~300 g,鞘内留置PE-10导管,1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将大鼠随机分组:对照组、哇巴因组、替扎尼定组、哇巴因和替扎尼定混合药物组、育亨宾或阿托品拮抗组,每组6只.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使用Isobologram分析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 大鼠鞘内单独注射哇巴因0.25~5μg和替扎尼定0.5~5μg产生剂量依赖性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P<0.05).Isobologram分析显示大鼠鞘内哇巴因和替扎尼定混合物,两者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P<0.05).鞘内阿托品或育亨宾预处理,能够拮抗单独注射哇巴因2.5 μg、替扎尼定5 μg、哇巴因复合替扎尼定(1/2 ED50)的作用(P<0.05).结论 大鼠鞘内单独注射哇巴因、替扎尼定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鞘内哇巴因混合替扎尼定产生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中枢a2-肾上腺素受体和胆碱能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鞘内注射哇巴因、新斯的明以及两者混合的抗伤害作用。【方法】SD大鼠鞘内埋人导管并留置。经导管分别将哇巴因、新斯的明、哇巴因混合新斯的明注入鞘内。以甩尾反应阈值为观察指标,观察注药前后的抗伤害效应效果。【结果】大鼠鞘内单独注射新斯的明(0.05~3μg)和哇巴因(1~5μg)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伤害作用。大鼠鞘内注射哇巴因(1μg)曲能增强新斯的明(0.3μg)的抗伤害作用。其抗伤害作用可被鞘内注射阿托品所拮抗。【结论】大鼠鞘内注射哇巴因能增强新斯的明的抗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鞘内七叶皂苷及混合可乐定对甲醛炎症痛的治疗作用&#65377;【方法】 雄性SD大鼠(250 ~ 3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65380;七叶皂苷组&#65380;可乐定组&#65380;混合药物组&#65380;拮抗组&#65377;蛛网膜下腔置管后鞘内注射实验药物,制作甲醛炎症痛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记录60 min内每5 min的退缩反应时间(s),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各药物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I95),用等辐射法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65377;【结果】 鞘内单独注射七叶皂苷或可乐定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炎症痛作用;鞘内七叶皂苷和可乐定混合,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鞘内育亨宾预处理不能拮抗鞘内七叶皂苷的抗炎症痛作用,而可乐定及七叶皂苷混合可乐定的抗炎症痛作用可被育亨宾拮抗或部分拮抗&#65377;【结论】 鞘内单独注射七叶皂苷或可乐定可产生剂量依赖性抗炎症痛作用;鞘内注射七叶皂苷能增强可乐定的抗炎症痛作用&#65377;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鞘内分别注射替扎尼定和CHA(Cyclohexyladenosine)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以及两者混合使用的作用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鞘内留置PE-10导管,置管1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SNL)模型。将60只SNL大鼠随机分成10组(n=6):对照组(生理盐水)、CHA组(CHA0.1,0.5,1.0nmol)、替扎尼定组(替扎尼定1.0,2.5μg)、复合组(CHA0.1nmol 替扎尼定1.0μg,CHA0.1nmol 替扎尼定2.5μg)、拮抗组(CHA1.0nmol 格列本脲2.0μg,CHA0.1nmol 替扎尼定2.5μg 格列本脲2.0μg)。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10,20,30,40,50,60min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结果CHA0.5,1.0nmol组、替扎尼定2.5μg组MPE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CHA0.1nmol 替扎尼定1.0μg组MPE明显高于替扎尼定1.0μg组(P<0.05),CHA0.1nmol 替扎尼定2.5μg组MPE明显高于替扎尼定2.5μg组(P<0.05)。CHA1.0nmol 格列本脲2.0μg组MPE明显低于CHA1.0nmol组(P<0.05),CHA0.1nmol 替扎尼定2.5μg 格列本脲2.0μg组MPE明显低于CHA0.1nmol 替扎尼定2.5μg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CHA、替扎尼定具有明显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鞘内CHA可增强替扎尼定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其作用能被鞘内格列本脲所拮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鼠鞘内分别注射替扎尼定和CHA (Cyclohexyladenosine)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以及两者混合使用的作用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质量250~300g,鞘内留置PE-10导管,置管一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NL)。将60只SNL大鼠随机分成10组(n=6):对照组(生理盐水)、CHA组(CHA 0.1,0.5,1.0 nmol)、替扎尼定组(替扎尼定1.0,2.5 g)、复合组(CHA 0.1 nmol+替扎尼定1.0 g,CHA0.1 nmol +替扎尼定2.5 g)、拮抗组(CHA 1.0 nmol +格列本脲2.0 g,CHA0.1 nmol +替扎尼定2.5 g+格列本脲2.0 g)。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10,20,30,40,50,60 min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结果 CHA 0.5,1.0 nmol组、替扎尼定2.5 g组MPE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 < 0.05)。CHA 0.1 nmol+替扎尼定1.0 g组MPE明显高于替扎尼定1.0 g组(P < 0.05),CHA0.1 nmol +替扎尼定2.5 g组MPE明显高于替扎尼定2.5 g组(P < 0.05)。CHA 1.0 nmol +格列本脲2.0 g组MPE明显低于CHA 1.0 nmol 组(P < 0.05),CHA0.1 nmol +替扎尼定2.5 g+格列本脲2.0 g组MPE明显低于CHA0.1 nmol +替扎尼定2.5 g 组(P < 0.05)。结论 鞘内注射CHA、替扎尼定具有明显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鞘内CHA可增强替扎尼定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其作用能被鞘内格列本脲所拮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鞘内)七叶皂苷及混合可乐定对甲醛炎症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50~3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七叶皂苷组、可乐定组、混合药物组、拮抗组.蛛网膜下腔置管后注射实验药物,制作甲醛炎症痛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记录60 min内每5 min的退缩反应时间(s),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各药物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及其95%可信区间(CI_(95)),用等辐射法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鞘内单独注射七叶皂苷或可乐定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炎症痛作用:鞘内七叶皂苷和可乐定混合,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鞘内育亨宾预处理不能拮抗鞘内七叶皂苷的抗炎症痛作用,而可乐定及七叶皂苷混合可乐定的抗炎症痛作用可被育亨宾拮抗或部分拮抗.[结论]鞘内单独注射七叶皂苷或可乐定可产生剂量依赖性抗炎症痛作用:鞘内注射七叶皂苷能增强可乐定的抗炎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脊髓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及混合替扎尼定对炎症性疼痛的治疗效能&;#65377;【方法】 96只SD大鼠,质量250 ~ 300 g,随机分成16组(n = 6):对照组&;#65380;阿米洛利组(12.5 ~ 100 μg)&;#65380;替扎尼定组(0.5 ~ 5 μg)&;#65380;混合药物组(1/2&;#65380;1/4&;#65380;1/8&;#65380;1/16)&;#65380;各拮抗组&;#65377;鞘内置管后7 d采用20 g/L的多聚甲醛溶液50 μL皮下注射方法制作炎症性疼痛模型&;#65377;观察记录2时相大鼠缩足舔足次数&;#65377;计算各药物的半数有效抑制剂量(ID50)及95%的可信区间&;#65377;使用Isobolographic 分析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65377;【结果】 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12.5 ~ 100 μg)和替扎尼定(0.5 ~ 5 μg)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急性及慢性炎症性疼痛的作用&;#65377;鞘内阿米洛利和替扎尼定混合,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65377;鞘内育亨宾预处理可以拮抗鞘内阿米洛利&;#65380;替扎尼定及阿米洛利混合替扎尼定的抗炎症性疼痛的作用&;#65377;【结论】 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65380;替扎尼定可以产生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的抗急性及慢性炎症性疼痛的作用&;#65377;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可以增强替扎尼定的抗炎症性疼痛的作用&;#65377;鞘内注射阿米洛利产生的抗炎症性疼痛的作用可能与中枢α2-肾上腺素受体有关&;#6537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鞘内阿米洛利合用吗啡对大鼠骨癌的镇痛作用。方法:将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注入SD雌性大鼠胫骨内形成骨癌痛模型,再行蛛网膜下腔置管。随机将大鼠分成对照组、阿米洛利组、吗啡组、混合药物组。鞘内给药前后测定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应阂值。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各药物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95%的可信区间(c195)。使用Isobolographic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骨癌痛作用,其半数有效剂量(ED。)及95%可信区间ck分别是:63.8μg和53.2—74.5μg。鞘内阿米洛利和吗啡合用可以产生协同镇痛作用。结论: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吗啡可以产生明显剂量依赖性的抗骨癌痛作用;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可以增强吗啡的抗骨癌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鼠鞘内注射腺苷同类物CHA(Cyclohexyladenosine)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鞘内留置PE-10导管,一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NL).将30只SNL大鼠随机分成5组(n=6):对照组(生理盐水)、CHA组(CHA 0.1,0.5,1.0 nmol)、拮抗组(CHA 1.0 nmol 格列本脲2.0 μg).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10,20,30,40,50,60 min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结果 CHA 0.5及1.0 nmol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大效应百分比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CHA 1.0 nmol 格列本脲2.0 μg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大效应百分比明显低于CHA 1.0 nmol组(P<0.05).结论 鞘内注射CHA具有明显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鞘内预注格列本脲(三磷酸腺苷敏感型K 通道阻滞剂)能拮抗CHA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氯胺酮(ketamine) 及可乐定(clonidine) 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应.方法:体质量220~280g的雄性SD大鼠32只,水合氯醛300mg/kg腹腔麻醉后,制作坐骨神经松弛结扎(CCI)模型,术后第4天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每日给药1次,连续7d.对照组于鞘内给0.9%的生理盐水20μL;氯胺酮组于鞘内注射氯胺酮1mg/kg;可乐定组于鞘内注射可乐定20μg/kg;联合用药组给予氯胺酮0.5mg/kg加可乐定10μg/kg.采用BME-410A型热痛刺激仪测试痛阈,给药前及给药后30min各测1次.痛阈测试完毕后处死大鼠,取其腰段脊髓冻存测定其一氧化氮合酶(NOS)和NO的活性及含量. 结果:鞘内联合注射氯胺酮及可乐定的镇痛效应显著大于单独注射氯胺酮(1mg/kg) 或可乐定(20μg/kg).联合注射组大鼠的NOS活性和NO的含量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P<0.05).4组给药后体质量均较给药前增加(P<0.05). 结论:氯胺酮与一定剂量的可乐定鞘内联合应用时具有显著的协同镇痛作用,而且能减少各自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奈福泮及可乐定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对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鞘内成功置管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S)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奈福泮(Nfp)组鞘内注射20μg奈福泮,可乐定(c)组鞘内注射20μg可乐定,奈福泮和可乐定联合用药(Nfp+C)组鞘内注射奈福泮10μg和可乐定10μg。在大鼠足底部注射5%福尔马林后立即记录1h内每5rain的缩腿、舔爪时间。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2h将所有动物处死取脊髓膨大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第二相缩腿、舔爪累计时间进行比较,联合注射组的缩腿、舔爪累计时间显著短于其他组(P〈0.01);联合注射组大鼠的脊髓背角FLI—N(c—fos免疫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P〈0.01)。结论:奈福泮与可乐定鞘内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永峰  杨承祥 《广东医学》2008,29(12):1960-1962
目的 观察损伤坐骨神经周围注射可乐定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大鼠痛域影响,探讨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否对已经形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产生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Sham组:只分离皮肤、肌肉,不结扎坐骨神经; Sal组:形成CCI后注射生理盐水组; Clo组:形成CCI后注射可乐定组; Clo+Yo组:形成CCI后注射可乐定和育亨宾组。采用热辐射法和von Frey细丝法分别测定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结果 CCI大鼠在术后从7 d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损伤坐骨神经周围注射可乐定能明显减轻热痛敏和机械痛敏(р<0.01)。结论 外周神经周围注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以减轻已经形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痛域,α2-肾上腺素受体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和转归。 【关键词】 可乐定 外周注射 CCI大鼠 神经病理性疼痛 热痛敏 机械痛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铁蛋白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体质量200~220 g,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神经病理性痛组、米诺环素组、乳铁蛋白组),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仅分离坐骨神经,不结扎,肌鞘内注射生理盐水8μl;其余3组大鼠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神经病理性痛组鞘内仅注射生理盐水8μl;乳铁蛋白组鞘内注射乳铁蛋白100μg,米诺环素组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活化抑制剂)100μg。给药后每隔30 min以热刺激法测试大鼠热缩爪潜伏期,共180 min,测量7次后,常规处死大鼠取脊髓背角,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Iba-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神经病理性痛组缩爪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神经病理性痛组相比,米诺环素组和乳铁蛋白组缩爪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米诺环素组与乳铁蛋白组爪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间接证明乳铁蛋白可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与对照组比较,神经病理性痛组、米诺环素组和乳铁蛋白组脊髓背角Iba-1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神经病理性痛组相比,米诺环素组和乳铁蛋白组脊髓背角Iba-1表达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米诺环素组与乳铁蛋白组缩爪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直接证明乳铁蛋白可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结论乳铁蛋白可通过抑制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对临床麻醉镇痛过程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钩吻素子抗外周神经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诱发痛的效应及其时效关系,分析脊髓是否为钩吻素子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作用部位。方法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束缚损伤(CCI)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上,以热痛觉过敏为指标,观察连续皮下注射给予钩吻素子(0.28、7.0mg/kg,CCI术后第3~9d,每天2次)对CCI大鼠诱发痛的效应;观测单次皮下注射给予7.0mg/kg钩吻素子后第0.5,1,2,4,6h对CCI大鼠诱发痛的效应及时效关系;Dixon序贯法分别测定钩吻素子皮下和鞘内注射抗CCI大鼠诱发痛作用的ED50,分析脊髓是否为钩吻素子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作用部位。结果连续皮下注射7.0mg/kg钩吻素子组在术后第3d首次给药后,痛阈即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术后第9d效应最显著(翻转率为93.8%,有效率达100%)。单次皮下注射给予7.0mg/kg钩吻素子0.5h术侧足痛阈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翻转率达62.9%,有效率达55.6%);1h痛阈最高(翻转率达70.8%,有效率达77.8%),随后痛阈有所下降,但6h仍显著高于CCI+saline组。单次皮下注射钩吻素子抗CCI大鼠诱发痛作用的ED50为1.074mg/kg,单次鞘内注射的ED50为每只41.4μg,远低于皮下注射的ED50。结论钩吻素子具有抗外周神经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诱发痛的效应,单次给予0.5h内起效,持效约5.5h;脊髓可能是其发挥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应的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鞘内注射对大鼠福尔马林诱导的疼痛行为学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抗伤害作用机制。方法在15只健康SD大鼠的左后足掌面皮下注射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高剂量布托啡诺组(25.0μg)、低剂量布托啡诺组(12.5μg)、以及空白对照组。采用计算60min内大鼠注射足疼痛行为总计反应时间来确定疼痛行为学。所有大鼠均在注射后1.5h处死,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L5节段脊髓背角NMDA受体的表达。结果高剂量布托啡诺组的大鼠引起福尔马林试验第1和第2时相的注射足疼痛行为的总计反应时间减少(P〈0.01),且福尔马林致痛大鼠L5脊髓背角NMDA受体表达降低(P〈0.01);低剂量布托啡诺组及对照组对福尔马林第1和第2时相都没有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揭示鞘内预先注射布托啡诺能够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产生明显的抗伤害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其抗伤害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MDA受体激活产生;NMDA受体抑制机制是否与布托啡诺激活K受体或斗受体有关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咪唑安定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模型组(F组)、生理盐水组(NS组)及咪唑安定组(M组)。鞘内置管后5d,F组、NS组及M组大鼠于左后足掌部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100μL,注射福尔马林前20min,NS组鞘内注射20μL生理盐水,M组鞘内注射4μL(20μg)咪唑安定和16μL生理盐水,C组足底注射生理盐水100μL。采用疼痛加权评分评价疼痛行为学,并在足底注射后2h后将所有动物处死取脊髓膨大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脊髓背角c—fos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F组、NS组脊髓背角c-fos表达增加(P〈0.01);与F组、NS组比较,M组脊髓背角c—fos表达降低(P〈0.01)。结论:鞘内注射咪唑安定可抑制福尔马林炎性疼痛引起的脊髓中c-fos表达增加,可能与咪唑安定的抗伤害和镇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PSD-93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慢性缩窄性神经损伤(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分别为假手术组(F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PSD-93误义寡核苷酸对照组(MS组)和PSD-93反义寡核苷酸组(AS组)。F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还原,其余3组做CCI模型。各组于术后第4天、CCI大鼠出现热、痛敏阈下降后开始鞘内给药。F组、NS组予生理盐水(20μL,1次/d)。MS组予PSD-93 MS ODN(5μg/20μL,1次/日)。AS组予PSD-93 AS ODN(5μg/2μL,1次/d),连续3d。于CCI术前1d,术后1,3,4,5和6d(T1-T6)选择注药后1h观察大鼠热敏、痛敏阈值。观察完毕后处死,取腰段脊髓用于nN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CI术后第1-3天,各组大鼠的热敏,痛敏阈值差异无显著性。CCI术后第4-6天,NS组和MS组大鼠的热敏和痛敏闽值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F组(P〈0.05)。As组热敏和痛敏阈值高于NS组和MS组(P〈0.05)。但低于F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nNOS阳性细胞平均灰度:NS组、MS组和AS组表达高于F组。结论在大鼠CCI模型中,PSD-93 AS ODN对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