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局方至宝丸     
<正>局方至宝丸首见于沈括《灵苑方》,后收录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中医急救用药的代表,也是能够改善昏迷症状、开窍醒神的千年名方。局方至宝丸所以得名,一是此方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是此药疗效显著,药品贵重,所以把它叫至宝。局方至宝丸由名贵的动物药、矿物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功效。方中牛黄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麝香芳香开窍,共为君药。水牛角、玳瑁清热凉血、解毒定惊,冰片、安息香助麝香通窍开闭,共为臣药。朱砂、琥珀镇心  相似文献   

2.
生脉散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一方,一般方书均认为出自《千金要方》.实则《千金》并无此方,而为东垣所自订.东垣说:"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苦寒泻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亦此意也."(见《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这段文字很明显,首先引证古人"夏月宜补"之说,以为立方根据,并进而阐明生脉散的组织意义,尤其是"故以"、"名曰"之词,更为李氏自创此方的一种语气,所以生脉散出自东垣是无疑的.但是,为什么后人认为出自《千金》呢?其中却有缘故,因为朱丹溪曾说过:"孙真人制生脉散,令人夏月服之,非虚而何."(《格致余论·夏月伏阴在内论》)朱氏之所以错认为出自《千金》,实因误解东垣引《千金》"五月常服五味子……"一语而来,后人则因朱氏所说而以误传误者.消渴方消渴方(黄连、天花粉、人乳汁或牛乳、藕汁、生地汁、姜汁、蜜),一般认为本方出自《丹溪心法》.实则丹溪此方,源于《千金》.《千金要方·消渴门》补养地黄  相似文献   

3.
兹就《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以下简称《分册》)中部分东垣眼科方源问题,澄清归正如下: 一、明目细辛汤《分册》认为出自《审视瑶函》一书。实际早在李杲《东垣试效方》便有该方记载,就两书之方相比,仅部分药量有变异,东垣在明日细辛汤条下,曰:“治两目发赤微痛,羞明畏日。怯风寒,怕火,眼睫成纽,眵糊多,隐涩难开。眉攒肿闷,鼻塞,涕唾稠粘,大便微硬。”药  相似文献   

4.
“哑科”一词散见于部分中医儿科文献之中,诸如明代万密斋《幼科发挥》等著作中均有载录。查阅《中医大辞典》等有关工具书,都没有收录该条。“哑科”一词究竟出于何处,尚未澄清。笔者遂考究渊源,诠其旨意,以参同道。据笔者所考,“哑科”一词出于元代著名医家曾世荣的《活幼心书》。曾氏在《活幼心书·五色主病六》中云:“问证一节,最为的当,然幼幼方脉,谓之哑科。”曾氏根据婴儿不能言、纵稍长成、语不足信的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厥阴俞”一穴,今针灸类辞典及教科书皆言出自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笔者近年逐句、字探究唐·孙思邈二部《千金方》针灸,以为有误,当出《千金要方》。考辨如次: 综览《千金方》,有关“厥阴俞”者有三名,一曰“阙输”,《千金要方·肺脏》卷17云:“胸膈中气,灸阙输随年壮。扁鹃云:‘第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名阙输’。”二曰:“巨厥输”。《千金翼方·针灸中》卷27曰:“第四椎名巨厥输.主胸膈中气,灸随年壮。”三曰:“厥阴输”。《千金要方·膀胱腑》卷20云:“胸中膈气聚痛,好吐,灸厥阴输随年壮,在第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那么,“阙输”、“厥阴输”、“巨厥输”三名有何内在联系?笔者以为,穴名虽三,其穴则一,即“厥阴  相似文献   

6.
<正>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篇中,由桂枝、芍药、知母、麻黄、白术、附子,防风、生姜、甘草组成。原方用于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唐⑽挛掠隆钡戎ぁ:笫酪郊叶喑缰倬爸?将其加减治疗各类痹症:如唐·孙思邈《千金方·诸风门》中偏治风痹的小续命汤;清·林珮琴《类证治裁》中偏治湿痹的薏苡仁汤;清·徐大椿《兰台轨范》中通冶各类痹症的大活络丹等。另因该方有表里兼治作用,亦有将其化裁为解表温里要方,如《局方》五积散。许叔微却在《普济本事方》  相似文献   

7.
四物汤小考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四味药组成,是临床妇科病的常用方剂。故《医宗金鉴·卷四十四·妇科心法要诀》曰:“妇人血病主四物,归芎白芍熟地黄,血瘀改以赤芍药,血虚易用生地黄”。并注四物汤乃妇人经产一切血病通用之方,故主之也。《中国医学大辞典》、《简明中医辞典》、《中医大辞典》、高校方剂教材均以《和剂局方·卷之九·治妇  相似文献   

8.
闲暇浏览《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1983年版),见书中所载二母散之方源似有不妥,现商榷于下。《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将此方出处注为《证治要诀类方》卷三方。但二母散之名录早在宋代医籍中就曾见到。笔者所查《急救仙方》一书卷六即有“二母散:治喘急倒头不得,痰涎壅盛。知母、贝母各等分口右为细末,临睡白汤调,温服”的载述。说明本方是一首治疗喘嗽痰盛的方子。据考,《急救仙方》系北宋人所作,撰人撰年未详。此书原为道教徒抄录的若干种方书的汇编,但原书亡佚,其内容后被《永乐大典》所辑录。因此,该方的实际应用应早于明代之前。经查《证治要诀类方》系明戴元礼所撰,约刊于公元1443年,故成书在《急救仙方》和《永乐大典》之后。观其书中  相似文献   

9.
四物汤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白芍、当归、川芎、熟地组成的四物汤,是中医最常用的方剂之一,其用途之广,为中医临床各科医生所喜爱。然本方出处说法不一,最具代表性者有二,一是认为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如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第五版),以及《中医大辞典》、《简明中医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方剂  相似文献   

10.
姚卫民 《光明中医》2003,18(5):36-37
《儒门事亲》的美容药方集中在《儒门事亲·卷十五·世传神效名方》中共收录美容方 1 2首 ,综合其效用 ,可以归纳为以下 3类 :1 去颜面黑痣疣瘤  此类方计有“出靥方”2首 ,“治面风方”1首、“治风刺方”1首、“猪蹄膏”1首、“治面黑斑点方”1首、“治头面生瘤方”1首 ,均为外用方。靥 ,《集韵》 :“面黑子” ,俗称雀斑。 ,或为面部黑气、黄褐斑之类色素沉着 ;面风、风刺 ,即痤粉刺之类。出靥方 ,治面风方均是用草木烧灰 ,配伍石灰水或面汤 ,属碱性腐蚀剂 ,前方主治雀斑 ,熬成膏后 ,刺破黑点 ,点膏外蚀 ;后方主面风 ,…  相似文献   

11.
关于神光的记载较早见于《证治准绳》 ,《审视瑶函》引用并整理。最近出版的《中医眼科备读》 (聂天祥编著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书 ,对古籍中关于神光的论说进行了分析和发挥 ,其中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和认识。1 “火之用事”即阳气升腾《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载 :神光者 ,谓目中自然能视之精华也。由此明显的看出 ,神光即指视觉功能。自《内经》以来 ,历代医家对视觉功能的认识 ,大多从血、精、气、神四个方面论述 ,唯《证治准绳》、《审视瑶函》等书从“皆火之用事”立论 ,突出一个“火”字。《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载 :…  相似文献   

12.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所著的《宣明论方·诸证门》(卷1~卷2)是六十一证抑或六十二证,历来医界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多数医家认为《宣明论方》只有六十一证。1981年以中医研究院主编的《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的《宣明论方》谓“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书名。又名《宣明论方》十五卷。刘完素撰1172年,卷1~卷2诸证门,将《素问》一书中的六十一病名逐条照原文作了分析和制定处方;卷3~15分风,热,伤寒,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内经》中“肾主外”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主外一说 ,出自《灵枢·师传》篇 ,其曰 :“肾者主为外”。《灵枢·五癃津液别》又说 :“肾为之主外”。二者文字略有差异 ,但主要意义即“肾主外”。对以上两句经文的“外”字 ,不同医家有不同的解释。河北医学院编著的《灵枢经校释》注释 :“《太素·卷第二十九·津液》外作水” ;郭蔼春的《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释》注释 :“外是水的误字 ,应据《太素·卷第二十九·津液》改” ;张介宾《类经·十六卷五十八》注 :“心总五脏六腑 ,为精神之主 ,……肾主骨而成立其形体 ,故为心之主外也。”笔者认为 ,肾主外是正确的。“外”不应改为“水”…  相似文献   

14.
明目地黄丸与明睛地黄丸,两者仅为一字之差,同为明目之良方,从方名上看似为一方,其实不然,两者方药主治皆有出入,今分录于下,以备临床辩用。明目地黄丸所指有三方。其一,出自明《审视瑶函》卷五方,由六味地黄丸加柴胡、当归身五味子、生地共十味药组成,主治肾虚目暗不明,视物昏蒙之视赡昏渺症,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功效。各版《方剂学》教材、《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等专著均有记载;其二,是现市售之中成药明目地黄丸,方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白蒺藜、石决明共十二味药组成,主治肝  相似文献   

15.
四神丸出自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方,有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之功。笔者,将此方较广泛的用于五更病证,获效甚佳,现举三例以说明之。一、脾阳虚引起之五更咳嗽五更咳嗽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  相似文献   

16.
查现代医学的“拮抗”一词 ,国内权威性辞书中只有《辞海》有载 ,其他均不收释。考其原因 ,敝以为“拮抗”可能是“颉颃(xi啨h偄ng)”的误读。  “颉颃” ,出自《诗·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 ,颉之颃之。”毛传 :“飞而上曰颉 ,飞而下曰颃”。晋·潘岳《杨仲武诔》 :“归鸟颉颃 ,行云徘徊。”后引申为“不相上下”、“互相抗衡”之义。如《晋书·文苑传序》 :“潘夏联辉 ,颉颃名辈。”又如明·俞弁《读医说·自序》 :“弁虽不敏 ,癖于论医 ,或闻师友讲谈之余 ,或披阅诸师百家之文 ,凡有会于心者 ,辄手抄以备忘 ,积之成裘 ,为十卷…  相似文献   

17.
白浊,是以小便色白混浊或尿道排出白色浊液为特征的证候,属于浊病范畴。当代《简明中医辞典》、《中医大辞典·内科分册》及《中医大辞典》等均将白浊的出处注为《诸病源候论》。查《针灸甲乙经·卷之九·三焦膀胱受病发少腹肿不得小便第九》载:“溺难痛,白浊,卒疝,少腹肿,咳逆,呕吐,卒阴跳,腰痛不可以俯仰,面苍黑,热,腹中(月真)满,身热,厥痛,行间主之。”《针灸甲乙经》为魏晋·皇甫谧撰于公元259年前后,而《诸病源候论》为隋·  相似文献   

18.
“出三入一”一语,出自《灵枢·五味篇》,历代医家对其意义解释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看法:马莳、张介宾等人认为指谷食之气呼出三分,天地之气吸入一分而言;任谷庵氏认为:“出三”指糟粕、津液、宗气三者,“入一”指“所入者谷”。笔者认为这两种解释均于理不当,前说毫无根据,且于理不顺,姑不论之。后说之主要根据为《灵枢·邪客篇》:“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然而,若联系《灵枢·五味篇》上下文来看,这种解释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出  相似文献   

19.
一、肥儿丸方医籍中有肥儿丸方记载者,不下数十,但大都名同药界,主治范围也各有侧重。各版中医儿科学教材和新出版的《中医大辞典·方剂》319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儿科学》97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所称《医宗金鉴》肥儿丸,究其药味组成、主治、用法等内容,完全同于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书中之肥儿丸方,如《万病回春》疳疾条下载:“肥儿丸,消疳化积,磨僻清热。伐肝补脾,进食杀虫,润肌肤、养元气。人参三钱半,白术去芦,茯苓各三钱,黄连姜炒三钱半,胡黄连五钱,使君子去壳四钱,神曲炒,山楂肉各三钱半,甘草炙二钱,芦荟三钱半,碗盛,泥封固、置坑中,四面煨透用。上为末,黄米糊为丸,米汤化下,或作丸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  相似文献   

20.
萆薢分清饮(散)由萆薢、乌药、益智仁、石菖蒲等四味药组成(一方多茯苓、甘草).具有温肾利湿、分清化浊的作用,是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之一.《方剂学》、內科学》、《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均谓本方出自《丹溪心法》.然而据笔者考证,早于《丹溪心法》的不少医籍已收录此方,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