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同步适形调强放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化疗同步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原始灶缓解的总有效率。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肺原始灶缓解的总有效率高达89.6%,对照组患者肺原始灶缓解的总有效率高达79.3%,观察组患者肺原始灶缓解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一方面融洽了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同时增强放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肺原始灶缓解的总有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同时行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均行化疗同时行适形调强放疗,观察组中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中患者行常规护理。结果完成护理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原始病灶缓解有效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结论对于行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同时行适形调强放疗患者,通过针对性护理,使患者肺原始病灶缓解总有效率得以提高,在临床医学上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同步适形调强放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2007年10月,我科采用化疗同步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38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行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IMRT组和3D-CRT组,每组50例。3D-CRT组采用3D-CRT治疗, IMRT组采用IM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1年生存率、放射性食管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IMRT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0%和1年生存率82.0%均高于3D-CRT组的56.0%、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Ⅰ、Ⅱ、Ⅲ级放射性食管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可以明显增加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靶区的适形性和均匀性,减少危险器官和正常组织的辐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应用价值极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静态适形调强放疗(IMRT)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实施VMAT的中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A组;并将30例实施IMRT的中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B组.两组均进行6周放疗,比较2组放疗效果以及放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规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医院三维适形放疗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疗效观察,9例完全缓解(CR),31例部分缓解(PR),18例稳定(NC),2例进展(PD),总有效率(CR+PR)为66.7%(40/60),1、2年生存率分别为69.6%、47.8%。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靶区剂量增高,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近期不良反应较小,能被广大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调强适形放疗同步D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6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DP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调强适形放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88%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理健康、认知职能、社会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生理职能评分分别为(76.42±3.24)、(77.23±3.18)、(78.14±3.23)、(75.20±3.12)、(73.34±3.27)、(78.24±3.52)分,对照组分别为(65.21±4.37)、(63.38±4.13)、(66.77±4.24)、(65.48±4.05)、(64.17±4.32)、(62.27±4.33)分,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适形放疗同步D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静态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1例LA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IMRT组(33例)和3D-CRT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放射性损伤发生率、靶区剂量和放疗剂量-体积相关参数。结果 IMRT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3D-CRT组比较(91.89%vs 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MRT组的Ⅲ-Ⅳ级放射性食管炎和Ⅲ-Ⅳ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3D-CRT组(6.06%vs 25.00%;3.03%vs 2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靶区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MRT在靶区的不均匀指数和靶区的适形指数均优于3D-C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MRT组患肺的V5、V20和V30数值均高于3D-C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MRT治疗LANSCLC,可获得与3D-CRT相似的临床疗效,IMRT靶区剂量分布优于3D-CRT,放射性损伤发生情况较少,安全性较高,但低剂量区照射体积增大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使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的效果。方法以治疗方法的不同作为标准,将我院收治的5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组,仅使用三维适形放疗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步使用三维适形放疗以及化疗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同时其1~2年的生存率也比对照组高,将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生存率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说明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对于患有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能够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并且不会产生使患者不耐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紫杉醇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肿瘤内科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辅助下三维适形放疗,照射剂量70—75Gy,2.5Cy/次,每周5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紫杉醇35mg/m。静脉滴注3h,每周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率、1年及2年生存率及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胸痛、气短及上腔静脉综合征临床改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痰临床改善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贫血、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紫杉醇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及时问,且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累及野照射在调强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价值。方法63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组(ENI组,33例)和累及野照射组(IFI组,30例),采用不同物理剂量学参数(TAD,CI,DHI)的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结果 IFI组有效率明显高于ENI组(76.7%vs.48.5%)(P<0.05);两组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1、2年生存率相仿(P>0.05)。结论对于不能手术的NSCLC患者,采用累及野照射的调强放射治疗可以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累及野调强放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umonitis,R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MPT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处方剂量50~66 Gy,1 m.8~2.4 Gy· 次-1·d-1,5次/周.均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其中放疗同期化疗19例.放疗3个月内每周参照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结果 全组患者随访期间2级及以上RP发生率为30.0%(18/60).对RP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吸烟、GTV体积、PTV照射体积、V5、V10、V13、V15、V20、V25、V30、全肺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MLD)、D35、D50、D75、D95均与RP发生相关(P<0.05),是否同期放化疗与RP发生接近统计学差异(P=0.089).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5是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对V5采用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84,P=0.000,预测度为中等,将曲线中每例患者V5值所对应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相加,结果二者之和为1.32(敏感性0.944,特异性0.381),所对应V5值为63%.以V5=63%为界值,V5≥63%组≥2级RP发生率为54.84%(17/31),V5<63%组RP发生率为3.45%(1/29).结论 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mgphy,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明显相关,其中V5是预测RP的剂量学指标,在制定调强放疗计划时,将V5的数值控制在63%以下,尽量减少低剂量照射范围的体积,避免严重R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DCRT及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疗效、放射损伤情况和预后情况。方法 63例符合入组标准的Ⅰ~Ⅲ期NSCLC患者纳入本研究,27例为单纯放疗,放疗中单次剂量中位值为2Gy(1.8~4.0Gy),5次/周,中位总剂量65Gy(60~112Gy),95%的PTV得到处方剂量。中位随访期13个月。不进行区域淋巴结预防性照射。CTV照射60Gy(2Gy/次,1次/d,5d/周)后GTV剂量递增,2~5Gy/次,递增次数为3~11次。36例合并化疗,化疗方案以铂类为基础,主要方案包括NP方案和TP方案。结果全组病例完全缓解27.0%(17/63),部分缓解65.1%(41/63),稳定7.9%(5/63),有效率为92.1%;全组1、2年总生存率为57.1%和38.1%,中位生存期14个月。放疗组和放化疗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15.4%、63.9%和30.6%。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个月和1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7,P=0.00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未显示不良因素。结论 3DCRT联合化疗安全有效,两者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NSCLC的临床疗效,较单放组有更好的近期疗效,放化疗组在无明显增加放射副反应的基础上,1、2年生存期延长。同步放化疗组放射损伤可耐受,放射治疗剂量有提升空间,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化疗为主同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入本院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同期放化疗治疗。化疗方案:EP为主方案,治疗周期4~6周期。放疗采取SRT,治疗剂量3.0~4.5GY,每周6次,中位治疗剂量38.5GY。放疗介入时间:化疗开始1~2周期后,下一周期化疗前。放疗靶区:照射原发灶及明确转移灶,淋巴引流区不做预防照射。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结果 (1)全组患者CR率为46.2%,PR率为38.5%,SD率为15.3%,总治疗有效率为84.6%,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80.1%及38.5%。1年及2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1%及94.2%;(2)2级急性放射肺损伤的发生率为3.8%,2级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7.7%,2级急性放射性食道损伤的发生率为11.5%,2级急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为7.7%。结论化疗联合SRT治疗小细胞肺癌是可行的,患者的近期疗效可,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紫杉醇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紫杉醇单药每周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3D-CRT)疗法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模式进行研究。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56例Ⅲ期NSCLC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60~78岁,中位年龄67岁。56例患者中鳞癌36例,腺癌20例;Ⅲa期NSCLC34例,Ⅲb期NSCLC22例。给予紫杉醇40mg/m2静脉滴注,1次/周;给药后3h采用3D-CRT(6MV-X射线,95%PTV/60Gy/2Gy/30次),1次/d,疗程均为连续6周。4周为1周期,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第2周记录原发病灶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变化、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56例患者均完成6周治疗。NSCIC原发病灶总有效率为82.1%(46/56),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总有效率为91.1%(51/56)。鳞癌、腺癌原发病灶总有效率分别为88.9%(32/36)和70.0%(14/20),纵膈淋巴结转移病灶总有效率分别为97.2%(35/36)和80.0%(16/20),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急性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2.9%(24/56)、51.8%(29/56)和30.4%(17/56),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2.9%(24/56);放疗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7.9%(10/56)和58.9%(33/56),上述不良反应多为轻度反应。鳞癌和腺癌患者疾病进展中位时间为7.8和5.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3和10.2个月,1年生存率为47.2%和35.0%,2年生存率为25.0%和15.0%。结论:紫杉醇单药每周化疗联合3D-CRT对老年晚期局部NSCIC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病人适形调强放疗相关血液毒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食管鳞癌病人接受放疗后的血常规变化情况,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毒性标准将骨髓抑制程度分为正常(0度)、轻度(Ⅰ度和Ⅱ度)和重度(Ⅲ度和Ⅳ度),研究性别、年龄、血清白蛋白、体质量指数、胸骨受量、是否手术、是否同步化疗等因素对血液毒性的影响.结果 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87.9%(58/66)、28.8%(19/66)、57.6%(38/66)其中重度骨髓抑制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25.8%(17/66)、1.5%(1/66)、15.1%(10/66).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否手术对骨髓抑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胸骨受量、是否同步化疗对骨髓抑制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鳞癌病人放疗过程中出现急性血液毒性比例较高,体质量指数低、胸骨受量高、接受同步化疗增加重度血液毒性发生的概率,合理评估病人状况、优化放疗方案、动态监测血常规可以降低和及时处理重度血液毒性. 相似文献
17.
陈婷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5):620-622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实验组行调强放疗(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放疗疗效及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皮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放疗总缓解率为91.7%(22/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16/24)(P〈0.05)。实验组患者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2%,33.3%,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O.0%,对照组为1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的必要性,第三代抗肿瘤药物和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以及分子靶向药物在老年患者中的治疗进展情况.单药化疗仍然是老年晚期NSCLC 一线治疗方案;部分PS 评分佳的老年患者可采用含卡铂、低剂量顺铂联合方案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因其口服方便及不良反应小,适用于高龄、PS 评分差或有明显合并症的老年晚期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化疗对老年晚期NSCLC 患者疗效好,单药化疗、含铂或不含铂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9.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加N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期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加长春瑞滨(NVB)、顺铂(DDP)方案(NP)同期化疗治疗局部NSCLC.12例患者作为治疗组:诱导化疗用NVB 25 mg/m2加入生理盐水(NS)100 ml,快速静脉滴注,d1,d5;DDP 80 mg/m2,静脉滴注,d1,d2,d3;28d为1周期,连续2周期.放疗开始后同期化疗,用NVB 25 mg/m2加NS 100 ml静脉滴注;DDP 25 mg/m2加NS 500 ml静脉滴注,放疗的间隙每周给药1次,给药2周,休息2周,直至放疗结束.放射治疗:第2周期诱导化疗结束后开始常规放疗,每次2 Gy,每周5次,TD 40 Gy/4周.结束后,予以3D-CRT局部加量,每次2 Gy,每周5次,TD 30~34 Gy/3~3.5周.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诱导化疗及常规放射治疗同治疗组.结束后予以常规放射治疗缩野至原发灶及转移的淋巴结,追加2 600~3 000 Gy/2.6~3周.放疗结束后序惯化疗,即予以2~4周期的NP方案,剂量及给药方法同诱导化疗,28 d为1个给药周期.结果 治疗组1、2年观察期末生存率为92%和61%,对照组为57%和14%(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严重的放化疗毒副反应.结论 3D-CRT加NP方案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