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比单、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症状及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4年10月至 2016年 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 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观察组接受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对照组接受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估结果;对比两组椎体融合时间及融合率;对比两组术后脊柱稳定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病人术后的 VAS评分、 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 P<0.05);观察组术后 10 d、术后 3个月的 VAS评分、 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病人的椎体融合时间、融合率的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后单侧和双侧内固定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均给予椎间融合术治疗。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双侧内固定,观察组进行单侧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术后随访1个月~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间融合术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其中单侧内固定法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治疗效果,为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其中84例接受通道下微创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为对照组,余84例接受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价量表(JOA)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间盘情况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国际腰椎间盘疗效评价量表对患者短期疗效进行评定,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6.29±23.42)min,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7.38±24.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JOA评分以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1.28±0.14)分、ODI评分为(28.97±13...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髓核摘除联合Dynesys动态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13例,其中采用髓核摘除联合Dynesys动态系统治疗的单节段(L4/5)患者共43例,获得随访的2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ry disability index,ODI)、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隙高度及椎间髓核信号的变化作为疗效评估。结果获得完整随访的2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4个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分别改善了84.9%和71.1%,固定节段的椎间活动度减小、椎间隙高度增高(P<0.05);头侧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椎间隙高度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椎间髓核评分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髓核摘除联合Dynesys动态系统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优越的手术方式,它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而且稳定椎体的基础上保留部分固定节段的运动功能,同时延缓了各节段髓核退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的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照自由选择方式将48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分为单侧组(23例)及双侧组(25例)。单侧组给予单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双侧组给予双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结果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双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双侧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swestry评价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及预后,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术式的选择。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25例,再次手术时21例采用扩大开窗或半椎板髓核摘除术(非内固定组),4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360。融合内固定术(内固定组)。术后平均随访3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总的临床优良率为80.0%,非内固定组为80.9%,内固定组为75%,两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非内固定组优于内固定组。结论对于复发性椎间盘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县弹榻的青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Mini-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因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Mini-TLIF术20例,B组行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Open-TLIF)27例。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腰痛和腿痛视觉分析量表( visual analog scale, VAS)、Oswestry功能残损量表(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少、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短、住院费用高( P<0.05)。两组末次随访腰、腿痛VAS和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腰痛、腿痛VAS、ODI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ni-TLIF术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且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周自贵  赵永会  夏保志 《河北医药》2009,31(20):2741-2742
目的探讨老年性多节段(&gt;2个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老年性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运用了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或横突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摘除椎间隙54个,融合节段45个。结果术后随访1~2年,复查X线片,无断然断棒及松动现象,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改善优良率0.9%,JOA评分的改善率为73%。结论运用腰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核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老年性多关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办法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按不同手术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髓核摘除+经后路关节突单纯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情况、JOA评分、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植骨融合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S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具有植骨融合率高、远期恢复效果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行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前,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VAS评分(1.15±0.10)分、ODI评分(28.55±18.4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0.36)、(43.40±19.1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康复快,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有限切开支架外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通过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有限切开支架外固定所治疗的的Ⅱ、Ⅲ型 Pilon骨折62例,按配对设计方法为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组31例和有限切开支架外固定组31例。两组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治疗效果评价采用Burwell-charnley 的Pilon 骨折放射学评价标准和Mazur 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为12个月。术后随访X片显示,两组间Burwell-charnley评分无明显差异,随访发现两组间Mazur 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差别无异,但有限切开支架外固定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结论对于Pilon 骨折,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和有限切开支架外固定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跨关节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患者采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联合组),31例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钢板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优良率为93.1%,钢板组优良率为93.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关节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疗效相似,并且具有创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法和要点.方法 对58例患者采用Lauge-Hansen的分型法,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采用Leeds疗效标准评估,结果满意.结论 三踝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将倾斜移位的距骨复位并稳定于踝穴之中,恢复踝关节正常的解剖位置,该治疗方法创伤小,固定稳固,骨折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3例按不同治疗术式分为试验组(47例,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和对照组(36例,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2)试验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4项围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患者经手术治疗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下颌骨骨折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可靠性及其效果,探讨其优缺点。方法46例患者共51处下颌骨骨折行小型钛板复位坚固内固定。结果46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2例局部缝线裂开,其余均I期愈合,44例恢复到术前咬合关系,仅2例出现局部咬合关系不良。结论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避免了颌间结扎;较传统的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及钢丝拴扎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围手术期处理对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脊柱内固定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对术后感染的影响。结果 186例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为4.30%(8/186),颈椎、胸框、腰椎部位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率依次为1.51%、14.29%、3.26%;手术时间60min以内、60min—和120min—术后感染发生率依次为1.22%、3.03%和13.16%;术中失血量50m1—、400m1—和800m1—术后感染发生率依次为2.15%、3.33%和12.12%;术中使用抗生素,术中和术后使用抗生素,术前、术中和术后均使用抗生素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0%、4.48%、11.11%。结论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发生与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失血量有关,以胸框部位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手术时间越长、失血量越多术后感染越易发生,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应用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5年1月,21例胸腰椎骨折病人骨折复位AF钉内固定,其中15例椎板减压,7例骨移植,5例未给予减压。结果全部病人术后随诊4~17个月,平均11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从50%(30%~70%)恢复至正常的93%(90%~95%),水平移位全部恢复。Cobb’s角由术前的15°恢复到6.5°。15例开放椎管减压病例,由术前椎管受压面积达60%降至10%。脊髓神经的恢复依照Frankel分级标准都有1~2级改善。结论应用AF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伤椎高度及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析采用内固定治疗7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DHS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26例,PFN组(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治疗)15例组,LCP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34例.比较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75例患者随访18~36个月.DHS组有4例出现髋内翻,PFN组l例近端锁定断裂,出现髋内翻,LCP组3例出现髋内翻.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25,χ2=0.032,均P>0.05).结论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近,但各有特点和适应证,应注意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骶髂关节行三种不同内固定后对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取成年男性防腐标本12具,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标本.正常完整的骨盆标本为对照组,骶髂关节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组(SP组),骶髂关节使用骶髂螺钉内固定(SS组),骶髂关节使用COLORADO2TM内同定(COL组).用实验应力的方法测试各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 (1)COLORADO2TM应变最小;(2)负载500 N,COLORADO2TM位移最小;(3)强度测定:COL组与对照组相差14%(P>0.05),SS组和SP组与对照组相分别为16%和21%(P<0.05);(4)轴向刚度和弯曲刚度比较:COL组高于SS组4%、5%和SP组8%、10%;(5)骨盆的极限力学性能测试:COL组的承载能力比SS组高17%,比SP组高23%.结论 COLORADO 2TM、骶髂螺钉和承建钢板三种小不同的内固定可以维持骨折脱位后骶髂关节的稳定,以COLORADO 2TM 固定最为坚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Pilon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76例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之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可以获得术后骨折稳定,取得良好踝关节功能,是治疗Pilon骨折有效的手术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