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秦扬  荣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824-3825
目的研究成人肠梗阻胃肠减压管置管长度,探讨其对肠梗阻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消化内科胃肠减压患者41例分两组,实验组20例,置管55—70em,对照组21例,置管45—55cm,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量(502.8±280.8)ml,对照组(256.7±180.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48,P〈0.05);观察组留置胃管(4.56±2.58)d,对照组留置胃管(6.20±2.5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88,P〈0.05)。结论胃肠减压管的留置长度以55—70cm为宜,引流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安置胃肠减压管时胃管的深度.方法 对1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方法 ,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80例,按传统方法 即耳垂-鼻尖-剑突插入胃管深度,另一组为改进组80例,即耳垂-鼻尖-剑突与肚脐中点插入胃管深度.用SPSS10.0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组腹胀、胃液引流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按照改进方法 插入胃管深度较传统方法 更能获得良好的吸引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留置胃管不同方法对肠梗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要胃肠减压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胃肠减压的方法,实验组采用留置胃管长度延长至55~ 65 cm,并将连接的负压吸引器安置在低于鼻孔平面30~40 cm,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腹胀、腹痛、呕吐明显减轻;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留置胃管时间缩短.结论 实验组的胃肠减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术前不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并早期进食方案,对照组术前常规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术后禁食。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咽喉疼痛症状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期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胃肠道手术患者手术前不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并早期进食可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提高预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肠梗阻病人胃肠减压插管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放置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措施,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而胃肠减压插入深度直接影响引流效果和病人腹胀改善程度。据临床观察,传统胃管插入深  相似文献   

6.
传统上,胃肠减压置入胃管的长度是以前额发际到剑突的距离,约45-55cm。按照这一长度置入胃管,有的患者胃肠减压的效果不够理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胃管置入胃内的深度不够。于是我们尝试采用将胃管置入长度再延长10cn的方法,结果表明具有较明显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后的胃肠减压术对胰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12月本科收治的80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使用常规胃肠减压术作为对照组,40例使用改良后的胃肠减压术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置管成功后观察组的舒适感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胃肠减压术可明显提高留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并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弱患者的消极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胃肠减压时实施舒适护理的有效方法,全面提升胃肠减压的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科2006~2008年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胃肠减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从舒适的心理护理,治疗中的身心舒适护理,环境的舒适管理等方面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胃肠减压护理.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减压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明显降低留置胃管的不良反应,降低自拔管的发生,减轻了痛苦.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管置入长度对成人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胃管置入的长度为45~55 cm,研究组胃管置入的长度为55~65 cm,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结果研究组引流量、腹胀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置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普外科手术患者胃管置入的长度比传统概念延长10 cm左右,胃肠减压效果良好,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留置胃管法在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法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行胃肠减压,比较两组病人胃肠减压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胃肠减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留置胃管法的胃肠减压效果优于传统留置胃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胃肠减压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吸出胃肠内的容物和气体,减轻腹胀,改善胃肠壁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胃肠减压使用是否恰当有效,关系到疾病的治疗效果及专归。传统的胃肠减压置管深度为前额发际至剑突的距离,约45~55cm。按照这一长度置管,大多数患者减压效果不理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胃管留置深度不够,胃管的侧孔不能完全留置胃中。我们尝试将置管深度延长鼻尖至耳垂距离,结果表明,胃管侧孔完全进入胃中,减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例胃肠减压留置胃管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时胃管的长度。方法对200例开腹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方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102例,按传统方法插入胃管深度,另一组为观察组,按图表法计算出插入胃管深度。用SPSS 10.0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胃管插入末端与胃大弯中段的相对距离,观察组为(-1.12±1.36)cm,对照组为1.31~5.6 cm,观察组胃管插入深度绝对长度均较对照组长,变异度较小。结论按照图表法所计算的深度插入胃管较传统方法更能获得良好的吸引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胃肠减压插胃管方法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择80例胃肠减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使用常规插胃管方法,观察组使用经鼻插胃管时胃管前端以向下弯曲120&#176;,石蜡油润滑胃管长度1/2,插胃管成功后连接负压吸引器实施胃肠减压。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成功率、鼻黏膜出血例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36例,鼻粘膜出血0例;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12例,鼻粘膜出血10例,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鼻粘膜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胃肠减压插胃管角度改变和润滑胃管长度改变可提高插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减少鼻黏膜损伤,提高患者接受插胃管治疗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胃管置入不同长度在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时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管置入不同长度对肠梗阻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肠梗阻行胃肠减压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测量耳垂→鼻尖→剑突的体表长度为胃管置入长度;观察组测量耳垂→鼻尖再加发际→剑突的体表长度为胃管置入长度。比较两组患者置入胃管后24 h内引流量、腹胀情况及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24 h引流量多于对照组,胃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腹胀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梗阻胃肠减压时延长胃管置入长度可提高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疾病,采用胃肠减压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作者对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发现护理干预对AP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AP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张玉玲 《妇幼护理》2021,1(2):412-414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留置胃管方法对新生儿持续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01 月至 2020 年 05 月期间本院 新生儿科收治的因病情需行持续胃肠减压治疗的新生儿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长度的方法,观察组患儿采取新型留置胃管长度方法。对照两组不同时间段胃肠减压引流量、腹胀、 呕吐发生率,持续胃肠减压时间及住院总时长。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段胃肠减压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 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持续胃肠减压时间及住院总时长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常规留置胃 管长度的方法,留置胃管新方法可明显地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胃肠减压的引流量,有效缩短持续胃肠减压时间及住 院总时长。  相似文献   

17.
胃肠减压管置管长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黄金莲 《护理与康复》2003,2(4):199-200
目的:研究胃肠减压管置管长度,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以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普外科胃肠减压 病人240例分二组,实验组120例置管55~70 cm,对照组120例置管45~55 cm。比较二组临床效果。结果:二组的引流效果、术后 腹胀及肠蠕动恢复时间、胃管留置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胃肠减压管的留置长度应以55-70 cm为妥。  相似文献   

18.
两种胃管固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两种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3月本科室术后行胃肠减压患者50例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4—10月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胃管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胃管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胃管的滑脱率。结果两组患者胃管滑脱率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胃管滑脱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后的胃管固定方法可靠、舒适、顺应性好,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胃肠减压时两种胃管置入长度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胃管置入长度对新生儿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按常规的置胃管方法即置入前额发际到剑突的长度抽到胃液后进行胃肠减压;实验组在常规置胃管抽到胃液后再增加2cm~5cm或前额发际至肚脐的距离,然后再进行胃肠减压。比较置管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引流量、呕吐的发生率及病情好转后停止胃肠减压的时间。[结果]实验组前3d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减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胃肠减压时胃管置入长度较常规增加2cm~5cm减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胃管留置方法,改进留置胃管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腹部手术及肠梗阻等需要胃肠减压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置胃管方法,实验组用改进后的置胃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时的操作程序、插管成功率、舒适度及减压效果。结果:改进后的胃肠减压置胃管方法,在快捷、安全、插管成功率、舒适度及减压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进的胃肠减压胃管留置方法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