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残余结石和复发结石的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至2011年10月间59例经腹腔镜行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残余结石和复发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患者中成功53例(89.8%);失败6例,均中转开腹手术.近期并发症中胆瘘4例,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无术后出血;胆石残留2例(结石清除率96.2%),术后2个月经T管胆道镜取石治愈.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残余结石和复发结石,创伤小、恢复快,在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总管结石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养肝利胆颗粒剂对胆汁致石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具有养肝柔肝作用的中药养肝利胆颗粒剂在防治胆道结石方面的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24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在术后予养肝利胆颗粒剂,在术后第1、7、14 d采集病人的胆汁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胆汁胆固醇(Ch)、总胆盐(TBS)、胆汁磷脂(PL)三者趋向胆石溶解,治疗组(Z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养肝利胆颗粒剂能减轻胆汁成石趋势.  相似文献   

3.
纤维胆道镜用于胆总管探查后是否还要常规留置T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不留置T管而将胆总管行一期缝合的方法,在50年代已有成功的临床报道。那时西方国家一些外科医师便已提出胆总管切除探查后,如能确认胆总管已无结石和梗阻等病变存在,便将胆总管一期缝合而不必常规留置T管的建议。我国同道一直没有采纳这种建议。因为,西方国家的胆总管结石几乎都继发于胆囊结石。胆囊既已切除,只要胆总管没有病变残留,完全可将胆总管一期缝合而不必留置T管。我国胆石病的特点是肝内胆管结石常见。例如,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1959年至1972年手术的203例胆石病人中,肝内胆管结石占44…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胆囊胆固醇结石 (简称胆石 )患者的胆石和胆囊胆汁中的 P-选择素 (P- Selectin)及胆石切片磷脂染色来阐明磷脂在成石胆汁凝血激活过程及胆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胆石患者胆囊胆汁 2 5份及非胆石患者胆囊胆汁1 5份 ,测定 P- Selectin水平 ;提取胆汁中的磷脂作为凝血活性表面行 APTT试验 ;收集胆石 1 5枚 ,制作成石蜡切片 ,行过甲酸Schiff's染色。复制仓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 ,通过注入磷脂酶 A2 (PAL2 )来观察胆石的形成率及凝血酶原片段 1 +2 (F1 +2 )抗原水平。结果 胆石患者胆囊胆汁和胆石中 P- Selectin含量均均较低 ,与非胆石组相比无差异 (P>0 .0 5 )。两组胆汁中的磷脂都能促发凝血 ,而 APTT无明显差异。胆石切片过甲酸 Schiff's染色有阳性网状结构分布。经 PL A2 处理后 ,仓鼠胆囊成石率明显下降 (P<0 .0 5 ) ,F1 +2抗原水平也明显下降 (P<0 .0 5 )。结论 胆汁及胆石中并无活化的血小板存在或血小板并未被激活而参与成石胆汁的凝血激活过程 ,成石胆汁的凝血过程激活所需的磷脂表面可能来源于胆汁中的胆固醇磷脂“泡”。磷脂参与了胆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胆石的成因较复杂。自六十年代初期,以Rains为代表的许多学者已对胆石的形态结构及其组成进行了大量研究。1968年Admirand和Small用理化实验的方法阐明了胆固醇结石病人的胆汁特性以及胆固醇在胆汁中发生溶解和沉淀的条件。近年来,有关成石胆汁的研究又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研究重点已由胆石分析转移到成石胆汁的分析及其产生的机制方面,对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的形成也给予较多的重视。胆同醇胆石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成分定量分析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胆管结石是常见的胆道疾患,其发病率在西欧、东南亚和国内各地均有报告,一般认为东南亚地区特别是农村较为多见。近年来随着胆管造影技术的进步,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机理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为进一步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因,最近采用先进的胆石分析方法对25例肝内胆管结石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其化学组成上看到一些特点,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材料的处理 25例肝内胆管结石均在术中通过胆总管扩大切开从左右肝管分叉部以上的肝侧胆管或从切除肝叶的肝内胆管取出,用自来水洗去附着胆石表面的胆汁和血  相似文献   

7.
载脂蛋白(Apo)组成胆汁中的成核一抗成核体系。我们通过测定其水平和了解其变化规律了解胆石成因的机制。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因胆囊胆固醇结石住院择期手术,胆总管探查阴性并行T管引流患者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45±15)岁。 2.方法:(1)胆汁的收集:每2 h收集T管引流胆汁5 ml共12次,密封于试管  相似文献   

8.
胆系感染的菌群结构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胆系感染的茵群结构新变化,为胆石的成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对电穿孔治疗(electropvration therapy,EPT)术后病人的胆汁细菌学的研究,为该技术的可行性、科学性提供临床根据。方法:对55例确诊为胆系感染,对每例的胆汁、胆石进行需氧、厌氧茵培养,胆石分类后分别行电镜观察。结果:胆汁和胆石培养出的细菌种类相似,以肠球菌属占首位,其次是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茵属,且多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的复合感染,其中胆汁复合感染率为54.3%,胆石复合感染率为66.7%。HP的阳性率:胆汁:10/55(占18.2%);胆石:8/46(占17.4%);厌氧茵培养的阳性率:胆汁:20/55(占36.4%);胆石:18/46(占39.1%);对胆色素结石进行电镜扫描观察:均观察到有细菌存在,胆固醇结晶中少有细菌,结石核心可发现细菌;EPT术后:2例阳性(大肠杆茵),3例阴性。结论:胆系感染病人的胆汁和胆石培养出的细菌种类相似,以肠球菌属占首位,其次是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茵属,且首次发现有幽门螺杆菌(HP)的存在。电镜观察细菌存在于结石的核心和外周,说明细菌在胆结石的成因和发病机制中充当始动因子作用。EPT治疗后病人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初步说明胆道仍保持有其封闭性和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47岁。因右上腹疼痛伴后背疼痛一周,黄疸并发高热2d 于1995年7月入院,体格检查:T 39.6℃。急性病容,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胆囊肿大伴触痛,WBC 19.3×10~9/L、GRA 89%,急诊超声检查提示胆管炎、阻塞黄疸、胆管下端占位、结石。在硬膜外麻醉下剖腹行胆管探查,发现胆囊胀大,胆管外径2cm,似触及胆总管下端蚕豆大“结石”,切开胆总管见混浊胆汁,以取石钳向远端探查未见结石,进入十二指肠,疑胆石脱落于肠腔,即置入 T 管。术后12d、14d 再 T 管均出现  相似文献   

10.
胆道手术后因胆汁流失导致抽搐,在文献中很少报道,本文介绍2例。例1:女,10岁。因胆总管内泥沙样结石手术,取净结石,冲洗胆管后探查胆总管下端通畅,胆总管内置T管引流。术后每日引流量为500~2100ml,因胆汁内持续有少量泥沙样结石流出而未夹管。  相似文献   

11.
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病率一般为20~40%。多年以来国外研究的溶石方法大多数只适用于胆固醇结石。根据我国的胆石大多为混合结石,肝胆管结石又以胆红素钙为主要成分的特点,我们应用含依地酸二钠的复方胆酸溶液经T管灌注溶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病例选择本组23例均为胆道结石手术后,近期内做胆道造影证实为残余结石者。其中胆囊结石1例,胆总管及胆囊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7例,胆总管及左肝管结石1例,胆总管及右肝管结石1例,胆总管及左右肝管结石5例,右肝管结石1例,左肝管结石2例,左右肝管结石4例。二、治疗方法1.溶液配制:取纯EDTA·2Na和鹅去氧胆酸按静脉输液要求,配成含2?TA·2Na与1%鹅去氧胆酸的溶液,以0.5N的NaOH将pH调至8~8.5。过滤装入500ml瓶内,高压灭菌后放置冰箱备用。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道用含肝素生理盐水经T型管灌注治疗总胆管残余结石的五例成功经验,并对此种方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讨论。例1:胆囊切除术和总胆管探查后,三次总胆管造影仍可见结石存在,用含肝素的生理盐水灌注一周后,总胆管结石消失。例2:因梗阻性黄疸而行总胆管探查取石,术后总胆管造影证实有残余结石存在,第二次入院时用含肝素的生理盐水灌注总胆管,于6小时用含肝素15000单位的生理盐水250毫升滴注,于治疗20小时后,病人出现阵发性剧烈腹痛,历时约20分钟,这种间断性发作持续两天,以后  相似文献   

13.
在英国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中胆石占一半以上。急性胆石胰腺炎的死亡率为10~15%。1901年Opie最先描述胰腺炎的病因,确立了胆石与胰腺炎的密切关系。但何种结石引起胰腺炎仍有争议,因为胆石病人中只有6~7%发生胰腺炎,术中胆总管和壶腹有结石者只占少数,而且壶腹嵌顿结石致黄疸者不一定发生胰腺炎。近年来胆石迁移解释胰腺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为阐明急性胆石胰腺炎的机械因素,作者对并发和不并发胰腺炎的胆囊结石病人进行了胆道的研究。病人与方法:对769例良性胆道疾病进行胆囊切除术后的前瞻性研究。男209,女560,平均年龄51.3岁。所有病人都施行术中胆道造影,必要时行胆总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LCBDE)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6月52例行LCBDE治疗的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中成功完成LCBDE 48例(92.3%),其余4例均因腹腔粘连致密而中转开腹手术。48例患者术中放置T管15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33例;手术时间(102.6±19.5)min,术中出血量(38.6±12.7)m L,术后住院时间(4.2±2.5)d;术后发生轻微胆汁漏2例,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于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下网篮取石治愈。结论:LCBDE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成功率高,且微创、恢复快,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球囊和(或)取石网篮取石术留置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后,超声下经ENBD注入生理盐水辅助观察是否存在残余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8月58例胆总管结石行EST,取石球囊和(或)取石网篮取石,留置ENBD,术后1~5 d超声复查,首先由超声科医生常规检查,随后经ENBD以100 ml/min的速度缓慢注入50~200 ml生理盐水,对注水前后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58例EST取石术后均经ENBD行胆道造影检查,3例可见胆总管结石,55例未见胆总管结石。55例中,常规超声检查可见胆总管结石1例,注水后仍可见胆总管结石;1例由于自身原因ENBD管损坏,无法行注水操作;2例由于自述疼痛不能耐受,注入20 ml生理盐水后停止注水,停止注水后疼痛即刻缓解,注水后胆总管上段显示;3例注水后超声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48例注水后超声检查未见胆总管结石。3例经ENBD行胆道造影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常规超声检查未见胆总管结石,注水后超声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5例最终取出胆总管残余结石。超声下经ENBD注入生理盐水辅助后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为0.98,高于经ENBD管行胆道造影(约登指数为0.4)和常规超声(约登指数为0.2)。超声下经ENBD注入生理盐水57例中,56例注水后与注水前比较,胆总管显示的长度与宽度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于留置ENBD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超声下经ENBD注入生理盐水辅助观察有无胆总管残余结石,具有无创伤、无辐射、价廉、可反复多次检查、动态观察等优势,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一种全新的检查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6.
以往研究提示细菌在色素胆结石的发病和临床表现中起特殊的作用,本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研究胆石的形态学,测定细菌对体外色素和胆固醇结石表面的亲和性.取二组结石,一组32例新鲜结石,另一组53例干燥结石,其中取自胆囊和胆总管色素结石分别为24例和18例,胆固醇结石分别为27例和17例,混合型胆石分别为9例和11例.全组中,仅5例长期居住在东方.SEM确定有无细菌微集团固定在其表面.每一份细菌培养液作涂片,用钌红染色,测定其中糖被膜.结果: 一、结石形态学一胆固醇和色素结石的肉眼和SEM所见有明显区别: (1)色素结石的表面不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附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胆石胰腺炎诊断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5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胆石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 术前B超检查在发病24小时内施行的21例中9例显示胆总管结石,而发病超过24小时的24例中仅显示3例(P〈0.025)。本组手术包括单纯胆囊切除33例,合并胆总管切开探查9例,合并胆总管探查和胰周引流3例,4例病人发生术后并发症(8.9%),仅1例手术死亡,术后第5天死于呼吸  相似文献   

18.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结石一般先用内镜逆行括约肌切开术取出,1993年巴西DePaulo采用腹腔镜顺行性括约肌切开术,在胆囊切除的同时处理胆总管结石,作者介绍自己的经验在6例胆囊和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结果,病人平均年龄41岁(16~74岁),4例为女性.1例术前两氨酸转氨酶(ALT) 升高,术中胆道造影显示下端胆总管内多个结石,经胆囊管未能取除结石;2例急性胆囊炎病人也有胆总管多发结石;2例患有胆石性胰腺炎;1例AIDS病人患有胆石性胰腺炎.按常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自胆囊管进行术中胆道造影,并从中插入一外径3. 1mm可屈性胆道镜,其中1例巨大结石嵌在胆囊管和胆总管交接处,延长胆囊管切口至胆总管,去除结石后才能插人胆道镜.均用取石篮清除给石.如有多发性胆总管结石而不能取净或嵌在壶腹部,则行顺行性括约肌切开术,插人内镜乳头切开刀,另自口腔插人十二指肠镜,在其侧孔视野的电视屏引导下切开括约肌.仅在扩大切口至胆总管壁的病例才置-T管引流,并  相似文献   

19.
当前有关胆汁流经胆总管括约肌的正常动力学主要从术中、逆行胰胆管造影以及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灌注非胆汁液体而测得.由于液体的理化性质不同于胆汁,因而有误差.本研究利用患者自身的胆汁,测定其经胆总管括约肌的开放压的正常值、胆汁流速与不同成分对胆汁流经括约肌的动力学影响.因研究系在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术患者中进行,故所得结果符合失去胆囊储存后压力-流速的关系.17例平均年龄为62岁的患者,术中应用冲洗与胆道气囊导管从胆总管取石而避免应用金属器械.经胆道镜证实无残留结石后,胆总管内置16号T形管,在胆总管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对胃切除术后胆石形成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胃切除术后胆囊及胆管的功能异常和形态变化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47年Majoor等最先报告胃切除术后胆囊结石,1952年Johnson等认为其与切断迷走神经有关。但目前对胃切除术后胆石形成这一病理改变尚无系统的探讨,对其病因的研究及胆道运动功能的评价尚有许多不明之处,而其治疗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预防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一、发生频度与发生时间胃切除术后胆石形成包括胃切除术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目前尚无统一名称,有人称胃切除术后胆石症、胃切除术后综合征等。近年来,随着对胃切除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