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便携式同步心电记录器及其远程通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便捷的远程心电通讯系统,它由便携式心电采集记录器和医生工作站以及公用市话网组成。本文还介绍了一种声耦合数据通讯中调制解调方式——脉冲边沿调制与解调。系统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管理功能强。采集/记录器采用philips80C552作为中央处理器,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便于携带。与市话网采用声耦合方式,使推广应用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2.
根据本院心电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本文将心电系统的背景、具体组成进行了的详细介绍,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心电系统的远程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诊疗救治的效率,更好地为患者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许强华 《医疗装备》2012,25(1):23-23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为了增强医疗服务及能力建设,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开展移动远程心电分析系统项目,将医疗服务能力延伸到社区、农村乡镇,提升基层医院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建立"母子"互帮,强医便民的服务关系,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降低对心血管疾病的错诊、漏诊率,解决社区、乡镇、边远山区病人"诊断检查难、看病远、转诊不及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临床中心脏事件时有发生,因瞬时性和不可预测性,出现了多种心电监测手段,但多需在医院内监测,若在选定时间内监测时未出现心脏事件,则无法获取信息。近几年出现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电话传送心电监测系统,则可以弥补监测受时域地域限制的缺陷。本文分析一组病例,揭示电话传送心电监测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便携式远程心电实时监护仪的研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介绍了一种便携式远程心电实时监护仪。将GPRS无线发送模块集成到S3C44BOX高性能微处理器控制的心电信号采集处理模块上.病人佩戴后获取心电数据,借助永远在线的GPRS移动通讯网络实时上传到医院监护中心,经医生诊断后及时将诊断结果反馈给病人.从而实现院外流动病人的远程监护和治疗。该监护仪能在GPRS网络覆盖范围内,随时随地对病人进行心电监护。与现有的同类设备相比,其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廉,佩戴方便,监护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如何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而建立心电的网络远程监测将极大的有助于此类问题的解决。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局域网,GMS/CDMA无线传输模式的心电网络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心脏病患者进行实时监护,从而方便患者与医护人员随时进行沟通。经过临床测试受到医疗界专家和心脏病患者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孙蕾 《医疗装备》2014,(12):27-28
作为医联体最主要牵头单位,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已先期自投资金120万元,以构建远程心电诊断为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成立医联体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向22家成员单位投放远程心电诊断设备29套,实现远程心电数据实时传输.截至2013年10月31日,心电诊断中心日诊断量已达到800多例,累计患检量21690例,疑难诊断80余例,指导抢救成功27例.  相似文献   

8.
TV 制便携心电监视器采用“波形冻结”、“不褪色显示”等信号处理技术,把计算机和屯视技术相结合,采用标准 TV 制,仪器主体能与通用监示器配接,实现了仪器主体的便携。本文介绍了仪器的原理和曲线及字符显示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新型的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单片微机8031控制的新型便携式心电记录仪。仪器具有超前记忆功能,能存贮8段,每段3分钟的心电信息,用LCD显示3位心率数。记录的心电数据能在心电示波器上显示或在心电图机上描记。  相似文献   

10.
电话传输式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介绍的电话传输动态心电监护系统(TTM)由患者佩带的袖珍式心电监护盒和中心监护系统组成。袖珍监护盒对患者心电进行监护和初步分析,存储异常心电并报警。患者可随时将已存储的或实时的心电信号通过公用电话网以数字调制方式传送至医院监护中心,使医生能及时地诊断,提供救治指导或组织挽救,监护中心可对所有信息存档,以便对病情发展和用药效疗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实现心电信息数字化采集、心电信息应用网络化存储以及心电信息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采用16位微处理器、ADC和单电源CMOS仪表放大器来实现心电信号采集。开发环境采用IAR Embedded Workbench,支持802.11、CDMA、GPRS等无线网络协议,将心电信息序列化为二进制的形式保存到XML文件中。结果:达到了网络传输效率高、无线传输、移动采集的目的。结论:实现了心电诊断的数字化、网络化,同时便携采集和无线网络功能为床头、野战及野外条件下心电采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电图网络传输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04名患者分为网络组(n=204)和常规组(n=200),网络组通过在总院和分院间建立心电传输网络进行心电图诊断,常规组由心电专业医师到病区进行描记心电图并做出诊断。分析2组心电图的诊断时间。结果:204份心电图全部成功完成网络传输。2组患者完成心电图诊断的时间分别为:网络组(4.7±2.1)min,常规组(15.6±4.3)min,网络组显著快于常规组(P〈0.01)。结论:通过心电传输网络进行心电图传输具有可行性.并可明显提高心电图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作者研究设计的一种实时显示12导心电信号,并且同时具有ZigBee无线传输和USB高速传输功能的便携式心电图仪。主要从心电信号处理模块、A/D转换模块、USB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人机接口模块等方面作了介绍。仪器采用了导联选择电路,使原来的8路信号处理电路缩减为1路,大大降低了成本,增加了便携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胸痛中心的基本情况,论述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对应用进行分析,表明该系统可实践可评估可推广,为急性胸痛的诊治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基于小波包的ECG压缩的算法。此算法综合了小波包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小波包算法仅用较少的计算量就能有效地产生较低的数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远程中央监护系统的工作原理,探讨解决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设计精致便携的ECG导联辨识附件,可以迅速检测患者的电极一皮肤接触电阻。显示心电导联的工作状态。结果ECG导联辨识附件的设计有效解决了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不能准确判断心电导联与患者皮肤是否正常连接的问题,辅助医护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准确及时的救护。结论ECG导联辨识附件辅助远程中央监护系统的应用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促进医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心电信息系统中图形浏览兼容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心电信息系统中不同厂家心电图图形网络浏览兼容性的问题。方法以心电图室作为接入中心,允许接收多种文件格式及接八方式的多样性.在心电图报告完成后将统一转化为PDF格式,传输至心电信息系统服务器管理。结果将多家厂商的多种心电图报告转换为PDF格式,可在我院心电信息系统中实现心电图形浏览检索。结论转换为PDF格式是当下解决心电图网络浏览兼容性的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蓝牙技术的心电监护模块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针对我国远程医疗绝大部分局限在医院和医院之间的现状,探讨如何让远程医疗真正进入家庭,使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的问题。方法:设计了基于蓝牙技术的心电监护模块,心电监护终端由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具有信号采集和简单处理功能的心电采集模块和蓝牙射频模块通过数据线相连构成;心电数据蓝牙传输模块的设计采用C8051F020和蓝牙模块ROK 101 007通过串口写入HCI指令来实现相互通信;采用VC++6.0作为开发工具编写运行于监护中心计算机上的远程监护服务器程序。结果:心电监护模块可实时采集心电数据并通过蓝牙模块接口传输到家用计算机,然后通过宽带网络系统发送到监护中心,从而实现患者和医生之间信息的实时交换。结论:该心电监护模块充分发挥蓝牙技术的无线优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具有突发性,因此,日常的监护显得尤为重要,心电远程监护已成为现代医疗监护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主要介绍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发展史及其现状,并展望心电监护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特殊作业人员6523名心电图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特殊作业人员心电图表现,为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以佛山市职业病防治所门诊体检的特殊作业人员年审职业健康检查的心电图与同期初学者体检的心电图作比较。结果年审的特殊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率(14.95%)比初学者(6.11%)高(P〈0.01)。结论特殊作业人员的工作需高度集中精力,部分工种作业人员尚需高空或高温作业等,可能致心电图异常率增高,必须加强对其进行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