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从需方角度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人头支付改革实施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按人头支付"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比较2011年和2012年按人头支付改革前后参合农民受益面、受益程度、医疗费用负担及抗风险能力等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浦东新区3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合农民改革前后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人头支付改革后,参合农民受益率和住院受益程度在一定程度得到提高,参合农民费用负担及其抗疾病风险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同时按人头支付改革的推进并降低参合农民的满意度。结论:按人头支付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参合农民的就医经济风险,改革的长期效果有待继续研究深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按人头支付"改革对参合农民门诊医疗费用控制的效果。方法:收集浦东新区"按人头支付"改革实施前、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数据以及35万参合农民2011—2012年1 160万门诊人次的就诊费用、补偿金额等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后,对于控制门诊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有明显作用,进而有利于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平衡。结论:目前,按人头支付改革仅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初步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如何激励二、三级医院医务人员主动控费,制定配套政策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按人头支付"改革对参合农民住院医疗费用控制的效果。方法:收集浦东新区"按人头支付"改革实施前、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数据以及5.1万住院人次的就诊费用、补偿金额等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支付方式改革后,对于控制住院费用的过快增长有一定作用,其中以镇级机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针对二、三级医院的控费配套措施以及评价转诊服务合理性等方面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按人头支付"改革对参合农民门诊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试点地区35万参合农民改革实施前、后参合农民门诊就诊的医院级别、门诊费用、补偿金额等就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支付方式改革对引导门诊人群首诊下沉、逐级转诊已显现出效果,这同时也有利于基金的收支平衡。结论: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转诊的规范和数量控制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参合居民就医流向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现场调查方法,使用SPSS 13.0软件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住院补偿人次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门诊、住院支出变化。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的门诊人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费用迅速增长,且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和基金支出占总门诊人次和门诊基金支出的比例上升;到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报销费用迅速增长,且占总住院人次和基金支出的比例上升。结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参合农民门诊、住院补偿增速有所减缓。参合农民就医层次发生上移,门诊由村级向乡级医疗机构转移,住院由乡级向县级医疗机构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浦东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人头支付"改革之后,参合对象与区域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象的医疗服务利用和费用情况的差异。方法:收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数据,包括筹资、运行和参保人群受益状况等的数据资料,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定性访谈资料。结果: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比,"按人头支付"改革对于控制参合农民医疗费用的增长具有明显效果。结论: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对象明显老龄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将面临更多的补偿支出,因此在基金总额有限的情况,对于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要求会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方案,并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全面推行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评价其改革效果及可推广性。方法:采用文献归纳分析、专家咨询论证、机构调查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进行改革方案的设计,并应用结构-过程-结果评价方法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后,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得到了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基金运行更加安全,参合农民利益得到了保障。结论:基层医疗机构的地位举足轻重,须有效激励其改革的积极性;建议采取保险精算的理念,加强新农合"按人头支付"的风险评估和动态分析;需要建立健全配套的基金监管,确保基金使用的各个环节安全、高效;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的费用协商和实时监管制度,实行服务协议管理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按人头支付政策干预对参合对象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2015年浦东新区按人头支付干预前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对象住院服务利用相关数据,通过比较分析,评价政策干预对参合对象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超过70%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发生在二三级医疗机构,且政策干预后更加向二三级医疗机构集中;其中二级医疗机构2015年住院人次数占52.58%,住院费用占61%;从环比增速来看,二三级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增速分别从政策干预前的31.49%和8.58%下降到2015年的3.84%和4.05%。结论:参合对象的总体住院服务利用次数和费用均逐年增加,二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增长趋势明显;政策干预后二三级医院参合对象次均住院费用的增长得到明显遏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按人头支付政策干预对参合对象住院医疗费用的相关影响。方法:收集2011—2015年浦东新区按人头支付干预前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相关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评价政策干预对参合对象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政策干预后40个月参合对象的实际次均住院费用(11 176.95元)较干预前20个月(8 279.66元)增加了34.99%;按人头支付政策干预后,次均住院费用的模型预测值(12 836.63元)明显高于实际值(P0.001);同时,简单季节模型结果显示,同期参合对象的实际住院人次与预测值基本持平(P0.05)。结论:按人头支付政策干预实施3年多来,有效遏制了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但未抑制住院服务需求的合理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按人头支付政策干预对参合对象门诊服务利用的相关影响。方法:收集2011—2015年浦东新区按人头支付干预前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对象门诊服务利用相关数据,通过比较分析,评价政策干预对参合对象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80%的门诊服务利用发生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6%发生在二级医院;从费用来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的门诊医疗费用各占一半;从环比增速来看,按人头支付政策干预后患者的次均门诊费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5年二三级医疗机构参合对象次均门诊费用分别为275.46元和208.24元。结论:参合对象的总体门诊服务利用次数和费用均逐年增加,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增加明显;政策干预后对参合对象次均门诊费用控制较好,尤其二三级医院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人头支付政策干预的实证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1—2015年浦东新区按人头支付干预前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数据指标,评价政策干预对基金运行、就诊行为和补偿状况等的总体影响。结果:基金筹资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人均筹资标准已达到2 000元/人;基金运行风险得到控制,2015年当年基金结余率达到8.84%;参合对象医疗服务需求逐年释放,2015年参合对象的年人均门诊就诊次数达到20次,年住院率为10%;医疗费用迅速增长的态势得到遏制,尤其次均住院费用增幅下降明显;2015年参合对象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的实际补偿比分别为60%和55%。结论:按人头支付政策实施3年多来,在费用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的背景下,参合对象医疗费用的实际补偿比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平谷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葡萄相关指标,评估平谷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对平谷区医院相关DRGs指标以及基层住院和试点乡镇门诊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急症短期住院费用增长得到控制、药占比等下降;基层医疗机构不必要住院大幅降低、基层门诊回流。结论:北京市平谷区采用急症短期住院按诊断相关组(DRGs)、慢病长期住院按床日和与签约服务相结合的门诊按人头付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数据显示,医院工作效率提高并可获得相应控费激励性收益,体现了医保支付方式有效引导医疗行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为广大农民提供健康,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农村卫生改革的一项新型"民心工程"。为此,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给参合的农民带来莫大的益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对参合农民就医的医疗费用实行补偿。患了大病,医药费报销比例为30%~70%,一至两  相似文献   

14.
不同视角下影响参合农民住院补偿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住院参合农民受益面窄和实际住院补偿比增幅缓慢的问题。文章试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3个参与主体——政府、农民和医疗机构的视角出发,探讨影响参合农民住院补偿的因素.并对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住院补偿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支付方式改革对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的增长,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充分了解参合农民疾病谱是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的基础,本研究抽样分析了参合患者住院疾病谱的构成及其医疗费用水平,并与按病种付费试点中的常见病种进行比较,为完善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A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流向及变化趋势.方法 搜集A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季度报表以及统计年鉴资料,测算2008-2011年基金的机构流向现状及变化趋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制定与管理者进行访谈,了解政策变化以及政策实施等情况.结果 A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不断提高.门诊与住院补偿基金占基金总额的比例分别在30.00%以内和70.00%以上.2008-2011年,住院补偿基金流向县级医疗机构的比例由35.49%增加到53.36%,流向乡级医疗机构的比例由49.87%下降到31.59%.门诊补偿基金70.00%左右流向了村级医疗机构.讨论 在门诊和住院基金的流向上符合大病为主的设计理念;门诊补偿基金主要流向村级医疗机构,符合就近方便就医的原则;住院基金以流向县、乡两级为主,基金流向基本合理,但有向县级集中的趋势.建议加强政府保障,注重政策导向作用;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费用控制,实行支付方式改革;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参合农民树立合理的就医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四川省卫生厅、发改委、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的文件。要求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以下简称"新合办")对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由过去单纯的按项目支付方式改为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相结合的综合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对新农合病人仍按各县(市、区)确定的补偿比例对患者即时报账。这项工作是2012年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调查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的控费效果,并深入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典型地区调查及数据分析。结果:调查地区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受支付方式改革覆盖率、就医人次和医疗机构积极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结论:应提高支付方式改革覆盖率,科学测算支付标准,提高医疗机构积极性,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吸引病人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了解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数据,分析其费用负担和补偿受益情况,为医疗保险政策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抽样法抽取陕西省41个县,调查数据来源于样本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填报数据,数据整理后采用SPSS统计描述分析。结果: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推进,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与筹资水平逐年提高,参合率在2009年及以后达到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参合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报销比重稳步提升,平均保持在50%,但次均住院费用快速增加,加上不合理的住院人次和基金的流向,削弱了参合农民补偿受益。结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革,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取得了明显成效,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渐提高,总体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有所减轻,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结构不合理,报销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还需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规模不断扩大和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农民就医需求得到了进一步的刺激和释放,使医疗费用上涨速度过快.如何调整医、保、惠三方利益,将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潜江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在加强供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监管的同时,通过实行总额预算、按病种付费等综合改革,促进了定点医疗机构加强自律管理,将住院例均费用增长控制在9%以内,确保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运行,提高了基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