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生物化学指标中现阶段主要采用肌钙蛋白检测,心肌中存在肌钙蛋白T(Tn T)和肌钙蛋白I(Tn I),当AMI心肌出现损伤后血清中肌钙蛋白的水平开始逐渐升高,肌钙蛋白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一般在心肌损伤后的3~6h后,肌钙蛋白诊断窗口为3h-14d,如何能更早的预测AMI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根据临床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H-FABP检测在胸痛后3h内对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c Tn T。因此同肌钙蛋白相比,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特别是胸痛时间在3h内较肌钙蛋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各项对于H-FABP的研究也提示其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一种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心肌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等临床实践.但cTnI的检测受到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标本类型及抗体检测的抗原形式等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血液中生化标志物的测定是反映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生化标志物凭其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危险分层及评估预后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心肌梗死生化标志物在临床中得到应用。现就急性心肌梗死损伤生化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反映心肌细胞坏死的血清标志物为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但因其缺乏严格特异性,并且升高持续时间短,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高度特异性,反映心肌细胞坏死的血清标志物[2].作者探讨cTn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心肌梗死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的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将其分成实验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4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联合检测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实验组cTnl、MYO、CK-MB、C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早期敏感性以MYO最高,特异性以cTnl最高。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心血管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是对已知心肌蛋白的靶向分析和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变得越来越重要。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及肌钙蛋白等生物标志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肌钙蛋白被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金标准,但对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外泌体的成分和生物学内容物对细胞激活和损伤具有特异性,它们具有  相似文献   

7.
肌钙蛋白Ⅰ的实验室检测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一种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心肌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等临床实践。但cTnI的检测受到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标本类型及抗体检测的抗原形式等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即肌钙蛋白I(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急诊胸痛病人的诊断价值。方法91例急诊胸痛病人2h及4h后各定性检测一次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TnI阳性42例,MYO阳性48例,CK-MB阳性51例。其中心肌梗死31例,不稳定心绞痛14例,稳定心绞痛7例。胸痛4h后三者诊断心肌梗死敏感性分别为100%、83.87%、54.83%,特异性分别为81.67%、71.67%、66.67%。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阳性应收住院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9.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并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病因[1];开发ACS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确诊标志物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利用心肌标志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应用广泛[2]。然而,当心肌标志物发生改变时,部分心肌已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这些心肌的损伤无法挽回,造成严重后果。相较于心肌梗死的速度及损伤程度,心肌标志物带给我们的预警时间显然不够。一些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0.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指标,受骨骼肌损害的影响极小,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有显著的特异性;敏感性高,能灵敏的反映心肌损伤;分子量小,是目前常用心肌标志物中最小,心肌损伤后入血早;血中浓度与梗死面积相关性好,可用以估测梗死面积;发病后血中清除快(24h),比其他标志物更适合用于再梗死的诊断。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3h)的诊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且对再灌注的判定也有肯定的意义,是一个优秀的心肌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从不稳定型心绞痛到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状态。心肌酶标志物,尤其肌钙蛋白是其诊断、评估风险及预后、指导抗栓、制定再血管化策略的重要指标。肌钙蛋白作为心肌兴奋收缩偶联中起重要作用的调节蛋白,其存在于血清中提示心肌损害或心肌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因而肌钙蛋白的升高仅仅提示心肌损伤的存在,并不能说明心肌损伤的机制。除心肌梗死外,有一系列临床情况可以导致肌钙蛋白的升高。因此,清楚地认识一系列导致肌钙蛋白升高的病理情况对于胸痛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于ACS以外的导致肌钙蛋白升高的疾患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是已证实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早期诊断敏感的心肌损伤、坏死的血清标志物,而且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cTnT不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还用于心肌炎、心力衰竭、心脏手术后、心脏损伤等诊断,还可以判断溶栓的效果与预后.cTnT定性检测适合于基层医院在临床上可快速诊断早期疑似可能存在的心肌损伤的及判断心肌损伤的时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标志物的临界值。方法 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4例在发病后5日内多时间点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包括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和活性、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并通过时量曲线分析心肌标志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界值。结果 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仅有7例心肌标志物不同程度升高;而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肌红蛋白的峰值分别为24,16,8小时。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临界峰值分别为0.25,16.6,75.6 μg/L,结论 诊断区分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肌标志物的临界值为心肌肌钙蛋白0.25 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为16.6 μg/L,肌红蛋白为75.6 μg/L。  相似文献   

14.
肌钙蛋白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虹  罗初凡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1):12-14,51,70
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s,cTn)作为心肌损伤的非酶学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因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在血液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对微小心肌损伤具有诊断价值等优点近年备受重视,目前已作为新的"金标准"而逐渐取代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的地位,并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诊断、治疗、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对决定溶栓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心电图呈非特异性改变的AMI患者,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等对AMI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太理想[1-3].为此本研究通过对发病6 h内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类心脏突发缺血性综合征。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传统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在特异性、灵敏度以及信号时效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致使急性胸痛患者误诊、漏诊或延误治疗而错过最佳抢救治疗时机。为此,研究人员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早期诊断预测价值的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本文将针对这些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床旁定量检测心脏标志物与中心实验室检测的相关性,探讨床旁心脏标志物尤其肌钙蛋白诊断心肌坏死或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 连续收入院的123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其中17例诊断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6例诊断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另外50例为其他心脏病患者。入院后即刻采血,标本同时送中心实验室和行床旁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各标志物的相关性,和床旁肌钙蛋白Ⅰ(TnI)诊断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价值。结果 在冠心病患者床旁定量检测的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中心实验室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TnI床旁与中心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符合率为:100%,而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其敏感性不高(68.2%),但特异性接近100%。结论 床旁定量检测TnI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与临床和中心实验室完全符合,但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床旁定量检测敏感性不及中心实验室,不宜用于危险分层或者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心脏肌钙蛋白Ⅰ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脏肌钙蛋白I(cTnI)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心肌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1],已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但是cTnI作为标记物检测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情况下的心肌损伤少见报道。为此,我们观察了急性心衰患者的cTnI情...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大多一致,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心肌梗死后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而脑血管事件后存活的病人出现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脉疾病是其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冠脉疾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已很明确,但是脑卒中后心脏损伤的机制却一直在研究之中.随着特异性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应用于临床,不断有研究者发现在急性脑血管病人中这些标志物也增高,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肌也受到损伤[2~7],但有些研究却反复提及脑卒中后的心脏损伤可能是由脑卒中本身引起的(神经介导因素)[8],然而心肌标志物增高来源于心脏损伤(冠心病)始终是必须考虑的原因[3,9].从发现这种现象起,对其机制的解释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主要分析脑卒中和特异性心肌损伤标志物增高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并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极其关键。肌钙蛋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在探索新型生物标志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微小RNA、和肽素、泛素连接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等都被发现和急性心肌梗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