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选择对x线辅助下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选的96例行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选择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进行置管。观察置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留置时间。结果:三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479,P=0.039);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183,P=0.028);留置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811,p=0.033)。结论:PICC应首选右侧贵要静脉;其次选择右侧肘正中静脉。  相似文献   

2.
李红文 《西部中医药》2013,(10):130-131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送管方式对提高老年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都选取上肢手背静脉或前臂的头静脉作为穿刺部位,统一选取一次性22号“Y”型管正压静脉留置针,操作均由同一人完成。第1组采用直接进针穿刺法;第2组采用单送外套管穿刺法;第3组采用退针芯送外套管穿刺法。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结果:第3组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第2组(P〈0.05),第2组高于第1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采用退针送外套管法行浅静脉留置针,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徐亚梅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2):169-169
对169例采用套管针穿刺置管进行输液(血),止管带影响穿刺置管成功率的研究。观察组80例,采用二次扎止血带穿刺和置管后松止血带,与对照组89例采用传统方法,一次扎止血带穿刺和放止血带后置管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2组放扎止血带法穿刺成功率有显著意义(P〈0.05);2组放止血带法置管成功率相差显著(P〈0.05)。说明利用套管针在四肢浅静脉血管刺置管时,分2次扎止血带和置管后放止血带可以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140例需要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穿刺)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经颈内静脉穿刺),对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记录从消毒铺巾至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需要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有无并发症。结果超声组70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65例(92.9%),总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44例(62.8%),总成功率为91.4%,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超声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4.2±1.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为6例(8.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标记法,且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可避赍.并发症的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具有安全、有效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深静脉置管法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次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深静脉置管分为两组:股静脉置管组55例次和颈内静脉置管组43例次,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总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深静脉置管的操作技术,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条件随机选择一种置管方式,达到能迅速补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地塞米松外敷治疗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PICC护理小组穿刺发生静脉炎的55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知对照组26例。在给予患肢制动,并抬高患肢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地塞米松外敷,对照组硫酸镁外敷。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上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地塞米松外敷治疗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在危重患儿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优越性。方法:将120例因各种危急原因需立即静脉用药的患儿或长期静脉输液造成头皮、四肢浅静脉血管条件不好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纽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两组穿刺成功率、操作所花费的时间以及两组置管后留置的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1.7%,对照组为5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实验组平均操作花费时间是1.7min,对照组为2.26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实验组平均留置时间为5.64±1.56d,对照组为2.57±O.89d,实验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为危重惠儿抢救时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可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快捷有效的静脉用药通道,为抢救赢取了保宝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同时减少了因反复穿刺给惠儿带来的身心痛苦,也避免了因穿刺拖延时间而造成的医患纠纷问题,提高了满意度和;临床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致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在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例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对患者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5例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5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经护理后,凝血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护理前后各项凝血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活动恢复正常.结论:在股静脉穿刺置管治疗中,会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置胃管方法在昏迷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12月在本院ICU住院的昏迷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2组置胃管方法的一次性成功率。结果:改良组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改良置胃管方法明显提高了置胃管的成功率,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或经股动脉采血气标本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优化新生儿临床穿刺率。方法:将405例需动脉采血气标本的患儿按随机原则分为经桡动脉采血组(203例)和经股动脉组(202例),比较两组采血方式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和安全陛。结果:经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股动脉组,操作时间、局部青紫淤斑、采血后按压时间和采血过程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采血气标本更快速,安全,方便。可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气标本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27例和注射组27例,分别进行浮针治疗和注射治疗,治疗前、治疗15分钟后、治疗2周后应用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2周后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浮针治疗15分钟后疼痛开始显著轻减(P0.05),注射组在治疗2周后疼痛显著减轻(P0.05);与注射组比较,浮针组在治疗后15分钟止痛效果显著(P0.05);浮针和注射疗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均有疗效,浮针疗法的疗效优于注射疗法。结论:浮针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即时止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温针灸和电针对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电针组,温针灸组共61例,电针组共64例,将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温针灸组痊愈19例(占31.1%),好转35例(占57.3%),未愈7例(占11.5%),总有效率88.5%;电针组痊愈15例(占23.4%),好转40例(占62.5%),未愈9例(占14.1%),总有效率85.9%;两治疗组疗效未形成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和电针对梨状肌综合征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最佳方式。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注射232次)、对照组51例(注射245次),对照组采用注射进针前针头内保留苄星青霉素溶液进行注射,观察组采用进针前针头内保留0.5%利多卡因溶液诱导注射,比较2组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患者的疼痛度。结果:一次注射成功率观察组为96.98%,对照组为61.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观察组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采用利多卡因溶液诱导下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针头无堵塞,一次注射成功率高,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治疗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丘脑痛患者58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头皮针针刺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评估1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 MPQ)和临床总有效率作为疗效评估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周后治疗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2.41%。总有效率经χ2检验,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构成比较经非参数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表明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头针联合使用能明显减轻丘脑痛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头皮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肝动脉经皮股动脉植入化疗泵灌注中西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生存期为观察指标,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方法,对2007年3月~2010年10月接受经皮股动脉植入动脉化疗泵灌注中西药的1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组)与对症营养支持治疗的16例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的生存期缓解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个月(6~29)、4个月(2~8),治疗组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股动脉植入化疗泵灌注中西药能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肝癌复发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温针灸与电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其中温针灸组30例,电针组30例,单纯针刺留针组26例。对不同组别2个疗程后的疗效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3组疗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温针灸组、电针组分别与单纯针刺留针组进行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组与电针组疗效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与疏密波电针均比单纯针刺留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好;尚不能认为温针灸与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TRIZ理论比较两种腋臭手术治疗方案,找出最佳个体化方案。方法:将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双切口腋窝皮下汗腺去除术组和吸刮法组,观察疗效。结果:108例患者中,治愈103例,有效5例,无效0例。双切口腋窝皮下汗腺去除术组的治愈率(95.56%)高于吸刮术组(87.88%),但经χ2检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2.68,P>0.05)。结论:两种腋臭手术方案各有优缺点,根据TRIZ理论,可找到最佳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