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李今庸教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中华中医学会颁发的"国医楷模"奖,2002年获"中医药学术最高成就奖",2006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李今庸教授出版和刊印的学术专著有《读古医书随笔》、《金匮要略讲解》《内经选读》、《新编黄帝内经纲目》、《中医辩证法简论》、《古医书研究》、《古籍录语》、《文字教育·中医药文化有关资料选编》等20多部。其中,《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李今庸》、《古医书研究》、《舌耕馀话》、《李今庸医案医论精华》系近十多年来出版的独撰专著(另有待版的集数十年心血的学术专著《金匮要略研究》和《黄帝内经研究》两部)。表明李今庸教授在75岁以后仍然勤奋不已,耕读不辍,这在我国老一辈中医药专家里是极其少有的。  相似文献   

2.
风府,中医人体的一个生物组织体名字,历代汉医释作“风府穴”。风府穴只是依风府名子在人体经络督脉的一个穴位,比如足太阳经的肺俞,心俞,肝俞,胆俞……等诸多俞穴,皆以脏腑名字为穴名,但这些穴名多通络自己脏腑联系。风府名字,非空穴来风,有名就有其形。如何读懂风府名字,要寻根问祖,因为中医祖上有甲骨文化,金篆文化,文化造就了中医文字形象与生物形象合为一体,成立中医文化真谛。风府形象什么样?位置何在?且看本文的甲骨文名子形象与生物形象信息,文理与医理协调配合,温故而知新。  相似文献   

3.
"中医"一词在中国古医籍文献中罕见,即使有"中医"文字出现,其涵义亦并非现如今中医学科范畴所指的"中医".如<汉书·艺文志·经方>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此处的"中"释为"恰当、符合、正对上、恰好合上",其"中医"为"符合医理"之意.故追本溯源,进一步明确"中医"的古义和今义,不但意义不同,而且古今的"中医"一词更不能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4.
中医理论是构建在取象比类思维基础上的,如果想让西方读者从根本上了解中医,就要在中医翻译,特别是中医古籍翻译中把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通过目标语言准确的传达出去。然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却并不简单。吴氏父子在《内经》翻译中使用"隐形显译"的方法对取象比类的隐形信息进行了显化,将隐藏在原文中的文化信息和作者的思想意图付诸于文字,增加了文章的连贯性和可读性,也有助于西方读者理解取象比类这一典型的中医思维模式。本文将以吴氏父子《内经》译本为基础,简要探讨一下"隐性显译"在传达《内经》取象比类思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古人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是中国传统文化著名的"十六字心传"。也是我读到《医道中和》这本书的时候想到的一段话。中医从产生开始,就有着非同一般的传承方法,或许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古代中医的思维存在。从《黄帝内经》《中藏经》等中医古籍来看,师承是中医药得到传承发展的重要原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从抢救、继承、发掘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出发,设立了第一至五批全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和认知模式,在"取象比类"的背景下有着大量的隐喻式概念,隐喻在中医药语言中无处不在~([1])。中医文化是基于隐喻的文化,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文献文字优美,文化内涵丰富,哲理性强,隐喻大量存在。对中医隐喻的英译原则和策略进行探讨,有利于加深对中医隐喻的理解,并为中医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1中医语言的隐喻特征"取象比类"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从认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5,(8):984-986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素临床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选择48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证素辨证"方法,制定《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建立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证素研究数据库,进而得出证素及其积分,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间质性肺疾病病位证素以肺为主,肾脾两脏次之;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血瘀、痰为主,其中气虚显著高于其他证素(P0.01,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多属虚实夹杂之证,核心病位在肺,可兼肾脾两脏。病性以气虚为主,本虚标实居多,以"肺虚络瘀"为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8.
武小林  张其成 《河南中医》2021,41(5):656-660
《黄帝内经》中的颜面术语可分为颜面整体术语、颜面局部术语、颜面五官术语、颜面眉须术语等4种类型,具有一词多义、多词同(近)义、命名多样性等特点,不仅是其丰富内涵的表现,也体现了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颜面文化的丰富文字内涵.《黄帝内经》颜面术语具有的系统性,也是《黄帝内经》颜面文化的系统性表现,体现了中医颜面文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环球中医药》2010,(4):252-252
本刊在重点反映科研成果和临床进展的同时,重视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与文化的沟通,重视对中医文化的思考与探索,重视信息与思想的交流,开辟了《学术争鸣》、《中医文化》、《海外中医》、《中医药热点》等栏目。  相似文献   

10.
刊首语     
《中医文献杂志》自创刊以来,一直在封面上标示办刊宗旨:继承发扬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古今中医药文献。老中医学术经验,可说是活的中医药文献;而古今中医文献,则是经过升华的中医学术经验。两者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传统的文献概念来理解,这正是"文"与"献"的良好组合,"文"原是指形诸文字的文史、文章;而"献"是指熟悉掌握专门知识的主  相似文献   

11.
"症"是中医诊断体系中最具体的要素,症状信息规范化其关键在于明确"症"的认识和理解,文章系统分析中医"症"的内涵,分析目前"症"规范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统一标准、各家之言迥异、中西医"症"的混杂等,这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临床与科研,不利于中医学术的交流及中医诊断学的现代化研究。因此提出从明确症名定义、统一规范症名、拆分复合症名、区分症状轻重、避免诊断性症名、纳入客观指征等几个方面对中医"症"的描述进行规范,通过建立系统标准体系,进行"症"的量化分级,规范信息采集过程,借助微观指标辨证等开展中医"症"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中医药报》于1985年创刊,由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主办,是全国唯一一家中医科普知识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1-0075,每周五出版。《上海中医药报》以"中医,让我们更健康"为办报理念,长期致力于传播健康、和谐的中医药资讯与文化,使大家了解中医、认识中医、喜欢中医,共享健康。《上海中医药报》普及中医中药知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博采中医精华,传播养生妙法,关注日常衣食住行,贴近生活方方面面,以回归自然的思想,为读者传送经济、有效的中医保健资讯与百科信息。同时《上海中医药报》汇  相似文献   

13.
<正>《上海中医药报》于1985年创刊,由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主办,是全国唯一一家中医科普知识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1-0075,每周五出版。《上海中医药报》以"中医,让我们更健康"为办报理念,长期致力于传播健康、和谐的中医药资讯与文化,使大家了解中医、认识中医、喜欢中医,共享健康。《上海中医药报》普及中医中药知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博采中医精华,传播养生妙法,关注日常衣食住行,贴近生活方方面面,以回归自然的思想,为读者传送经济、有效的中医保健资讯与百科信息。同时《上海中医药报》汇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中医药报》于1985年创刊,由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主办,是全国唯一一家中医科普知识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1-0075,每周五出版。《上海中医药报》以"中医,让我们更健康"为办报理念,长期致力于传播健康、和谐的中医药资讯与文化,使大家了解中医、认识中医、喜欢中医,共享健康。《上海中医药报》普及中医中药知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博采中医精华,传播养生妙法,关注日常衣食住行,贴近生活方方面面,以回归自然的思想,为读者传送经济、有效的中医保健资讯与百科信息。同时《上海中医药报》汇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系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为学习中医者所必读。然因该书文字古奥,症状驳杂疑似,读者每苦难于得其要领。本书作者在著名中医伤寒专家、全国知名老中医袁家玑、李昌源两位教授指导下,择取常见80余个症状逐一分析鉴别,辨其证治之疑似,均引述古今文献之精粹和临床研究资料予以融贯佐证。一册在手,《伤寒论》之迷津顿开,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6.
《中医杂志》2012,(22):1947
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精华与学术特色,挖掘和推广其临床经验,充分发挥《中医杂志》学术交流平台优势,提高中医临床水平.由中医杂志社主办,北京东方中医药培训中心协办、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中医药报》于1985年创刊,由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主办,是全国唯一一家中医科普知识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1-0075,每周五出版。《上海中医药报》以"中医,让我们更健康"为办报理念,长期致力于传播健康、和谐的中医药资讯与文化,使大家了解中医、认识中医、喜欢中医,共享健康。《上海中医药报》普及中医中药知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博采中医精华,传播养生妙法,关注日常衣食住行,贴近生活方方面面,以回归自然的思想,为读者传送经济、有效的中医保健资讯与百科信息。同时《上海中医药报》汇集众多名医、聚焦中医学术、贴近临床各科、关注行业动态,为中医同仁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中医杂志》2012,(23):2037
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精华与学术特色,挖掘和推广其临床经验,充分发挥《中医杂志》学术交流平台优势,提高中医临床水平,由中医杂志社主办,北京东方中医药培训中心协办、世中博(北京)医学科学研究院承办的"2012年全国名中医学术论坛暨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研修班"将于2012年12月21~23日在北京召开,届时将邀请著名中医药学专家及学术继承人出席,并作专题讲座,交流学术新进展、新成果,传授临床经验及治疗方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传承与发展",旨在传承著名中医药学专家的学术思想和分享临证经验,加强我国各地区的中医学术交流和联系,提高中医临床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足是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或)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的严重糖尿病并发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是其突出特点。中医学将糖尿病足归属于"消渴"、"脱疽"范畴。笔者从事临床工作,阅读古今文献,深有体会,现将个人心得简述于下,以兹共享。1病机特点糖尿病足属于中医学"消渴"、"脱疽"等范畴。中医对本病早有记载,《灵枢·痈疽篇》云:"发于足指(趾)名日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卫生宝  相似文献   

20.
正文字是记录信息的图像符号,是文化最基础的载体之一,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字形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内涵,中华文明世代相传,从未间断,与汉字的一脉相承不可分割。而目前中医药院校学生对繁体字的掌握情况不佳,严重影响其后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秉承"用文化解释中医,用中医解释文化"的观念,在我校中医专业中医主干课程中,开展了使用繁体字进行教学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