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6岁(54~76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翻修原因:3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2-3年3髋,8~10年12髋,10-15年3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国产6例,进口12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4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1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6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3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进行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髋关节功能Harris标准评分及恢复情况。结果本研究获随访36例,随访时间8~68个月,平均34个月。无感染复发病例、无人工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下沉等。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为31-46分,平均(39.00±4.97)分,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3~96分,平均(91.00±5.43)分,术后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3例,良1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与手术操作技术和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强调术前必须作详细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技能,正确选择假体,重视感染预防,增强术后护理质量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等,是提高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术后翻修临床常见。 1 994年 4月~ 2 0 0 0年7月 ,我科共对 33例病人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3例 (34髋 ) ,男 1 0例 ,女 2 3例 ;年龄 33~ 76岁 ,平均 62 .5岁。原发疾病 :股骨头缺血坏死 2 0例 ,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 1例 ,强直性脊柱炎 1例 ,股骨颈骨折 1 1例。翻修原因 :假体松动 1 7髋 ,假体位置不良 1髋 ,髋臼磨损 1 1髋 ,感染 4髋。2 护理体会2 .1 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 病人多为 60岁以上老年人 ,需要再次手术 ,心理负担较重 ,表现为焦虑、恐惧、烦躁 ,护理重点是稳定病人情…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 ,但随着该手术的广泛开展 ,术后翻修的病例也逐渐增多。我院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共翻修 11例。现就翻修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1 临床资料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我院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36例 ,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38例 ,全髋关节置换术 98例。术后翻修 8例 ,翻修率为 5 .88% ;院外来诊 3例 ,共翻修11例。 11例中男 5例 ,女 6例。年龄 38~ 71岁 ,平均 6 7岁 ,5 8岁以上 10例 ,1例为 38岁。翻修时间为术后 4 0 d至 6年。翻修手术为原人工股骨头置换行全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方法分析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结果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的32例中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12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髋臼假体松动11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行骨折复位固定;股骨头磨损髋臼3例,行全髋翻修;感染2例,行二期手术翻修。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翻修的36例中股骨头磨损髋臼13例,行全髋翻修;髋臼假体松动12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晚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7例,行骨折复位固定;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4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行二期手术翻修。两组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主要因为髋臼假体选择、处理及安放技术不当;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主要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及术后并发症的日益增多 ,对今后如何减少和避免术后并发症 ,延长假体寿命成为人工关节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院从 1984 - 0 7~ 1990 - 0 1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6例并进行随访调查 ,着重对合并症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2例 ,女 14例 ,单侧 35例 ,双侧l例。年龄最小 2 4岁 ,年龄最大 76岁 ,平均年龄5 6岁。1.2 结果 随访时间最长 6年 ,最短 1年 ,平均 3年。本组 36例 (37髋 )中出现中晚期合并症 7例 ,占18.5 %。其中人工股骨头脱位 1例 ,占 2 .6% ,慢性骨水泥病 1例 ,占 2 .6% ;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1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采用一期翻修,15例采用二期翻修。二期翻修分为两个步骤,一期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对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翻修治疗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为(78.60±5.17)分,较术前(31.59±5.26)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反应蛋白为(9.19±2.83) mg/L,较术前(15.32±2.73) mg/L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15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治疗术后临床效果较为良好,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感染情况以及局部皮肤条件等选择翻修治疗方案与假体,C反应蛋白可作为术后感染控制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髋关节翻修的原因及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19例早期翻修髋病例,平均年龄68.6岁。翻修原因,术后感染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早期磨损1例,髋臼内衬松动1例,全髋术后脱位1例,股骨柄松动下沉4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2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29分。结果:感染患者中,1例死亡,7例取出假体,3例Ⅰ期翻修成功,1例Ⅱ期翻修成功;非感染患者均Ⅰ期翻修成功。接受翻修手术患者平均随访3年,Harris评分平均70分。感染病例未复发。结论:髋关节早期翻修的原因主要是感染(52.6%),其次是医源性因素(36.8%)所致,外科医师应提高手术技术水平,保证手术质量。老年患者术后应科学地进行康复训练并抗骨质疏松治疗,避免再次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9.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是一项技术难度大、创伤大的手术,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其目的在于促进患者恢复肢体和关节的功能.我科自2000~2006年对4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的术后进行精心护理,通过护理干预使原发病无加重,未发生各种护理并发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术后翻修的原因及治疗要点。方法从1999年3月-2004年12月共翻修人工髋关节16例,术后随访随访4~70个月,平均24.3个月。对其翻修原因、假体类型、骨缺损修补方法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除1例因心血管疾病于术后3年死亡外,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植骨愈合良好,Harris评分优良率81.2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是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在翻修过程中骨缺损的修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邵明  弋拾权  李贵林  贾涛 《四川医学》2001,22(4):385-386
我院 1990~ 2 0 0 0年收治 12 8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病人 ,采用 Moore 型和双动型人工股骨头作置换术治疗 ,治疗效果一般 ,部分病人术后出现髋关节疼痛不适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 8例股骨颈骨折病例中 ,男 98例 ,女30例。年龄 4 0~ 91岁 ,平均 6 5岁。外伤致股骨颈不稳定型骨折在 7天内完成人工股骨头置换者 12 1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作人工股骨头置换者 7例 ,均为单侧关节 ,共 12 8个关节 ,术后髋关节 X线发现股骨距保留过高者 5例。术后早期 2个月内发生急性浅表感染者 4例 ,术后 5年出现假体松动下沉者 9例 ,10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难点及其对应解决方法。方法:1980~2006年对10例人工髋关节行翻修术治疗及随访。术中使用直线矩形加长柄假体,采用超薄弧形骨刀、电锯切割假体臼、点状钻孔松动、不同部位植骨等方法改良。结果:10例均获随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改善满意,未再见松动。结论:髋关节翻修术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术,术中情况差别大,需区别对待,采取不同方法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难点及其对应解决方法。方法:1980~2006年对10例人工髋关节行翻修术治疗及随访。术中使用直线矩形加长柄假体,采用超薄弧形骨刀、电锯切割假体臼、点状钻孔松动、不同部位植骨等方法改良。结果:10例均获随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改善满意,未再见松动。结论:髋关节翻修术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术,术中情况差别大,需区别对待,采取不同方法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髋关节脱位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院于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病例180例,出现人工关节脱位6例,结合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疼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7年 5月~ 2 0 0 4年 5月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6 6例 ,术后恢复良好 ,经 1~ 5年的随访 ,出现术后疼痛12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2例患者中 ,男性 7例 ,女性 5例 ,年龄 5 5~ 75岁 ,平均6 2岁 ;病位在左髋 7例 ,右髋 5例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5例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3例 ,新鲜股骨颈骨折 2例 ,骨性关节炎 2例。术后随访假体松动 4例 ,髋臼磨损关节间隙狭窄 2例 ,股骨上段劈裂并假体下沉 2例 ,不明原因 4例。2 讨 论  笔者认为 ,术后并发疼痛除了与个体体质反应差异外 ,还与手术操作、假体结构质量有关 ,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指使用人工生物关节替换原有受损的关节,重建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一种临床治疗方法。现临床上多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病变,髋关节功能障碍及疼痛等。可有效的解除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髋关节受损大多数为老年人,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其中假体脱位为并发症之一。经过复位术后的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马艳 《吉林医学》2013,34(13):2478-2479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行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生术后疼痛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全髋翻修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2 h、24 h、48 h和72 h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的试验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髋关节置换术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会发生疼痛问题,全髋翻修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日益普及和假体使用年限的增加,需行翻修术的患者数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开展的髋关节置换术,由于技术不成熟、假体设计欠合理等因素,使髋关节过早出现磨损、松动、下沉。我院近年来行髋关节翻修术11例,现就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2006年,我院共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2~72岁,平均56岁;右侧5例、左侧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4例。翻修原因:假体松动下沉8例、感染松动1例、假体位置不当2例。翻修时间为术后1~10年,平均6年。所有松…  相似文献   

19.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被认为是髋关节疾病和骨折的最佳治疗手段。针对手术数量的逐年增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工作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1 术前护理1 1 病人健康状况评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与术前病人的全身健康有密切关系。首先完善各项系统检查 ,及时诊治并存疾病 ,使其适应手术指征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 2 制定康复计划首先做好针对性心理护理 ,讲解手术的方法和过程 ,解释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指导术后锻炼的几种方法 ,以缓解其恐惧心理 ,建立信心 ,取得配合。1 3 做好皮肤准备用皂液刷洗病人上至剑突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关节感染翻修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9例髋关节置换感染翻修术后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结果 89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疼痛减轻,髋关节活动自如,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对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后的患者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