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CD105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探讨CD105作为微血管标记在病理性瘢痕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D105在40例病理性瘢痕,20例非病理瘢痕以及20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通过计数和统计学方法探讨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病理性瘢痕中的应用。结果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病理性瘢痕和非病理性瘢痕、正常皮肤中分别为(13.78±4.93)个/视野、(8.86±1.62)个/视野、(3.06±1.63)个/视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05可能参与瘢痕血管的形成,可以作为病理性瘢痕微血管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叶升麻苷(acteoside,AS)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AKT、NFκB的影响。方法健康APP/PS1转基因小鼠50只,♀♂各半,对照C57鼠10只,连续60 d灌胃给药,在给药期间进行筑巢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海马和皮层中AKT、NFκB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AS可以明显改善小鼠的筑巢行为能力,增强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探索新物体的兴趣。同时,与模型组相比,AS可以显著降低海马及皮层组织中NFкB p-p65/NFкB p65的比值,提升p-AKT-308/AKT、p-AKT-473/AKT的比值。结论AS可能通过对AKT、NFκB的调节,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保护神经细胞,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斑蝥素对HO8910PM细胞内NFκB(P65)、FAK表达及FA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MMT法测定斑蝥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blot分析NFκB(P65),FAK表达及FAK磷酸化水平。结果5~20μmol·L-1的斑蝥素作用HO8910PM细胞24h后,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上调FAK表达,使FAK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斑蝥素抗肿瘤侵袭转移与NFκB(P65)表达以及FAK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p53基因在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p5 3基因在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各 8例为标本 ,通过细胞培养 6~ 8代后 ,应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PCR)的方法检测 p5 3m RNA的表达。结果  p5 3m RNA在正常皮肤高表达 ,而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明显减弱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p5 3基因介导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生 ,是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核因子NF-кB的表达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凋亡调控基因B cl-x l相互关系。方法:对8例正常支气管粘膜上皮,43例肺癌(其中10例有淋巴结转移)的石蜡切片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法检测NF-кB和B cl-x l蛋白的表达。结果:43例肺癌和10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中NF-кB阳性率分别为67.44%和60.00%,显著高于正常支气管粘膜上皮阳性率12.50%(P均<0.05);低分化、中分化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81.25%、77.78%,较高分化阳性率28.57%明显升高(P均<0.01)。TNM分期Ⅲ期病例中NF-кB表达阳性率93.75%高于Ⅰ+Ⅱ期病例的51.85%(P<0.01),NFк-B表达与B cl-x l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肺癌组织中NF-кB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NFк-B活性上调与肺癌的发生有关。NF-кB与凋亡抑制基因B cl-x l的共同表达可能在肺癌中起协同作用,在肺癌癌变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瘦素、肥胖基因受体(OB-R)和白介素-β(IL-β)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5年9月整形外科的110例组织标本,分为病理性瘢痕组50例(包括瘢痕疙瘩组27例和增生性瘢痕组23例)、非病理性瘢痕组30例和正常皮肤组30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且比较各组瘦素、OB-R和IL-β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病理性瘢痕组和非病理性瘢痕组的瘦素、OB-R和IL-β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皮肤组(P<0.01),且病理性瘢痕组高于非病理性瘢痕组(P<0.01).瘢痕疙瘩组瘦素、OB-R和IL-β表达水平高于增生性瘢痕组及非病理性瘢痕组(P<0.05),且增生性瘢痕组高于非病理性瘢痕组(P<0.05).结论 瘦素、OB-R和IL-β在瘢痕组织中表达异常增多,而其表达水平与瘢痕的纤维化程度相关,表明瘦素、OB-R和IL-β参与了病理性瘢痕组织的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放化疗后晚期卵巢癌组织中NF-кB和抑癌基因 p53 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在放化疗前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卵巢癌组织中NF-κB和p53 蛋白在的表达.结果 不同亚型的上皮性卵巢癌对放化疗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кB在晚期放化疗后的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于治疗前(P<0.05);p53在晚期放化疗后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кB 和p53可能参与了晚期放化疗后的卵巢癌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8.
杨波  吴小华  黎海莉  张立芳 《河北医药》2008,30(9):1272-1275
目的 在基因及蛋白水平分析αvβ6整合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在位子宫内膜的表达状况,探讨其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法对34例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28例非EM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αvβ6整合素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定位分析,并与EM临床分期、类型及部位相联系.结果 αvβ6整合素基因和蛋白在EM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在位内膜的腺上皮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异位内膜αvβ6整合素mRNA表达显著高于EM在位内膜(P<0.01);EM在位内膜αvβ6整合素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在位内膜(P<0.01).EM异位内膜αvβ6蛋白质阳性表达率高于在位内膜(P<0.05),EM在位内膜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正常在位内膜(P<0.05).卵巢子宫异位囊肿壁αvβ6整合素mRNA值与腹膜红色样病变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与宫骶韧带结节αvβ6整合素mRNA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殖期与分泌期在位内膜αvβ6整合素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别αvβ6基因及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vβ6整合素参与了EM的发病过程,不同部位异位内膜的αvβ6整合素表达量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9.
人龋病进展过程中T、B淋巴细胞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更  杨若愚  王岷峰  侯芝艳  陈阵 《天津医药》2004,32(1):12-14,F002
目的 :研究人龋病发展过程中牙髓组织内T、B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 ,以探讨牙髓免疫防御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4组不同龋坏深度牙髓组织中的T、B细胞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4组龋病牙髓龋坏区CD45RO阳性T细胞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非龋坏区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深龋组T细胞数多于正常组和其他各龋病组 ,各龋病组牙髓龋坏区T细胞数均多于非龋坏区 (P<0.05) ;中龋组和深龋组CD20阳性B细胞数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牙髓免疫系统对龋源性刺激产生了积极的应答 ,早期阶段以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 ,而进展期阶段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AKT、eNOS和VEGF-C在儿童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20例儿童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及8例正常儿童皮肤中AKT、eNOS和VEGF-C的表达.结果 AKT、eNOS和VEGF-C在儿童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59%、63.41%、73.28%,在正常皮肤中均无AKT、VEGF-C和eNOS表达;AKT、eNOS与VEGF-C在有淋巴转移和无淋巴转移的儿童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0.05、<0.01、<0.01)AKT与VEGF-C、VEGF-C与eNOS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r=0.528,P<0.01;r=0.470,P<0.05).结论 AKT、VEGF-C和eNOS在儿童恶性黑色素瘤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核转录因子NF-кBp50在宫颈上皮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选取52例宫颈鳞癌、67例宫颈上皮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为研究组,选取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组;(2)采用Cervista技术检测宫颈局部HR-HPV的感染状态;(3)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标本中NF-кBp50的表达并以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PU)表示其阳性反应结果。结果:(1)宫颈上皮瘤变与宫颈鳞癌组中HR-HPV的感染率为91.04%与94.23%,高于对照组的15%(P<0.05);(2)NF-кBp50在CIN及宫颈鳞癌中表达的PU值为(25.42±2.23)与(28.34±3.21),正常宫颈为(6.35±2.16)(P<0.05);(3)在CINⅠ、CINⅡ及CINⅢ中NF-кB p50表达的PU值为(21.24±2.53)、(24.56±2.75)与(28.35±3.24)(P<0.05);(4)高、中、低分化宫颈鳞癌中NF-кBp50表达的PU值为(26.87±2.18)、(27.54±3.15)与(29.42±3.56)(P>0.05);(5)Ⅰ、Ⅱ及Ⅲ期宫颈鳞癌中NF-кBp50阳性表达的PU值为(22.43±1.32)、(25.17±3.24)与(27.26±2.52)(P<0.05)。结论:(1)HRHPV感染促使NF-кBp50的过度表达导致宫颈上皮瘤变及宫颈鳞癌的发生,而且NF-кBp50的早期表达是宫颈癌变发生的早期事件;(2)NF-кBp50的过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病程进展相关,可用于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增生性皮肤瘢痕术后不同时段放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放疗的增生性皮肤瘢痕患者142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手术后均予以7MeV电子线照射治疗,根据放疗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70例)和B组(72例),A组患者在术后1~3 d内开始放疗,B组患者在术后10~15 d开始放疗。结果 A组有效率为84.29%(59/70),B组有效率为69.44%(50/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予以术后放疗是治疗增生性皮肤瘢痕的有效措施,术后1~3 d内予以放射治疗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在瘢痕疙瘩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瘢痕疙瘩和正常人包皮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各4例分别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原代培养,行细胞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以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eye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免疫组化结果,cyclin D1表达阳性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 Blot检测结果,cyclin D1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clin D1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在其发生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在瘢痕疙瘩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瘢痕疙瘩和正常人包皮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各4例分别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原代培养,行细胞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以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eye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免疫组化结果,cyclin D1表达阳性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 Blot检测结果,cyclin D1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clin D1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在其发生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e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NF)-кB的表达、激活的影响及其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分为对照组、2.5(H1),5(H2),10(H3)及15 mmol/L(H4)5组,培养24 h.通过四甲基噻唑氮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RT-PCR法检测NF-кB p65 mRNA的表达,Westem blot检测NF-KB抑制蛋白-α(IKB-α)的蛋白降解,免疫组化法检测NF-кB的核转移趋势.结果:H2,H3,H4组HUVECs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Hey可使NF-кB p65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或P<0.01);Hey可促进IкB-α蛋白降解,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Hey处理HUVECs后,大量的NF-кB p65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结论:Hey可通过增强NF-кB p65 mRNA的表达,加速IкB-α蛋白的降解,促进NF-кB p65的释放、活化,从而转移进细胞核,调节其下游的趋化因子、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刮宫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CSP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分为刮宫组20例和栓塞+刮宫组26例,刮宫组患者行B超引导下刮宫术,栓塞+刮宫组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β-HCG下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β-HCG均显著下降,孕囊明显缩小,分别与治疗前对应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刮宫组相比,栓塞+刮宫组术中出血量与β-HCG恢复正常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治疗方法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刮宫术在处理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中安全有效,可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在患者无刮宫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五味子乙素对缺血诱导人牙髓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分别处理细胞24、48、72 h后,观察牙髓细胞形态并用波形蛋白染色和角蛋白染色鉴定细胞,检测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牙髓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丝氨酸蛋白酶(HtrA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的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牙髓细胞中局部黏着斑激酶(FA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结果化学染色鉴定结果发现,传代后的细胞波形蛋白染色结果显示阳性,角蛋白染色结果显示阴性,说明此细胞来源于中胚层,具有牙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随着五味子乙素浓度的增加牙髓细胞的增殖率呈现上升趋势(P<0.01),而牙髓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且与药物浓度和时间呈现一定的依赖性;不同浓度五味子乙素处理牙髓细胞后,细胞中的ALP、DSPP、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FAK、ERK、AKT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子乙素可以促进牙髓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这一效应可能是通过FAK、ER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кB (NF-кB )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mRNA在CCl4致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姜黄素(CUR)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建立CCl4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正常组、模型组以及CUR组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用RT-PCR法比较各组肝组织NF-кB以及ERK-1 mRNA的表达.结果 NF-кB mRNA 及ERK-1mRNA的表达: 正常组分别为0.317±0.035和0.434±0.067,模型组分别为1.219±0.158和0.944±0.151,CUR组分别为0.912±0.274和0.736±0.293,CUR组与模型组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SMA的表达:CUR组为4.327±2.064,模型组为6.784±2.158,正常组为0.943±0.371,CUR组与模型组比较,P值均<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UR可能通过抑制α-SMA的表达,减弱NF-кB诱导的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以及抑制ERK-1的促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从而起到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层粘连蛋白(LN)在不同阶段肝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以观察二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血清标本均来自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对照组(A组)20例、急性肝炎组(B组)15例、慢性肝炎组(C组)80例、肝炎肝硬化组(D组)85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和LN。结果(1)肝病患者血清TNF-α含量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TNF-α含量逐渐增高(P<0.05)。慢性重度肝炎组血清TNF-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也明显高于慢性轻度肝炎组(P<0.01)。血清TNF-α含量从ChildA→B→C级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肝炎组患者血清LN含量较对照组较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度肝炎组血清LN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肝炎组和慢性轻度肝炎组(P<0.05)。肝硬化组LN升高幅度较大,与慢性肝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A→B→C级LN含量逐渐增高,且C级显著高于A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TNF-α与LN二者显著相关(P<0.01)。结论在肝细胞损伤及其纤维化发展进程中,随着病情进展,TNF-α及LN含量逐渐增高,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整合素α5β3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3的表达,阐明其与乳腺癌侵袭性生长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乳腺原位癌,86例浸润性乳腺癌(其中有淋巴结转移32例,无淋巴结转移54例)整合素α5β3的表达情况。结果整合素α5β3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原位癌、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13·33%、61·63%,浸润性乳腺癌整合素α5β3的表达与正常乳腺组织(χ2=23·74,P<0·01)及原位癌(χ2=27·84,P<0·0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5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5)。结论整合素α5β3表达的阳性率与乳腺癌的进展程度成正相关,整合素α5β3的表达情况可作为乳腺癌恶性进展过程中的一个较有价值的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