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星状神经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组45例用电针刺激星状神经节治疗;神经阻滞组45例采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两组患者均是每天治疗1次,连续7次为一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间隔1 w行第二疗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浆IL-6、TNF-α,C反应蛋白(CRP)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结果治疗两疗程后电针组临床症状积分、治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阻滞组(均P<0.05)。治疗后电针组血浆IL-6、TNF-α、CRP及NE都显著降低(均P<0.05),但阻滞组仅CRP及NE下降显著(均P<0.05)。结论电针刺激星状神经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起到明显的临床效果,治愈率高,且并发症少,在治疗方法上能替代星状神经节阻滞。 相似文献
2.
3.
4.
2007年3月~2008年3月,我们采用中药熏蒸、牵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1999-2004年,我们对30例交感型颈椎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并与调节神经药、扩管药口服治疗者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中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0):1223-1224
目的探讨颈丛神经阻滞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病人分为颈丛阻滞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手法治疗,每日1次,治疗组用颈丛神经阻滞,每周1次,治疗15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颈丛神经阻滞结合手法能够改善椎动脉供血,加快血流速度,改善脑组织血氧供应,使神经功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8.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常见类型之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椎动脉受压和发生弯曲、痉挛或伴有椎动脉粥样硬化及转动牵拉椎动脉时引起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中医多以“眩晕”病论治,我院采用针灸、牵引、推拿及中药四联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7年以来 ,我们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疗法治疗偏头痛患者 63例 ,经临床观察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2例 ,女 41例 ;年龄 2 9~ 5 3岁 ;病程 2周至 3年。经影像学及其它辅助检查诊断为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6例 ,颅脑及颈椎外伤致偏头痛 7例 ,其余患者经神经系统及各项辅助检查均未发现阳性体征 ,血压正常。治疗方法 :采用前侧入路进针 (改良式 SGB) ,患者取仰卧位 ,头部稍后仰 ,术者站在穿刺侧。在环状软骨相当于第 6颈椎水平 ,术者用左手食指、中指将患者胸锁乳突肌和颈总动脉向外拉开 ,食指尖部触及下方的骨质 ,即…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4年1~12月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法治疗眩晕患者3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小针刀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2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5月~2003年4月,我们采用小针刀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260例,随访2a以上者20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其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其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头痛、眩晕和视觉障碍等。已有研究证实活血胶囊对循环系统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但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鲜有报道。为此,我们在临床中观察了活血胶囊治疗此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颈椎整复手法(Ⅰ组)与颈椎三维牵引配合药物(Ⅱ组)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Ⅰ组(21例),用0.8%利多卡因10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1次/d,10次为1疗程,期间加用2~3次颈椎整复手法。Ⅱ组(21例),行颈椎三维牵引,1次/d,10次为1疗程,期间口服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及扩血管药物。结果两种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的近期疗效的优良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使头颈部血管产生去交感性扩张,改善头颈部微循环,平衡自主神经功能,颈椎推拿手法纠正颈椎关节的旋转移位,恢复颈椎的稳定,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6.
17.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偏头痛病人96例,随机分为3组:养血清脑组(A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B组)和联合组即A组 B组(C组),每组32例.观察3组治疗后偏头痛疼痛强度、持续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3组病人治疗后偏头痛均有改善,疼痛强度减轻,头痛持续时间缩短(P<0.01);C组与A组、B组相比疼痛强度减轻明显,头痛持续时间更短(P<0.05),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可以缩短病程,改善头痛症状,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一种常见的类型,患者常表现为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如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复视、行走不稳、头痛、恶心、呕吐等,头晕与颈部活动有关。对该型颈椎病,我科自1998年3月至8月采用三种综合方法治疗24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4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5岁。患者均有典型临床表现并经椎动脉彩超检查存在椎动脉狭窄、硬化斑、血流速度及频谱异常,从而确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X光正、侧位片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其中6例椎间隙变窄(C4~C6多见)、… 相似文献
19.
睢庆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0):886-887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常伴有椎动脉体系狭窄和供血不足的体征和临床表现,如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听力障碍、心悸、恶心呕吐,往往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自1926年,Barre和Lieou首先提出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并致椎动脉受累可引起一系列的综合症状,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其发病机制先后有椎动脉压迫、颈交感神经受刺激、颈椎节段不稳、应力应变、椎基底动脉环代偿功能、体液因子、血管闭塞栓塞等几种学说和观点。因而在临床治疗上难以达到有针对性的标本兼治,疗效不甚理想,笔者自2001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即口服头痛宁胶囊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