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金匮》中的“粉”字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猪肤汤方有“白粉五合熬香”;大青龙汤方后有“汗出多者,温粉粉之”。《金匮要略》蛇床子散方,以“白粉少许”与蛇床子末和合相得,如枣大;甘草粉蜜汤中则用“粉一两”。以上涉及到白粉、温粉和粉,这三者是何物?在50年代后期,《中医杂志》及一些中医刊物上,曾就甘草粉蜜汤中的“粉”作过讨论,有说是铅粉,有说是米粉,有说是粱米粉,最终未成  相似文献   

2.
甘草粉蜜汤出自《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由甘草、粉、蜜三味药组成。具安蝈止痛,解毒和胃之功。主治:“蚘虫之为  相似文献   

3.
读了中医杂志1958年4月号王升初先生的“关于甘草粉蜜汤的我见”一文和秦伯未先生的按语后,我也想来发表一些意见。金匮要略用甘草粉蜜汤这一条,注家说法的确较纷乱,特别是关于“粉”这一件药,有人说是粱米粉,有人说是铅粉,有人说是甘草粉,见仁见智,没有结论。根据我个人读“金匮要略”的体会,认为“粉”应当是粱米粉,既不是甘草粉,也不是铅粉。  相似文献   

4.
《金匮》曰:“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粉一两,蜜四两,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入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方中之“粉”,仲景未明确指出,究属何物?后世说法则不一,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铅粉,理由是因原文方中粉仅用二两,且服法中强调“差即止”,若系米粉则用量不至于如此之小。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蚘虫病篇》“蚘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历代注家皆于“有时’’后点读,掩卷三思,殊不恰当。“发作有时”,换言之,就是休作有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正> 笔者应用《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一方,铝粉代以米粉,加驱蛔止痛药治疗蛔虫性腹痛症80例,治愈75例,好转5例,有较好的止痛、驱虫效果。现将方法介绍于后: 一、治疗方法:加味甘草粉蜜汤由甘草10~15克蜂蜜30~60克川椒3~6克鸟梅20~30克苦楝根皮20~30克使君子(去壳)15克元胡索(醋炙)10~15克粳米粉30克水煎纳蜜,成人分二次服完,小儿酌减。本方视证只加不减,伴恶心呕吐加灶心土15克,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方·趺蹶手指臂胫转筋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篇蛔虫病条载有甘草粉蜜汤一方,临床医家应用此方时,对于其组成中未明确标明种类的"粉"有很大争议,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为"铅粉",一为"米粉".本文主要从文献学角度如版本、异文等,以及该方的解释是否符合中医学理论等方面去考证此方.笔者认为甘草粉蜜汤非杀蛔方,而是用于毒药杀虫...  相似文献   

8.
中医杂志五七年第八号刊载秦伯未先生的金匮要略杂病浅说,认为甘草粉蜜汤是一个最早的杀虫药方,方内的粉,当是铅粉。耿鉴庭先生在新中医药第七卷第十期发表“金匮第十九篇语释”一文内谈到治蚘虫病一段,与此有关,今把它引来,以作参考。金匮第十九篇,第六条原文:“蚘虫之为病,今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  相似文献   

9.
昔贤对《金匮》“狐惑”的注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以虫解释者居多,如赵以德在《金匮要略玉函二注》中说:“狐惑病谓虫蚀上下也……,又谓伤寒病内热,饮食少,肠胃空虚而虫不安,故随所食上下部而病名狐惑也”。徐忠可在《金匮要略论注》中也说:“狐惑虫也,虫非狐惑而因病以名之,……谓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份,本刊發表了王昇初同志“关于甘草粉蜜湯之我見”一文,認为方中的粉是米粉而不是鉛粉,引起了讀者研究的兴趣。几个月来,收到有关甘草粉蜜湯的讨論稿件有孙啟明同志等十三人,內中同意米粉的四人,不同意米粉而主張应用鉛粉的九人,大家都提出了宝貴  相似文献   

11.
“悸”是一种跳动不能自主的自觉症状。《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心悸”“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脐下悸”等多种描述。考其病机,《伤寒明理论》云:“不外二种,一者气虚也,二者停饮也。”因此其治法有二,一者扶正,如桂枝甘草汤;一者祛饮,如小半夏加茯苓汤、苓桂术甘汤等。  相似文献   

12.
“悸”是一种跳动不能自主的自觉症状。《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心悸”、“心动悸”、“脐下悸”等多种描述。考其病机,《伤寒明理论》云:“不外二种,一者气虚也,二者停饮也。”因此其治法有二,一者扶正,如桂枝甘草汤;一者祛饮,如小半夏加茯苓汤、苓桂术甘汤等。其病机虽由“一虚一饮”统摄,但变化复杂,涉及五脏六腑,关乎  相似文献   

13.
《伤寒杂病论》中有四处用到"粉",而关于"粉"的实质历来都有争议,结合历代文献及临床实际,认为在大青龙汤后用的"粉"可能是复方,由几种具有敛汗功效的药物组成,可加入米粉,在甘草粉蜜汤、猪肤汤、蛇床子散中用的"粉"以米粉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应用“外敷复方甘草蜜,内服20%甘草浸剂”治疗蜂螯,疗效显著。复方甘草蜜、20%甘草浸剂,具有解毒镇痛作用。其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制做简单,方便群众。制法1.复方甘草蜜:取甘草粉(约60目筛)20克、冰片粉2克、蜂蜜40克,调和均匀,涂敷患处。具有清热解毒镇痛作用。2.20%甘草浸剂:取甘草粗粉 (约40目筛)20克,用100毫升白开水浸泡30分钟后,当茶饮用。(水喝完后,药渣仍可用沸水浸后饮用)。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15.
白头翁汤原载《伤寒论》、《金匮要略》(下称《金匮》)。而二书对此方证治之叙述极为简单。《伤寒论》载:“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金匮》同)“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金匮》载:“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由于原文过于  相似文献   

16.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收录《金匮要略》所载方剂14首,其中6首含有甘草,包括桂枝芍药知母汤、苓桂术甘汤、橘皮竹茹汤、麦门冬汤、甘姜苓术汤、厚朴七物汤。这6首方剂中的甘草均无炮制要求。为明确这6首方剂的甘草炮制,通过《金匮要略》通行本与吴迁本甘草炮制的对照,《金匮要略》与《伤寒论》甘草炮制的对照,《伤寒杂病论》主要传本甘草炮制的分析,梳理两晋至宋元医书转载的上述6首方剂中甘草的炮制情况,以及汉至宋元时期的甘草炮制沿革,从文献考证的角度推断出这6首经典名方所用甘草炮制法为“炙”。继而回顾炙法历史,阐明“炙”为直火烘烤,接近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单炒(清炒)法,建议上述6首方剂均使用炒甘草。该文可为《金匮要略》经典名方的其他关键信息考证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姜迪  洪瑛 《中医研究》2024,(3):66-68
为厘清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剂量和用法,对相关古籍进行挖掘,发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与其他麻黄类方剂的剂量和服法不同,《外台秘要》所载薏苡麻黄汤和《金匮要略方》中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与现行教材记载的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剂量和服法亦不同;认为《外台秘要》所载薏苡麻黄汤是接近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原貌的版本,《金匮要略方》中的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为张仲景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原方。  相似文献   

18.
辨病和辨证 辨脉和辨因——《金匮》教学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匮要略》者,汉张仲景所著,为医方之祖,而治杂病之宗也.其方约而多验,其文简而难通.唐宋以来,注释缺如.明兴之后,始有起而论之者.迄于今,乃不下数十家,莫不精求深讨,用以发蒙而解惑.然而性高明者,泛骛远引,以曲逞其说,而其失则为浮;守矩矱者,寻行数墨,而畏尽其辞,而其失则为隘.是隘与浮者,虽所趣不同,而其失则一也.”(《金匮要略心典·序》)这段话,是尤在泾说的,说得有体会.“其方约而多验,其文简而难通”,是对《金匮》一书比较确切的评价.栝楼薤白白酒汤,其方可谓约矣,然而用之多验;“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此虚劳病之大纲也,其文可谓简矣.为什么脉大  相似文献   

19.
芎归胶艾汤临床应用体会曹素芳(沧州市人民医院061000)芎归胶艾汤始见于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全方由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白芍、生地黄所组成。为治疗妇人下血之要方。《金匮要略》云:“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而不止者...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枳实消痞丸治疗慢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党参组成。原方主治小柴胡汤证误下成痞者,如《伤寒论》154条所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俱,而以它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曰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另在《金匮要略》中又用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后世师其法,凡脾胃虚弱,客邪乘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