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斌  谢悦  蒋勇  李淑杰  邱大  王颖 《重庆医学》2015,(32):4535-4537
目的:探讨多发脑转移癌在治疗中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与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择60例确诊的多发脑转移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脑放疗加肿瘤靶区后期加量技术给予处方剂量,全脑放疗30 Gy/10F ,病灶加量20 Gy/10F至生物学剂量59 Gy。每例患者采用同样的剂量学条件限制,分别进行两弧容积弧形调强计划与调强计划设计。通过其剂量学分析评估:靶区覆盖,均匀性及适形性;危及器官(OAR)剂量分布;机器跳数。结果两组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两组眼球、晶体、视神经、视交叉、腮腺、脑干及外耳道的平均受照剂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眼球、晶体、腮腺及外耳道的热点剂量小于IMRT组(P<0.05)。VMAT 组有更少的机器跳数(P=0.017),照射时间更短。结论 VMAT技术可以满足临床对于多发脑转移瘤的大剂量放射治疗的计划要求;两种方案在靶区适形度、靶区均匀性无明显差别;VMAT组的眼球、晶体、腮腺及外耳道热点剂量更低;VMAT在缩短照射时间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和固定野适形调强放疗(IMRT)治疗鼻咽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以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4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各57例,A组采用VMAT放疗,B组采用IMRT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靶区剂量、风险器官(OAR)受量、治疗效率(加速器跳数、治疗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缓解率、靶区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视神经、晶体、腮腺、下颌骨受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治疗中加速器跳数、治疗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IMRT治疗鼻咽癌患者效果相当,但应用VMAT可减少病灶周围正常器官的受量,对提升治疗效率及安全性有利。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是目前国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食管癌主要、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颈段、胸上段以及局部晚期的食管癌,放疗成为其首选的治疗方式。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作为一种先进的放疗技术,已经被用于治疗食管癌数年。但目前国内外关于食管癌VMAT计划的剂量学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争议。本文从VMAT基本原理及食管癌VMAT放疗计划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这两个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VMAT)相比常规静态调强(s-IMRT)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及治疗效率。【方法】选取52名病理确诊且接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统一采用同步加量技术给予肿瘤靶区处方剂量70 Gy/33次,亚临床病灶区60 Gy/33次,预防照射区56 Gy/33次。每例患者采用相同剂量学限制条件分别进行容积旋转调强及常规调强计划设计(Monaco计划系统)。通过其剂量学对比分析评估:①靶区覆盖,均匀性及适形性;②危及器官剂量分布;③治疗时间及治疗跳数。【结果】两组计划均有较好靶区剂量覆盖,但PTV70常规调强组相比容积旋转的均匀性(VMAT vs.s-IMRT,1.09±0.02 vs.1.07±0.02;P<0.001)和适形性(VMAT vs.s-IMRT,0.48±0.15 vs.0.54±0.13;P<0.001)更优;同时VMAT组在正常组织上也未显示剂量学优势,VMAT组脑干剂量较s-IMRT组剂量略低(VMATvs.s-IMRT,57.99±6.43 vs.58.22±5.78;P<0.001),但脊髓,腮腺及喉的剂量较s-IMRT组高(P<0.05)。VMAT单次治疗时间(7.0 min)较IMRT(13 min)显著缩短,但平均治疗跳数(VMAT vs.s-IMRT,644±172 vs.654±180;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可达到常规静态调强较相似的剂量分布,但治疗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的剂量学对比,探讨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在胸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接收的56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放射治疗的方式不同进行临床随机分为适形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结果:两种放疗方式靶区平均剂量和最高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强放疗组D99和D95明显高于适形放疗组.两组间肿瘤区Davg、Dmax、D99和D95剂量分布结果无显著差异.≥105%处方剂量的相应靶体积的百分比,适行放疗明显高于调强放疗;调强放疗的CI明显好于适行放疗.结论:调强放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肿瘤周边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在治疗胸上段食管癌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对鼻咽癌常规放疗(CRT)和逆向调强放疗(IMRT)计划作剂量学比较,评估不同照射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12例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用3DTPS对每例患者分别作出CRT和IMRT计划.根据靶区V95%、D5%、D95%、D5%/D95%、靶区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和正常组织受量(D50,D33,D5、Dmax和Dmean等)来比较这两种计划剂量学的差异.结果 两种不同计划中的靶区分布,GTVnx、GTVnd和CTV1差别不大,但对于亚临床区CTV2和某些正常组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鼻咽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CRT和IMRT计划均有较好覆盖.但在亚临床病灶方面,IMRT比CRT包含靶区更好一些,且IMRT减少了腮腺、颞叶、垂体和颞颌关节等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对鼻咽癌常规放疗(CRT)和逆向调强放疗(IMRT)计划作剂量学比较,评估不同照射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择12例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用3DTPS对每例患者分别作出CRT和IMRT计划。根据靶区V95%、D5%、D95%、D5%/D95%、靶区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和正常组织受量(D50,D33,D5、Dm ax和Dm ean等)来比较这两种计划剂量学的差异。结果两种不同计划中的靶区分布,GTVnx、GTVnd和CTV1差别不大,但对于亚临床区CTV2和某些正常组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鼻咽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CRT和IMRT计划均有较好覆盖。但在亚临床病灶方面,IMRT比CRT包含靶区更好一些,且IMRT减少了腮腺、颞叶、垂体和颞颌关节等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静态调强(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肝癌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不同放疗技术的优劣性。【方法】选择20例行4DCT扫描的原发性肝右叶癌,为每例患者制定三套放疗计划:3DCRT、9野sIMRT和VMAT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50 Gy,分25次照射。比较不同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加速器跳数(MU)以及治疗参数等。【结果】三组计划的Dmax无明显差异;IMRT和VMAT计划的靶区覆盖率、均匀性和适形性均显著优于3DCRT。三组计划的肝平均剂量分别为(20.5±4.5)Gy(3DCRT)、(21.1±3.8)Gy(IMRT)、(20.9±3.9)Gy(VMAT),肾脏、胃、小肠、脊髓的受照剂量差异不明显。3DCRT、IMRT、VMAT计划的MU分别为405±99、392±81、438±76(P=0.226),有效治疗时间分别为(2.1±0.2)min、(4.8±0.7)min、(3.0±0.2)min(P=0.000)。【结论】VMAT的剂量分布与IMRT相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与3DCRT相比,IMRT和VMAT计划均可显著改善肝癌靶区的剂量覆盖,但在正常器官的保护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固定野调强(IMRT)和三维适形(3D-CRT)放疗技术在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治疗中的剂量学参数,分析3种治疗计划的剂量学特性。方法:选择12例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采用Pinnacle 9.2和eciseplan 2.03治疗计划系统,每例患者均设计VMAT﹑IMRT和3D-CRT ,比较3组计划的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量等。结果: MAT及IMRT组适形度指数(CI)相似,但均优于3D-CR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计划的靶区不均匀指数(HI)相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机器跳数(MU)及出束时间优于其他2组,VMAT组优于IMRT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受量,3组计划脑干及晶体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和IMRT组脊髓、视神经、视交叉和大脑颞叶的受量明显优于3D-CR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MAT组与IMR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种放疗技术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有差异,VMAT与IMRT计划均能较好覆盖靶区,并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满足临床需求。VMA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MU和出束时间优于IMRT计划。3D-CRT仅在MU和治疗时间上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分别设计双弧共面(Double-arc Coplanar,2F)计划、4弧共面(Quadruple-arc Coplanar,4F)计划和非共面蝴蝶形布野(Butterfly-shaped Field,BF)计划,并比较不同布野方案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2F、4F和BF计划,比较2F与4F计划、2F与BF计划之间靶区、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和机器参数的差异。结果靶区仅BF计划的计划肿瘤靶区(Planning Gross Target Volume,PGTV)D_(max)明显小于2F(P<0.05),其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适形指数除PGTV外,其余指标4F计划均高于2F(P<0.05),而BF计划与2F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匀性指数除PCTV1外,其余指标4F计划均低于2F(P<0.05),BF计划仅PCTV2和PCTVln低于2F(P<0.05)。4F计划的脊髓D_(max)、左右腮腺和喉的Dmean均显著低于2F(P<0.05)。BF计划喉Dmean明显低于2F计划(P<0.05),但视交叉、左右晶体D_(max)明显高于2F计划(P<0.05)。4F计划机器跳数明显高于2F(P<0.05)。结论3种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但BF计划对OAR的保护作用并未优于共面计划;4F计划在获得更好剂量分布的同时能降低正常组织量,但会增加机器跳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癌调强和适形放疗方案的比较,选择前列腺癌最佳放疗方案.方法:选取8例前列腺癌患者,经过增强CT模拟定位后参考盆腔磁共振结果勾画大体肿瘤体积,按统一标准外扩临床靶体积和PTV,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调强适形放疗计划(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在规定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直肠、膀胱、股骨头等正常组织受量的差异.结果:调强放疗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处方剂量覆盖PTV百分比较好,减少了直肠、膀胱和股骨头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采用IMRT是目前最佳的一种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68)和对照组(n=53)。治疗组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疗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放疗法。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总生存率、1和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结果:治疗组患者2年的总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明显。结论: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调强适形放疗进行阐述,探讨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为日后临床治疗初治鼻咽癌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3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医学上的分类方法,Ⅰ期患者共有4例,Ⅱ期患者共有18例,Ⅲ期患者共有57例,Ⅳ期患者共有51例。根据患者的患病时间长短、病理特征等,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进行临床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后,最严中的急性不良反应集中在放射性黏膜炎,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证明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后,临床康复明显,未来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结论:鼻咽癌IMRT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治疗初治鼻咽癌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今后临床治疗,需要注意远处转移,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导致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调强适形放疗进行阐述,探讨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为日后临床治疗初治鼻咽癌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3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医学上的分类方法,Ⅰ期患者共有4例,Ⅱ期患者共有18例,Ⅲ期患者共有57例,Ⅳ期患者共有51例。根据患者的患病时间长短、病理特征等,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进行临床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后,最严中的急性不良反应集中在放射性黏膜炎,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证明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后,临床康复明显,未来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结论:鼻咽癌IMRT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治疗初治鼻咽癌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今后临床治疗,需要注意远处转移,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导致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不同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放疗技术对鼻咽癌肿瘤靶区及各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择鼻咽癌患者8例,应用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个病例分别模拟常规分割二维放疗(CRT)、后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全程调强适形放疗(IMRT),比较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及相关受照剂量体积。结果在临床靶区1(CTV1)、临床靶区2(CTV2)调强组的靶区覆盖优于另两组(P〈0.05)。调强组脑干和脊髓的最高受量分别为57.25 Gy和42.52 Gy,腮腺、颞叶、颞颌关节和下颌骨的平均受量分别为38.66、19.84、44.53、43.5 Gy,且各危及器官超过最小耐受剂量(TD5/5)的体积均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结论调强技术能够减少大多数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容积旋转调强和切线野调强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接受放射治疗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0例,采用Eclipse计划系统分别设计容积旋转调强(2F-RapidArc)与切线野调强(2F IMRT)计划,2F-RapidArc采用机架角287°~293°至152°~162°的两个部分弧,中间0°~90°避免照射,2F IMRT采用机架角301°~311°和125°~135°的切线野照射,处方剂量均为46 Gy/23次,所有计划要求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比较2种计划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分布、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2F-RapidArc和2F IMRT计划均匀性指数分别是1.12±0.02和1.11±0.03(P=0.282),适形度指数分别是0.80±0.03和0.65±0.04(P<0.001),计划靶区(PTV)V110分别是20.98%±14.47%和10.43%±10.49%(P=0.030)。与2F-IMRT计划相比, 2F-RapidArc计划增加了左侧肺的V5(48.06%±17.32% vs. 24.23%±6.56%,P=0.001)、V10(28.89%±9.28% vs. 17.07%±4.78%,P=0.004)、Dmean[(9.70±2.14) Gy vs. (6.86±1.77) Gy,P=0.002],增加了双肺的V5(22.85%±7.55% vs. 11.01%±2.95%,P=0.001]、V10(13.16%±4.33% vs. 7.76%±2.16%,P=0.006)、Dmean[(4.66±0.95) Gy vs. (3.17±0.82) Gy,P=0.001),但降低了左侧肺的V40(3.58%±1.46% vs. 6.19%±3.04%,P=0.006),同时降低了双肺的V40(1.61%±0.64% vs. 2.81%±1.39%,P=0.005)。增加了心脏的V5(39.3%±17.19% vs. 8.79%±4.24%,P<0.001)、V10(21.31%±13.8% vs. 5.73%±3.42%,P=0.002)、V20(7.80%±6.08% vs. 4.05%±2.85%,P=0.018)、Dmean[(0.64±0.25) Gy vs. (0.29±1.39) Gy,P<0.001],降低了心脏的V40(0.50%±0.40% vs. 1.86%±1.94%,P=0.037)。增加了对侧乳腺的Dmean[(1.63±1.26) Gy vs. (0.09±0.05) Gy,P=0.004]。与2F-IMRT计划相比,2F-RapidArc治疗时间略有增加[(132.9±7.2) s vs. (140.3±11.6) s,P=0.030],两者的机器跳数相当[(467.0±30.4) MU vs. (494.7±44.9) MU,P=0.094]。结论:2F-RapidArc和2F-IMRT计划皆能满足临床需要,2F RapidArc计划比2F IMRT计划有更好的适形度,更低的高剂量区,但是增加了患侧肺、双肺、心脏的低剂量区及对侧乳腺的平均剂量;2F-RapidArc计划的治疗时间比2F IMRT计划略长;2F-RapidArc计划的机器跳数与2F-IMRT计划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3D-CRT和VMAT治疗LARC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6例LARC患者分成3D-CRT组和VMAT组,均行放疗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放疗情况、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的放疗剂量、放疗时间、放疗中断情况、2级、3级血液学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以及2级、3级非血液学的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肿瘤切除情况、保肛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19%和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术中失血量而言,3D-CRT组为(170.0±34.7)mL显著多于VMAT组的(114.4±39.0)mL(P<0.05).结论 VMAT方法并不比3D-CRT方法具有更佳的放疗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应视患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MRT)与单个全弧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Arc1)、2个全弧VMAT(Arc2)的计划质量、治疗效率和执行精度,为临床上宫颈癌术后VMAT治疗的弧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给以相同的处方剂量和优化参数,分别设计7个野IMRT(7F-IMRT)、Arc1和Arc2计划,比较7F-IMRT与Arc1计划和Arc2计划的计划靶体积(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治疗计划机器跳数(MU)和执行时间,采用γ分析法评价通过率,验证治疗计划的剂量准确性。 结果: Arc2计划靶区适形度(CI)和靶区剂量均匀性(HI)均优于7F-IMRT计划(P<0.05),7F-IMRT优于Arc1计划(P<0.05);Arc2计划直肠V50、小肠V40和V10均低于7F-IMRT计划(P<0.05),而Arc1计划的直肠、膀胱和小肠的近似最大剂量(D2cc)、平均剂量(Dmean)和V50均高于7F-IMRT计划(P<0.05或P<0.01);与7F-IMRT计划比较,Arc2计划的MU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24%和54% (P<0.05),剂量验证的3mm/3%的γ通过率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颈癌术后患者VMAT治疗,采用单个全弧难以满足临床要求,宜至少采用2个全弧,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中分次内误差和患者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