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gA肾病血尿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李浩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5):559-560
血尿为IgA肾病主要且突出的临床表现,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医对该病血尿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由于IgA肾病血尿是无痛性血尿,故当属中医学"尿血"范畴而归于血证中,其中既包括肉眼血尿,也包括镜下血尿。IgA肾病血尿与中医的"尿血证"发生的病因病机是基本吻合的。中医对IgA肾病血尿的治疗应从三种情况考虑,但总以谨守病机,辨证而治。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28-31
肾性血尿,即血尿来自肾脏,多指肾小球源性血尿。中医学将其归属于"尿血""溲血""溺血"等范畴。血尿为肾系疾病常见症状之一,是多种急慢性肾脏疾病主要临床表现,IgA肾病尤为多见。在该疾病中,血尿多长期伴随IgA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现代医学目前鲜有特效药物,而传统医学对肾性血尿的治疗积累了宝贵经验,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热、瘀、毒为标,刘伟敬教授结合中医理论及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血尿的关键病因为伏风内扰、瘀血阻滞肾络、脾肾不足等。因此治疗上刘教授提出从风、瘀、虚论治,结合脏腑辨证,以达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是IgA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属为"肾风""尿血""水肿""尿浊"等范畴,并认为该病以脾肾亏虚为本,风湿毒为标,瘀血贯穿疾病始终.对IgA肾病从瘀论治的病理机制进行探讨,从益气活血、标本兼治,清热凉血、热去络宁,活血利水、斡旋三焦,...  相似文献   

4.
IgA肾病是全球最为常见的肾小球性疾病之一,是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导致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为肉眼或镜下血尿反复发作,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损伤等.中医学对IgA肾病无相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尿血""水肿""虚劳""腰痛""肾风"等范畴.中医学认为IgA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标实证候中又以湿热、湿毒、瘀血最为常见[1].风湿内扰在IgA肾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风为百病之长,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常合邪致病.  相似文献   

5.
张琪教授认为,IgA肾病血尿发病之初以肾为病变中心,日久入血则出现血的运行失常而形成血瘀,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是其本,邪热瘀毒是其标。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根据患者体质差异施用清热凉血化瘀法、滋阴收敛止血法、益气阴清热止血法、补肾阴降火益气法及益气补肾收敛固脱法治疗。血尿日久则形成血瘀,根据证候特点,辨别血尿发作不同阶段,动态观察标本缓急、阴阳虚实变化;根据现代医学IgA肾病血尿致病机理,病理分级、物理化学检查结果而灵活变通用药。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IgAN)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是我国主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中医药治疗IgA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从IgA肾病临床证候特点来看,可归属于中医学“尿血”、“腰痛”、“水肿”、“虚劳”等范畴,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好发于本虚之体.本病以脾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瘀血内结贯穿始终,为本虚标实之证.中医药对IgA肾病的治疗多分为分型分期治疗、守方治疗和中药注射剂治疗.  相似文献   

7.
由于病理机制复杂,西医对新月体型IgA肾病尚无有效治疗措施,预后通常较差。本文从中医"内外合邪"角度对新月体型IgA肾病的辨治进行探讨,认为IgA肾病固有的内邪与外入之风热、湿热相合,蕴成毒瘀,是IgA肾病新月体产生的关键因素。因毒瘀伤肾为新月体型IgA肾病的根本病机,故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调畅三焦。临证分缓急轻重,可取得积极疗效。  相似文献   

8.
于敏  王姣  史耀勋 《吉林中医药》2013,(10):989-991
中医认为,IgA肾病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是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则为外感、湿热、瘀血等,其中瘀血是IgA肾病的主要病理产物,并贯穿于IgA肾病病程的始终。IgA肾病患者临床可见血瘀证表现,符合中医“久病入络”的病机理论。“瘀血”的形成可因气滞、湿热、阴虚或阳虚导致,治疗时,根据其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施以固摄、封藏、行滞、除湿、益阴、温阳之法,使经血不离经而在脉道内运行。但仍需注意,不能妄投收涩止血之品,应注重活血止血、化瘀通络,达到“止血而不留瘀”。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根据IgA肾病的临床症候特点,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血尿"、"水肿"、"腰痛"、"肾风"、"虚劳"等范畴。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肾元亏虚为本,湿、热为标,淤血内结贯穿始终。辨证时当首辨分期,再辨主证、次证;先辨正虚,再辨邪实。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分为辨证论治、专法专方、中成药及中药制剂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脏免疫病理检查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广泛沉积,临床以上呼吸道感染反复诱发、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特点的一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根据IgA肾病的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之尿血、水肿、腰痛等范畴辨治。万廷信主任医师为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甘肃省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万主任从事肾脏病的医疗、科研工作28年,治学严谨,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是原发于肾小球的主要表现为血尿,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高血压和肾脏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檀金川教授认为IgA肾病可归属中医学"血尿"范畴。治疗上强调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充分挖掘中草药与西药的协同治疗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辨证治疗儿童IgA肾病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是儿童时期多发的一种肾脏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似有增高的趋势,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持续性镜下血尿,伴有或不伴有轻度蛋白尿为主要体征.中医学无此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似可归属中医之"尿血症"范畴,但IgA肾病并不等同于尿血症.笔者临床辨证治疗儿童IgA肾病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蓝芳  史伟  赵君雅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89-1390
<正>IgA肾病(IgAN)是一种以IgA和补体C3为主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主要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约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原因。IgA肾病15%~20%的患者在诊断本病后10年内,30%~35%在20年内进入终末期肾衰[1],为肾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特点以肉眼或镜下血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等。由于血尿是IgA肾病主要且突出的临床表现,故归属于中医学"尿血"、"溺血"、"溲血"等范畴。本文就其病因病机及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理论认为阴虚、血瘀是糖尿病肾病病机的主要部分。笔者认为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阴虚、血瘀两者呈动态变化。早期阴虚重而瘀血轻,中期阴虚和瘀血兼重,后期阴虚弱而瘀血重,同时变生他证。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治根据病情侧重将其分为三期,以养阴活血为主,兼顾变证。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为阴虚燥热、瘀血内生之证,治宜养阴清热为主、和血为辅;中期为气阴两虚、肾络瘀阻之证,治宜滋阴活血并重兼以益气;晚期为阴阳两虚、瘀血阻络之证,治宜滋阴助阳、破血通络。  相似文献   

15.
王永业  盛梅笑 《河北中医》2007,29(8):761-763
肾小球肾炎血尿以持续性镜下血尿或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为特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当临床以单纯性血尿为表现时,其病理类型多数为系膜增生性IgA肾病,尚可见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增生或硬化性肾炎等。这部分肾炎患者的病程大多呈良性经过,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病理损害呈进展性,最终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血尿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有关,因此西医常采用免疫抑制剂、清除感染病灶、或对症治疗等方法,疗效并不令人十分满意。而中医药对肾小球肾炎血尿的疗效较好,积累了一些经验,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的认识肾小球肾炎血尿在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中属尿血、溲血范畴,认为其发生由“热移膀胱”、“热在下焦”所致。皮持衡[1]认为肾小球肾炎血尿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可从“热、瘀”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当从“虚、热、瘀”论治,但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属热伤肾络,迫血妄行,虚者多是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气不摄血,精血下泄。郑平东[2]认为血尿的病因不外乎外邪侵袭、火热内蕴、气虚失摄。风邪外袭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气阴不复、瘀血阻络是导致本病迁延难愈的根源,气阴不足易引起外感,外感又进一步损耗气阴,故...  相似文献   

16.
辨证治疗单纯血尿性IgA肾病87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索单纯血尿性IgA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规律。方法:对87例单纯血尿性IgA肾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证、气阴两虚证、瘀血证3种证型,无证可辨者亦归于瘀血证,并分别以以清热利湿、滋阴凉血益气、活血祛痰法治疗。结果:87例单纯血尿性IgA肾病患者中,湿热证者最多,湿热证总有效率为97.05%;气阴两虚证者次之,总有效率为96.15%;瘀血证者又次之,总有效率为66.66%。无证可辨者最少。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对单纯血尿性IgA肾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从脾论治IgA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1]。本病属于中医学“血证”、“水肿”、“腰痛”等范畴。现有的临床研究及文献资料表明,IgA肾病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中脾虚湿热是临床常见的证候。 1 理论依据 1.1 中医传统理论 《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也。”《灵枢·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以血尿、蛋白尿、水肿为临床表现的IgA肾病与脾的关系密切。脾乃后天之本,主运化,职司饮食消化和精微的吸收转…  相似文献   

18.
肾性血尿是指肾小球疾病所引起的血尿,临床上表现为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蛋白尿伴血尿等,见于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尤以IgAN(IgA肾病)最为常见。本病属中医"尿血"范畴。现将中医治疗肾小球性血尿情况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叶氏认为尿血的病位在肾与膀胱,主要病因责之于热与虚,热为湿热、瘀热,虚为阴虚、气虚,病机为热动血络、  相似文献   

19.
IgA肾病属于中医"水肿"、"腰痛"、"尿血"、"虚劳"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辨证施治本病已取得一些进展。笔者有幸师从李学铭教授,现将李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李师认为,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有气血阴阳亏虚及脏腑虚损;标  相似文献   

20.
IgA肾病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焦安钦教授认为lgA肾病血尿发病主因多为正虚邪实导致的上、中、下焦的通调失司。肺为其标,脾为其制,而其本定在于肾。其病情逆顺传变,上、中、下三焦环环相扣,故吾师以"三焦传变"为主纲,结合气血理论,灵活运用治疗IgA肾病血尿,有效发挥中医优势,从而使IgA肾病血尿患者病情缓解,症状改善,显著增加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