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肺癌术后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2年12月1245例开胸手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其中14例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且需要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为1.1%(14/1245),其中9例(64.3%)通过临床表现及间接检查确诊;4例(28.6%)通过直接检查确诊,包括肺通气/灌注扫描2例,螺旋CT增强扫描1例和肺动脉造影1例;尸检1例。所有病例即使立即采用了心肺复苏,仍有8例(57.1%)在症状出现48h(平均4h)内死亡;6例(42.9%)得以生存,均静脉应用肝素和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其中3例采用了尿激酶溶栓治疗。2例有巨大肺动脉栓子的患者经急诊手术治疗,1例行栓子摘除术,1例行右肺中下叶切除术,术后效果均满意。结论:肺动脉栓塞是肺切除术后早期较少见、致命的并发症,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间接检查。直接的检查手段包括肺核素扫描、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血管造影,应在患者状态稳定后进行。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的状态和治疗手段的优缺点来综合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肺癌肺切除术后肺动脉残端充盈缺损的发生率及其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003年间132例患者的胸部平扫和增强CT图像,男85例,女47例,平均年龄62.3岁(25岁-80岁)。56例行右肺切除手术,76例左肺切除手术。观察增强CT是否出现肺动脉残端充盈缺损、大小、形态和随访CT上的变化。测量平扫和增强CT的CT值。测量肺动脉残端的长度,观察远离肺动脉残端的其他肺动脉内是否出现血栓。结果:肺动脉残端的充盈缺损见于17例肺癌肺切除患者(12.9%),充盈缺损局限于血管腔内,右侧肺动脉残端充盈缺损发生率为26.8%,左侧发生率为2.6%(P〈0.001)。右肺动脉残端的平均长度长于左侧(P〈0.001)。平扫和增强CT的CT值无明显变化。随访CT,大部分病灶无变化或缩小。结论:肺癌肺切除术后在CT上出现肺动脉残端充盈缺损并不罕见,原位血栓形成应与肿瘤复发、肺血栓栓塞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Lu W  Guo D  Miao J  Liu C  Hu S  Liu W  Jiao H 《中国肺癌杂志》2001,4(4):293-295
目的 分析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后致肺低灌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特征,探讨肺动脉受累程度与肺低灌注间的关系,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 收集CT显示侵犯肺动脉的中央型肺癌患者26例,行肺血管DSA检查,观察肺低灌注的DSA影像特征,描绘受累肺叶及健侧对应区域肺实质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 26例中38支叶肺动脉受侵,34个肺叶(89.5%)出现肺低灌注,肺低灌注与肺动脉受累后狭窄累后狭窄程度程度密度切相关(P<0.05)。DSA像上肺血管征表现为肺动脉中断(11.8%,4/34)或分支数量减少(88.2%,30/34),末梢肺动脉消失(41.2%,14/34)或减少(58.8%,20/34),肺实质征表现为肺组织毛细血管充盈消失(14.7%,5/34)或减弱(85.3%,29/34)。结论 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后致该动脉供血区域出现肺低灌注,肺低灌注与肺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肺实质征及肺血管征是肺低灌注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确诊为PE患者的CT肺动脉成像(CTAP)资料,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PE Dection 1.0软件等显示肺动脉主干、肺叶、肺段及亚段的栓塞.32例PE患者共检出亚段以上受累动脉128支,CTAP的直接征象为栓子形成的各种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内实变影、肺动脉扩张、右心增大及胸腔积液.初步研究结果提示,CT-PA能清楚地显示PE的直接与间接征象,是诊断PE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晚期肺癌行支气管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分析4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完全缓解6例占15%,部分缓解30例占75%,无变化4例10%,有效率90%。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组的缓解率22.5%,有效率62.5%。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支气管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中晚期肺癌可以增加疗效,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Guo D  Lu W  Miao J  Guan Y  Hou C  Hu S 《中国肺癌杂志》2001,4(2):137-139
目的:探讨肺癌侵犯国脉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并评估T诊断价值。方法:C地20例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肺癌CICP)患者行右心导管术及CT检查。右心导管术测量肺动脉压力。用盲法判断患者的CT表现并与右心导管检查结果对照,评价CT诊断价值。结果:肺癌CICPA癌肿侵犯近端者中有3例例(15%)出现轻度肺动脉高压。CT表为主肺动脉扩张,主动脉与同层面降主动脉直径比值增大,CT诊断肺动脉高压准确性为90%(18/20)。结论:肺癌CICPA继发肺动脉高压少见。CT在肺癌CICPA继发肺动脉高压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肺癌肺切除术后肺动脉残端充盈缺损的发生率及其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003年间132例患者的胸部平扫和增强CT图像,男85例,女47例,平均年龄62.3岁(25岁~80岁)。56例行右肺切除手术,76例左肺切除手术。观察增强CT是否出现肺动脉残端充盈缺损、大小、形态和随访CT上的变化。测量平扫和增强CT的CT值。测量肺动脉残端的长度,观察远离肺动脉残端的其他肺动脉内是否出现血栓。结果:肺动脉残端的充盈缺损见于17例肺癌肺切除患者(12.9%),充盈缺损局限于血管腔内,右侧肺动脉残端充盈缺损发生率为26.8%,左侧发生率为2.6%(P<0.001)。右肺动脉残端的平均长度长于左侧(P<0.001)。平扫和增强CT的CT值无明显变化。随访CT,大部分病灶无变化或缩小。结论:肺癌肺切除术后在CT上出现肺动脉残端充盈缺损并不罕见,原位血栓形成应与肿瘤复发、肺血栓栓塞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因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病例中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因为活动性咯血而未进行抗凝治疗,随诊发现患者患肢肿胀加重,超声复查提示血栓较前增大。1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因病情危重未来得及行抗凝治疗以及溶栓治疗已经死亡。另1例PTE患者经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接受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复查超声提示静脉血栓较前缩小。其余18例DVT患者经过抗凝治疗后患肢肿胀,疼痛减轻、消失或(和)超声检查提示静脉血栓较前缩小、消失,血流恢复通畅。结论通过分析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提高DVT诊疗水平,减少PTE的发生,对防治VTE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部增强CT诊断肺癌侵犯心脏的可能性。方法 24例肺癌患者均曾行超声心动图(USG)及胸部增强CT检查,其中2例患者同时行PET-CT检查。比较USG阳性与增强CT表现。结果 USG检出心房内结节8例,右室内结节1例,共9例。其对应病例增强CT表现:心房缘锯齿形充盈缺损,正常心房面积缩小,且与肺、纵隔肿块密接5例;心房内单发低密度充盈缺损边缘光滑,并中央静脉瘤栓或静脉为肿瘤包埋3例;右室低密度充盈缺损1例。结论 增强CT心房缘锯齿形充盈缺损,并与肺、纵隔肿块连接;心房单发低密度充盈缺损边缘光滑,并累及中央静脉均提示肺癌侵犯心房。  相似文献   

10.
肺癌组织内肺动脉灌注血管立体构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为探讨肺癌介入治疗宜采用的动脉,研究肺癌组织内肺动脉的立体构筑。方法:5 例手术切除肺癌标本应用10 % ABS丙酮液从肺动脉高压灌注进行肿瘤血管铸型,并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肺癌组织肺动脉立体构筑。78 例支气管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癌组织内毛细血管床。结果:按动脉分布,肺癌组织可分为三个不同区带:支气管动脉主要供应肺癌的中心区;肺癌外带肺动脉相对密集,呈向心直行并互相吻合;癌周组织带有粗大纡曲走行的动脉,向肺癌组织内或包膜内延伸。结论:证实肺动脉参与肺癌供血。认为晚期肺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中,宜辅以肺动脉灌注化疗(PA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收治82例肺部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病愈出院,术前诊断为炎性假瘤32例,结核球12例,肺癌12例,错构瘤7例,肺部占位病变性质待定19例;行肺叶切除59例(80.0%),肺叶楔型切除16例(19.5%),肺段切除6例(7.3%),全肺切除1例(1.2%)。结论肺炎性假瘤是肺实质内的增生性肉芽肿,由于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常误诊为肺癌,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治疗原则仍为手术治疗,术中常规组织冰冻检查是决定手术方式的关键,手术应尽可能保留正常肺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外科术后肺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0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癌手术后出现肺栓塞的患者27例,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诊断结果、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入组的27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均通过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显示动脉充盈缺损确诊,其中双侧肺栓塞18例,...  相似文献   

13.
廖伟  马刚  方翼  王春梅 《癌症》2009,28(6):642-646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留肺功能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影响,以及肺灌注扫描在伴COPD肺癌患者术前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因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伴COPD肺癌组25例,肺功能正常肺癌组40例。分别比较两组间手术前及术后30天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Ist second,FEV1)的改变以及两组间术后FEV1实测值(postoperative FEV1)同术前预测术后FEV1(preoperative predictive 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的差值和比值。对有肺灌注扫描的10例伴COPD肺癌患者单独比较肺灌注扫描ppo’FEV1和公式法ppoFEV1。结果:伴COPD组肺叶切除术后FEV1平均损失百分比小于正常肺功能组(8.98%VS.22.47%,P〈0.05):术后30天实测FEV1同术前预测术后FEV1差值(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大于对照组(6.90VS.0.83。P〈0.05):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比值大于对照组(1.14VS.1.01,P〈0.05)。行肺灌注扫描的10例伴COPD患者相应的ppo’FEV1-ppoFEV1均数为4.04%,95%置信区间为3.01%~5.07%。结论:伴COPD的肺癌患者肺叶切除后的肺功能损失少于肺功能正常肺癌患者,行肺灌注扫描可能更好地预测伴COPD的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终末期肺癌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法对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127例终末期肺癌患者临床表现、合并肺部感染及抗菌药物应用和获益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7例终末期肺癌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者112例(88.2%),其中103例(81.1%)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均未改善,且均于1个月内死亡。结论终末期肺癌患者合并感染率高,抗菌药物应用品种广泛,但效果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伴支气管阻塞的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改变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影响此类患者术前肺功能的因素和规律及以往对此类患者术前肺功能评估方法的不足之处,并对此类患者术前肺功能评估进行校正的有效方法进行讨论和提出建议.方法 对40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肺癌患者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肺功能指标与相应自变量间的关系.从中抽取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性胸水的近期疗效。方法:8例肺癌性胸水患者在胸腔镜活时接受胸腔灌注温热蒸馏水1次,时间60分钟,热灌注结束后胸腔内均匀散入顺铂60mg,术后1周始行“GP”或“NP”方案化疗4—6周期。结果:8例患者胸水控制总有效率达100%,灌注后胸闷、胸痛症状明显改善,但有大汗、潮热、体温升高、心率增快等不适,经对症处理后消失,Karnofsky评分提高10分以上,随访2月至1年,无1例胸水复发。结论:胸腔镜下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性胸水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操作简便、近期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晚期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晚期肺癌患者予以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5000IU/d抗凝治疗,评价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随访生存期。结果: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抗凝治疗2周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P〈0.05),抗凝治疗3周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一步下降,但较治疗后2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多数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2-3周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同时生存质量提高,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对不能手术的74例原发肺癌(其中鳞癌23例,腺癌48例,鳞腺癌2例,大细胞癌1例)和14例转移性肺癌共96个病灶(其中最大直径≤3 cm31个,3~5 cm 56个,〉5 cm 9个),在CT导向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88例患者共行134次射频消融治疗,除1例术中癫痫发作中断手术而行二期射频消融治疗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术后6个月行CT复查,显示96个病灶体积中88个均进行性缩小,肿瘤内大片不规则低密度区,总有效率为91.7%。1年随访有效率为88.0%,1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95.5%。气胸发生率为7.9%。结论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对不同肿瘤采取科学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顺铂胸腔灌注联合静脉吉西他滨或培美曲塞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水患者,顺铂按75mg/m2胸腔灌注,同时行常规剂量的静脉吉西他滨或培美曲塞化疗,评价肺部肿瘤和胸水的控制情况、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17例肺鳞癌患者中,胸水治疗RR 76.5%,肺部肿瘤RR 29.4%,DCR 76.5%。24例肺非鳞癌患者中,胸水治疗RR 75%,肺部肿瘤RR 37.5%,DCR 83.3%。胸水治疗RR与肺部肿瘤DCR有相关性。90.2%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改善。治疗不良反应轻。结论:顺铂胸腔灌注联合静脉吉西他滨或培美曲塞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32例肺癌脑转移综合治疗效果,探讨晚期肺癌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32例患者均先行“全脑预防照射+转移灶同步适形放疗加量”即“大野套小野”治疗.放疗同时予全身化疗2个周期,颅脑放疗完成后对肺原发灶进行适形放疗,肺部放疗结束后巩固化疗2-4个周期,治疗期间或治疗后,酌情辅助以“清热解毒、补气养血”为主的中医扶正治疗.结果:随访率为96.9%,颅内高压症状发生率100.0%,白细胞减少发生率1级37.5%(12例)、2级46.9%(15例)、3级12.5%(4例)、4级3.0%(1例),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5.6%(5例).肺部原发灶:完全缓解(CR)15例(46.9%),部分缓解(PR)14例(43.8%),稳定(SD)3例(9.4%),总有效率(ORR)90.7%.脑转移灶:CR 25例(78.1%),PR 7例(21.9%),ORR 100.0%.全组中位生存22个月,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81.3%、46.9%、28.1%、6.3%.结论:肺癌脑转移病人经全身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和短期生存率,积极的综合治疗对晚期肺癌病人仍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