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新药与临床》1984年第2卷第143页和1985年第4卷第374页分别刊登了1982-1983年和1983-1984年新药鉴定品种摘录(下简称摘录),目的在于提供简明的新药讯息,遗憾的是摘录中未列出新药的复方制剂或新剂型,故此次摘录补出了在此期间已鉴定过的新剂型.所列出的药品名称均系各研制单位  相似文献   

2.
从 2 0 0 2年 11月开始出现于我国广东省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以其急剧发病、传染性强、病情重、医务人员感染率高等特点 ,迅速在国内多个地区蔓延 ,并且随后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越南、新加坡、加拿大、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陆续出现。广东省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 ] ,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将本病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2 ]。截止 2 0 0 3年 4月 19日 ,不到半年的时间 ,全球累计病例数就已经达到 35 4 7例 ,死亡 182例 ;中国累计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研究临床中关于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CT影像学的特征。方法选择我院儿科中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明确诊断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55例患儿临床资料以及胸部CT。结果经过临床上胸部CT显示,发现病变位置上单侧患者有38例(69.1%),双侧患者为17例(30.9%);单侧患者中位于中右侧的为19例(34.5%),左侧为19例(34.5%);婴幼儿支原体肺炎胸部CT多是以散在斑片影为主,而学龄前儿童多是以斑片状及斑点状实变影为主,学龄儿童则多表现为大片实变影。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其影像学特征与年龄具有相关性,胸部CT影像学特征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小儿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检验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5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检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验(MP-IgM),被动凝集法检验,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细菌培养等各项常规检查。结果分析和总结临床检验结果,发现MP-IgM检测法和被动凝集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阳性率分别为39.1%和37.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常规检查缺乏特异性。结论对可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进行早期实验室检查并结合影像学及其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及早确诊,MP-IgM检测法和被动凝集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后续疾病预防及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以高热、咳嗽、X线胸片检查具有斑点等症状为主,年龄、季节变换以及抗生素不合理为危险因素。结论:儿童秋冬季节容易发生以高热及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性疾病,应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6.
1983年10月~1g84年2月世界流感概况在1983~1984年流感流行季节,除了日本、美国和苏联出现大规模流行外,世界其余地区流感发生极少。最近5年中,已分离到甲型流感病毒H1N1和H3N2亚型以及乙型流感病毒株。甲型流感(H1N1)1983年10~12月间,南非发生一起甲型流感(H1N1)爆发。日本儿童中也发生广泛传播,美国仅为少量散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收治的肺炎链球菌肺炎患儿100例,患儿以抽签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美洛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洛西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肺功能指标、安全性、总有效率、心肌酶谱水平、影像学特征.结果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FVC水平值、FEV1/FVC水平值、VC水平值、FEV1水平值、VT水平值、CK水平值、CK-MB水平值、LDH水平值、HBDH水平值、AST水平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后96.00%的患儿大片炎症浸润阴影完全被吸收,90.00%的患儿肋膈角少量胸腔积液完全吸收.结论 美洛西林联合阿奇霉素在肺炎链球菌肺炎患儿中效果显著,同时还可改善患儿肺部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江咏梅  宋波  于丹 《中国医药》2009,4(4):304-305
目的探讨儿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病原学及临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对60例外周血液涂片异型淋巴细胞〉2%的患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EB病毒DNA、巨细胞病毒DNA及乙肝表面抗原病毒DNA;采用咽拭子分泌物PCR法检测支原体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腺病毒IgM抗体、EB病毒IgM抗体;同时进行咀液涂片及瑞氏染色,对异型淋巴细胞进行记数并按病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49例(81.7%)患儿被检出有病毒或支原体感染;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所占百分比较高,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亦较长,其他感染所占百分比较低,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较短。结论引起儿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病原除EB病毒、巨细胞病毒、支原体、腺病毒外,其他感染亦会引起其增多,其中以EB病毒所占比例最多;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的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有很大的差异性,并随病程的发展而发生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万婷 《家庭医药》2016,(7):253-253
目的:主要利用如今对于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临床护理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情况的重要性。方法:根据我院病症患者90例,并且引用之前医院的病症病例,根据其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治疗。结果:通过对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之后,检查分析其身体常规指标,之后详细记录不同病症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时候进行的药物处理,并且详细对比不同护理方式对于病患的痊愈时间的影响。结论:通过对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发现对小儿患者进行普通的一般护理结果不太理想,而相反进行针对性护理,举例来说,饮食护理,症状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甚至是健康护理,心理教育等,这些护理方式合理的进行融合就能够有效的增加小儿肺炎的护理情况,并且整体的方式和效率更能符合患者的需求,有效的提高了肺炎的治愈率,促进了病患的肺炎痊愈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分析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情况,为BSI治疗和院内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BSI住院患者的临床和病原学资料,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统计。结果 196例患者发生BSI,男132例,平均年龄62岁;90.8%患者有基础疾病,59.2%有侵袭性操作史,41.8%有局部感染灶,所有患者均发热,主要来自重症监护室、普外科和血液科。共分离病原菌2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3株(54.3%)、革兰阳性菌73株(35.1%)、真菌21株(10.1%),分离率最高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凝固酶阴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等。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9.7%和37.5%,分离的所有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100%敏感;大肠埃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56.7%和58.1%,大肠埃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7.1%),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4.1%和45.2%;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7.1%和66.7%。结论 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史和局部感染灶等因素可能与血流感染发生有关,本研究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梅玮 《淮海医药》2012,30(3):244-245
目的了解本院日龄3 d以上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方法对168例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感染途径:以皮肤、脐部、呼吸道为主。(2)临床表现:体温异常(38.1%),少哭、少吃、少动(60.1%),皮肤黄疸(66.1%)。(3)致病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4)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100%耐药,敏感药物主要有万古霉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100%耐药,对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泰能)高度敏感。结论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以皮肤、脐部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治疗可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全均给予解热、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静脉点滴治疗。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引起呼吸道受累,以持续发热和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MP-IgM抗体滴度1∶80~1∶640,无明显季节规律,全年均有发病。所有患儿经过治疗后,获得良好效果,治疗期间未产生药物性器官功能损害及其他明显不良症状。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早期检测血MP-IgM抗体,以提高早期诊断率,用阿奇霉素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景艳 《淮海医药》2014,(6):552-55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普通肺炎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其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阵发性咳嗽,热程1-7 d。实验室检查CKMB增加,影像学检查小斑点状模糊影;观察组年龄、季节、居住环境、流行接触史、低补体状态、抗生素应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季节、流行接触史、低补体状态、抗生素应用时间是造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儿在秋冬季节出现持续高热、阵发性咳嗽、免疫力低下,且有支原体流行期接触史,可高度怀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应进行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走进病房对疑难病例实施个体化给药、优化治疗方案的过程,探讨临床药师走入临床的切入点及发挥的作用。方法:对4个具体病例与临床密切配合,根据患者病理生理情况综合分析可能的致病菌,结合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依据药物的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学信息及优化治疗方案。结果: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药物治疗效果评估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最终获得良好疗效。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药学专业知识优势,提出合理建议,中西药结合优化治疗方案,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对2000年-2003年临床分离致病菌的分布与药敏结果做综合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9,(21):2987-2992
目的:分析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患者血流感染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我院6 052份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率进行统计,采用WHONET 5.6软件对送检科室、病原菌菌种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对其中447例住院血流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住院天数和预后(治愈、未治愈、死亡)等临床资料,按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CABSI)和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HABSI)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6 052份血培养样本中,总阳性率为10.3%(623/6 052)。血培养病原菌主要来源于感染疾病科12.0%(75/623)、肾内科11.4%(71/623)、血液内科10.8%(67/623)、普外科10.1%(63/623)等临床科室。623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49.3%,革兰氏阳性菌占49.3%,真菌占1.4%;检出率居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6.5%)、大肠埃希菌(26.6%)、肺炎克雷伯菌(13.0%)、金黄色葡萄球菌(5.8%)、肠球菌属(5.8%)和铜绿假单胞菌(2.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75.3%(171/227);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25.0%(9/36)。葡萄球菌属对利福平的敏感率>90.0%,肠球菌属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均≥50.0%,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氏阳性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9.4%(82/166)和8.6%(7/81);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98.5%,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90.0%。447例住院血流感染患者中,CABSI占49.2%、HABSI占50.8%。HABSI组患者中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尿路感染、肝疾病、胆道疾病)、侵袭性操作、住院天数>2周的患者比例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CABSI组(P<0.05)。结论:我院血培养病原菌主要分布在感染疾病科等临床科室,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HABSI好发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且预后差,临床应尽可能减少侵袭性操作,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采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住院时间、神经系统恢复时间、呕吐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惊厥控制时间、发热改善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为97.50%。结论采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炎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19例,观察组应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应用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05)。结论采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退热快,咳嗽症状减轻快,肺炎片影吸收快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并发SBP患者347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急性发病者192例,隐匿发病者155例,分析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点,腹水培养后病原菌情况,以及主要菌种的耐药率。结果除腹水增加外,急性发病组在畏寒、发热、腹痛、腹胀、黄疸加重、腹部压痛、肌紧张以及反跳痛等方面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隐匿发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47例患者中共有96例腹水的病原菌培养呈阳性,共分离出病原菌10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7.0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阳性菌占10.00%真菌占3.00%。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于常用的抗菌药物普遍表现出耐药性,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等对于第3代的头孢菌素均敏感,此类菌株可报告对其耐药。结论针对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临床治疗时应及时予以腹水的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通过药敏结果作出科学正确的指导,最终有助于提升治疗成功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鼠型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病原学及其临床问题,结合本院所见50例作一综述,供参考。病原学方面鼠型伤寒沙门氏菌(简称鼠伤寒菌)为近几年小儿沙门氏菌感染的最常见的病原菌。据兰州部队总院1978年资料,近四年内分离出沙门氏菌118例,其中鼠伤寒菌占50.0%。在欧美,人类沙感中亦以鼠伤寒菌最为常见。据美国63~67年40次沙感流行的分析,有9次为鼠伤寒菌;发病3025人次中,鼠伤寒病例占40.5%。鼠伤寒菌与乙型副伤寒菌(简称副乙菌)均属 B组沙门氏菌,其抗原结构的区别仅在于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