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显示大鼠嗅球微血管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光镜下观察大鼠嗅球微血管构筑及其形态结构。方法:应用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TA—Fe法)显示嗅球微血管。结果:嗅球内微动脉系呈树状分支,大致分为三层血管网;毛细血管网的网眼形状、大小不一;第一层和第六层血管较稀疏,中间四层血管密度高。结论:TA—Fe法可清晰地显示嗅球微血管,神经元集中的部位血管亦密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DNA酸解后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法进行改良和应用。方法收集我室常规病理活检标本,已明确病理诊断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食管癌,应用改良后的染色法,进行组织切片染色。结果染出切片色彩鲜艳,组织结构清晰,能显示多种组织细胞成份,尤其能同时显示肿瘤细胞的增殖活力,分化程度和肥大细胞的形态及成熟程度。结论改良后的染色法对比度强,染色时间短,操作步骤简便易掌握,适用于组织形态学研究和临床病理外检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肾微血管的光镜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光镜下观察用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的肾微血管形态结构特点及分布。方法:应用单宁酸,多聚甲醛,戊二醛混合媒染固定液灌流大鼠,取肾做冰冻连续切片,再入氯化铁溶液中呈色。结果:肾皮质,髓质部分血管被显示,结论:单宁酸-氯化铁法为肾微血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入球小动脉可能存在括约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发育中血管球毛细血管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光镜连续切片技术并结合体视学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和小鼠血管球毛细血管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规律进行体视学测量.结果 P21d~P40d大鼠血管球毛细血管长度增长最快,而表面积和体积在P5d~P7d增长最快;小鼠血管球毛细血管的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在P5d~P7d增长最快.结论 肾发育的早期,肾小体以血管球毛细血管的增生为主,此后则以生长成熟为主.  相似文献   

5.
降纤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降纤酶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用改良的Longa氏法,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制备可再灌注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应用降纤酶,观察脑梗死灶体积、脑微血管超微结构。结果:再灌注后1,3,7d降纤酶组脑梗死灶体积较对照组减小,微血管超微结构较对照组完好。结论:降纤酶可通过保护微血管、减小脑梗死灶体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用墨汁注射兔胰腺血管,冰冻切片以及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为铸型剂制备的犬和猴胰腺微血管铸型,分别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胰腺的微血管构筑。结果表明胰腺小叶内动脉向胰岛毛细血管网,腺泡毛细血管网和导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分别发出输入微动脉,即胰岛微动脉,腺泡微动脉和导管周围微动脉。而胰岛的血液经胰岛一腺泡门脉血管,胰岛—小导管路径以及直接注入小叶内或小叶间静脉三种途径离开胰岛。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稀少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探讨细胞凋亡与高血压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为研究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10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组)和10只雄性正常血压(WKY)大鼠(WKY组)分别在13周龄和18周龄取眼球做视网膜消化铺片,采用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翻译法(TUNEL法)检测视网膜微血管细胞凋亡变化情况,HE染色及图像分析,动态观察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改变及测定视网膜毛细血管面积及密度的改变。结果:①TUNEL法标记显示SHR各周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均出现阳性反应细胞,且18周龄大鼠阳性细胞与13周龄大鼠比较明显增多;WKY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未见TUNEL阳性细胞。②血管铺片HE染色显示SHR组部分毛细血管闭塞,内皮细胞和周细胞丢失,出现无细胞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密度较WKY组显著降低。结论:在高血压发展过程中,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均可发生凋亡,同时伴有微血管稀疏,细胞凋亡可能在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自发性糖尿病大鼠(Goto-Kakisaki Rats, GK)肾脏微血管在糖尿病的不同发展时期的变化规律,为糖尿病肾病的血流灌注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选取雄性GK大鼠和Wistar大鼠各30只,每种按周龄分组(4、12、20周各10只)。肾脏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后,用免疫组化法染色。每只肾脏标本取切片5张,每张切片皮质区、髓质区各随机观察18个视野。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微血管密度。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肾小球,采用不规则方式分割,分析其周长、面积、毛细血管密度。结果(1) GK各周龄组髓质微血管密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GK组间有差异(P<0.01)。(2) GK 20周龄组肾小球微血管密度明显小于同周龄Wistar组(P<0.01)。GK组间、对照组间均存在差异(P<0.01~P<0.05)。(3) GK4周龄组肾小球平均周长明显大于同周龄Wistar(P=0.01)。不同周龄Wistar组间亦有差异(P<0.01~P<0.05)。结论 GK大鼠存在肾微血管稀少的现象,有可能是糖尿病的继发性改变之一;低周龄GK大鼠肾髓质微血管稀少可能与遗传有关。  相似文献   

9.
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骨组织工程再血管化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 采用三步梯度筛网法,先获得较高纯度的肾血管球,再应用肾血管球外植法体外培养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Ⅶ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鉴定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体外培养出纯度很高的血管内皮细胞并培养了10代;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阳性,透射电镜检测出W-P小体。结论 该法可成功培养出肾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时多器官微血管密度的变化,以及它与高血压的因果关系. 方法用单宁酸-氯化铁组织化学方法媒染成年(12月)及幼年(4周)SHR、WKY 4组大鼠脑、肾、骨骼肌毛细血管,并对血管密度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与成年组WKY相比,成年组SHR脑、肾、骨骼肌微血管密度均有所减低(P<0.01);血压尚未升高的幼年组SHR与幼年组WKY相比,肾皮质毛细血管密度有所减低(P<0.01).结论 成年SHR存在微血管稀少的现象是高血压的结果;幼年SHR肾皮质微血管减少可能是高血压病的一个早期征象,同时推测微血管减少也可能是高血压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光镜下观察改进单宁酸-氯化铁法(ITA-Fe法)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膜系统的效果,并与其它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两实验组用ITA-Fe法处理,两对照组分别用TA-Fe法、HE染色法处理.结果:4种方法均可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微绒毛、质膜内褶膜系统结构,清晰度由高到低依次为:ITA-Fe灌流标本、ITA-Fe浸泡标本、TA-Fe灌流标本、HE染色标本.结论:经ITA-Fe法灌流、浸泡的标本能更清晰地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微绒毛、质膜内褶,可弥补TA-Fe法和HE染色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培养细胞切片用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一种培养细胞切片用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沉淀培养细胞,形成细胞团。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培养细胞分散均匀,阳性免疫反应明显,定位明显,背景清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培养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光和电镜染色。  相似文献   

13.
王长根  张国华 《海南医学》1999,10(4):226-227
目的: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报告189例前者闭合性肾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B超CT检出率分别为84%和100%,18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肾切除术3例,肾修补术4例,延期尿外渗引流术1 ,全部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肾损伤的诊断应首选B超,CT诊断,分型更为准确,广泛性肾裂伤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功能肾,孤肾损伤应首选肾动脉分枝栓塞,腹膜后血肿超过中线或超过中腹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幼儿小脑齿状核及周围髓质微血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采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显示小脑齿状核及其周围髓质内微血管形态及其吻合。结果本实验成功地显示出微静脉,且观察到微动脉和微静脉间的吻合。小脑齿状核的微血管多为树根状,分支多以大锐角和弧形发出,且彼此吻合成网,其密度明显高于髓质区。髓质中的微血管走行多与纤维走行方向一致。结论小脑齿状核内微血管近似直角和弧形的弯曲可能是该区易发生出血的形态学基础。其密度较周围髓质高很多,与该部神经细胞需氧量较大,代谢较活跃有关。  相似文献   

15.
探讨肾组织石蜡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再改良的方法,以提高石蜡切片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2010年6-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肾组织活检确诊为肾小球疾病的患者44例,其中IgA肾病20例,狼疮性肾炎12例,膜性肾病12例。对其肾组织除常规冰冻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外,对石蜡切片进行高温、高压修复和胃蛋白酶消化处理,再分别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1q)、纤维蛋白(Fib)、HBsAg及HBcAg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比较石蜡与冰冻切片的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结果冰冻切片:肾小球数1~12个,平均5个;石蜡切片:肾小球数7~30个,平均15个。20例IgA肾病、12例狼疮性肾炎、12例膜性肾病患者的肾组织行冰冻(IgA、IgG、IgM、C3、C1q、Fib、HbcAg和HbsAg)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时在不同荧光强度中所占比例与行石蜡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再改良的肾组织石蜡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是冰冻切片失败时较好的补救手段。其石蜡切片组织结构更清晰,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较冰冻切片更易判断。  相似文献   

16.
TUNEL技术原位检测肝癌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李江  王文亮  李玉松  刘斌 《医学争鸣》1999,20(2):102-105
目的 用缺口末端标主技术(TUNEL)对肝硬变,肝细胞肝癌及培养肝细胞癌细胞系的细胞凋亡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 采用德国宝灵曼公司生产的原位末端标记试剂盒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肝组织和培养肝细胞进行TUNEL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会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结果:TUNEL阳性信号为黄绿色或黄色强荧光,位于胞核,呈环行,小圆形或颗粒状,提示凋亡细胞有典型的新月体状染色质边集,核浓缩以及有大量微核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囊性肾细胞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多囊性肾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肿瘤由厚的假纤维包膜围绕,切面见大小不等的囊腔.镜下见囊腔上皮为无明显异性的透明细胞,纤维性囊壁中可见透明细胞巢.癌细胞免疫表型CK、EMA、Vimentin阳性,CD68阴性,P53弱阳性.结论:多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癌类型,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肿瘤.术前易与肾细胞癌伴囊性变、多囊肾、节段性囊性疾病、囊性肾瘤等混淆.  相似文献   

18.
用Feulgen-AgNOR结合染色方法对大肠肿瘤组织印片和切片细胞的DNA和AgNOR蛋白进行染色,用图像分析进行同一细胞二者含量同步检测。结果表明,在DNA和AgNOR含量的检测中,印片样品比组织切片样品更能精确、真实地反映AgNOR与DNA含量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相关性变化。印片样品方法简单、出结果快,并能推广到脱落细胞和穿刺取材细胞的DNA和AgNOR含量的同步测定。  相似文献   

19.
显微操作仪快速分离癌细胞并提取微量RNA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分离、纯化肿瘤组织癌细胞并提取微量RNA的方法。方法:将肿瘤组织冰冻切片,快速染色,在镜下用显微操作仪从切片上分离癌巢,收集癌细胞,提取RNA并鉴定。结果:冰冻切片染色清楚,癌巢分离准确,成功抽提到高质量的RNA。结论:显微操作仪可以代替激光捕获显微切割仪进行特定细胞的分离,该方法可用来从少量组织的特定细胞中抽提R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