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电生理检查腓总神经损伤的准确率,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69例,经超声检查及电生理检查后其中共64例患者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观察患者情况并评价损伤情况。将接受手术的64例患者超声检查、电生理检查、超声联合电生理检查结果与术中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查准确率为90.63%,电生理检查准确率为93.75%,超声与电生理联合检查准确率为96.88%,其中联合检查与术中检查结果一致性最高。结论超声联合电生理检查较超声或电生理单独检查,可提高对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更为准确地评估患者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腓总神经损伤是一种引起小腿和足部活动及感觉异常的周围神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笔者应用电针结合中西药物及理疗等方法综合治疗该病2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臂丛神经损伤越来越多,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NCV),是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重要手段。本组76例臂丛神经损伤,分析其首诊和复诊神经损伤、神经再生电生理的变化,为临床提供神经定位、损伤程度的客观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VC)对外伤性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NCV和EMG测定。结果: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末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消失。EMG表现为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多相波增多、重收缩减少募集型,肌静息时失神经电位增多。结论:EMG和NCV检测,对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及定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穴位注射疗法是一种在经络、腧穴、压痛点上注射适量液体药物,以防治备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此法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临床疗效得以大幅提升。我部自2000年以来,采用穴位注射疗法对16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腓总神经损伤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总神经损伤后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刀伤8例,玻璃割伤4例,车祸及砸伤5例,医源性损伤1例。均于伤后半小时-六个月内做神经探查并行相关治疗。结果:18例均获得6月-8年随访,术后效果评定按运动分级法评定:优:M4以上;良:M3;可:M2;差:M1或M0;18例中优良占16例,占89%;可:2例。结论:对腓总神经损伤者,确诊后应尽快手术探查,行神经吻合、松解等,可获得满意疗效。对不可逆损伤在半年以上者,应行肌腱移位重建以恢复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下肢神经潜在性损伤前后的神经传导参数的定量变化,探讨针刺刺激在末梢神经再生和修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以30名韩国志愿者为对象,检测其腓神经和胫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进而挑选出远端波幅或运动传导速度(MCV)小于其置信区(x珋-s)下限的神经,或潜伏期大于置信区(x珋+s)上限的神经,分组进行实验。治疗组进行针刺治疗,腓神经选取阳陵泉、解溪穴;胫神经选取委中、昆仑穴1,个月后复查并比较2组间前期和后期的神经传导参数。结果被挑选的腓神经为20根,胫神经为17根。腓神经远端波幅及近端波幅平均值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胫神经的传导参数平均值则治疗前后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阳陵泉和解溪穴对压迫踝关节前部引起的腓神经潜在性损伤起到快速修复作用;而只有单纯的远端波幅降低的胫神经,对其针刺治疗,未见显著性的神经传导参数定量变化。  相似文献   

9.
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丰根 《浙江医学》1998,20(2):116-116
腓总神经由于其位置表浅,与腱性和骨性组织毗邻而易受损伤,其中医源性损伤亦不少见。我科1991年2月~1994年7月间治疗下肢损伤416例,其中发生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13例,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水中运动疗法配合陆地物理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收治的62例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水疗组,每组31例。两组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陆地物理疗法,水疗组通过水中运动疗法及陆地物理疗法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用康复评定及神经电生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水疗组踝关节背屈主动活动度为(7.28±3.06)°、10 m步行速度为(1.27±0.44)m/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5、2.205,P均<0.05)。水疗组步长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疗组受损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疗组重用力运动单位电位募集频率百分比、受损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增加百分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水中运动疗法联合陆地物理疗法治疗腓总神经的损伤的方法,比单独陆地物理疗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23例腓总神经损伤的治疗回顾,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总结23例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准确掌握手术时机和术式,有效药物的应用。结果 根据朱家恺疗效评价。手术治疗12例,优8例,良3例,有效1例,非手术治疗11例,优5例,良4例,有效2例。总优良率91.3%。结论 腓总神经损伤治疗得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陆国云  肖佛义 《中外医疗》2014,33(6):179-180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腰骶神经根病与腓总神经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以足下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双侧胫神经F波、双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传导、双侧胫前肌、胫后肌、腰椎旁肌肌电图检查。结果4例以腓骨小头上一下段传导速度减慢〉10rrds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超过50%及胫前肌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诊断为腓总神经病;5例以胫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和胫前肌、胫后肌、腰椎旁肌肌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诊断为腰骶神经根病;1例为腓总神经、胫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感觉电位未引出,胫前肌、胫后肌神经源性损害,腰椎旁肌肌电图未见异常,诊断为坐骨神经病。10例均行腰骶段脊髓MRI。其中5例所见均与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腰骶神经根病与腓总神经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的一个主要分支,在大腿下1/3,从坐骨神经分出,在腓骨头前方分出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面,然后形成腓浅和腓深神经。腓浅神经支配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并分出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中间皮神经,分布于2、3、4、5趾背侧皮肤。腓深神经支配胫骨前肌、(?)长伸肌、(?)短伸肌和趾外侧伸肌,并分出皮支到1、2趾间背侧。腓总神经在腓骨上部位表浅,易受撞击、挤压、压迫、冷冻等  相似文献   

14.
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的分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失误易引起腓总神经损伤,导致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病残,因此,需加以预防。1995年7月~2006年10月,镇平县人民医院共收治26例因治疗不当引起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现就其原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59例80侧腓总神经麻痹临床及电生理资料,并与43例正常人资料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9例80侧腓总神经麻痹患者胫骨前肌、趾短伸肌肌电图结果显示失神经电位。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运动传导速度腘上-腘下段为(45.37±12.53)m/s,腘下-踝段传导速度(39.53±7.17)m/s,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段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传导速度减慢,统计学上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01或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为诊断腓总神经麻痹的可靠手段,可早期确诊及准确定位神经受损部位及其程度,为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臂丛神经损伤电生理特点。方法 检测患者上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波,观测急性臂丛神经损伤电生理的特点。结果 急性臂丛神经损伤早期电生理变化H反射波最为明显,且变化与预后相关。结论 H反射波的变化部分反应了臂丛神经根及颈外近段的损伤程度,对损伤神经预后恢复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钰杰  张瑾 《广州医药》2009,40(4):48-49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腓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9例腓神经损伤2周以上的患者,采用肌电图及临床检测确诊为腓神经损伤,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与17例腓神经损伤以传统按摩治疗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肌力测验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腓神经损伤能有效提高踝背伸肌力和改善踝关节主动背伸。  相似文献   

18.
髋臼骨折是髋关节受高能暴力撞击所致,伤情常极为复杂.目前交通事故不断增多,髋臼骨折后脱位的发病率也有增加的趋势.笔者亲属遭遇车祸,造成髋臼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卡压综合症,行髋关节内固定治疗和神经松解术.患者术后感觉右下肢阵发性放射样疼痛,且右踝关节活动受限,右脚趾不能作背伸活动,患侧小腿日渐萎缩.笔者利用电针、推拿、TDP等治疗该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46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徒手肌力法(MMT)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定患肢运动功能.结果 (1)MMT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胫前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P>0.05);腓骨长短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胫前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2,P<0.05);腓骨长短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9,P<0.05).(2)FMA评定:治疗前治疗组的FMA下肢评分为(8.65±3.21)分,对照组为(8.78±3.6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3,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MA下肢评分为(24.67±6.32)分,对照组为(19.61±5.3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0,P<0.05).(3)神经功能愈合标准(MCRR标准)评定:治疗后对照组优良率为35%[(3+4)/20],治疗组为73%[(7+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4,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