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掌握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鼠、蚊、蝇和蟑螂密度,种类构成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防控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蚊采用诱蚊灯法,蝇采用诱蝇笼法,蟑螂采用粘蟑纸法。结果全年累计捕鼠27只,平均鼠密度0.79%,小家鼠为优势种;诱获蚊类582只,均为淡色库蚊,平均蚊密度4.85只/笼;捕获蝇类6种241只,平均6.03只/笼,优势种为家蝇、巨尾阿丽蝇、麻蝇;诱获蟑螂331只,均为德国小蠊,侵害率7.08%,平均密度0.50只/张。结论凉州区病媒生物密度处于较低水平,但部分行业、局部地区病媒生物密度高,群众缺乏病媒生物防控知识,应加大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甘肃省平凉市主要病媒生物密度、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趋势,为科学有效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2020年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甘肃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在各县(区)开展鼠类、蚊类、蜱类、蝇类和蟑螂监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不同生境的病媒生物密度、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趋势。结果 2018—2020年平均鼠密度0.23%,褐家鼠为优势种,农村自然村鼠密度最高,高峰在3—7月;平均蚊密度14.87只/(灯·夜),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高峰在6—9月;平均蝇密度1.80只/笼,农贸市场的蝇密度最高,高峰在6—9月;平均蟑螂密度1.16只/张,蟑螂侵害率为12.22%,捕获蟑螂均为德国小蠊,农贸市场的蟑螂密度最高,高峰多在1月、7月和11月。结论 平凉市不同生境病媒生物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不同,病媒生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加强各县(区)病媒防制工作,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从而高效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及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洪涝灾害期间马鞍山市主要病媒生物的密度及分布,为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在马鞍山市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含山县、和县,选择洪涝灾害居民临时安置点或自然村作为调查实施区域,开展蚊、蝇和鼠类调查,计算媒介密度、路径指数等。结果 蚊类平均密度为34.27只/(台·夜),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总捕获蚊数的67.11%(253/377),蚊类路径指数为2.40处/km;蝇类平均密度为6.40只/笼,其中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为11.33只/笼;夹夜法未捕获鼠类,路径法发现鼠迹数9处,路径指数为7.8处/km。结论 洪涝灾害期间马鞍山市病媒生物密度处于较高水平,需重视洪涝灾害期间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维护灾后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献县住区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笼诱法,在每年4~11月份中旬开展监测一次。 结果  2009~2014年间共捕获蝇类14 812只,分3科6属10种,家蝇属占64.19%,绿蝇属占24.52%;2009~2014年年平均密度分别为24.98只/笼、63.25只/笼、55.07只/笼、8.05只/笼、9.06只/笼、9.28只/笼;蝇密度高峰在7、8月。 结论  家蝇属和绿蝇属为献县住区蝇类优势种群,通过化学杀虫及控制蝇类孳生地等综合防治措施,蝇年平均密度指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甘肃省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主要病媒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对保税物流中心鼠类、蝇类、蚊类、蟑螂等主要病媒生物进行调查。结果累计捕获鼠类181只,隶属3属3种,优势种为灰仓鼠;捕获蚊类219只,均为淡色库蚊;捕获蝇类296只,隶属2科4属4种,以家蝇为优势种;未捕获到蜚蠊。结论本次调查初步掌握了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及待建进出口加工基地和保税园区区域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分布及侵害情况,为区域内主要病媒生物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黄山市月潭水库安置区、移民区监测点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及密度动态变化,为病媒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进行鼠类监测,采用"栖息蚊虫捕捉法"进行蚊类监测,5月和8月各监测一次。结果 2017年月潭水库区共捕获鼠类75只,鼠类总平均鼠密度为2.36%,优势鼠种为褐家鼠(44.68%)。住房成蚊密度18.6只/(间·人工小时),低于畜圈成蚊密度68.2只/(间·人工小时),优势蚊种为库蚊。结论通过监测初步掌握月潭水库区鼠类、蚊类种群分布及密度情况,鼠密度及蚊密度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市2013年蚊虫密度、种群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要求,采用诱蚊灯法在南京市开展蚊虫监测。结果 2013年南京市共捕蚊3 268只,蚊密度为0.57只/(h·灯),捕获的蚊虫隶属2亚科4属5种,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约占58.05%和17.59%,季节消长呈7月和10月双高峰曲线。结论南京市蚊虫具有种群多样性,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每年7月和10月为密度高峰季节,可供当地蚊虫防制措施的指定提供参考。同时要关注蚊虫孳生地情况及气象因素对蚊虫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21年甘肃省兰州市蚊类生态学分布及携带乙型脑炎病毒(JEV)情况。方法 采用诱蚊灯法在兰州市各县(区)监测成蚊密度。使用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方法对采集的蚊虫进行JEV病原学检测。结果 共布灯486次,捕获成蚊1 798只,淡色(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8.62%;公园蚊密度最高、平均成蚊密度8.95只/(灯·夜),其次为牲畜棚、平均成蚊密度5.33只/(灯·夜);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8月;检测100组1 986只雌蚊JEV核酸,均为阴性。结论 兰州市公园和牲畜棚蚊密度较高,但整体蚊密度不高,蚊传流行性乙型脑炎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9.
2001年克拉玛依市区蟑螂和鼠密度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克拉玛依市区居民住宅和生产用房内障螂和鼠类侵害的状况,以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2001年用药激法和询问法调查了蟑螂侵害情况,用粉迹法调查了鼠密度,结果显示蟑螂的侵害率分别为48.25%(138/286)和56.81%(225/396),平均密度为4.06只;鼠密度为18.04%(68/377),说明蟑螂和鼠的侵害积度很高.须尽快治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甘肃省白银市城区不同生境鼠类侵害现状,为有效降低鼠密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和鼠迹法进行鼠密度及鼠种调查,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调查结果。结果不同生境夹夜法平均鼠密度10.7%,鼠迹法平均鼠密度为29.2%,不同监测方法不同生境鼠密度有差别,夹夜法城郊居民区鼠密度最高为20.0%,鼠迹法农贸市场鼠密度最高为85.0%,机关单位鼠密度均最低,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结论白银市城区鼠类侵害较重,应将环境、化学和物理防制相结合,建立政府主导、爱卫办协调的工作体系,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使监测与督导检查相结合,成立病媒生物防制和消杀的专业队伍,发动群众,广泛宣传,建立人人讲卫生,人人保持卫生的良性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0─2014年甘肃省武威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规律,了解传染病的防控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0─2014年武威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的上报资料。结果 2010─2014年武威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计19种65 709例,年均发病率为720.96/10万,死亡51例、年均死亡率5.60/10万;发病最高为凉州区,年均发病率为862.76/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1月为发病高峰,报告6 589例、占发病总数的10.03%;以农民最多39 994例、占发病总数的60.87%;年龄以20~70岁为主,报告52 135例、占发病总数的79.34%;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69.20%和18.76%;发病居前五位的病种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病、手足口病、水痘和痢疾,5类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91.03%。结论甘肃省武威市乙、丙类传染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病是现阶段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应对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笼诱法对闵行区2005~2008年蝇密度及其种群分布进行调查。闵行区蝇密度为0.32只/笼;优势蝇种为家蝇,构成比为41.63%;季节消长呈现5、9月两个季节高峰;农贸市场和小饭店以家蝇密度最高,居民小区和大型绿化以麻蝇密度最高。闵行区蝇密度呈现季节和区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1999~2008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麻疹消长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武威市凉州区1998-2008年法定传染病月报表,年汇总表以及各医疗单位传染病登记簿,麻疹个案调查表。结果 1999-2008年全区共报告麻疹724例,年均发病率7.64/10万,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5.5%,8月龄以下及10岁以上年龄组占有一定比例,出现"双向漂移"趋势。结论凉州区1999-2008年麻疹发病率处于流行水平,并呈显周期性流行高峰;重点开展10岁以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对麻疹疫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低发病水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灭疟后期的管理与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人工捕捉或人工诱饵法监测人房、牛房按蚊密度及睡前叮人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进行学生血清学监测;以血检阳性病人计算发病率.结果 人房、牛房嗜人按蚊平均密度分别为2.16只/50床、5.10只/人工小时;睡前嗜人按蚊平均叮人率为1.25只/人*夜,与1982年调查相比均显著下降;间接荧光抗体法监测学生阳性率为0.23%;血检率为1.90%,年平均发病率为0.49/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今后疟疾防治与监测工作重点仍然是嗜人按蚊分布区,三热病人血检率1%以上可及时发现临床病人;正规治疗病人和疫点处理可巩固疟防成果.  相似文献   

15.
1998年福建省鼠疫监测工作在全省24个监测点(厦门市3个、泉州市6个、漳州市3个、莆田市2个、南平市4个、福州市4个、龙岩和宁德地区各1个)开展,现将该年的鼠疫监测情况总结如下。1宿主动物监测1.1鼠密度监测:全省共捕获鼠形(包括啮齿目和食虫目)动物15656只,其中以家栖鼠类为主。各地鼠密度(笼日法)相差较大,幅度在2.25%~46.30%之间,全省年平均鼠密度为笼捕率12%左右,与前年相比大体相近、从不同地区来看,福州、厦门、漳州和泉州地区平均鼠密度较其它地区为高,福州市区等局部地区鼠密度…  相似文献   

16.
蚊虫是一类重要的媒介生物,雌蚊可以通过吸血传播多种疾病,如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蚊虫嗅觉发生和雌雄性别的决定对蚊虫的生存繁衍、疾病传播至关重要,往往也是控制蚊虫种群密度、防治蚊媒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本文综述了媒介蚊虫的嗅觉发生和性别决定的基本功能、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以期为蚊虫种群密度控制、蚊媒传染病防治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野外和居民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及鼠间鼠疫流行动态情况。方法2005年5月20日至26日采取诱笼法,对辖区内进行了鼠疫监测,野外鼠疫监测点公明、光明街道,居民鼠疫监测点龙华街道。结果共布鼠笼2 345个,有效鼠笼2 337个,共捕鼠138只,总密度5.9%,褐家鼠密度最高4.1%。共检鼠血液120份,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局部鼠密度偏高,需要开展灭鼠活动防止发生鼠间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8.
1986—1988年在我市城区,使用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生产的凯素灵喷杀室内成蝇。以4‰的浓度(5mg/m~2)和8‰的浓度(10mg/m~2,食品、饮食业用)对室内顶棚、墙壁、电线和家俱表面等处进行喷洒。每年从4月下旬开始,每二个月喷洒一次。选有代表性的10个单位为观察点,另选10个对照点,自4月下旬至11月中旬,用笼诱法每旬观察一次。室内成蝇年平均密度(只/笼/旬):实验区11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出适用于我国的传染病监测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重点传染病及病媒生物监测系统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借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传染病监测系统评价方法。结果得出评价我国重点传染病及病媒生物监测系统的总体思路、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重点传染病及病媒生物监测系统评价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2年甘肃省武威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12年武威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武威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 190例,报告发病率为120.35/10万,报告重症病例17例,其中死亡1例,死亡率0.06/10万;男性患者1 437例,女性753例,男女比例为1.91∶1;武威市4个县(区)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其中以人口众多的凉州区为高发区;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以6、7、8月较为集中,为发病高峰期。结论武威市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和人群特征,防控重点应以托幼儿童为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