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自体心包行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瓣膜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应用自体心包行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瓣膜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0.2%戊二醛处理自体心包,采用三尖瓣前瓣叶加宽和粘连、融合的交界切开技术修复风湿性三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13例,同期二尖瓣置换7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6例;采用病变瓣叶切除、自体心包片修复及人造腱索技术,手术治疗5例三尖瓣细菌性心内膜炎病变和1例多发性瓣膜黏液瘤病变,同期行室缺修补4例、佛氏窦瘤修补和主动脉瓣置换1例、二尖瓣置换和自体心包瓣肺动脉瓣置换1例。结杲:19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出院前心脏超声检查显示三尖瓣启闭良好。17例随访3个月至6年,复查心脏超声显示三尖瓣无反流5例,少量反流11例,中度反流1例。结论:对风湿性三尖瓣病变或局限性三尖瓣器质性病变应用自体心包片行瓣膜成形术可以取得优良的早期和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置换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二尖瓣置换手术后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TR)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置换术(TVR)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术后均获得长期随访,心功能恢复到Ⅱ级6例,其余4例长期为Ⅲ级左右的心功能,术后仍反复出现右心功能不全。术后均常规抗凝,未发现血栓栓塞、出血和与抗凝有关的并发症,心脏彩超检查人工瓣膜功能正常。结论对二尖瓣手术后重度TR行TVR,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是较好的选择,二次手术后仍需要长期抗凝。对60岁以下病人,选择双叶机械瓣;60岁以上病人,选择生物瓣。 相似文献
3.
三尖瓣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其中三尖瓣关闭不全较三尖瓣狭窄更为常见,尤其是功能性的三尖瓣关闭不全。目前外科修复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多在左心瓣膜手术同期施行,即使术中处理了左心瓣膜和三尖瓣病变,术后残留或复发的不同程度三尖瓣反流均会持续进展并危害患者远期生存,现就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三尖瓣替换术王冬青朱郎标余翼飞关键词三尖瓣;心脏外科手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654.21临床资料我科自1985年至1996年来,因三尖瓣病变而需行瓣膜替换者共25例。其中,需行三尖瓣替换(TVR)的病因学为:风湿性心脏病18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超声评价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三尖瓣关闭不全与右心室功能及肺血管病变程度的联系 ,探讨手术矫治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合理指征。方法 总结 1 996年 8月至 1 999年 3月我科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且资料完整患者 41例 ,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程度与右心室大小 ,肺动脉压力 ,肺动脉阻力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 三尖瓣返流面积的增加与右心室大小 ,肺动脉压力 ,肺动脉阻力病变的加重明显正相关 ;当右室左右径 >40mm ,肺动脉阻力 (PAR) >48kPa·s/L ,肺动脉压力 (PAP) >8kPa时三尖瓣返流明显 ,需行三尖瓣成形术。结论 三尖瓣关闭不全是右心室功能不全及肺血管明显病变的结果。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室功能及肺血管病变情况 ,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是否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尖瓣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其中三尖瓣关闭不全较三尖瓣狭窄更为常见,尤其是功能性的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历了从缝线成形术到人造硬质瓣环成形术和人造软质瓣环成形术最后改进至目前的三维Edwards MC3瓣环成形术的过程。现主要介绍三尖瓣成形环在风湿性瓣膜病三尖瓣关闭不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风湿性三尖瓣病变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方法和疗效。方法1990年1月~2005年6月,我院行手术治疗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病人139例,其中三尖瓣器质性病变21例,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I)118例,手术采用三尖瓣成形术(TVP)125例,三尖瓣置换术(TVR)1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0例,手术死亡率为7.19%。术后随访116例,平均随访时间(31.5±11.1)月。远期死亡3例,余113例远期存活者心功能Ⅰ级者23例,Ⅱ级者72例,Ⅲ级者16例,Ⅳ级者5例。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0.41~0.87,平均0.62±0.27,较术前明显减小(t′=3.16,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并发三尖瓣病变时应同时进行三尖瓣手术。三尖瓣无论是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多数可以行TVP,对无法行成形术的病例应行TVR。三尖瓣手术早期和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为右心衰竭与心律失常,围手术期应加强右心功能的维护和心律失常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单孔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FTR)的疗效。方法:选择二尖瓣病变合并FTR患者9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45例)和传统组(46例)。两组均行二尖瓣置换术(MVR)联合三尖瓣成形术(TVP)。微创组采用单孔腋下小切口入路,传统组采用常规正中开胸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高于传统组(均P<0.05)。微创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红细胞输注量、第1~3天引流量低于传统组(均P<0.05)。术后1 d,微创组前列腺素E2、皮质醇、醛固酮水平低于传统组(均P<0.05)。两组急性肾损伤、二次开胸止血、切口感染、Ⅲ度传导阻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孔腋下小切口行微创MVR和TVP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FTR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术后临床效果.方法 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52例,行三尖瓣置换手术6例,行三尖瓣成形术46例,其中水平房化心室折叠三尖瓣成形术22例(加行DeVegar法成形术6例,Kay法成形术7例);行垂直房化心室折叠三尖瓣成形术24例(加行DeVegar法成形术13和Kay法成形术5例);应用Carpentier环成形6例;有8例患者加行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双向分流术.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并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52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亡2例(3.8%).46例行三尖瓣成形术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三尖瓣轻度反流27例,中度反流3例,无反流16例.6例三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生物瓣膜开闭均良好.随访时间12 ~81个月.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0%、88.0%、82.0%.结论 根据术中探查发现畸形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三尖瓣成形术在二尖瓣置换术中作用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往往合并有功能性三尖瓣返流(TR),在施行二尖瓣置换术(MVR)的同时进行三尖瓣成形术(TVP)已被广泛应用,这对术后病人安全渡过围术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对74例用Kay′s法行TVP的病人作长期随访分析,对TVP在MVR疗效中的作用的近期和远期效果作进一步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87年4月至1995年12月我院共进行MVR或MVR+主动脉瓣置换术(AVR)656例,其中同时进行TVP162例。以上海及邻近地区在我院复查的74例(58.7%)作为本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自体心包片在三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新鲜自体心包片修复三尖瓣前瓣及腱索转移技术,同时准确测量三尖瓣隔瓣环长度(SL),按照1.75倍SL修剪经0.2%戊二醛处理的自体心包片用于精确环缩三尖瓣前瓣环及后瓣环,治疗2例Ebstein's畸形,同期行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1例,"缘对缘"三尖瓣成形手术1例;采用病变瓣叶切除,新鲜自体心包片修复瓣叶及人工腱索技术,手术治疗2例三尖瓣细菌性心内膜炎病变,同期行"缘对缘"三尖瓣成形术1例.结果4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出院前心脏超声检查显示三尖瓣启闭良好,无反流或残留微量反流.随访4~24个月,微~少量反流3例,少~中量反流1例,无中~大量反流.心包片替代的三尖瓣前叶活动尚好,无增厚,无钙化.结论三尖瓣器质性病变应用自体心包片行瓣环成形术、瓣叶成形术可以取得优良的早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75例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3年11月~2001年12月对75例风湿性三尖瓣病人行外科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对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手术指征、方法、疗效以及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及其预防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三尖瓣下移畸形外科治疗12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分析12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988年1月~2006年6月,我科共收治12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患者,其中114例行房化心室折叠术,同期47例行单纯三尖瓣成形术,12例行三尖瓣成形加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双向分流(双向Glenn)术,31例行三尖瓣置换术,房缺修补术54例,卵圆孔未闭修补术15例,室缺修补术7例,可调试房间隔造口术8例,左心房血栓清除2例,二尖瓣成形5例,肺动脉瓣狭窄矫治4例,预激旁路切断术6例.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3例,死亡率为2.56%,死亡原因:1例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为Ⅲ°房室传导阻滞,缺氧性脑病并心脏骤停;1例为呼吸衰竭并严重心律失常.其余118例病人康复出院,心功能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等检查对诊断本病具有重要价值,三尖瓣下移畸形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只要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和心脏进行性扩大及严重心律失常者均应尽早手术.手术方法有房化右室折叠,在此基础上,可选择:单纯三尖瓣成形术、三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加双向Glenn术、可调试房间隔造121术、Fantan术等,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恢复三尖瓣的位置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MVR)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的手术方法和意义.方法191例二尖瓣病变同时伴有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I)的患者,其中130例于MVR手术同期行TVP.70例轻度TI中,有7例行Kay氏法二瓣化成形术,2例行De Vega瓣环成形术;中度和重度TI均同期行TVP.其中中度TI 92例,行De Vega瓣环成形术57例,Kay氏法二瓣化成形术33例,人工瓣环固定术2例;重度TI 29例,行De Vega瓣环成形术6例,人工瓣环固定术23例.结果130例中死亡3例,127例康复出院.122例随访29~112月,发现32例有轻度或极轻度三尖瓣返流(TR),7例中度TR,3例重度TR.结论二尖瓣病变同时伴有功能性TI的患者,在施行MVR同时,应行TVP,尤其是中重度TI更要积极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能有效纠正TI,阻止轻度TR加重,减少严重T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临床结局?方法:对从2004年1月~2009年8月的37例因风湿性瓣膜病行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观察?全组心功能Ⅲ~Ⅳ级29例(78.4%),18例(48.6%)行三瓣膜置换术,5例为再次手术?结果:院内死亡5例,早期病死率13.5%;危险因素包括心功能Ⅳ级(P=0.002)?腹水(P=0.008)?严重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70 mmHg)(P=0.002)?体外循环时间(P=0.002);术后早期不良事件发生率40.5%:低血压9例(24.3%),再次开胸止血2例(5.4%),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2.7%),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8.1%)?晚期死亡1例?Kaplan-meier曲线分析计算1?2.5年生存概率(包括早期死亡)分别为86.5%?83.0%?全部随访存活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至Ⅰ~Ⅱ级?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中,三尖瓣置换早期病死率仍偏高,与术前右心功能障碍表现?肺动脉高压等因素相关,但中期生存结果满意,心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国产瓣膜成形软环在三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三尖瓣成形术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术式分为两组,其中46例行瓣膜成形软环成形术为三尖瓣成形环成形组,40例行De Vega成形术为De Vega成形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分级(NYHA)情况和心脏彩超检查情况,并分析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分级显著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6个月三尖瓣成形环成形组患者无三尖瓣重度反流,De Vega成形组存在4例三尖瓣重度反流。结论人工瓣环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三尖瓣关闭不全治疗术式,其治疗疗效与De Vega成形术近似,术中应用的国产瓣膜成形软环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降低三尖瓣重度反流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心脏恶病质三尖瓣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对7例符合心脏恶病质诊断标准的重度三尖瓣病变患者采用三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予以积极纠正心力衰竭并改善营养状况。结果:7例手术均获成功,早期死亡1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平均随访32个月,1例存在一定程度的右心功能不全表现,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三尖瓣置换是合并心脏恶病质三尖瓣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传导束。围手术期改善心功能及加强营养支持对提高手术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122例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外科治疗的结果.方法 1997年1月~2002年6月,我科对122例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联合三尖瓣病变患者施行外科治疗,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做瓣膜置换手术,同时行三尖瓣De Vega或Kay环缩术.结果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 3.28%),其余患者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联合三尖瓣病变常引起左心、右心功能不全,并发肺动脉高压与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因此,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施行三尖瓣瓣环成形术,对提高手术疗效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