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癌基因c—erbB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扩增与过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对9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癌基因cerbB2进行研究。8例(86%)显示cerbB2的基因扩增,扩增与肿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24例(258%)显示cerbB2的蛋白过表达,过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P<001)、临床分期(P<005)及复发(P<005)均呈正相关。提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erbB2的过表达比扩增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肿瘤微血管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对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表达,并计数肿瘤的微血管(MV)。结果发现,术后复发者MV数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1),浸润性癌的MV数明显高于浅表性癌(P<001),组织学Ⅲ级高于Ⅰ、Ⅱ级(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MV数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5)。结果提示以MV为标记的肿瘤血管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期、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肿瘤的增长和转移有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bcl—2基因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bcl2基因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和移行细胞肿瘤中表达程度的差异及该蛋白表达与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用抗体bcl2(N19)及流式免疫学技术对6例正常膀胱粘膜、6例炎性增生粘膜、6例乳头状瘤和45例移行细胞癌的bcl2蛋白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bcl2蛋白在4种组织标本中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50.0%、83.3%、100.0%。FI值呈移行细胞癌>乳头状瘤>炎性增生粘膜>正常粘膜。肿瘤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非肿瘤组(P<0.00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bcl2蛋白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无关(P>0.05)。提示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钙粘素E(Ecad)和α连接素(αca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Ecad和αcat的表达。结果59例中Ecad及αcat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8%和66%,其中52例肿瘤组织(88%)二者同时正常或异常表达,二者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Ecad及αcat在Ⅰ、Ⅱ、Ⅲ级肿瘤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18%,47%,79%和18%,58%,90%;在Tis~T1,T2~4肿瘤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16%,78%和26%,85%。二者的异常表达率在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Ecad和αcat的异常表达在膀胱肿瘤的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均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组织微血管计数和上皮钙粘附素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血管计数(MVC)和上皮钙粘附素(E-CD)表达与膀胱癌恶性程度、浸润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MVC和E-CD的表达情况。结果:(1)组织学分级Ⅰ级和Ⅱ级间的MVC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两者与Ⅲ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浸润性癌和复发组膀胱癌的MVC分别显著高于浅表性癌(P〈0.01)和未复发组膀胱癌(P〈0.01)。(2)E  相似文献   

6.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MSI)的情况及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4个阳性率较高的微卫星位点,应用PCRMIA分析23例TCC病人的MSI及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MSI在TCC患者中以扩增表达为主,23例TCC病人中有9例出现MSI,占39%,其中3例同时有2个位点出现MSI。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较高者,MSI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25及P<0005)。结论T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存在MSI,且MSI预示着TCC的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P21、P185、P53蛋白表达及ras、P53基因突变与膀胱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癌基因及抑癌基因改变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了8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21、P185、P53蛋白表达及38例ras、P53基因突变。结果表明:P21、P185、P53蛋白表达阳性分别为51例(62.2%)、48例(58.5%)、26例(31.7%)。P21、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P185蛋白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分期呈负相关(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15例(39.5%)有Haras癌基因第12位密码子突变;12例(31.6%)有P53抑癌基因突变,其中全部有第280位密码子GC突变;3例合并有248密码子突变;1例有249密码子点突变。Haras癌基因及P53抑癌基因点突变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且死亡率高于点突变阴性者。6例既有Haras基因突变,又有P53基因突变的病例中4例死亡。  相似文献   

8.
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表达和MVD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的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7 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 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VEGF多克隆抗体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 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的表达与MVD 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VEGF的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二者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 .05) ;术后随访6 年,术后2 年内复发组明显高于6 年内未复发组( P< 0 .05) ,但与肿瘤大小、性别、年龄无关。 结论 VEGF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型,并与膀胱肿瘤间质微血管形成有关,上述二项指标对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应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膀胱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复发的关系,选择55例有随访结果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病理切片进行PCNA检测,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CNA表达与病理分级关系显著(P<0.05),与临床分期关系不明显。PCNA高表达、PCNA阳性细胞在组织层次中的分布均与肿瘤复发、恶化有明显关系。认为瘤旁组织的PCNA指数增高和复发肿瘤中PCNA高表达均为肿瘤恶化的一个客观指标;PCNA表达对肿瘤演变、术后随访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监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标记。  相似文献   

10.
DNA拓扑异构酶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与膀胱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抗DNA拓扑异构酶Ⅱ单克隆抗体SWT3D1对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DNA拓扑异构酶Ⅱ增殖指数随肿瘤细胞分级增高而逐步升高,G1、G2、G3分别为(56±17)%、(137±102)%、(232±157)%(P<005),TOPOⅡ在膀胱癌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复发无相关性(P>005)。结论TOPOⅡ指数与膀胱癌的生物学特性相关,可作为恶性度较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另用底物发色法测定2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力。结果显示膀胱肿瘤组织中uPA呈不同程度阳性染色,并与膀胱肿瘤分期分级有关(P<0.05),正常膀胱组织染色阴性。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肿瘤组织之间及不同分期、分级的膀胱肿瘤组织之间tPA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uPA可作为判断膀胱肿瘤恶性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p53单抗M12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126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PCR扩增编码p53N端180个氨基酸的DNA片断并将其克隆在谷胱苷肽转移酶(GST)的表达质粒PGEX2T中。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诱导产生p53GST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M126单抗。用M126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6例(77%)表达融合蛋白,平均阳性细胞指数为(345±29.0)%,并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相关(P<0001,P<005)。与进口单抗PAb1801相比较,M126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指数均明显增高,而且对不经微波修复的抗原也有很好的反应性。结论作为第一株国产抗p53单抗,M126将在肿瘤p53表达和突变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 63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E-Cadherin表达异常者42例(67%),异常表达率与膀胱癌的病理分期、分级、肿瘤复发和生存率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及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定肿瘤预后和复发  相似文献   

14.
膀胱癌上皮细胞粘附分子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ao Y  Zhao C  Li X  Teng M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8):459-461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CD)表达情况对判断膀胱癌恶性程度、复发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4例膀胱癌标本中E-CD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E-C原表达情况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均有密切关系。(x^2=6.65,P〈0.05,X^2=7.15,P〈0.01)。E-CD的的民光癌的近期昨发及不良预后有关。(X^2=4.88,P〈0.05;Long-Rank test;x^2  相似文献   

15.
c—erbB—2,H—ras和P53,Rb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癌基因,抑癌基因在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中的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法对9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癌基因cerbB2、Hras及抑癌基因P53、Rb的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erbB2、Hras和P53的表达率分别为26%、24%和48%,Rb的失表达率为31%。大多数(69%)肿瘤有上述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表达异常,其中38%的肿瘤同时有多个基因的表达异常,多基因表达异常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及5年生存率关系极为密切。提示肿瘤的多基因分析比单基因分析更有价值,多基因表达异常是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了5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全切标本中bcl2和P53在正常、异生上皮和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bcl2表达在正常和轻度异生上皮仅限于基底层,在中度和重度异生则可见于中上层,27例癌标本bcl2阳性,并与癌分级显著相关;随着异生恶性度的增加,P53阳性病例也逐渐增多(P<0.01),38例癌组织P53呈阳性,并与肿瘤分期分级和生存率明显相关;低分级或浅表型肿瘤的“bcl2丢失”现象明显增多,“P53逞现”现象则在高分级或浸润型肿瘤更显著;双抗体免疫组化显示,bcl2和P53通常表达于不同的异生或癌细胞;癌组织中bcl2和P53均阴性的患者其生存率显著高于两者均阳性者(P<0.05)。结果提示bcl2在T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膀胱肿瘤患者尿液IL—6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与膀胱肿瘤的关系,采用ELISA法对37例膀胱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尿液IL6活性进行了免疫学检测,发现膀胱肿瘤患者尿液IL6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并与膀胱肿瘤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的分级无关;肿瘤切除后尿液IL6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果提示IL6活性与膀胱肿瘤分期有关,并可作为判断膀胱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项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8.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及Rb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及Rb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59例中P16及Rb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6%、7119%,其中11例肿瘤组织(1864%)P16及Rb基因均阳性表达,未发现同一肿瘤组织中同时存在P16及Rb基因的表达缺失。P16及Rb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差异中均有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P16及Rb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膀胱肿瘤中P16及Rb基因同时表达缺失是少见现象  相似文献   

19.
钙粘素E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钙粘素E(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钙粘素E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34例出现钙粘素E表达异常(5763%),其异常表达率在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钙粘素E的表达异常与膀胱肿瘤的恶性进展有关,可作为判断肿瘤复发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膀胱癌分级分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SOD活性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肾上腺素自体氧化法分析了2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肿瘤组织及非肿瘤粘膜,以及10例非肿瘤病人膀胱粘膜的SOD活性。结果显示:肿瘤组织SOD活性低于正常组织,并与分级分期有关;复发及多发膀胱癌病人非瘤粘膜SOD活性低于非肿瘤病人的膀胱粘膜(P<0.01)。SOD活性的降低可能是膀胱癌的早期表现,并与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