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脾胃升降与功能性胃肠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荣莱 《北京中医》2007,26(2):90-92
人生阴阳二气应调和,升、降、出、入应协调。若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就会致病。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升降,不失其常则安。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功能性胃肠病,多有脾胃升降失常表现。清气不升反降为泄,如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腹泻。浊气不降反逆,为胀,为吐,为哕,为便秘,如功能性消化不良(FD)、功能性呕吐、功能性便秘。若“升降之气,上下不得交通”,咽膈之间,气不出入,胸膈满闷,甚或噎塞者,为食管病;气结两胁胀痛,为胆胰病;若腹满胀痛,为功能性腹痛、腹胀。提出升脾、降胃、通利气机、顺气和中、通降镇逆等法;对阳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滞不行、湿浊阻滞脘腹胀满难已者,推荐升清阳、行气滞、化湿泄浊法;对胃阴不足、胃气不降者,养胃阴,即所谓“津液来复,使之通降”。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胃肠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症状复杂并相互重叠.现代研究对症状重叠机制的认识尚未完全,祖国医学从整体出发,以脾胃升降理论为指导原则,探讨功能性胃肠病的重叠症状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临床较为常见,其病情复杂且迁延难愈,增加了临床的诊疗难度。刘万里教授指出气机升降失调是其重叠的重要病机。对于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的治疗,刘万里教授倡导以疏理脏腑气机立法,顺应脏腑气机特性,以“通降胃气”为先,以“调脾”“疏肝”“宣肺”为要,立足整体,临证分别施以消食化滞,和胃降气、健脾化湿,复运益气、疏肝调脾,和中理气,宣肺肃肠,通腑行气之法。脏腑气机升降秩序得复,则诸症皆愈。  相似文献   

4.
杜宝英 《河南中医》2005,25(11):12-13
脾胃,人体中焦之脏腑,承上启下,受纳运化,长养全身。然而其诸多功能,无一不与升降有关,故本文试从体现中医特色的整体观念这一角度出发,对其形成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付艾妮  全国芳 《河南中医》2010,30(2):130-131
本文从中医升降理论出发,论述了脾胃阴阳升降运动在全身气机升降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其理论在脾胃病证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6.
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升清,胃气降浊.生理状态下,脾胃脏腑之气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始终保持协调通畅,故而人体能够升清降浊,摄取精微,排泄废物,完成机体的新陈代谢.若气机失调,升已不降,降已无升,升降混乱,则易致人体发病.故治疗脾胃疾病重在调理脾胃气机,俟脾气得运,胃气得降,则气血生化有源,疾病自愈.  相似文献   

7.
廖小年  黄柳向 《河南中医》2020,40(4):514-518
口臭的病位主要在脾胃,病机为脾胃蕴热、肺火熏蒸,多以泻脾胃积热、清心泻脾、清肺火等清热之法为治疗大法,常用清胃散、泻黄散等为主方。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花类药物,可通过直接调理脾胃气机,或是通过芳香燥湿、醒脾和胃、调节他脏气机等使脾胃气机升降正常,脾胃气机升降有序,脾可升清,胃可降浊,湿可除,郁热可散,随证加减,口臭自除。  相似文献   

8.
升清降浊法古探新--胃病治疗经验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升清降浊为原则,运用调畅通腑、益气养阴、淡渗助运药,治疗多种胃病,获良好疗效。附治疗萎缩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案三则。  相似文献   

9.
脾胃升降运动是人体生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功能活动 ,对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将起到重要作用。健脾和胃是脾胃升降失调的基本治则 ,临症中灵活运用多能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探讨李东垣升脾阳法与叶天士养胃阴法对脾胃学说形成的贡献。参考李东垣与叶天士有关升脾阳和养胃阴论说以及其他医著,总结升脾阳法与养胃阴法的特点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升脾阳和养胃阴都要考虑,以此可以更有效指导临床。叶天士养胃阴法补充了李东垣略于胃论述的缺陷,升脾阳法和养胃阴法融合,完善并形成了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属于中医"郁病"的范畴,病机多为情志不舒而致气机不畅,其病位在肝,法以疏肝理气,张星平教授认为郁病固以肝郁为主,兼夹气、血、痰、湿、食、火,然其治疗则当疏肝解郁与理脾和胃并重,升降枢纽与气血痰湿食火并调。  相似文献   

12.
升降散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茅 《河南中医》2003,23(6):59-60
1 方药介绍升降散是清代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中的方 ,原方为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一钱、广姜黄三分、生川大黄四钱 ,共七钱三分 ,病轻分四次服 ,病重分二次服 ,用黄酒盏、蜂蜜五钱 ,调均冷服 ,适应证“温病亦难气中之一也 ,表现三焦大热 ,其证治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将升降散炼蜜为丸 ,名为太极丸。今医者多入汤剂煎服。蝉蜕 ,《本草纲目》言 :“治头风眩晕 ,皮肤风热作痒 ,破伤风及疔肿毒疮 ,大人失言 ,小儿噤风天吊 ,惊哭夜啼”。归肺、肝经 ,其功效疏风透麻 ,熄风止痉 ,有升散之功。白僵蚕 ,《寒温条辨》言 :“以清化之力 ,涤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