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检测硫酸镁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和红细胞内钙、镁离子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选择妊娠高血压患者93例(观察组),轻度33例,中度39例,重度21例,应用硫酸镁治疗。另外选取同期正常孕妇93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疗前后血清和红细胞钙、镁离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钙离子和镁离子水平分别为1.84±0.21 mmol/L和0.76±0.28 mmol/L,均低于对照组(2.53±0.29 mmol/L,1.08±0.23 mmol/L),且随着病情加重呈现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钙离子和镁离子水平(0.35±0.14 mmol/L,2.13±0.52 mmol/L)均高于对照组(0.23±0.11 mmol/L,1.94±0.41 mmol/L),且重度患者红细胞钙离子、镁离子水平均高于轻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钙离子和镁离子水平分别为2.36±0.24 mmol/L和0.94±0.30mmol/L,均高于治疗前,红细胞钙离子和镁离子水平(0.21±0.19 mmol/L,2.06±0.58 mmol/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钙、镁离子水平明显降低,红细胞内的水平呈上升趋势,经硫酸镁治疗后血清和红细胞内钙、镁离子水平显著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钙、镁水平及其民族差异性.方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90例为观察组,其中哈萨克族90例,汉族100例;选择正常妊娠者200例为对照组,其中哈萨克族102例,汉族98例.检测并比较2组受检者血清钙、镁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民族钙、镁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血清钙、镁分别为(1.98±0.32) mg/L、(0.87±0.13)mg/L,对照组分别为(2.27±0.19)mg/L、(0.97±0.3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哈萨克族患者血清钙((1.74±0.28)mg/L)、镁((0.82±0.76) mg/L)水平均低于汉族患者((2.03±0.15)、(0.98±0.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钙、镁水平改变有民族差异;动态监测钙、镁水平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及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2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高血压41例、子痫前期轻度30例、子痫前期重度131例)及30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清25-(OH)D及钙的水平.结果 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清钙水平(2.46±0.11)mmol/L,25-(OH)D水平(51.37±13.19)nmol/L,均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钙水平(2.16±0.12)mmol/L,25-(OH)D水平(40.46±11.89)nmol/L;轻度子痫前期组血清钙水平(2.12±0.12)mmol/L,25-(OH)D水平(37.92±8.55)nmol/L,均明显高于重度子痫前期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钙水平(1.89±0.14)mmol/L,25-(OH)D水平(28.05±10.4)nmol/L;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血清钙水平(1.86±0.13)mmol/L,25-(OH)D水平(27.12±9.1)nmol/L,均明显高于早发型(P<0.05),早发型血清钙水平(1.65±0.16)mmol/L,25-(OH)D水平(20.36±6.54)nmol/L;妊娠期高血压组与子痫前期轻度组血清钙及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水平血清25-(OH)D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张正伟  党瑜华 《临床荟萃》2009,24(3):216-218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1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22例)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46例),另取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CCL21的水平,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CCL2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而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CCL21水平又明显高于对照组,(180.1±42.6)ng/L vs(145.3±33.7)ng/L vs(105.8±33.9)ng/L(均P〈0.01);血清CCL21水平和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6,P〈0.01)。结论血清CCL21水平可能反映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并在斑块不稳定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不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入选100例因胸痛或胸闷不适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为早发冠心病的患者。以HDL-C水平分为两个亚组,并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分型,与10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发冠心病组血清HDL-C(1.07±0.27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16±0.26mmol/L,P〈0.05);早发冠心病患者中HDL-C低于0.9mmol/L亚组中,临床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比例高(69.2%),且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23.9%,P〈0.05)。冠状动脉为C型病变组HDL-C明显低于A、B型病变组(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清HDL-C水平与临床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尿酸(UA)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心内科治疗的208例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n=100)和冠心病组(n=108);根据造影结果,冠心病组中35例属单支病变(第1组),36例属双支病变(第2组),37例属三支病变(第3组)。分析不同组间血清Hcy、血脂、UA水平的差异以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患者血清Hcy为(9.78±4.45)μmol/L、UA为(340.53±80.01)μmol/L,胆固醇(TC)为(3.87±0.6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11±0.68)mmol/L;冠心病组Hcy为(20.88±7.76)μmol/L,UA为(442.21±127.65)μmol/L、TC为(5.74±1.11)mmol/L,LDL-C为(2.65±0.65)mmol/L,冠心病组4个指标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三酰甘油(TG)[(1.55±0.89)mmol/L]低于冠心病组TG[(1.77±1.3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第1组、第2组、第3组的UA分别为(360.59±70.67)、(420.04±116.66)、(521.03±103.11)μmol/L;Hcy分别为(14.48±3.66)、(21.33±7.89)、(27.16±11.82)μmol/L;TC分别为(3.89±2.34)、(5.03±1.00)、(4.44±0.96)mmol/L;LDL-C分别为(3.47±0.89)、(2.77±0.95)、(2.53±0.60)mmol/L;TG分别为(2.01±0.67)、(1.86±1.54)、(1.74±1.11)mmol/L。3组间血清Hcy和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指标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UA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一致,和冠心病发病相关,同时血脂中LDL-C、TC、TG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不同年龄组其心脏病的比较发病率有很大差异,如婴幼儿期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青少年期则以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病毒性心肌炎占多数,而老年人却以冠心病、高血压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占优势。这种心脏病构成比的不同,要求临床医生在处理不同年龄组的心脏病人时应有所区别。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终点法检测237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150例健康人的血尿酸。结果脑梗塞组血尿酸值为361.5±77.8 mmol/L,冠心病组为367.2±91.7 mmol/L,高血压组为354.9±68.0 m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3.6±57.1 mmol/L,(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血糖水平,探究血脂和血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17年10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于华西医院急诊科最终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患者200例为病例组,以同期华西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30例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血脂及血糖水平差异。结果病例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7.85(6.62,10.09)vs 5.15(4.85,5.68)(mmol/L),6.1(5.8,6.8)vs 5.7(5.5,6.0)(%),13.18(11.54,16.42)vs 11.90(11.05,12.73)(%))(P0.05)。甘油三酯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42±1.16vs 4.95±0.84(mmol/L);1.12±0.37vs 1.45±0.39(mmol/L);2.68±1.01vs 3.05±0.75(mmol/L))(P0.05)。结论高脂血症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因素,糖代谢紊乱及高血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耐量减退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血清钙浓度,评价血清钙浓度在此类患者治疗前后的检测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到2016年7月间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继发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从中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166例,其中非糖尿病患者57例,糖耐量减退患者64例,糖尿病患者45例,记录各组患者的血清钙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耐量减退并发尿路感染组患者入院时血清钙与非糖尿病组及糖尿病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mol/L:2.26±0.19比2.33±0.31、2.28±0.17,P均0.05);尿路感染时糖耐量减退组和糖尿病组血清钙水平均比非糖尿病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mol/L:1.99±0.19、2.08±0.15比2.17±0.15,P均0.05);糖耐量减退组患者出院好转时血清钙与非糖尿病组及糖尿病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mol/L:2.20±0.18比2.27±0.13、2.21±0.11,P均0.05)。除非糖尿病患者组外,糖耐量减退组、糖尿病组患者尿路感染时血清钙与入院时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mol/L:1.99±0.19比2.26±0.19,2.08±0.15比2.28±0.17,P均0.05);出院好转时3组血清钙均比感染时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mol/L:2.27±0.13、2.20±0.18、2.21±0.11比2.17±0.25、1.99±0.19、2.08±0.15,P均0.05);3组患者入院时血清钙与出院好转时比较均无明显差异(mmol/L:2.33±0.31、2.26±0.19、2.28±0.17比2.27±0.13、2.20±0.18、2.21±0.11,P均0.05)。结论血清钙在糖耐量减退患者并发尿路感染时显著降低,检测值的上升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的预后做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