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单层与多层螺旋CT所致儿童受检者辐射剂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和评价儿童受检者在单层与多层螺旋CT扫描中所受到的辐射剂量。方法 测试21台CT机的头部和体部剂量指数,并结合0~1岁组、5岁组、10岁组儿童和成年人的头部和胸部常规扫描条件,计算CTDIw、CTDIvol、DLP值,再由DLP与有效剂量转换系数计算头部和胸部常规扫描所致各年龄组儿童和成年人的有效剂量。 结果 单位mAs的头部CTDI大于体部CTDI;在头部常规扫描中,0~1岁组、5岁组、10岁组儿童受到的有效剂量分别为2.2、1.3、1.1 mSv;在胸部常规扫描中,0~1岁组、5岁组、10岁组儿童受到的有效剂量分别为5.3、3.1、3.4 mSv;每单位mAs所致儿童有效剂量平均比成人高1.8倍;多层CT的儿童头部CTDIvol、DLP、有效剂量值均大于单层与双层CT,多层与双层CT的儿童胸部CTDIvol、DLP、有效剂量值均小于单层CT。 结论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在CT检查中可能受到更大辐射危害,应严格遵循儿童CT检查适应证,并合理选择CT扫描参数,尽可能降低儿童受到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基于DICOM文件信息估算X射线CT剂量的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方法 以临床常用多排螺旋CT为研究对象,采用java语言开发DICOM图像文件信息读取软件,实现自动化批量读取在不同扫描模式下胸部、腹部X射线CT螺旋扫描的每幅图像中的剂量相关信息,结合准直、mAs、螺距等扫描参数,计算每次扫描检查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DLP,并与X射线CT的显示值进行比较。结果 对于胸部螺旋扫描,基于DICOM图像文件信息计算得到的CTDIvol与显示值误差为-2%~8%,DLP与显示值误差为-2%~5%;对于腹部螺旋扫描,CTDIvol计算值与显示值误差在0~2%,DLP与显示值误差在1%~3%。计算得到的CTDIvol与显示值误差为-2%~2%,DLP与显示值误差为-2%~3%。 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基于DICOM文件信息估算多排螺旋CT剂量的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儿童CT检查扫描条件选择及其所致辐射剂量的相关性,以期通过适当调节mAs、扫描长度等参数,降低儿童CT检查患者受照剂量。方法 比较江苏省7家医院不同年龄组(<1岁、1~5岁、6~10岁和11~15岁)儿童头颅、胸部、腹部多排螺旋CT检查主要扫描参数的差异。选用相同的检查参数在TM160剂量模体上测量CTDI100,计算DLP,并通过经验加权因子,估算出不同部位检查的有效剂量(E)。对mAs、扫描长度和DLP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两家典型医院由于选择扫描条件不同所导致的剂量差异。结果 儿童头颅、胸部、腹部CT检查所致患者的有效剂量均值分别为2.46、5.69、11.86 mSv,各部位检查DLP与mAs、扫描长度均呈正相关(r=0.81、0.81、0.92,P<0.05)。较高的mAs选择,致使本研究各年龄组儿童胸腹部CT检查有效剂量是德国Galanski等研究的1.2~3.0倍;B医院各年龄组腹部检查选择了较高的扫描长度,以致其所致有效剂量均高于本研究均值。结论 建议通过合理优化儿童不同部位CT检查mAs、扫描长度等扫描参数,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时的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最佳权重和优化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法 将体质量指数为19~24 kg/m2的12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用宝石能谱CT进行胸主动脉CTA扫描,扫描范围为290~330 mm,第1组扫描条件为机器默认的100 kV、240 mAs,使用10%~100%权重的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对图像进行重建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请两位影像学家对图像进行5分值主观评价,优选出最佳图像质量的ASIR权重,在此权重基础上固定100 kV,用210、180、 150、120 及90 mAs对其他5组患者进行扫描,记录不同mAs的CTDIvol及DLP,并转换为有效剂量E.计算上述图像的SNR及CNR,并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100 kV、240 mAs 扫描条件下图像的最佳ASIR权重为60%.ASIR权重为60%、100 kV下240~90 mAs扫描产生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分值分别为(4.78±0.30)~(3.15±0.23);其CTDIvol、DLP平均值分别为: 12.64~4.41 mGy和331.81~128.27 mGy,并将DLP转换为E为4.98~1.92 mSv.120~240 mAs各组的影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365,P>0.05),但120 mAs的CTDIvol、DLP及E较240 mAs分别低53.4%、48.5%及49.9%. 结论 在进行胸主动脉低剂量CTA成像时最佳的ASIR权重为60%.体质量指数为19~24 kg/m2的被检者胸主动脉低剂量CTA扫描的最佳mAs 为120 mAs (100 kV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髋关节CT检查时降低管电流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儿童髋关节CT扫描45例,分常规剂量组、低剂量Ⅰ组(<6岁)和低剂量Ⅱ组(6~12岁)。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扫描长度,计算出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由专家对不同扫描参数的软组织窗和骨密度算法重建的骨窗图像质量分别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常规剂量组、低剂量Ⅰ组和Ⅱ组的CTDIvol分别为35.4、15.8、17.3 mGy,DLP分别为(442.75±23.51)、(197.91±18.46)和(216.01±14.25) mGy·cm。各组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髋关节CT检查时应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既减少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颞骨CT的不同扫描方式对眼晶体剂量的影响。方法 在相同管电压和有效mAs下,对成人离体头颅标本分别行横断位和冠状位的标准单层连续扫描、常规多层螺旋扫描以及改良的多层螺旋扫描。分析各种扫描方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被检体有效剂量,并使用热释光剂量片测量晶体的器官剂量。结果 单层连续扫描时总体有效剂量为1.21 mSv,横断位扫描的晶体剂量为50.96 mGy,冠状位晶体剂量为1.73 mGy;常规多层螺旋扫描的有效剂量为0.803 mSv,晶体剂量为40.17 mGy;改良的多层螺旋扫描的有效剂量为0.803 mSv,晶体剂量为10.33 mGy。结论 相同管电压和有效mAs下,单层连续横断位和冠状位扫描的总体有效剂量和晶体剂量分别是常规螺旋扫描的1.51和1.31倍。改良的多层螺旋CT扫描方式可将螺旋扫描时的晶体剂量降低74.3%,可作为临床颞骨CT扫描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联合自动管电流(Care Dose 4D)技术在腹部CT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3月行全腹CT检查的成年患者180例为回顾性研究对象,依据影像质量的参考毫安秒将患者分为3组,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每组60例患者,分别为250 mAs组、200 mAs组和150 mAs组,其余扫描参数和图像重建参数均相同。测量第二肝门层面肝实质的CT值及图像噪声(SD),对比3组患者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噪声(SD)、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结果 3组患者扫描的平扫期、动脉期及门脉期kV和mAs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25,P<0.05)。随着参考mAs的降低,3组患者选择低kV的频率逐渐增加。3组患者平扫、动脉及门脉期的CTDIvol、DLP、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51,P<0.05)。随着参考mAs的下降,辐射剂量逐渐下降,150 mAs组患者的CTDIvol、DLP、E最低。250 mAs组与200 mAs组三期图像的SNR、CNR及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61,P>0.05);250 mAs组与150 mAs组,平扫及动脉期图像的SNR及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98,P>0.05),门脉期图像的SNR及三期图像的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64,P<0.05);200 mAs组与150 mAs组平扫及动脉期图像的SNR、CNR及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95,P>0.05),门脉期图像的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63,P<0.05)。结论 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技术,选择适当的影像质量参考毫安秒值能在有效控制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既保证图像质量,还可以有效地减低辐射剂量,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使用常规辐射剂量评估参数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方法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和成人肺部CT扫描时所受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连续抽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肺部CT扫描患者,共406例,按照年龄分为6组(0~2岁、3~6岁、7~10岁、11~14岁、15~18岁、18岁以上)。基于MATLAB平台开发的dicom数据处理软件,抽取每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值、剂量长度乘积(DLP)值,同时根据美国医学物理师学会(AAPM)220报告提出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方法,计算每例患者的水当量直径Dw及SSDE值。分析分别使用两种方法时,不同年龄段儿童和成人肺部CT扫描时所受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各年龄组CTDIvol值均显著低于SSD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6、-32.83、-30.36、-28.74、-23.89,P<0.05),不同年龄组SSDE值较CTDIvol值分别增加137%、94%、79%、57%、42%。成人组的CTDIvol值同样低于SSD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2,P<0.05),SSDE值较CTDIvol值增加41%。随着年龄的升高,各年龄组儿童患者CTDIvol值、DLP值、Dw值、SSDE值逐渐升高,并均明显小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39、203.28、89.27、103.44,P<0.05)。各年龄组的转换系数f随着年龄的增加显著降低,均明显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83,P<0.05)。结论 在肺部扫描中,相比于成人,CTDIvol会严重地低估儿童所受的辐射剂量,年龄越小的患者,被低估得越严重,而SSDE方法考虑到受检者体型差异,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不同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宁夏儿童头颅、胸部CT辐射剂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宁夏地区儿童头颅、胸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水平,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CT辐射剂量优化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实地采集宁夏地区不同市、县、区不同规模医院1~2周内儿童(≤15岁)头颅、胸部CT的扫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患者有效剂量(E)值;并将CTDIvol、DLP的第75百分位数(P75)与其他国家推荐的DRL值进行比较;所有儿童分4个年龄组:<1岁、1~5岁、6~10岁、11~15岁。结果 走访调查39家医院,调查CT设备47台,采集头颅断层扫描1 134例,胸部平扫636例。头颅CTDIvol、DLP的P75分别为:<1岁:44.2 mGy、456.2 mGy·cm;1~5岁:57.2 mGy、659.6 mGy·cm;6~10岁:61.1 mGy、668.7 mGy·cm;11~15岁:63.6 mGy、849.3 mGy·cm。胸部CTDIvol、DLP的P75分别为:<1岁:5.0 mGy、89.2 mGy·cm;1~5岁:5.9 mGy、124.8 mGy·cm;6~10岁:6.0 mGy、167.9 mGy·cm;11~15岁:7.1 mGy、235.0 mGy·cm。结论 宁夏地区儿童胸部CT的辐射剂量与其他报道相近,但头颅CT的辐射剂量相对偏高,且各年龄段均存在偏高现象,尤以婴儿患者较著;应加强宁夏地区儿童头颅CT的辐射剂量优化与监管,增强儿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的剂量控制意识,提高对辐射相关风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80kV64排多层螺旋CT低辐射肺动脉成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80 kV 管电压64排多层螺旋CT低辐射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64名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80kV管电压CT结合右头臂静脉作为团注追踪(bolus tracking) 监测点进行肺动脉成像,对照组29例采用120kV管电压,延迟时间采用团注测试峰值时间+0.7 s,进行肺动脉成像。测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和有效剂量(E),测量肺动脉强化后CT值和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5分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目测评分。对DLP、E、SNR、CNR进行t检验;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图像目测评分结果。结果 观察组DLP和E分别为(146.5±7.6)mGy·cm和(2.5±0.1)mSv,对照组DLP和E分别为(313.4±13.5) mGy·cm和(5.3±0.2) mSv,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图像质量量化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NR分别为32.6±3.6和31.3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观察组和对照组CNR分别为28.5±3.4和27.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目测评分结果:观察组为5分8例,4分26例,3分1例;对照组为5分5例,4分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结论 80 kV 64排多层螺旋CT结合右头臂静脉作为bolus tracking 监测点可以减少辐射剂量,同时不降低图像质量,是肺动脉造影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汤振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7):1074-1075,107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眶区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0例眶区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90位患者行眶区常规剂量(115mAs)扫描,B组90位患者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行低剂量(40mAs)扫描,比较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40mAs)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间的CTDIvol、DLP值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眶区外伤低剂量扫描不仅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而且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放射剂量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价小儿头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的放射剂量 ,为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提供扫描剂量参数。资料与方法  (1)按年龄把 12 0例 0~ 6岁小儿分成 2组 ,患儿 <6个月 ,12 0kVp、90mAs扫描 30例 ;6个月~ 6岁 ,12 0kVp ,15 0mAs扫描 30例 ;常规扫描剂量为 12 0kVp、2 6 0mAs,依照上述年龄段各扫描 30例。其余扫描参数为 :准直 1.5mm ,层厚 6mm ,重建间隔 6mm ,床速 11.7mm/r,扫描时间 0 .75s。分别比较 2种扫描剂量产生的有效mAs、CT权重剂量指数 (weightedCTdoseindex ,CTDIw)及剂量长度乘积 (dose lengthproduct,DLP) ,并作 χ2检验。 (2 )由 3名医师盲法评价CT图像。按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对每帧图像进行质量评判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小儿各年龄段低剂量 (90mAs、15 0mAs)扫描的CTDIw为 17.2 8mGy、2 8.8mGy ,分别是常规剂量 (2 6 0mAs)扫描的 34.6 %、5 7.8% ;前者的DLP分别为 2 37mGy·cm、4 2 3mGy·cm ,明显低于后者的 6 83mGy·cm、731mGy·cm(P <0 .0 1)。 (2 ) 98%以上小儿头部低剂量CT图像可满足临床影像诊断需要 ,与常规剂量小儿头部图像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小儿头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的辐射剂量为常规剂量扫描的 3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及其参数在腰椎螺旋CT容积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连续搜集本院进行腰椎螺旋CT检查患者50例,随机分为5小组,记录受检者体重指数(BMI),分别接受以下5组不同参数组合CT扫描:第1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技术,405 mAs,120 kV;第2~5组均采用智能毫安秒技术,噪声值(NI)分别为21 HU、25 HU、25 HU、25 HU,管电流范围分别为100~710 mAs、100~710mAs、40~300 mAs、40~300 mAs,管电压分别为120 kV、120 kV、120 kV、100 kV。进行以上参数扫描同时记录随机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对获得容积再现(VR)重组及batch重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IQS),并测量各组参数下L3~4、L4~5、L5~S1椎间盘中心水平腰大肌的标准差(SD)值。对所获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参数组间BMI无统计学差异。各组CTDIvol值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第4组、第5组CTDIvol值为第1组的56.63%、40.03%;各组DLP值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第4组、第5组DLP值为第1组的55.29%、39.78%。各组VR及batch重组图像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VR重组图像评分在第1~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第5组图像评分与各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batch图像评分中第1组、第2组均与第5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各组L3~4、L4~5、L5~S1椎间盘水平腰大肌的S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第1~4组均与第5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正确使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可以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采用NI25 HU、管电流范围40~300 mAs、管电压120 kV可降低43.37%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临床拟诊HIE行CT检查的新生儿200例,随机等分成2组,分别使用120 kV,200 mAs及120 kV,75 mAs各扫描100例。分别比较2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总剂量(TDV)数值。两种扫描参数所得图像,由2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CT图像,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将优、良和合格归入符合诊断要求病例,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中,64层螺旋CT低剂量组扫描的辐射剂量为常规组扫描辐射剂量的37.5%,两组符合诊断要求的影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0 kV,75 mAs低剂量扫描适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检查,这也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倡导的将辐射照射减至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降低儿童16层螺旋CT检查辐射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论证CT扫描参数kVp和mAs与剂量和图像噪声的关系,在不影响临床诊断的基础上,修正并验证一种基于成人扫描参数的安全可行的儿童16层螺旋CT检查的扫描参数。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采用标准CT剂量指数(CTDI)测试仪、100mm笔型电离室,分别测量16cm和32cm直径模体在2mm×5mm准直宽度时不同kVp和mAs的CTDI;采用20cm标准水模,测量单一感兴趣区域(ROI)标准偏差值SD代表噪声水平。以成人扫描参数的不同百分比修正为不同年龄段儿童CT扫描的参数供临床验证。结果随着kVp和mAs的增加,CTDI随之增加,并与mAs呈线性关系;16cm直径模体的表面CTDI要高于32cm模体58%;实际的加权CTDIw值高于CT扫描仪显示的CTDIw;mAs相同时,kVp越高,图像噪声SD值越低,在kVp固定时,随着mAs的增加,图像噪声SD随之减少,当mAs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图像噪声趋向平稳。结论在不影响临床诊断的图像噪声水平下,根据年龄和体型特点,儿童16层CT检查mAs可以比成人降低10%~8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在新生儿颅脑扫描中可用的最低扫描参数,以达到降低辐射剂量,减少辐射损害的目的。方法用螺旋和切片2种不同扫描方式,采用逐渐降低扫描参数方法,得出新生儿颅脑64层螺旋CT扫描可用的最佳方法和最低扫描参数。固定KVP值120 kV和其他扫描参数,每次降低10 mAs;切片法低剂量组扫描参数从120 kV和60 mAs开始,螺旋法低剂量组扫描参数从120 kV和90 mAs开始。每组扫描20例患儿,每组扫描所得图像由3位高级职称影像诊断专家按图像清晰度、图像层次对比度,脑组织、脑室、脑沟具体解剖结构及病变显示能力标准,将图像质量分为优质、良好、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分别被评为5、4、3、2、1分,3分及以上的图像认为满足诊断要求。结果64层螺旋CT螺旋扫描120 kV和60 mAs是可用的最低扫描参数。螺旋扫描120 kV和60 mAs的CT辐射剂量指数(CTDI)7.7 mGy、平均剂量长度体积(DLP)155.1 mGy.cm;切片扫描120 kV和30 mAs是最低参数。切片扫描120 kV和30 mAs的CTDI 5.19 mGy、平均DLP 41.9 mGy.cm。2组最低扫描参数剂量分别是常规螺旋扫描的40%和11%,同时切片扫描是螺旋扫描剂量的27%。由此,切片扫描较螺旋扫描剂量明显减低,约73%。结论64层螺旋CT新生儿颅脑扫描的最佳方法是切片扫描,可用的最低扫描参数是120 kV和30 mAs。  相似文献   

17.
儿童肺部CT曝光参数及其辐射剂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化儿童肺部CT曝光参数,减少其辐射危害。方法对疑有肺部病变的儿童及青少年210例,降低曝光量行肺部CT扫描,以肺部支气管分叉层面的胸廓前后径和横径线长的平均值为依据,以儿童常规曝光量的70%为起始扫描剂量,逐次减少曝光量10mAs,观察其成像质量,直至图像质量良好,符合诊断的要求,并分析其曝光量mAs和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与儿童常规肺部曝光量200mAs相比,不同肺部发育的个体,其肺部CT曝光量可降低到其常规曝光量的45%~80%,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均可降至27.45%~80%。结论根据儿童胸部个体发育差异,适当地降低曝光量,可以有效地降低其辐射剂量,减少其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检测肺小结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大小、密度不同肺小结节的检测敏感性及最优扫描参数. 方法 制作3组不同密度(软组织密度、较低密度、磨玻璃密度)、直径13~2.5 mm的人工肺结节,置于组织等效胸部模型中,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CT机以常规剂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和低剂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0、30 mAs和21 mAs)分别扫描.测量、记录剂量指标(CTDIw和DLP)、模型各部位CT值、CT值标准差,评估各组结节的可见度. 结果 64层螺旋CT采用低剂量扫描(21~50 mAs)的辐射剂量为常规剂量(250 mAs)的8%~20%.不同扫描剂量条件下模型各部位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值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电流降低而增加.各组结节中仅2.5 mm和4 mm磨玻璃密度(-600 HU左右)结节在管电流21 mAs扫描时出现不可见情况. 结论 64层螺旋CT实验条件下30 mAs低剂量扫描最小直径2.5 mm磨玻璃密度结节,是最优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