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摄食行为对小型猪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动物无创遥测技术观察清醒活动状态下小型猪摄食前(BI)、摄食过程中(IP)、摄食后(AI)、AI2 h和AI 4h的心电图(ECG)和自主活动,并用HRV功率谱分析其自主神经功能.结果 与摄食前比较,小型猪摄食过程中心率(HR)、自主活动和标准化低频成分(LFnu)明显增加,RR间期(RRI)、总功率(TP)、极低频成分(VLF)、高频成分(HF)明显减少,LF/HF比值明显升高;且随着摄食后恢复时间的延长,小型猪HR、自主活动、LFnu均有所降低,而RRI、TP、VLF、HF均有所升高,LF/HF比值逐渐降低,并在摄食后2h、4h时变化显著;相关分析显示摄食行为与TP、VLF、HF、LF和LF/HF密切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亦显示摄食行为与VLF、LF/HF和TP密切相关,且VLF起主要作用.结论 小型猪摄食行为不仅影响心脏活动;而且能引起小型猪心脏自主神经控制能力发生改变,其中VLF在摄食行为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者白天和夜间自主神经的活动特征。方法采用美国PI(Preideal Instruments)公司生产的十二导联动态心电记录仪,对102例单纯性肥胖者和49例正常体重健康志愿者,记录24h心电信号,进行白天和夜间心率变异分析。结果①白天肥胖组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F/HF肥胖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夜间肥胖组SDNN、RMSSD、LF、H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F/HF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③对照组LF/HF夜间显著低于白日,p<0.05;肥胖组LF/HF夜间与白日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肥胖者无论是白日还是夜间,迷走神经功能始终处于亢进状态。迷走神经活性增高,可能是导致胃动力亢进,肥胖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摄食行为与肥胖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摄食行为与肥胖的相关性,并认知行为治疗介入减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本摄食行为量表对58例超重和肥胖者及33例正常体重者进行问卷调查,进行信度分析,方差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在体质认识和饮食方法上,肥胖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体质认识,饮食内容与肥胖度呈正相关。结论:纠正肥胖者在体质认识和摄食行为插为上的错误认知,调整饮食内容有助于减轻体重,并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家庭的逐渐增加,单纯性肥胖患儿也在逐渐增多,目前5%~8%.对单纯性肥胖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对儿童的健康损害及治疗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防治。方法对50例肥胖儿童进行空腹血糖、血脂检测,并进行血压测量、肝脏检查及骨龄测定。结果肥胖儿童血脂明显增高,重度肥胖儿童血压、血糖高于正常,中重度肥胖儿童有脂肪肝存在。对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的采取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给以预防与干预。结论减少高热能性食物的摄入和增加机体的热量消耗,使体内脂肪不断减少,体重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6.
7.
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的心理行为问题,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CT)和参照CBCL量表设计的家庭调查表以1:1配对方法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PPCT测试显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人际关系不适应得分、情绪不稳定得分和行为问题总分均高于对照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纯性肥胖表现为非攻击性、焦虑/抑郁、社交退缩、思维问题和内向等心理行为问题。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常可表现出多方面不良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8.
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是二十世纪一个全球性的、重要的儿童健康问题。也是二十一世纪严重的健康 社会问题。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不仅造成机体多器官、系统功能性损伤 ,活动能力和体质水平下降 ,而且也损害儿童的心理健康 ,同时还是成年期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自 80年代以来 ,我国儿童保健工作者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从流行病学、生理损伤及运动处方、行为矫正及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 999年公布了“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的防治常规”。本文就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的防治策略加以讨论。1 儿童…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单纯性肥胖症的儿童也在与日俱增,单纯性肥胖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体力活动少,行为偏差为特征的全身组织普遍过度增生的一种慢性病,对儿童期体格发育,心理行为健康均有损害,并可延续到成人期,因此应及早预防。1形成的影响因素1.1营养因素能量的摄入与能量消耗的不平衡,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过多,超出肌体代谢的需要,多余的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在摄食方面的认知行为差异,为认知行为治疗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本摄食行为量表对23例超重和肥胖者、42例2型糖尿病和33例正常体重者进行问卷调查,进行信度分析、方差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在体质认识和饮食方法上,肥胖组积分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饮食内容与肥胖度呈正相关;在摄食规律上,糖尿病组积分明显高于肥胖组和对照组,体质认识与肥胖度成正相关. 结论纠正肥胖者在体质认识和摄食行为上的错误认知,调整饮食内容有助于减轻体重;矫正适应不良性行为,学习摄食规律化,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巩固疗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症与营养不良患儿胃动力学状态 .方法 :以牛奶作为胃液体试验餐 ,采用实时超声测定液体胃排空 .结果 :单纯性肥胖症、营养不良患儿及健康儿液体试验餐 12 0min后胃内残留率分别为 (7.4± 4 .0 ) % ,(2 3.4±5 .6 ) %和 (14 .2± 10 .5 ) % (单纯性肥胖症与营养不良患儿相比 ,P <0 .0 5 ) ;其 10 0 %胃排空所需时间分别为 (14 7± 2 8) ,(176± 18)和 (16 9± 4 7)min(营养不良患儿较肥胖患儿和正常对照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P <0 .0 5 ) ;试餐后 6 0min各组胃体蠕动频率和胃窦收缩频率 (次·min-1)分别为 4 .2± 0 .6和 4 .6± 0 .6 ;2 .5± 0 .3和 2 .7± 0 .4及 3.8± 0 .6和 3.7± 0 .9.单纯性肥胖症空腹胃动素水平 (4 4 3± 83)ng·L-1明显高于营养不良患儿 (2 19± 6 6 )ng·L-1,P <0 .0 5 .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胃液体排空明显加快 ;营养不良患儿胃液体排空延迟 相似文献
12.
胃起搏对胃动力障碍患者胃肌电活动和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体表胃起搏对胃动力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胃动力障碍症状的患者 2 1例 ,其中15例为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6例为糖尿病胃轻瘫。采用WCH型胃肠起搏仪进行胃起搏治疗 ,每日 1次 ,每次3 0min ,共 14日。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体表胃电图参数及胃对不透X线标志物的排空率。结果 胃起搏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 6.70± 2 .17分 ,治疗后降为 3 .40± 2 .44分 (P <0 .0 1) ;治疗后总症状改善率为5 2 .3 %± 19.2 % ;对早饱、上腹胀的有效率分别为 70 .1%和 83 .3 %。胃起搏治疗可改善部分胃电参数 ,治疗后胃正常慢波百分比、主频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 (P <0 .0 5 )。胃起搏治疗还可提高患者的 4h胃内钡条排空率 ,有效率为 5 7.1%。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从体表输入起搏信号治疗胃动力障碍患者 ,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部分胃电参数 ,提高胃排空功能。 相似文献
13.
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展特点,为单纯性肥胖的预防、临床诊断及心理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BCL量表及自制的家庭调查表,对来本院就诊的6~11岁单纯性肥胖儿童88例作问卷调查,前者包括113个项目,后者包括15项。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资料的性质分别进行Y2检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等,以89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肥胖男童比非肥胖男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增高,肥胖男童的体诉、攻击、分裂性、抑郁、交际不良、强迫性、社交退缩、违纪及总分均高于非肥胖组。肥胖女童比非肥胖女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增高,肥胖女童体诉、攻击、分裂性、社交退缩及总分均高于非肥胖组。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可表现出多方面不良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小学生单纯性肥胖与运动及时间支配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天津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从中选择259例单纯性肥胖的小学生和体重正常的小学生,按同年龄,同性别和同学校1:1配比。结果:小学生肥胖与小学生对运动的喜欢程度、运动方式、活动强度、活动时间有关。未显示小学生肥胖与做作业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上学距离及上学交通工具有关。结论:小学生肥胖的发生可能与运动及时间支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排空及精神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排空及精神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及Zung氏抑郁量表测查,并用莫沙比利5mg,每日三次和/或抗精神药物治疗。治疗一月后进行胃排空检查及Zung氏抑郁量表测查。结果:治疗前后胃排空及Zung氏抑郁量表测查异常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排空及精神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应采取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7.
18.
1 临床资料 我科 1997- 0 3/ 2 0 0 1- 12共行食管大部分切除、食管胃吻合术 72 5例 ,其中发生术后胃排空障碍 15例 ,发生率 2 % .男 8例 ,女 7例 ,年龄 5 0~ 80岁 ,均行食管大部分切除、食管胃吻合术 .术后进食水的时间、量、性质均按我科常规方法 . 15例患者均于进食后出现胸闷、腹胀、嗝逆、恶心 ,其中有 5例伴有呕吐 . 4例患者发生在进清流 10 0 m L,5例患者发生在进流质 2 0 0 m L ,4例发生在进流质全量 ,3例发生在进口腔半流后 .经心电图、胸透、胸部 X线等检查 ,排除了冠心病、吻合口瘘 ,按胃排空障碍处理后症状完全缓解 .2 讨… 相似文献
19.
心理性应激对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及胃粘膜的损伤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观察心理性应激对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及胃粘膜的损伤 .方法 建立心理性应激大鼠模型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及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 ,心理性应激条件下大鼠胃排空和胃粘膜损伤的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 心理性应激可以导致胃排空障碍 ,在应激的第 3日大鼠的胃排空明显降低 (82 .1± 4.5 ) % ,在应激第 5日和第 7日大鼠的胃排空降低更加明显 (78.4± 5 .4) % ,(78.2± 6 .5 ) % ;而胃粘膜的损伤 ,随着应激时间的增加 ,胃粘膜损伤不断增强 .在应激第 3日大鼠的胃粘膜损伤指数为 (2 8.6± 3.6 ) ,在应激第 5日和第7日大鼠的胃粘膜损伤指数逐渐增加 (32 .1± 4.2 ,34 .6± 4.8) .结论 心理性应激可导致胃排空障碍和胃粘膜损伤 ,而且二者与应激源作用的时间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20.
There has been a greatly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ology of gastric emptying in normal subjects, and of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gastric emptying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ethods to quantify gastric emptying in humans. The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gastric emptying by means of radionuclide-labelled food markers has widespread clinical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