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常修复科工作中,遇到残根、残冠的现象很多,在经过X线摄像确定残根、残冠具有足够的长度、宽度后,就可以利用残根、残冠进行牙体缺损的临冠修复,或者作为固定义齿修复的固位体。现将本人10年来对残根、残冠的修复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残冠残根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但在保存修复方面,除前牙被重视和易操作外,后牙往往被忽视。自1995年来,对275例292颗后来残冠残根采用冠固位和根固位等方法进行修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残根残冠修复275例,计292颗牙,其中男141人,女134人,年龄20~55岁。1.2 分类 为了方便统计和修复设计,将残根残冠按缺损程度分为四级;级:牙冠缺损1/3;级;牙冠缺损达1/2;级:牙冠缺损2/3。级:残根。1.3 修复牙位分布最多为下颌双尖牙及第一磨牙,上颌磨牙最少(见表1)。1.4 牙体缺损原因 本次报告修复的残根残冠龋病269颗,牙隐裂2…  相似文献   

3.
后牙残根残冠铸造桩核烤瓷修复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龙  曹筱明 《河北医学》2009,15(3):366-367
牙体缺损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自然人口约占24~53%,后牙的残根、残后牙残根残冠的保存治疗和修复问题一直被口腔科临床医生所关注。近4年来,作者对200例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后牙残根残冠,通过铸造桩核、金属烤瓷冠的方法进行修复,大大减少了残根残冠的拔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复残根残冠的修复方法,对牙冠严重缺损的38颗牙进行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经临床和随访,铸造桩核烤瓷修复残根残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张辉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2):1442-1443
目的:探讨恢复第三磨牙残根残冠修复牙列缺损的可能性。方法:临床选择48例残根残冠患者,共56颗患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不同的冠桩修复,并经过1~3年的临床疗效追综观察。结果:56例患牙,3颗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根尖周炎、根折。结论:合理的修复保留第三磨牙残根残冠,对牙列缺损的修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牙冠大面积缺损、残根残冠临床上比较常见,以往均被拔除,如今随着修复技术的发展,开展用桩核铸造技术修复残根残冠,即在彻底根管治疗后的缺损牙体上先完成桩核部分,再于铸造桩核上制作烤瓷全冠.  相似文献   

7.
凌红 《华夏医学》2002,15(2):186-187
目的:探讨后牙残根残冠经过牙髓治疗后作桥基牙修复牙列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与后牙牙列缺损相邻的临床上建议拔除的后牙残根残冠病例,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作为桥基牙制作桩核金属烤瓷桥修复。结果:修复后3年回访,成功率为94%,失败率为6%,结论: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后牙残根残冠,可作为桥基牙修复后牙牙列缺损。  相似文献   

8.
陈桂军  苏强安 《广西医学》2003,25(6):1032-1033
残根残冠是十分严重的牙体缺损 ,其保存修复利用是口腔修复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中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后的残根残冠 ,采用桩—核—冠修复体是治疗牙体严重缺损的主要修复方法之一。作者自1 995年以来对牙体严重缺损的残根残冠利用螺纹根管钉固位 ,复合树脂恢复牙体形态后行全冠修复 ,经 1~ 5年随访观察 ,修复效果良好。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0 6例后牙残根残冠。男 47例 ,女 5 9例 ,患者年龄 2 4~ 5 6岁 ,其中前磨牙 35例 ,后磨牙 71例 ,上颌 41例 ,下颌 65例 ,残根 30例 ,残冠 76例。1 .2 材料 :杭州新亚仪表器材厂生产…  相似文献   

9.
<正>牙体大面积缺损,包括残冠、残根、切角缺损等,按传统治疗方法拨除,不能保留,但近年来随着口腔新材料的应用,如光敏固化复合树脂的修复,自攻自断螺纹固位钉的产生,给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及禁忌证拨牙的病人带来福音。 1.材料和方法 1.选择牙齿 根据残冠、残根的牙齿牙根周围情况良好,牙齿松劲度不超过Ⅰ°度,牙齿无叩痛,牙周情况良好,X线片示,牙周膜及根尖情况良好,根部无弯曲,邻牙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桩冠修复是临床较常采用的一种修复严重缺损牙齿和残根、残冠的较理想的修复体,还可修复畸形牙、错位牙等.笔者1998年6月至2003年6月采用铸造金属桩核和螺纹金属桩树脂核烤瓷桩冠修复严重缺损牙齿和残根、残冠,经5年临床追踪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郝志红  王晓军 《中原医刊》2005,32(24):51-52
随着口腔修复材料和技术的完善、发展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残根残冠要求保存和修复,前牙缺损除影响咬[牙合]功能外,美观要求常常是患者急于求治的原因。因此,对于前牙残根残冠的保存和修复也就更加重要,我们通过对前牙缺损达龈下3mm以内的残根残冠进行间接法制作蜡型铸造桩核+烤瓷冠的方法进行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口腔修复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加之后牙根管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使一些大面积缺损的后牙残冠、残根得以保留、并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笔者自1988~1994年以来共完成牙残冠、残根的修  相似文献   

13.
柴养倬  于国芳 《吉林医学》2012,33(17):3717-3718
目的:探讨残根残冠保存治疗的疗效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对180例246颗患牙(残根残冠)经完整的根管治疗后,应用桩核恢复其缺损部分,再通过全冠恢复其形态和功能。结果:观察0.5~2年,成功率95.52%。结论:保留经治疗后的残根残冠,可延缓牙槽骨吸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组合式铸造桩核修复磨牙残根残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后牙残根、残冠的保存方法很多,随着牙髓牙体治疗技术的进展,特别是镍钛扩管及超声扩管技术的成熟,根管弯曲细小的残根残冠得以完善的根管治疗,为残根残冠的桩核冠修复打下良好基础,也为牙列的相对完整提供保障。但后牙根管较多且没有共同就位道,给桩核修复带来很大困难。笔者对45例50颗磨牙残根残冠进行组合式桩核与冠修复,取得较好的效果,术后随访1~4年,效果稳定。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门诊残根残冠患者45例50颗后牙。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19~60岁,平均38岁。其中残冠37例40颗,缺损牙冠达3/4左右,残根8例10颗;上颌磨牙22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对前牙缺损至龈下的残冠残根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颗因外伤、龋坏而导致牙断面至龈下的残冠残根实施牙冠延长术后行纤维桩及冠修复,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片评价牙龈、牙周、修复体边缘与龈缘的位置关系及纤维桩核的临床效果。结果:修复后随访18个月,35颗牙取得满意效果,2颗牙失败。结论:牙冠延长术后行桩冠修复对前牙缺损至龈下的残根残冠的保留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机用Protaper根管治疗后桩核全冠修复残冠残根以保留患牙.方法应用机用Protaper根管治疗后桩核全冠技术修复残冠残根.结果自2008年以来共治疗80例患者96颗患牙,随诊1~4年,成功率达94.8%.结论采用机用Protaper根管治疗后桩核全冠修复残冠残根是修复牙冠缺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牙体缺损是口腔医学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情况下,牙体缺损多采用充填治疗的办法修复,但残冠、残根因牙体缺损程度严重,残留牙体组织的抗力形和固定形差,单纯采用充填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本文对前牙残冠、残根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进行根管预备,在根管内放置螺纹钉固位,用光敏树脂修复缺损,并进行核桩修复,恢复了缺损牙的形态和功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贾志军  武恒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7):2587-2588,2592
目的 探讨残根、残冠的保存治疗.方法 对247例患者687颗残根残冠.根据其松动度、牙根长度、牙髓情况、能否做根管治疗以及所在牙弓的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治疗设计包括残根拔除,直接全冠修复或根管治疗后桩核+冠修复.并进行了1~5年观察.结果 残根残冠拔除154颗,占22.4%,直接全冠修复和桩核+全冠修复共533颗,成功498颗,成功率97.6%,均能很好的恢复牙体外形及咀嚼功能.结论 对残根残冠进行综合分析,采用直接全冠修复或根管治疗后桩核+全冠修复,可以提高残根残冠的保留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中常由于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炎及牙周病等各种原因造成牙体大面积缺损,而造成残根、残冠,使治疗难度增强。当牙体缺损严重时,用常规充填方法不能达到理想修复效果,特别是因严重牙体缺损而致充填体不能获得足够的拉力形和固位形者。固位修复术的问世,使牙齿残根、残冠的修复变成现实,且日臻成熟,近年来我科采用银汞钉核修复后牙牙体严重缺损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周红英 《吉林医学》2011,32(15):3044-3045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残冠修复的疗效。方法:对70例严重缺损的残根残冠牙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进行纤维树脂核冠修复,B组35例进行分瓣铸造桩核冠修复。1年后随访70例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成功率为97.3%,B组的成功率为96.8%。结论:修复中严格掌握适应证,桩核冠修复残根残冠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