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193例,符合入选标准者共60例,27例行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33例行THA.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患肢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1年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进行比较. 结果 6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56个月,平均32.5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内固定组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5.2%,THA组为93.9%.空心钉内固定组患者中股骨头坏死3例(11.1%),骨折不愈合1例(3.7%).THA组患者中因假体松动行二次手术者2例(6.1%),另有髋关节脱位1例(3.0%). 结论对于无移位股骨颈骨折均采取内固定治疗;年龄小于70岁、活动能力好、骨质量好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首选闭合或切开空心钉内固定术,保留股骨头是首选;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可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年龄大于70岁的移位骨折及粉碎性骨折患者、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或有其他老年病不宜长期卧床者、髋关节本身有骨关节炎的患者首选THA.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人路对58例(58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结果经过3~19(8.5±0.5)个月随访,58例术后2~3周均恢复行走活动,无1例死亡。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优21例(21髋),良31例(31髋),可4例(4髋),差2例(2髋),优良率89.7%。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早期活动,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国内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HA)与内固定(IF)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 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2000年至2012年,获取采用HA和IF治疗国内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比较的相关文献.比较HA和IF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指标,包括术后1年死亡率、再手术率、一般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采用Stata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4篇文献(随机对照试验4篇,非随机对照试验20篇),包括2738例患者.HA组与IF组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7,95% CI(0.44,2.11),P=0.929].HA组患者术后一般并发症[OR =0.48,95%CI(0.31,0.74),P=0.001]、主要并发症[OR=0.35,95% CI(0.27,0.44),P<0.001]及再手术率[OR=0.24,95% CI(0.18,0.33),P<0.001]均明显低于IF组,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则明显优于IF组[OR=2.15,95% CI(1.73,2.6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国内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HA的疗效优于IF.  相似文献   

4.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4年1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29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43~83岁,平均60.3岁;左髋16例,右髋13例.内固定距关节置换时间3~48个月,平均23.3个月.结果:29例患者中,直接生物杯固定20例,植骨修复缺损后生物杯固定7例,植骨修复缺损钛网杯固定后骨水泥臼杯固定2例;股骨柄生物型柄13例,骨水泥柄16例.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15±38) min,术中出血量(420±175) ml,术后引流量(240±119) ml,术中输血量(200±220) ml,术中补液量(2 200±400) ml,术后输血量(300±200)ml,术后早期脱位1例.术后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7个月,均愈合良好,未发生假体下沉、松动、脱位等现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1.1±7.5提高到末次随访88.5±6.4.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可早期下地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9例,男23例,女46例;年龄70~98岁,平均77.8岁.骨折按照Garden分型:Ⅱ型2例,Ⅲ型25例,Ⅳ型42例,在对患者进行详细术前评估和内科处理后均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3年10个月),X线片变化情况:8例(11.6%)髋臼出现负重区轻度硬化,3例(4.3%)出现髋臼软骨磨损,未发现髋臼被磨穿者.按Harris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定:优61例,良4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94.2%.术后发生上呼吸道感染3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心律失常1例,均经积极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严格的术前评估和正确的手术操作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田禾  陈江涛  彭斌 《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65-772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5月至2006年5月)、EMBASE(1966年5月至2006年5月)、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1期)、Cochrane协作网肌骨创伤组试验数据库(2006年5月)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5月至2006年5月),手工检索近5年国内已发表的有关骨科论文和会议资料,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及半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8。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能降低股骨颈骨折的再手术率(RR=0.15,95%C10.09-0.26,P=0.58)和术后髋关节疼痛率(RR=0.70,95%C10.59-0.85,P=0.10)。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能降低股骨颈骨折的再手术率和术后髋关节疼痛发生率;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种手术方式与肺部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感染、手术时间及失血量等指标的关系,以及经济学评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并比较空心钉内固定术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创伤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52例;共138例患者完成随访。依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空心钉治疗组(空心钉组)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组(半髋置换组);其中空心钉组71例[女53例,(75.3±7.7)岁],半髋置换组67例[女41例,(80.7±6.2)岁]。对所有患者行3~4年随访随访,收集死亡事件、采用Parker评分评价行动功能,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死亡风险及行动能力恢复。结果 随访时间中位数36.6个月。两组在年龄、术后病死率、Parker评分及住院时长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半髋置换组,空心钉组年龄更轻(P <0.001)、病死率更低[(10(14.1)比19(28.4),P=0.043)],行动能力恢复更好[(7.2±2.7)比(5.9±3.1),P=0.018],住院时长更短(P <0.001)。但在经过年龄、性别校正后,两组间死...  相似文献   

8.
蒋竞杭  李衡山  谢友明 《骨科》2011,2(3):152-153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5月,共收治脑卒中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均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入路,全部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假体,行半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尽早恢复半坐卧位,常规抗感染及原发病的治疗。麻醉失效后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髋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运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1周。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1年~4年2个月,平均2年,16例髋关节功能在术后2~4.5月(平均3个月)恢复至近似于受伤前的状态,4例髋关节功能较之前稍减退,1例死亡。结论对脑卒中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充分评估,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掌握好适应证,选择肌力3级以上的患者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可取得比较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严重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42例75岁以上、骨密度T值≤-2.5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关节置换组(89例),男38例,女51例;平均年龄为(80.3±4.5)岁;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髓内钉组(53例),男22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79.6±5.7)岁;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等. 结果 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5.4±8.4) min]较髓内钉组[(60.6±11.6) min]短,切口长度[(12.7±2.3)cm]较髓内钉组[(8.5±2.3)cm]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功能训练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3个月及6个月关节置换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髓内钉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SF-36评分明显高于髓内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以上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高龄严重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较髓内钉固定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自2004年1月~2007年1月,3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北京北郊肿瘤医院、北京潞河医院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至少随访12-36个月以上,平均随访21个月。功能评价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者18例,良者8例,可者2例,差者2例,1例在短期内死亡,无假体的松动、下沉。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重建髋关节功能,能够显著减轻髋部疼痛、改善功能、有效降低合并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1月至2009年9月),荷兰医学文摘(1966年1月至2009年9月),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1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截止2009年9月),中国学术期刊网(截止2009年9月),手工检索相关参考文献及中文期刊,收集所有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比较治疗老年人(>60岁)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8个RCT,包含25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关节置换术术后2年再手术率(RR=0.13,95%CI 0.09~0.17)、5年再手术率(RR=0.11,95%CI 0.06~0.22)及术后2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RR=0.20,95% CI 0.15~0.27)、5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RR=0.18,95% CI 0.1 1~0.30)均低于内固定术.但二者术后1个月和2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1.42,95%CI 0.89~2.24;RR=1.01,95%CI 0.86~1.18).结论 与内固定术相比,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可明显降低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再次手术率,但两种术式的术后2年病死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失败后Ⅱ期行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对24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18~58岁,平均42.9岁。术后行X线检查,并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4个月(25~48个月),1例术后并发髋关节脱位,未发现髋关节感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Harris评分为90.9±4.3,优18例,良4例,可1例。结论:Ⅱ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术中手术难度增加,但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CRIF)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for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 Methods: In thi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285 patients aged above 65 years with hip fractures (Garden III or IV) were included from January 2001 to December 2005. The case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either the CRIF group or THA group.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 fractures (bone tumors or metabolic bone disease), preoperative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steoarthritis, rheumatoid arthritis, hemiplegia, long-term bed rest and complications affecting hip functions were excluded. Results: During th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5-year follow-up, CRIF group rates of complication in hipjoint, general complication and reoperation than THA group (38.3% vs. 12.7%, P〈0.01; 45.3% vs. 21.7%, P〈0.01; 33.6% vs. 10.2%, P〈0.05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stoperative function of the hip joint in THA group recovered favorably with higher Harris scores. Conclusion: For 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femoral neck in elderly patients, THA can achieve a lower rate of complication and reoperation, as well as bett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hip joint function compared with CRIF.  相似文献   

14.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中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中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80例分别采用内固定(A组,2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B组,27例)及全髋关节置换(C组,28例)手术治疗的中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分析比较其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总分及分类评分等指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C组手术时间最长,术中出血量最多;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B、C组高;随访结果B组Harris评分最低,C组最高;分类评分中C组的疼痛评分较B组高;功能评分C组最高,B组最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住院时间差异及三组患者间的行走评分、活动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适于相对年轻,骨质条件好,伤前活动能力较好且术后能耐受晚期负重的中年患者,全髋置换适于外伤前身体状况良好、术前活动量多、预期寿命较长或已有髋关节疾病的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适于一般情况较差、有较严重内科合并症但术前评估能耐受一般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覃文杰  尹东  黄宇  莫冰峰 《骨科》2015,6(3):140-144
目的 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AFHR)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并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对比两者在疗效上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47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组:AFHR组22例,DHS组25例.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量以及术后第6、12个月髋关节功能的Harris 评分.根据骨盆平片及患髋侧位X线片观察股骨假体及钢板周围骨质的变化情况.结果 AFHR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量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并有骨质疏松的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的老年患者,AFHR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近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较DHS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设计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6月至12月共收治8例无移位或部分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例,女6例;年龄24~58岁,平均43.4岁.利用Mimics 10.01软件对患者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Solidworks 2010软件中建立不同型号螺钉零件库.利用Mimics10.01软件仿真模拟股骨颈骨折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进行术前虚拟手术设计,通过三维测量技术测量所需螺钉及其螺纹的长度、各螺钉之间及螺钉与股骨标志点之间的距离.术中根据测量的参数定位导针、选择合适型号螺钉,置入空心螺钉固定.术后根据X线片来对比虚拟计划与手术情况是否匹配. 结果 虚拟手术过程真实逼真,立体可视化效果好.虚拟手术设计与术中实际情况基本相符.8例患者从三维模型的建立至内固定完成所需时间平均为(1.5±0.2)h.24枚导针中有16枚为1次置入,X线片显示无一枚螺钉穿破骨皮质.24枚螺钉的长度与术前测量值均一致,上方靠近小转子侧导针实际位置与规划位置偏差范围平均为(1.35±0.50) mm,导针与股骨干的角度偏差范围平均为1.30°±0.65°.8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30.0±5.2)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为35.5次. 结论 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设计在股骨颈骨折空 心螺钉内固定术中是可行的,能更好地指导真实手术操作,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17.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股骨颈骨折是老龄人群中的常见骨折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对老年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因而寻求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骨科临床研究的焦点。目前临床上主要有内固定和关节置换两大类治疗方法,但临床具体选择上尚存在一定的分歧意见。兹对我科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治疗的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2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