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种多样的蛋白质翻译后加工中,糖基化修饰是最普遍的一种,约50%的蛋白质是糖基化修饰的[1].如果把O连接的葡萄糖胺修饰的细胞核内蛋白和胞质蛋白包括进来,其比例会更多[2];尤其是那些涉及细胞与细胞相互作用的许多分子,它们都是糖蛋白.糖蛋白糖链参与诸如细胞生长、细胞黏附、肿瘤转移等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3].以糖蛋白N-糖链为例,分支结构可从蛋白表面伸出>3 nm的大型的具有分支的可移动糖簇结构,足够长的糖簇结构可形成必须的独立结构域,从而发挥重要功能[4].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Z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它作为蛋白质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剂(ZPI)的辅因子,能提高ZPI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在出血及血栓性疾病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出血、血栓性疾病的热点。研究发现,蛋白质Z及ZPI与其基因多态性在血栓性疾病、肿瘤、免疫性疾病、妇产科疾病等疾病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链基团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机体结构与功能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蛋白质糖基化修饰是最常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目前已知蛋白序列有半数以上属于糖基化蛋白[1].蛋白质附着的聚糖不仅影响蛋白质结构组成、性质稳定等方面,而且在细胞信号传导、免疫调节、肿瘤发生及转移等环节也发挥重要功能[2-3].近年来随着糖组学及糖蛋白组学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4.
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形式之一,糖蛋白的糖链在细胞识别、细胞间信号传递、细胞迁移、增殖及分化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唾液酸化、岩藻糖基化及糖链分支程度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聚糖和异常糖基化糖蛋白为疾病发生发展提供了新型生物标志物和干预靶标,并已经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在出血和血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血小板人源化抗体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防止血栓性疾病方面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血小板在出血和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人源化抗体的发展现状和抗血小板人源化抗体在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流式细胞仪在血栓与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式细胞仪(FCM)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对血小板表而特异的抗原与糖蛋白(GP)的检测,FCM日益成为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FCM在血栓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以及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应重视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血栓与止血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对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血小板无力症等的遗传方式、发病机制的了解已经十分清楚,达到了分子水平。而对于凝血、纤溶和血小板等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也从分子水平上有了深入的了解。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在血栓与止血方面已发展和建立了一系列的方法用于实验诊断出血性疾病和对血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检测以及抗凝溶栓治疗的监测。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出血危险说明手术前进行止血功能检查的必要性,而血栓性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进行止血功能监测也为取得良好疗效和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8.
经糖基化修饰可使4℃保存的血小板在输入体内后延长其存活。本研究探讨尿苷二磷酸半乳糖(UDP—Gal)糖基化修饰对血小板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其膜糖蛋白的影响。实验分为室温对照组、冷藏对照组和修饰组。用荧光标记的特异凝集素(FITC—RCA I)检测膜糖蛋白糖残基变化,用扫描、透射电镜观察修饰后血小板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蛋白CD42b、膜表面标志CD62P以及血小板凋亡标志annexinV结合率。结果表明,UDP—Gal修饰组RCAI结合率显著高于室温对照组和冷藏对照组(P〈0.01);与新鲜血小板相比,UDP—Gal处理后的血小板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而冷藏对照组则有伪足延伸等形态学改变;修饰后最大聚集率可达新鲜血小板的50%以上;血小板膜蛋白CD42b、膜表面标志C1362P及annexinV结合率与室温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UDP—Gal可使β-半乳糖有效地结合于链聚糖末端,糖基化血小板仍然具有较强的聚集活性和相对完整的超微结构,功能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循环血液中处于静息状态的血小板在各种理化和生物因子作用下 ,使血小板内的颗粒膜糖蛋白迅速发生数量重排和构型变化而激活成为活化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是体内血栓形成的主要成份。在各种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 ,发挥了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在血栓性疾病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脑梗塞时血小板常有功能及形态的改变.本文通过对4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以探讨它们在急性脑梗塞时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流式细胞仪在血栓与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式细胞仪(FCM)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对血小板表面特异的抗原与糖蛋白(GP)的检测,FCM日益成为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FCM在血栓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以及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循环血液中处于静息状态的血小板在各种理化和生物血子作用下,使血小板内的颗粒膜糖蛋白迅速发生数量重排和构型变化而激活成为活化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是体内血栓形成的主要成份。在各种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诉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活化是生理性止血中的关键步骤,在病理性血栓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以预防和治疗血栓是血栓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目前临床抗血栓药物的高效性以出血风险增加为代价。血小板糖蛋白受体VI(GPVI)是血小板特异性受体,其与胶原的结合是血小板活化的关键。它作为一种新型抗血栓药物靶点,其拮抗剂能抑制血栓及其炎症反应,又不干扰正常止血机制,既安全又有效。本文对血小板GPVI的结构与功能,在出血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拮抗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未来开发出具有临床意义的以GPVI为靶点的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展望,以期为血栓栓塞性疾病提供可靠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和骨髓巨核细胞合成的一种多结构域、多功能糖蛋白,在1期和2期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vWF缺陷将导致血管性血友病(vWD)等出血性疾病,而在静脉栓塞、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中风等血栓性疾病中,其活性水平可明显增高。血浆vWF水平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随着近年来对vWF的结构、功能以及活性水平调控机制的了解,人们对于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有了全面的认识。本文将就血浆vWF活性水平调控与上述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血栓与止血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对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血小板无力症等的遗传方式、发病机制的了解已经十分清楚,达到了分子水平.而对于凝血、纤溶和血小板等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也从分子水平上有了深入的了解.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在血栓与止血方面已发展和建立了一系列的方法用于实验诊断出血性疾病和对血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检测以及抗凝溶栓治疗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糖基化是一种普遍且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相较正常组织,肿瘤组织存在高度异常的蛋白糖基化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检查点常发生糖基化,且其糖基化形式具有稳定蛋白和调控蛋白功能的作用。诸如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等免疫检查点分子均存在多个N-糖基化位点,糖基化修饰防止其被蛋白酶体降解,下调抗肿瘤免疫,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本文针对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检查点分子,综述糖基化修饰对该类分子表达及功能的影响,以期通过糖基化干预这一新策略,提高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Ⅵ是血小板重要的胶原受体,参与血小板的活化、黏附、聚集及血栓的形成.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血小板膜糖蛋白Ⅵ表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诊断及临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且血小板膜糖蛋白Ⅵ已成为研制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主要靶点.本文就血小板膜糖蛋白Ⅵ在ACS方面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Pichiapastoris(为毕赤酵母属中的一种)是目前广泛用于分泌表达重组蛋白质的宿主细胞,许多有着药用价值的蛋白质为N糖基化修饰。因此,要求表达宿主能够产生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人相同的N连寡糖。最近一些研究组报道了利用组合基因文库来改造PichiapastorisN糖基化路径,从而产生同哺乳动物细胞N糖基化蛋白质一样的N连寡糖。该类研究的成功将可能广泛用于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并极有可能掀起运用Pichiapastoris生产药用糖蛋白的热潮。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粘附于受损伤的血管是止血过程中最先发生的止血反应,在血栓形成中也可能存在这种机理[1]。近年研究发现,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内皮素(ET),通过影响血管功能状态来参与心、脑、肺及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标志物[2]。有关ET及血小板激活分子标志物在血栓性疾病中的意义已有不少报道,但关于ET在血栓性疾病中与止血、血栓的关系国内外报道甚少。我们测定了部分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ET及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并结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来观察脑血栓…  相似文献   

20.
免疫球蛋白IgG与其它蛋白质一样,在氨基酸序列合成(蛋白质翻译)之后,蛋白修饰的过程中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糖基化,是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对其功能有重要的影响,包括蛋白折叠、运输和功能等方面。体内约1/2的蛋白属于糖基化蛋白,但是,过度的、异常的糖基化修饰却对机体产生损害。IgG异常糖基化修饰涉及到其免疫学特征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