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椎间盘突出重吸收是指突出椎间盘组织在非外科干预及化学溶核的情况下自发消失或缩小的现象~([1])。自1984年Guinto~([2])首次发现此现象以来,国内外关于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现象的报道日益增多。而巨大游离型突出是椎间盘突出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重吸收报道并不多见。我院于2017年发现1例巨大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患者,经过6个月保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髓核的自然吸收(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 spontaneous absorption)是指在没有化学融核和外科干预的情况下,突出之髓核自发消失或减少的现象。文献所见如再吸收(resorption)、消退(regression)、溶解(resolution)、消失(disapperance)等描述的均是这一现象。第一篇有关HNP再吸收的报告发表于1984年。近年来,随着MRI的普及,国内外学者对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可以自然吸收的报导日益增多,笔者对近20年来国内外对HNP再吸收的初步研究成果做以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后再吸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腰椎间盘突出后的再吸收指在没有化学融核和外科干预的情况下,突出之髓核自发消失或缩小的现象。1984年Guinto[1]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的结果随访时,首次用CT观察到突出椎间盘的再吸收现象。近年来,随着CT和MRI的普及应用,国内外有关腰椎间盘突出后  相似文献   

4.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脊柱外科常见病,以往腰椎后路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联合或不联合椎间融合术是经典术式。该手术创伤较大,且易导致椎间盘突出复发和邻近节段退变~[1]。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各种微创椎间盘摘除手术不断出现。后路显微内窥镜技术,即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经Quadrant系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其中的代表术式~([2,3])。为了探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关于腰椎间盘突出后在影像学上可发生缩小甚而消失的报道不断增多。腰椎间盘突出后未经化学融核、手术治疗等外科干预的情况下发生的突出髓核自发变小或者消失的现象被称为腰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1984年由Guinto最早提出,其发现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可以缩小或者消失,并称之为“自发性消退(spontaneous regression)”。国内姜宏等[1]在1998年提出并对突出椎间盘组织重吸收进行了研究。近年来关于重吸收现象的病例报道越来越多,其机制及临床特点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但重吸收现象发生的时机、与突出椎间盘类型的关系及其机理等尚未完全阐明,笔者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病因之一~([1]),IDD导致的椎间隙狭窄是下腰痛重要发病机制~([2-3])。成人椎间盘是人体最大的无血管组织且细胞含量较少~([4])。IDD不同于正常衰老,衰老属于生理现象,不引起疼痛,而IDD则会引起髓核细胞(NPC)活性下降、数量减少,椎间隙高度丢失等,从而产生下腰痛。IDD的非手术治疗~([5])和手术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呈反复发作 ,症状与突出组织大小不成比例 ,在手术中发现纤维环破裂髓核碎块突出者临床症状尤为严重。慢性患者之 X片 ,MRI显示的椎间盘变窄 ,髓核变性 ,提示椎间盘损伤退变过程中存在髓核的坏死和吸收的可能。本文对 2 16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切除的髓核组织 ,死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 ,旨在探讨这一病理过程中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我院近年来对 2 16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摘除髓核组织 ,进行病理学观察。其中男 12 4例 ,女 92例 ,年龄 2 0~ 79岁 ,均龄 4 4 .1岁。全部标本经 10 %中性form alin液固定…  相似文献   

8.
正脱垂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脱离纤维环裂孔,在椎管内游离移动一定距离引起的相应神经根压迫症状~([1])。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脊柱病变的首选检查和金标准~([2])。在极少数情况下游离的椎间盘组织MRI表现与一些硬膜外肿瘤表现相似,如神经鞘瘤或脊膜瘤~([3~5])。由于术前CT、MRI平扫和增强MRI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所以文献~([1~22])报道的类肿瘤样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均接受了开放性手术治疗。我院通过磁共振神经根水成像技  相似文献   

9.
腰椎组织胶原酶活性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腰椎黄韧带,正常和突出的椎间盘髓核胶原酶活性变化与组织退变的关系。方法 用^3H-可溶性胶原底物标记法对11例黄韧带,34例正常椎间盘髓核和35例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的胶原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受测腰椎组织胶原酶活性为:黄韧带〈正常椎间盘髓核〈突出椎间盘髓核,3种组织之间测定值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一种以腰背痛和下肢放射痛为典型症状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CN)是一种经皮穿刺间盘内微创治疗术,利用射频能量消融和热凝椎间盘组织,以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症状~([1])。临床应用表明,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