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黔产太子参外观性状、品质成分和加工效率多方面的影响,为太子参基地加工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加工方法组(晒干、阴干、烫2 min后阴干)、现代恒温烘干组(50、60、70、80、90、100℃)、变温烘干组(70~90℃、70~100℃、70~110℃)共12种方法加工太子参,对加工品从颜色和空心状况等外观指标,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太子参环肽B等品质成分指标,加工时间和折干率等效率指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综合外观性状、品质成分和加工效率三方面的因素,晒干方法的综合关联度最高,达到了0.9072,次高的是70~90℃方法,其综合关联度值为0.8747。结论:晒干方法可作为基地规模化加工太子参的重要技术手段,当偶遇不良天气时,也可采用70~90℃的现代烘干方法进行太子参加工,此方法可作为晒干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五种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对黄芪药材的外观性状、内在成分的影响规律,以期选出最佳的黄芪药材产地初加工干燥方法。方法:对新鲜黄芪药材进行晒干、阴干、热风干燥(50、60、70℃)的处理,比较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其对A药材外观性状、浸出物、复水比;采用HPLC-ELSD测定黄芪甲苷含量;HPLC-UV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UV-Vis测定黄芪多糖含量,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对实验数据分析,黄芪物效含量为60℃烘干>晒干>阴干>50℃烘干=70℃烘干,其中60℃烘干和晒干的贡献得率达93.936%,具有绝对优势。阴干,晒干,50℃、60℃、70℃热风干燥五种干燥方法使黄芪达到安全含水(10%)所需时间分别为132 h、60 h、13.5 h、9.5 h、4.5 h。结论:从黄芪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等因素考虑,其产地加工方法以60℃热风干燥为宜,但综合经济因素考虑,晒干亦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罗寅珠  刘勇  黄必胜  刘艳菊  刘启  雷咪  刘大会 《中草药》2021,52(19):5845-5853
目的为探究不同初加工干燥方法(晒干、阴干、热风干燥)对半夏Pinelliae Rhizoma药材块茎外观性状、内在结构及品质的影响规律,筛选适宜的半夏药材产地干燥加工方法。方法通过比较晒干、阴干、热风干燥(40、55、70℃)方法下潜江新鲜半夏水分比、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半夏药材外观性状、折干率、密度、灰分、浸出物、淀粉以及核苷类成分(鸟苷、尿苷、腺苷、肌苷、尿嘧啶、次黄嘌呤)含量的影响,对药材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鲜半夏采用传统阴干耗时最长,约179 h,药材表面变为黑褐色,品相差,切面呈絮状,粉性不足;晒干较阴干耗时缩短40.8%,药材外观性状好,密度高,质坚实,直链淀粉含量最高,核苷类成分含量整体较高;鲜半夏采用热风干燥处理速率加快,耗时较阴干法缩短59.8%~89.9%,密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药材内部出现开裂甚至空心的现象,角质样严重,支链淀粉含量高,粉性降低,55℃烘干处理品相较好,浸出物含量随温度升高较阴干法降低7.8%~24.6%,尿苷、尿嘧啶、腺苷70℃烘干时含量最高,次黄嘌呤与肌苷含量40℃与55℃烘干处理最高,鸟苷含量阴干处理最高。结论从外观性状、药效成分含量及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半夏药材产地加工方法以晒干为宜;若药材加工量较大,半夏药材产地加工可以采用日光温室大棚多层晾晒技术和开发低温仿日晒干燥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6,(7)
目的:通过功效成分与外观性状的综合评价,优选禹白芷药材的适宜产地干燥加工技术,为根类中药材的干燥加工提供示范。方法:采用晒干、阴干、热风干燥、中波红外干燥等19种方式对禹白芷进行干燥加工。HPLC-PAD法分析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禹白芷中香豆素类化学成分含量;GC-MS法分析其挥发油组成,并采用内标法定量;采用综合评分法评价外观性状。结果:禹白芷药材中总香豆素含量晒干组高于阴干组,热风变温干燥组整体均较高,恒温干燥组干燥温度与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呈反比。挥发油类成分热风变温干燥组整体均较高,恒温干燥组干燥温度与挥发油类成分含量呈反比。外观评价结果表明,热风50℃干燥组最好,其次为晒干组、阴干组、中波红外50℃组。结论:综合考虑干燥时间、外观、功效成分含量,推荐禹白芷干燥加工使用热风干燥,设备为控温控湿热风干燥机,其适宜温度为50℃,排湿湿度为35%。该方法可为白芷等根类中药材的适宜干燥技术规范的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猪苓药材质量的影响,为建立该药材的合理产地加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共10种加工方法处理猪苓药材,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水分、折干率、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利用苯酚-硫酸法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625 nm)测定猪苓总多糖含量;运用HPLC测定麦角甾醇的含量,流动相甲醇,检测波长283 nm。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猪苓药材性状差异较小,有效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40℃以上烘干处理获得的猪苓折干率较大,水分含量较小;40,50℃烘干处理时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较低,麦角甾醇和总多糖含量较高。结论:综合分析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生产成本等因素,猪苓产地加工方法以低温40,50℃烘干法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不同产地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建立姜黄和郁金药材合理的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切片阴干、蒸煮晒干、常压下60,80℃烘干4种加工方法处理,采用HPLC同时测定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3种化学成分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姜黄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切片阴干60℃烘干80℃烘干蒸煮晒干;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切片阴干60℃烘干蒸煮晒干80℃烘干;崇州产地的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与犍为产地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均表现为犍为产地高于崇州产地。结论:不同加工方法对姜黄、郁金药材中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影响均较大,姜黄、郁金产地加工方法均以切片阴干的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刘勇  徐娜  陈骏飞  杨野  肖红伟  雷咪  陈美兰  刘大会 《中草药》2019,50(23):5714-5723
目的揭示不同初加工干燥方法(阴干、晒干、冻干及热风干燥)对三七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结构及其品质的影响规律,为筛选适宜三七产地初加工的干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阴干、晒干、冻干及热风干燥对三七的干燥速率和干燥后三七药材的复水速率、外观性状、折干率、密度、灰分、醇提物和内在成分(三七素,皂苷类成分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b1、Rd、Re,以及还原糖、总糖)含量的影响。结果鲜三七采用阴干法干燥,干燥速率缓慢,耗时约473 h,但药材外观品质较优,质地坚实,复水速率慢,且总皂苷、三七素等内在成分含量均较高。经晒干法处理后,三七药材干燥速率也较缓慢,但因干燥周期长,药材淀粉、糖分等分解较多,致使三七药材断面泛白部分明显。鲜三七采用热风干燥时,干燥速率加快,耗时大幅缩短,其中40℃低温干燥时药材外观性状与阴干法具有相似性,干燥后药材质地较坚实,除三七素含量有所降低,皂苷成分与阴干法无明显差异;而50℃与60℃高温干燥,由于脱水速率过快导致三七药材空心不坚实,复水速率快,并导致鲜三七内容物外溢产生糖焦化现象,药材断面颜色随烘干温度升高变成棕褐色,并促使淀粉分解,总糖与还原性糖含量明显升高。冻干法干燥的药材复水速率极快,内部质地松泡多孔,质地变轻,但其皂苷成分和三七素等有效成分最高。结论从外观性状、药效成分含量及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阴干法处理后的药材质地坚实,内部结构紧密,外观性状较好,且药效成分含量较高,三七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以阴干为宜;若药材加工量大,需缩短干燥加工时间,三七药材产地加工可以采用40℃左右的热风干燥工艺,其干燥加工药材接近阴干法处理;若进行三七中药效成分等提取物的生产,可以适当采用冻干法进行三七干燥。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山银花鲜药材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在不同生长期内的代谢累积规律,结合山银花生物总量,确定山银花最佳采收期,同时基于山银花鲜药材,比较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目标成分的影响,确定其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方法:采用HPLC/UV-ELSD法测定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含量,比较不同花期山银花中三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确定最佳采收期;对最佳采收期的山银花鲜药材进行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杀青烘干、微波干燥等不同干燥方式处理,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三种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山银花最佳初加工工艺.结果:山银花生长期内三种指标成分的代谢累积水平都存在着下降的趋势,幼蕾期到金花期,绿原酸从5.7%下降到1.4%左右,两种皂苷总量从6.7%下降到2.0%,结合生物总量考虑,确定山银花最佳采收期在二白期到大白期之间.干燥方式可依所需功效辨正选择,杀青烘干对绿原酸影响最小,高温快速烘干是两种皂苷最适宜的干燥方式.结论:研究表明山银花最佳采收期为大白期到二白期之间;不同干燥方式对山银花鲜药材品质有着显著影响,为最大程度保留鲜药材活性成分及进一步探讨药材指标成分在不同初加工过程中的降解规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干燥方法对大黄9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切片阴干、切片晒干、个子阴干、个子熏干和4种温度(50℃、60℃、70℃、80℃)烘干对大黄药材质量的影响,为大黄产地加工选用合理的干燥方式、提高药材质量和经济效益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方法:采用HPLC分别测定酚酸类、二蒽酮苷类及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并以方差分析比较评价。结果:总游离蒽醌含量,只有个子阴干、个子熏干、切片晒干、切片阴干和80℃烘干处理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的0.20%;番泻苷A含量,以个子阴干处理最高,切片阴干方式次之,60℃烘干最低,但均高于16版《日本药局方》规定的0.25%。结论:个子阴干所需时间过长,切片晒干是目前适宜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祖师麻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祖师麻甲素和伞形花内酯、紫丁香苷含量,流动相均为乙腈-0.1%甲酸水(15∶85),检测波长依次为326,265 nm;利用UV测定总香豆素含量,检测波长326 nm。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自然晒干、自然阴干、烘箱干燥、真空干燥对祖师麻中祖师麻甲素、伞形花内酯、紫丁香苷和总香豆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干燥方式对祖师麻甲素质量分数的影响顺序为真空干燥>80℃烘干>40℃烘干>50℃烘干>自然阴干>60℃烘干>105℃烘干>自然晒干,伞形花内酯为80℃烘干>自然阴干>真空干燥>105℃烘干>50℃烘干>60℃烘干>40℃烘干>自然晒干,紫丁香苷为40℃烘干>自然阴干>自然晒干>真空干燥≈50℃烘干>60℃烘干>80℃烘干>105℃烘干,总香豆素为真空干燥>自然阴干>50℃烘干>自然晒干>60℃烘干>80℃烘干>40℃烘干>105℃烘干。结论:真空干燥能最大程度地保存各有效成分,其次为自然阴干和50℃烘干。建议产地加工生产时采用自然阴干;若产地或饮片厂家条件允许,建议采用35℃真空干燥,其次选择50℃烘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山羊角药材灰分的含量,修订山羊角药材质量标准。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K灰分测定法对10批不同产地山羊角药材的灰分进行测定。结果 10批不同产地山羊角药材,总灰分测定结果示浙江金华总灰分含量最高(2.522%),广东电白最低(0.799%),平均值为1.43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结果最高为1.659%(浙江金华),最低为0.333%(广东电白),平均值为0.678%;总灰分测定结果均未超过3.0%,酸不溶性灰分均未超过2.0%。结论山羊角药材中灰分测定对其质量标准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引种紫锥菊药材的最佳干燥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晒干、阴干、烘干的方法对紫锥菊药材进行干燥,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紫锥菊植株内菊苣酸和总多酚含量。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对菊苣酸含量影响最大的为叶;地上部位中菊苣酸和总多酚含量从高到低均为:晒干>阴干>烘干;根部以阴干法菊苣酸含量最高。结论:为有效成分最大提取量与成本最低化,建议药材分为地上与地下两部分别干燥处理,并且地上部分采用晒干法,地下部分采用阴干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刺梨果总多酚为考察指标,对贵州省不同来源和不同干燥方式刺梨果的品质进行研究,为其规范化种植、干燥、储存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UV测定总多酚含量,以没食子酸为指标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显色条件。测定26批不同来源样品中总多酚的含量,考察3种干燥方式对总多酚含量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系统处理和分析。结果:没食子酸在2.5~5.4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102.93%(RSD 3.3%)。26批样品中总多酚质量分数平均值10.06%,其中实验室采集自制样品平均含量为10.77%(n=22),4批市售样品均值6.14%(n=4)。60℃烘干、冷冻干燥和40℃减压干燥的样品中总多酚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33.57%,23.96%和24.38%。结论:建立的刺梨果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为提升地方标准提供参考。不同干燥方式对刺梨果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冷冻干燥和40℃减压干燥效果相对较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铁苋菜不同炮制品中没食子酸、总黄酮的含量,探讨炮制方法对铁苋菜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没食子酸含量,流动相乙腈-0.05%磷酸(4∶96),检测波长270 nm;以芦丁为指标成分,运用UV测定总黄酮含量,检测波长515 nm。比较铁苋菜炒黄品、炒焦品、炒炭品、酒炙品、醋炙品、生品中没食子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差异。结果:铁苋菜炮制前后没食子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发生了变化。各炮制品中没食子酸含量排序为炒黄品酒炙品醋炙品炒焦品生品炒炭品;总黄酮含量排序为醋炙品酒炙品炒焦品炒黄品生品炒炭品。结论:炮制方法对黔产铁苋菜中没食子酸和总黄酮含量具有一定影响,炒炭品中这2种成分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5.
臧泽鹏  黄晓鹏  马国军  张倩  姜春慧  万芳新 《中草药》2022,53(23):7403-7413
目的 分析自然晾晒干燥(natural drying,N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真空干燥(vacuum drying,VD)、微波真空干燥(microwave vacuum drying,MVD)、真空远红外干燥(vacuum far infrared drying,VFIRD)和超声-真空远红外干燥(ultrasonic vacuum far-infrared drying,US-VFIRD)6种干燥方式对当归干制品干燥特性、理化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探究当归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 选取干燥时间、色差、复水比、收缩率等物理特性和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丁烯基苯酞、藁本内酯、多糖、总酚、总黄酮等化学成分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使用熵权-变异系数法计算耦合权重系数和综合评分,并利用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weighted approximation ideal solution ranking method,TOPSIS)验证评价模型。结果 MVD干燥时间最短(110min)且干制品色差最低(△E=8.12±3.97);US-VFIRD能更好地保存样品中藁本内酯、绿原酸、阿魏酸等天然活性成分和多糖、总酚、总黄酮等基本营养成分的含量,并对样品内部组织结构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干制品品质最佳(熵权-变异系数综合评分为77.94,TOPSIS相对贴近度Φ为0.8383),其次是MVD。结论 采用US-VFIRD干燥方式明显优于其他5种干燥方式,为超声波技术用于当归干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筛选积雪草适宜干燥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热风干燥、晒干、晒半干后热风干燥、阴干、微波以及真空干燥对积雪草全草鲜品进行干燥加工,并测定干燥时间和折干率;参考药典方法对积雪草药材性状特征、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进行分析;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积雪草苷、羟基积雪草苷、积雪草酸、羟基积雪草酸、山柰酚-3-O-芸香糖苷、山柰酚和槲皮素的含量;并采用加权评分法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排序。结果不同干燥方法耗时差异大,其中晒干、阴干和50℃真空干燥超过100 h,微波干燥低至1.5 h;折干率均值为24.83%;不同干燥方法对药材性状影响主要反映在色泽和气味,其中50~70℃热风干燥色泽较佳,为浅绿色,80、85℃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气味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水分和灰分含量虽有一定差异,但均符合药典标准;干燥方法对浸出物也有一定影响,晒干方式的浸出物含量达到最大,为45.70%,阴干方式的浸出物含量最小,为29.67%;HPLC法测定的7个有效成分含量总和最高的是较为温和的干燥方式阴干,为83.032 mg/g,最低的为75℃热风干燥,为40.982 mg/g;羟基积雪草苷和积雪草苷总和含量最高的为80℃热风干燥,最低的为75℃热风干燥;加权评分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70℃热风干燥、晒半干后50℃热风干燥、50℃热风干燥,85℃热风干燥排在末位。结论积雪草产地的适宜干燥方法为70℃热风干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绿原酸和菊苣酸及浸出物含量为指标,建立菊苣Cichorium intybus叶最佳干燥方法;优选菊苣叶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为菊苣叶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建立菊苣叶中绿原酸和菊苣酸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测定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34 nm;采用绿原酸和菊苣酸及浸出物多指标确定菊苣叶最佳干燥方法;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菊苣叶切制段长、干燥温度、干燥时间进行考察,以绿原酸、菊苣酸、浸出物含量及色度值、饮片外观性状等按照权重计分为评价指标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菊苣叶最佳干燥方法为远红外干燥法;菊苣叶饮片炮制工艺条件为切制段长7 mm、干燥温度为50℃、干燥时间为17 h。结论优选出的菊苣叶炮制工艺综合评分较高,不仅最大限度保留有效成分,而且饮片色泽好,可重复性强,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荷莲豆草的药材质量标准,为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考察荷莲豆草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采用TLC进行定性鉴别,点样量5μL,展开剂环已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20∶3∶8∶0.3);检查其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结果:不同来源荷莲豆草药材性状与显微特征一致性好;TLC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将本品质量标准拟定为水分≤12.0%,总灰分≤13.0%;浸出物质量分数≥18.0%。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荷莲豆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化蟾蜍油干燥工艺,并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氨基酸含量测定为主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以氨基酸和浸出物为指标,进行蟾蜍油热风干燥、自然阴干、冷冻干燥及真空干燥工艺的优选,分别考察了热风干燥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物料厚度,冷冻干燥的预冻时间、冷冻干燥时间,真空干燥的温度及时间对蟾蜍油的影响。采用HPLC建立15批蟾蜍油的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采用柱前衍生化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 蟾蜍油最佳工艺为不叠加样本,50 ℃热风干燥11 h。HPLC指纹图谱中共确定7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40%~0.57%、0.57%~0.78%、0.54%~0.75%、0.26%~0.86%。结论 所确定的工艺及质量评价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为蟾蜍油的加工炮制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